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字云秋,自號黃陵外史,湘鄉(xiāng)人,諸生。擅文學,喜言經(jīng)世方略,嘗游義寧陳寶箴中丞幕,積功官至江蘇候補道。著有《采菽堂詩抄》及《前后出塞集》行世。
人物簡介
俞鴻慶(19世紀—1903年),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人,進士出身。光緒十八年(1892年),參加光緒壬辰科殿試,登進士二甲124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年(1894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俞鴻慶侍奉父母有孝行。每年必請假歸鄉(xiāng)探親。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父親去世,俞鴻慶悲傷而死。
人物簡介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一字確士,號觚齋,晚號觚庵。浙江山陰人。少年能詩。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以翰林改官刑部,外任道員。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戰(zhàn)起,入臺灣巡撫唐景崧幕。二十一年(1895)割臺約成,臺灣民主國成立,俞明震亦任要職,布政使顧肇熙內(nèi)渡后,由俞明震繼任。未幾,唐景崧出奔,俞氏亦去。1902年任江南陸師學堂總辦,后移官江西,攝贛南道。1910年任甘肅提學使、1913年任甘肅肅政使。晚年歸江南,筑室西湖,與陳三立等唱和。著有《觚庵詩存》四卷〖參考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1年12月。 〗,原為陳三立整理付梓,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點校本。今據(jù)上海古籍本《觚庵詩存》,并參考連橫編《臺灣詩乘》、陳漢光編《臺灣詩錄》、賴子清編《臺灣詩?!罚枰孕d?。(吳福助撰)維基
俞明震(1860年—1918年11月22日),字恪士,號觚庵,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紹興市)人,隸籍順天府宛平縣。晚清政治人物,知名于政界、詩界、教育界。俞明震出身于山陰俞氏,至其曾祖俞世琦始寄籍順天宛平。其父俞文葆,曾任湖南興寧、東安知縣,故喬居湖南善化縣(今屬長沙市長沙縣)。俞明震少年能詩。光緒十六年(1890年),考中庚寅恩科三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八年五月,散館,著以部屬用,授刑部主事。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奉臺灣巡撫唐景崧奏調(diào),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接替顧肇熙,擔任臺灣布政使。之后僅數(shù)日,清朝據(jù)《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與日本,俞明震與唐景崧、邱逢甲等組織臺灣守軍抗日(乙未戰(zhàn)爭),成立臺灣民主國,并出任內(nèi)務大臣(「臺灣承宣布政總理內(nèi)務衙門」督辦),不久因兵敗,匆促離臺,內(nèi)渡廈門。戊戌變法期間,俞明震積極支持康、梁,并參與湖南巡撫陳寶箴在當?shù)赝菩械男抡?。變法失敗后,轉任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兼附設礦務鐵路學堂總辦。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轉任江西贛寧道。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任甘肅提學使。三年(1911年),代理布政使。民國初年,任平政院肅政廳肅政史。不久,辭歸故里。晚年寓居上海、杭州等地,民國七年(1918年)卒。有《觚庵詩存》四卷。俞明震學生成才者甚眾,如國學大師王伯沆、章士釗、作家魯迅等。
人物簡介
俞陛云(1868-1950) 字階青。浙江德清人。俞樾孫。光緒二十四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有《小竹里館吟草》、《樂靜詞》、《詩境淺說》、《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人物簡介
1868.3.17-1950.10.12,字階青,別號斐盦、樂靜、樂靜居士,晚號樂靜老人、存影老人、娛堪老人,室名樂靜堂、絢華室。浙江德清人,光緒十年(1884年)應縣試考取秀才第一名。1885年9月赴浙江應鄉(xiāng)試,俞陛云中舉人第二名,稱亞元。1894年彭夫人病故。1895年11月俞陛云的祖父為他續(xù)娶杭州名門之女許之仙為妻(即俞平伯之生母,也通詩文)。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中進士后參加殿試,與夏同龢、夏壽田同登戊戌科進士前三名,俞陛云以一甲三名賜探花及第,授編修。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欽命出任四川副主考。翌年由江蘇巡府以俞陛云長經(jīng)史,不獨以科貿(mào)見長,保舉應經(jīng)濟特科復試,名列一等。1912年(民國元年)任浙江省圖書館監(jiān)督(館長)。1914年被聘為清史館協(xié)修,編修清史,不久由此移居北京,與愛新覺羅·溥儀私交甚厚。1932年3月,接溥儀邀佐政偽滿洲國書,撕信逐使,終生不與往來。1937年蘆構橋事變后,他不愿出任敵偽工作,居京郊寓所,以賣字謀生,閉門以書、畫自娛,保持民族氣節(jié)。1950年10月12日卒于北京。俞陛云是清末聞名中外的經(jīng)學大師俞樾之孫,現(xiàn)代著名文學家俞平伯之父。
人物簡介
俞可師(一八八四—一九四五),字啟漢,一字憩園,常熟人。宣統(tǒng)拔貢。長期從事教育和實業(yè),退居之暇,結社聯(lián)吟。有《憩園詩存》。
人物簡介
俞鍔(1887-1938) 字劍華,號一粟,太倉人。南社社員、同盟會員。留學日本,歸國后與柳亞子等創(chuàng)立南社,為南社"四劍"之一。曾任福建省立圖書館館長。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后,一再拒絕南京政府的任命,隱居不出。有《婁東俞劍華詩詞選》、《翩鴻記傳奇》等。人物簡介
俞鍔 (1886-1936) 江蘇太倉人,世居城廂鎮(zhèn)南牌樓街西。原名側,字劍華、一粟,筆名側人、建華、老劍、懶殘、江東老虬、太倉一劍、高陽的酒徒等。
人物簡介
俞長源,字牖云,晚字泥庵,(1899-1975)揚州人,六歲入學私塾,畢業(yè)于江蘇省國立第五師范,詩文師從李涵秋。自二十五歲起歷任上海政法大學、滬江大學、上海中學、南洋模范中學等校國文教師。曾為《時代報》輯《天問》副刊。著小說《白蓮》連載。詩則有《姑存手鈔》、《里門雜詠》等著作,六十一歲退休后著自傳體散文《寓記》。三十歲時習金石,秦璽漢銅,古文奇字,無所不習,一生治印數(shù)千石。有《兩三方印存》問世。逝世于河北邯鄲,歸葬揚州。
人物簡介
俞平伯(1900-1990) 原名僧保,字銘衡、直民,筆名一公、屈齋。浙江德清人。俞樾曾孫。1919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任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平大學、中國學院等院校教授。新文學運動初期重要詩人,白話詩創(chuàng)作先驅。有《紅樓夢研究》、《燕郊集》、《俞平伯詩全編》等。人物簡介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銘衡,字平伯。清代樸學大師俞樾曾孫。湖州德清東郊南埭村(今乾元鎮(zhèn)金火村)人。現(xiàn)代詩人、作家、紅學家。亦能詞,葉恭綽在一九五四年的序文中說:“德清俞君平伯,承先德曲園、階青兩先生家學,淹通博雅,有聲于時。欲昔纂《清詩鈔》,曾從君索先德所為詞,顧不知君之亦深于詞學也。故輯《廣篋中詞》,亦未及錄君所作。比復來京師,乃得讀君詞稿曰《古槐書屋詞》者,則功力深至,迥異時流,始感昔者知君之未盡。而君顧不自慊,且下筆矜慎,綜數(shù)十年之作,僅存此二卷。是不但足以窺君之詞之工,抑君治學處世之不茍,概可知也?!奔杏泻颓逭?、夢窗、梅溪之作,此亦當時風尚所致,但總體以小令為主,走的是唐五代、北宋一路。于后主尤其喜歡,不僅有和作,一些詞作甚至直接用其成句。集中多寫景、記游、憶舊之作,但也有人到中年,歲月不居的淡淡感傷。風格上既有后主的自然,又不失二晏的優(yōu)雅,清雅圓融,體現(xiàn)出文人詞的特點。其詞《詞綜補遺》有收錄。
人物簡介
俞律,號菊味,1928年元月出生于揚州,九歲隨父母移家上海,畢業(yè)于光華大學。受家庭薰染,特好文學、戲曲、書畫。初中一年級在滬新中學參加雪峰文學社。十八歲起為《羅賓漢》、《半月戲劇》撰戲典評論,后陸續(xù)于《大公報》、《文匯報》、《新華日報》副刊發(fā)表散文、小品、詩歌。1957年劃右,1979年平反后任南京市文協(xié)秘書長。南京市作協(xié)成立后任副主席、秘書長。南京市政協(xié)常委。出版有《湖邊集》、《浮生百記》、《大書家蕭嫻》、《蕭嫻書法藝術解析》、《菊味軒詩鈔》等小說、散文、評論、詩歌集。現(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江蘇省詩詞協(xié)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