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內(nèi)學(內(nèi)學)  拼音:nèi xué
1.讖緯之學?!逗鬂h書。卷八二。方術傳。序》:「自是習為內(nèi)學,尚奇文,貴異數(shù),不乏于時矣!」
2.佛學?!蛾悤?。卷三○。傅縡傳》:「三論之興,為日久矣。龍樹創(chuàng)其源,除內(nèi)學之偏見;提婆揚其旨,蕩外道之邪執(zhí)?!?/div>
《國語辭典》:玄學(玄學)  拼音:xuán xué
1.魏晉時代,何晏、王弼等發(fā)揮道家老莊思想,融合周易等儒家經(jīng)義而形成的一種思潮。因為談論的為玄虛的道理,故稱為「玄學」。
2.哲學的一部門,為英語Metaphysics的意譯。參見「形而上學」條。
《國語辭典》:梵學(梵學)  拼音:fàn xué
佛學。元。柳貫 送南竺澄講主校經(jīng)后卻還杭州詩:「梵學傳皆正,華文潤乃金,義深含窈眇,道廣極淵泉?!?/div>
分類:佛學
《漢語大詞典》:釋學(釋學)
指佛學。北史·李同軌傳:“ 梁武 ( 梁武帝 )深耽釋學,遂集名僧於其 愛敬 、 同泰 二寺,講《涅槃大品經(jīng)》,引 同軌 豫席。”
分類:佛學
《國語辭典》:竺學(竺學)  拼音:zhú xué
佛學?!杜逦捻嵏?。卷九二。覺韻》:「朱子詩:『迷心昧性哂竺學。』」
分類:佛學
《漢語大詞典》:無生之學(無生之學)
指佛學。 唐 李華 《云母泉》詩序:“況支離多病,年甫始衰,愿餌藥扶壽,以究無生之學。” 宋 李綱 《謝宰執(zhí)復大觀文啟》:“愿餌藥以扶衰,稍究無生之學;期掛冠而上綬,漸為歸老之謀?!?/div>
分類:佛學
《漢語大詞典》:方外之學(方外之學)
指佛學。 宋 真德秀 《敕封慧應大師后記》:“維我 慧應大師 ,至性自天,雖早從方外之學,而跬步不忘君父?!?宋 葛長庚 《日用記》:“予年十有二,即知有方外之學?!?/div>
分類:佛學
《漢語大詞典》:禪人(禪人)
泛指修持佛學、皈依佛法的人。摩訶止觀卷五上:“又一種禪人,不達他根性純教乳藥?!?span id="hvxn4bf" class="book">《古尊宿語錄·慈明禪師》:“杖林山下竹筋鞭,南北禪人萬萬千,莫恠相逢不下馬,東西各自有前程?!?/div>
《漢語大詞典》:內(nèi)明
(1).內(nèi)心光明正大。 晉 袁宏 后漢紀·順帝紀:“ 王公 束脩勵節(jié)而受讒佞之患…… 王公 沉靜內(nèi)明,若有他變,朝廷獲害忠良之名。”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jīng)略事疏》:“ 蘇 松 兵備簽事 熊桴 ,自 倭 事始起以至今日,無一歲不在兵間,忠實練事,沉毅內(nèi)明,出入海潮,艱危不避。”
(2).佛教語。 印度 佛教稱佛學為“內(nèi)明”。明,意為學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七歲之后,漸授五明大論:一曰聲明,釋詁訓字,詮目疏別……五曰內(nèi)明,究暢五乘因果妙理。”參見“ 五明 ”。
《國語辭典》:五明  拼音:wǔ míng
古印度五種學科知識、技能的總稱。一聲明,指研究語音、語法、修辭的學問;二工巧明,指工藝、數(shù)學、天文、音樂、美術等技藝的學識;三醫(yī)方明,指醫(yī)藥類的學識;四因明,謂邏輯學;五內(nèi)明,即關于宗教哲學與修持的知識。《大唐西域記》卷二:「七歲之后,漸授五明大論。」
《漢語大詞典》:禪理(禪理)
佛學之義理。《舊唐書·杜鴻漸傳》:“常愿追禪理,安能挹化源?!?唐 劉禹錫 《澈上人文集紀》:“﹝上人﹞以文章接才子,以禪理説高人,風儀甚雅,談笑多味?!?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 史梧岡 進士,名 震林 ,湛深禪理,半世長齋,知余不喜佛,而愛與余談,以為頗得佛家奧旨。”
《漢語大詞典》:蒲褐
蒲團褐衣。亦借指佛學或佛教徒。 宋 蘇軾 《雨中過舒教授》詩:“坐依蒲褐禪,起聽風甌語?!?宋 蘇軾 《次韻周長官壽星院同餞魯少卿》:“困眠不覺依蒲褐,歸路相將踏桂華?!?/div>
《漢語大詞典》:宗因
佛教因明學說中的第一和第二支。借指佛學邏輯。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xù)集·寺塔記上》:“簷外垂青豆,經(jīng)中發(fā)白蕖,縱辯宗因袞袞,忘言理事如如?!?/div>
《漢語大詞典》:論禪(論禪)
談論佛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九:“論詩論畫復論禪,三絶門風海內(nèi)傳?!?/div>
分類:談論佛學
《漢語大詞典》:玄講(玄講)
謂講述佛學義理。 唐 孟郊 《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昭成寺》詩:“玄講島岳盡,淵詠文字新?!?/div>
《漢語大詞典》:竺乾學(竺乾學)
亦作“笁乾學”。 佛學。 宋 蘇軾 《行香子》詞:“寒灰炙手,人重人輕,除笁乾學,得無念,得無名。”
分類: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