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諸葛賡(九九三~一○七七),字君俞,號熙真子,丹陽(今屬江蘇)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歷官英州真陽、湖州德清尉,饒州樂平主簿,宣州旌德、撫州宜黃令。年六十四告老,以太子中舍致仕。神宗熙寧十年卒,年八十五(《京口耆舊傳》卷三)。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名或作愈。宋益州郫縣人,祖籍河東,字少愚。游學四方,屢舉不第。仁宗康定初上書言邊事,知州楊曮、安撫王拱辰交稱其才。除試秘書省校書郎,愿以授父顯忠而自隱于家。文彥博治蜀,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以居之,因號“白云先生”。母喪,鹽酪不入口。六召不應,樂游山水。后閉門著書,未就而卒。有《白云集》。全宋詩
張俞,字少愚,又字才叔(《青瑣高議》前集卷六),號白云居士,益州郫縣(今屬四川)人。屢試進士不第。仁宗寶元初,西夏事起,曾于蜀上書陳攻取十策,詔赴闕。慶歷元年(一○四一),除試秘書省校書郎,不就(《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三)。隱居青城山白云溪,七詔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馀年,卒年六十五。有《白云集》,已佚?!?a target='_blank'>東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傳。今錄詩二十九首。全宋文·卷五五○
張俞(一○○○——一○六四),一作愈,字才奴,又字少愚,號白云居士。其先三世自河東徙,為益州郫(今四川郫縣)人。少嗜書,好為詩,喜弈棋,雋偉有大志。屢舉進士不中,又舉茂材異等不中。寶元初,西戎犯邊,上書陳攻取十策,詔以為試秘書省校書郎,請授其父顯忠而隱于家。文彥博治蜀,為置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庭故居以處之。凡七詔不起。樂山水,遇有興,雖數(shù)千里輒盡室往。遂浮湘沅,觀浙江,升羅浮,入九嶷,買石載鶴以歸。有文集三十卷。見張俞《上蜀帥任密諫書》及《東都事略》卷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02—1060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梅詢從子。初以蔭補桐城主簿,歷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仁宗皇祐三年召試,賜進士出身。以學士趙概等十余人薦,授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有《宛陵先生集》、《唐載記》、《毛詩小傳》等。詞學圖錄
梅堯臣(1002-1060) 字圣俞。宛陵(今安徽宣州宣城)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实v三年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為詩提倡"平淡",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并稱"梅歐"、"蘇梅"。劉克莊在《后村詩話》中稱為宋詩"開山祖師"。曾注《孫子兵法》。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詞見《能改齋漫錄》。全宋文·卷五九二
梅堯臣(一○○二——一○六○),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工詩,以深遠古淡為意,間出奇巧,初未為人所知。天圣中,用叔父梅詢蔭為桐城主簿,調(diào)河南主簿。錢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賞之,為忘年交,引與酬唱。歐陽修與為詩友,自以為不及。繇是知名于時。景祐元年,自德興縣令知建德縣。寶元二年,知襄城縣。慶歷元年,監(jiān)湖州稅;五年,為許昌簽書判官;八年,為簽書鎮(zhèn)安軍節(jié)度判官?;实v四年監(jiān)永濟倉。大臣屢諫宜在館閣,嘉祐元年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國子監(jiān)直講。五年,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預修《唐書》,成,未奏而卒。撰《唐載記》二十六卷、《毛詩小傳》二十卷,注《孫子》十三篇,有《宛陵集》四十卷。見歐陽修《梅圣俞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三),《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俞希孟,歙縣(今屬安徽)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嘉祐二年(一○五七),官荊湖南路轉(zhuǎn)運使(清嘉慶《湖南通志》卷二一○)。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八九○
俞希孟,歙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寶元元年進士及第?;实v中知興化軍,擢殿中侍御史里行。后除開封府判官,尋復為言事御史。至和二年,張昪等劾之,改祠部員外郎,出為荊湖南路轉(zhuǎn)運使。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四、一七六、一八一,《新安志》卷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
人物簡介
蒲遠猶(猶或作猷,一○一一——一○九二),字仲俞(一作仲輿),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幼而好學,慶歷六年進士及第,授綿竹尉,移集州、梓州司理參軍,皆以親憂不赴。服除,無仕宦意,居家數(shù)年,乃調(diào)河南尉,歷臨晉、閩清二縣令。熙寧三年,以病歸蜀,至舒州舟壞,遂卜居蘄州。元祐七年卒,年八十二。見《自撰墓志》及黃庭堅《蒲仲輿墓碣》(《宋黃文節(jié)公全集·正集》卷三二)。
人物簡介
【生卒】:?—1072 【介紹】: 宋湖州烏程人,字令舉,號白牛居士。仁宗慶歷六年進士。嘉祐四年復舉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寧三年,以屯田員外郎知山陰縣。反對“青苗法”,疏謂其法乃“別為一賦以敝海內(nèi),非王道之舉”,責監(jiān)南康軍鹽酒稅。有《都官集》等。全宋詩
陳舜俞(?~一○七五),字令舉,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號白牛居士,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授簽書壽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陳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觀察推官舉材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著作佐郎、簽書忠正軍節(jié)度判官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神宗熙寧三年(一○七○)于知山陰縣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監(jiān)南康軍酒稅(同上書卷二一二)。熙寧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及他書輯為十四卷(其中詩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編。《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陳舜俞詩,據(jù)李刻《宋人集·都官集》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并酌校他書。另從《會稽掇英總集》、《輿地紀勝》、《永樂大典》等輯得集外詩若干,編為第四卷。全宋文·卷一五三四
陳舜俞(一○二六——一○七六),字令舉,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嘗居秀州白牛村,自號白牛居士。少學于胡瑗,年二十一,登慶歷六年進士第,授天臺從事。十五年間,再官于臺、明二州。嘉祐四年,自明州觀察推官舉制科第一。歷光祿丞、簽書壽州判官,宰南陽。熙寧初,以屯田員外郎知山陰縣。三年,以拒行青苗法,上疏自劾,坐責監(jiān)南康軍鹽酒稅。越五年而卒。著有《廬山集》五卷、《都官集》三十卷。《宋史》卷三三一《張問傳》有附傳,又參本集《上歐陽內(nèi)翰書》、《明州鄞縣鎮(zhèn)國禪院記》、《楓橋詩》、《騎牛歌》等篇及陳杞《都官集跋》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福州閩縣人,字仲謨。仁宗景祐五年進士。知安丘縣。英宗治平中,召除屯田郎中,為福建轉(zhuǎn)運判官。年五十余歸隱閩之館前鄉(xiāng),人因名其地為旌隱坊。后三召不起。全宋詩
湛俞,字仲謨,閩縣(今福建福州)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時年二十五。知安丘縣。英宗治平中以屯田郎中為福建轉(zhuǎn)運判官。事見《淳熙三山志》卷二六。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24—1091 【介紹】: 宋鄆州須城人,徙居孟州濟源,字欽之。傅立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嘉祐末為監(jiān)察御史,論事略無回隱。熙寧時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除權鹽鐵副使,出為河北轉(zhuǎn)運使,改知江寧府,徙知許州、河陽、徐州,兩年六移官。復坐事落職。哲宗嗣立,召除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元祐四年,拜中書侍郎。卒謚獻簡。全宋詩
傅堯俞(一○二四~一○九一),字欽之,本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徙居孟州濟源(今屬河南)。未冠舉進士,知新息縣。仁宗嘉祐末為監(jiān)察御史。英宗時,轉(zhuǎn)殿中侍御史、遷起居舍人,再遷右司諫、同知諫院。后除侍御史知雜事。神宗熙寧初,知和州、廬州。三年(一○七○),授直昭文館、權鹽鐵副使。出為河北轉(zhuǎn)運使,改知江寧府,徙許州、河陽、徐州。兩年之間凡六徙,困于道途。哲宗立,召為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擢給事中。元祐四年(一○八九)為御史中丞,遷吏部尚書、中書侍郎(《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五)。六年卒,年六十八。謚獻簡。有《傅獻簡集》七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存《草堂集》一卷(藏日本東京大學圖書館)。《宋史》卷三四一有傳。今錄詩三首。全宋文·卷一五二○
傅堯俞(一○二四—— 一○九一),字欽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徙孟州濟源。十歲能文,及登第,猶未冠。知新息縣,累遷太常博士。嘉祐末,為監(jiān)察御史。英宗即位,轉(zhuǎn)殿中侍御史,遷起居舍人。再遷右司諫、同知諫院。治平三年,除侍御史知雜,堅辭,出知和州。神宗即位,徙知廬州。熙寧三年,授兵部員外郎、直昭文館,權鹽鐵副使。四年,除河北轉(zhuǎn)運使,改知江寧府。徙許州、河陽、徐州,再歲六移官。七年,提舉崇福宮。明年,坐罪落職。哲宗立,自知明州召為秘書少監(jiān)兼侍講,擢給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二年,坐言張舜民事,以龍圖閣待制知陳州。三年,復為吏部侍郎。四年,再為御史中丞,進吏部尚書兼侍讀,拜中書侍郎。六年十一月卒,年六十八,謚獻簡。紹圣中,以元祐黨人奪贈謚。著有《文集》十卷、《奏議》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一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