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5,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浸使
持節(jié)
若使
倘有
忽若
比及
或若
誠令
遮么
竟使遇哨
《漢語大詞典》:浸使
假使。 魯迅 《偽自由書·戰(zhàn)略關系》:“首都《救國日報》上有句名言:‘浸使為戰(zhàn)略關系,須暫時放棄 北平 ……應嚴厲責成 張學良 ,以武力制止反對運動?!?/div>
分類:假使
《國語辭典》:持節(jié)(持節(jié))  拼音:chí jié
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證,故稱出使為「持節(jié)」。如:「持節(jié)守志」。唐。韓愈 送殷員外序:「丞相其選宗室四品一人,持節(jié)往賜君長,告之朕意。」
2.固守節(jié)操。
《國語辭典》:若使  拼音:ruò shǐ
倘使、假使?!稘h書。卷八七。揚雄傳下》:「今揚子之書文義至深,而論不詭于圣人,若使遭遇時君,更閱賢知,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文選。孔融。論盛孝章書》:「單孑獨立,孤危愁苦,若使憂傷能傷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分類:假使假如
《國語辭典》:倘有  拼音:tǎng yǒu
如果有、假使有。如:「我倘有違背誓言,愿遭天打雷劈。」《金瓶梅》第一七回:「倘有小人指戳,拔樹尋根,你我身家不保?!?/div>
分類:假使
《漢語大詞典》:忽若
(1).恍若,好像。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於是處子怳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於是逍遙暇豫,忽若忘歸。”
(2).倘或,假使。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冥跡:“其子聽之感慟,因自誓:忽若作人,當再為 顧 家子。”《敦煌變文集·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經文》:“可中修善到諸天,居處生涯一切全……忽若共君生那里,尋常自在免憂煎。” 蔣禮鴻 通釋:“這段文章,‘可中’和‘忽若’并用,都是‘倘或’的意思?!?span id="fhw1r3s"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伏愿世尊慈悲,少借威光,忽若得見慈親,生死不辜恩德?!?/div>
《國語辭典》:比及  拼音:bì jí
1.等到?!墩撜Z。先進》:「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埂堆θ寿F征遼事略》:「比及二人到山,帝歸鳳凰城去了!」
2.與其。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一折:「比及你在花街里留意,且去你那功名上用心?!埂端疂G傳》第一七回:「比及今日尋個死處,不如日后等他拿得著時,卻再理會?!?br />3.如果、假如。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請夫人小姐拈香。比及夫人未來,先請張生拈香?!?br />4.既然。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比及你這等貧呵,把這小的與了人家可不好?」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比及姐夫想他每兄弟呵,可著他回去了罷!」
《漢語大詞典》:或若
假使,倘或。《敦煌變文集·前漢劉家太子傳》:“汝緣年少,或若治國不得,有人奪其社稷者,汝但避投 南陽郡 ?!?span id="g5eksfb"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 王陵 只是不知,或若 王陵 知了,星夜倍程入 楚 ,救其慈母?!?/div>
《漢語大詞典》:誠令(誠令)
假使,如果。資治通鑒·漢景帝前三年:“﹝ 袁盎 ﹞對曰:‘ 吳 銅鹽之利則有之,安得豪杰而誘之!誠令 吳 得豪杰,亦且輔而為誼,不反矣?!?span id="36ndrgx"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順帝陽嘉二年》:“誠令隄防壞漏,心腹有疾,雖無水旱之災,天下固可以憂矣?!?宋 王安石 《寄贈胡先生》詩:“先生不試乃能爾,誠令得志如何哉!”
分類:假使
《漢語大詞典》:遮么(遮麼)
假使,假如。《水滸傳》第二四回:“解使三重門內女,遮么九級殿中仙。”
分類:假使假如
《漢語大詞典》:竟使遇哨
假使碰上哨兵。
分類:假使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