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侗族  拼音:dòng zú
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分布于貴州、廣西、湖南三省的交界地區(qū),人口約二百五十萬。為古百越的一支。主要以水田農(nóng)業(yè)為生,兼營林業(yè)。信仰多神,崇拜祖先與自然物。使用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由于長期與漢人交往,語言亦雜有漢語的成分,通用漢文。男尊女卑,女子生育后才從夫居。住屋多為吊腳樓,倚斜坡建筑。
《漢語大詞典》:侗族大歌
侗族民歌的一種。侗語稱“嘠老”或“嘠瑪”,多在節(jié)日或招待賓客時演唱。有齊唱和多聲部合唱兩種形式。演唱時,一領眾和。起頭帶有朗誦或戲劇性詠嘆風格,中間樂句隨歌詞的吟誦進行,曲調(diào)悠揚婉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漢語大詞典》:溪洞
亦作“ 溪峒 ”。 古代指今部分 苗族 、 侗族 、 壯族 及其聚居地區(qū)。隋書·煬帝紀下:“ 高涼 通守 洗珤徹 舉兵作亂, 嶺 南溪洞多應之?!?span id="swweqm2" class="book">《宋史·蠻夷傳二·西南溪峒諸蠻下》:“ 湖南 州縣多隣溪峒,省民往往交通 徭 人,擅自易田,豪猾大姓或詐匿其產(chǎn) 徭 人,以避科差?!?宋 蘇轍 《論渠陽蠻事札子》:“ 楊晟臺 等手下兵丁雖止五六千人,然種族蟠踞溪洞,眾極不少。 晟臺 桀黠,屢經(jīng)背叛,慣得姦便?!?span id="wui2ac2" class="book">《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群蠻今已喪膽,不乘此機掃清溪洞,更待何時?”
《漢語大詞典》:風雨橋
侗族獨有的橋。流行于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等地。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筑成,橋面鋪板,兩旁設欄干、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檐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因行人過往能避風雨,故名。
《漢語大詞典》:嘎錦(嘎錦)
侗族曲藝曲種。流行于 貴州 、 廣西 、 湖南 侗族居住地區(qū)?!案洛\”侗語意為“敘事歌”。唱調(diào)具有民歌特色。傳統(tǒng)曲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臺》等。
《國語辭典》:侗?。ǘ眲。 ?span id="yukuuaq" class='label'>拼音:dòng jù
侗族的戲劇。流行于貴州、廣西、湖南等侗族分布地區(qū)。在清嘉慶、道光年間形成于貴州。其表演形式最初僅兩人坐唱,后來發(fā)展為走唱,角色不多,舞臺動作簡單,一般不用布景,舞臺上僅置桌、凳等。臉譜以黑白二色為基礎,由男演員扮演女角。唱腔有平調(diào)、哭板、仙腔及民歌調(diào)子,主要伴奏樂器為二胡、琵琶、鑼、鈴、鈸、鼓及特有的牛腿琴等。
《漢語大詞典》:侗戲(侗戲)
侗族戲曲劇種。流行于 貴州 、 廣西 、 湖南 侗族居住地區(qū)。系侗族民間說唱藝術“嘠錦”和“擺古”于 清 嘉慶 、 道光 年間逐漸采用舞臺演唱形式發(fā)展而成。傳統(tǒng)劇目有《珠郎娘美》《山伯英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