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位一切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言得一位,則同時得一切位也。為華嚴經(jīng)所明。與一門普門同。探玄記一曰:「圓教者,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雇碓唬骸溉粢榔臻T,一位即一切位故,亦一運即一切運,名不思議乘?!?br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
一位一切位者,謂上根之人,證一地位則具足一切地位之功德也。蓋所證之位,全是法性。法性遍周恒沙功德無不含攝。是故證一地位,則一切地位功德皆悉具足也。
八位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圓教之位次也。法華之圓教,以六即為位次,而以分真即之位長,姑借別教之位,分其品秩。八位中前一位從法華經(jīng),后七位依瓔珞經(jīng)。
八位胎藏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小兒在母胎中之八時期也:一、羯羅藍Kalala,二、額部曇Arbuda,三、閉尸Pes/i^,四、健南Ghana,五、缽羅奢祛Pras/a%kha%,六、毛發(fā)爪齒位,七、根位,八、形位,受胎后七日間曰羯羅藍,譯作凝滑。受胎二七日后其形如瘡皰,謂之額部曇,譯作皰。受胎至三七日則其狀如聚血,謂之閉尸,譯作聚血,或軟肉。受胎四七日則漸漸堅固,有身意二根而未具眼耳鼻舌之四根,謂之健南,譯作凝厚。受胎五七日,則肉團增長,四支及身分之相始現(xiàn),謂之缽羅奢祛。受胎后六七日,則生毛發(fā)爪齒,謂之毛發(fā)爪齒位。受胎七七日,則眼耳鼻舌之四根圓滿具備,謂之根位。受胎八七日以后,在胎藏中,形相完備,此位謂之形位。
【佛學常見辭匯】
嬰兒在母胎中的八個時期。一、受胎后七日間,叫做羯羅藍,華譯為凝滑。二、受胎十四日后,形狀如瘡疤,叫做額部曇,華譯為皰。三、受胎后二十一日,其狀如聚血,叫做閉尸,華譯為聚血或軟肉。四、受胎后二十八日,漸漸堅固,有身意二根,但還沒有眼耳鼻舌之四根,叫做健南,華譯為凝厚。五、受胎后三十五日,肉團漸漸增長,四肢與身分之相貌也開始顯現(xiàn),叫做缽羅奢祛。六、受胎后四十二日,毛發(fā)爪齒逐漸生長,叫做毛發(fā)爪齒位。七、受胎后四十九日,眼耳鼻舌等四根已經(jīng)俱備,叫做根位。八、受胎后五十六日,在胎藏中,形相完備,叫做形位。
十一位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十地與妙覺位也。
【佛學常見辭匯】
十地加等覺,叫做十一位。
十住小白華位
【佛學大辭典】
(譬喻)天臺以法華六瑞中雨華瑞之小大白赤四華配于四輪四種性四位,小白華當于銅輪習種性十住之開佛知(參見:。見四華)
十善位
【佛學大辭典】
(雜語)(參見:十善戒力)
十善戒力
【佛學大辭典】
(雜語)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與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于天上,下品者能王于人中,有此功力,謂之十善戒力。
行位三道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見道,無始已來,初發(fā)真無漏智而觀諦理,以斷一切見惑之位。在聲聞乘為世第一法后之預(yù)流向,在菩薩乘為初地之入心。二、修道,更觀諦理而斷一切修惑之位。在聲聞乘為預(yù)流一來不還之三果,在菩薩乘為初地住心已后乃至第十地。三、無學道,證理斷惑究意,更無法可學之位。在聲聞乘為阿羅漢果,在菩薩乘為佛果。此三者皆為通涅槃之道,故名為道?!居帧渴畼I(yè)道中之貪,瞋,邪見也。見大乘義章五本。
三賢位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三賢之階位。(參見:三賢十圣)
大金剛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稱真言行者初地之位。瑜祇經(jīng)曰:「一時共成就,速得大金剛位,乃至普賢菩薩位?!?/div>
大乘五位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五位)
五位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有種種之五位。
【佛學常見辭匯】
1。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應(yīng)行法、無為法。2。唯識宗所立之修行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究竟位。
五十一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仁王般若經(jīng)所說。五十二位中等覺之位,攝于第十地。成五十一位。(參見:五十二位)。
【佛學常見辭匯】
指菩薩五十二位中之等覺位。
五十二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明菩薩乘之階位,諸經(jīng)論所說,種種不同。如大日經(jīng)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經(jīng)明十地之十位,勝天王般若經(jīng)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論明三乘合說之十位,金光明經(jīng)明十地妙覺之十一位,唯識論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覺之四十一位,智度論加入等覺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門是也),仁王般若經(jīng)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覺之五十一位,華嚴經(jīng),菩薩瓔珞經(jīng)等加入等覺明五十二位。日本弘法之秘藏記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入十回向終之煖頂忍世第一四善根而明五十四位。首楞嚴經(jīng)加入等覺妙覺而明五十六位。已上諸位分別凡圣則大日經(jīng)之十位,初三位為凡位,后七位為賢圣。智度論之十位,初二位為凡位,后八位為賢圣位。勝天王金光明經(jīng)之十位十一位,皆為圣位。唯識論之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為賢位,十地,妙覺為圣位。是天臺之別教,華嚴終教之乘位也。若從二宗圓教之乘位,則皆是圣位也。智度論之四十二位,亦準此可知。華嚴等之五十二位,初十信為凡位,不入賢圣位。住行向之三位,在別教終教為賢位,在圓教為圣位。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別教終教是圣位。又于圓教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準此可知。要之賢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義燈曰:「仁王、華嚴、瓔珞、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等皆說四十二位賢圣,不言五十二位?!勾酥蟹ㄏ嘧谟盟氖晃?,華嚴之始教用五十二位,其終圓二教用四十二位,天臺之別圓二教,用五十二位。今依臺宗而示之則五十二位,分為七科。又分為凡圣之二,凡與圣又各分為二。天臺四教儀曰:「華嚴明十住十行十回向為賢,十地為圣,妙覺為佛(即四十一位),瓔珞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明十地佛果,勝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諸經(jīng)增減不同者。界外菩薩隨機利益,豈得定說。然位次周足莫過瓔珞,故今依彼略明菩薩歷位斷證之相?!?br />
【佛學常見辭匯】
菩薩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經(jīng)過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發(fā)心住內(nèi),分開另立的,若將其縮入發(fā)心住內(nèi),則只有四十二位。(參見:大乘)
五十二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明菩薩乘之階位,諸經(jīng)論所說,種種不同。如大日經(jīng)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經(jīng)明十地之十位,勝天王般若經(jīng)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論明三乘合說之十位,金光明經(jīng)明十地妙覺之十一位,唯識論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覺之四十一位,智度論加入等覺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門是也),仁王般若經(jīng)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覺之五十一位,華嚴經(jīng),菩薩瓔珞經(jīng)等加入等覺明五十二位。日本弘法之秘藏記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入十回向終之煖頂忍世第一四善根而明五十四位。首楞嚴經(jīng)加入等覺妙覺而明五十六位。已上諸位分別凡圣則大日經(jīng)之十位,初三位為凡位,后七位為賢圣。智度論之十位,初二位為凡位,后八位為賢圣位。勝天王金光明經(jīng)之十位十一位,皆為圣位。唯識論之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為賢位,十地,妙覺為圣位。是天臺之別教,華嚴終教之乘位也。若從二宗圓教之乘位,則皆是圣位也。智度論之四十二位,亦準此可知。華嚴等之五十二位,初十信為凡位,不入賢圣位。住行向之三位,在別教終教為賢位,在圓教為圣位。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別教終教是圣位。又于圓教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準此可知。要之賢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義燈曰:「仁王、華嚴、瓔珞、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等皆說四十二位賢圣,不言五十二位?!勾酥蟹ㄏ嘧谟盟氖晃?,華嚴之始教用五十二位,其終圓二教用四十二位,天臺之別圓二教,用五十二位。今依臺宗而示之則五十二位,分為七科。又分為凡圣之二,凡與圣又各分為二。天臺四教儀曰:「華嚴明十住十行十回向為賢,十地為圣,妙覺為佛(即四十一位),瓔珞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明十地佛果,勝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諸經(jīng)增減不同者。界外菩薩隨機利益,豈得定說。然位次周足莫過瓔珞,故今依彼略明菩薩歷位斷證之相。」

【佛學常見辭匯】
菩薩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經(jīng)過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發(fā)心住內(nèi),分開另立的,若將其縮入發(fā)心住內(nèi),則只有四十二位。(參見:大乘)
大乘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Mana%ya%na,梵語摩訶衍,譯言大乘。大者對小之稱,乘以運載為義,以名教法,即大教也。使求灰身滅智空寂之涅槃之教。謂之小乘。此中有聲聞緣覺之別,使開一切智之教,為大乘。此中有一乘三乘之別。法華經(jīng)譬喻品曰:「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憫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故T論曰:「摩訶衍者,于二乘為上故名大乘。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諸佛大人乘是乘故名為大。又能滅除眾生大苦與大利益事故名為大。又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是諸大士之所乘故名為大。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又如般若經(jīng)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箤毞e經(jīng)二十八曰:「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名為上乘、名為妙乘、名為勝乘、無上乘、無上上乘、無等乘、不惡乘、無等等乘?!?br />【佛學常見辭匯】
梵語摩訶衍,華譯為大乘,即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從凡夫修到成佛,立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發(fā)心住內(nèi),分開另立的,若將其縮入發(fā)心住內(nèi),則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稱為三賢,僅算是資糧位,十位稱為十圣,才是修習位。論時間,要經(jīng)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十?。ǖ谝话l(fā)心住內(nèi),包括十信,由凡夫修十信成就,須經(jīng)一萬大劫)┐資
初 │十行                             ├糧
僧 │十回向────────────────────────────┘位
祇─┤ 暖──────────┐四尋思觀──────────────┐
劫 │ 頂──────────┘                  │加
│ 忍──────────┐                  ├行
└ 世 第一───────┘四如實智──────────────┘位
┌入心────────────────通達位(即見道位)
┌初地─┤住心───────────┐
│   └出心           │
│二地               │
二 │三地               │
僧─┤四地               │
祇 │五地               │
劫 │六地               ├修習位(即修道位)
└七地               │

三 ┌八地               │
僧─┤九地               │
祇 │十地               │
劫 └等覺───────────────┘
妙覺────────────────────────────究竟位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梵語摩訶衍,譯作大乘。大,簡小之稱。乘,運載之義?;疑頊缰?,求空寂之涅槃之教為小乘,開一切智之教曰大乘。
五十六位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五十二位)
五十二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明菩薩乘之階位,諸經(jīng)論所說,種種不同。如大日經(jīng)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經(jīng)明十地之十位,勝天王般若經(jīng)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論明三乘合說之十位,金光明經(jīng)明十地妙覺之十一位,唯識論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覺之四十一位,智度論加入等覺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門是也),仁王般若經(jīng)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覺之五十一位,華嚴經(jīng),菩薩瓔珞經(jīng)等加入等覺明五十二位。日本弘法之秘藏記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入十回向終之煖頂忍世第一四善根而明五十四位。首楞嚴經(jīng)加入等覺妙覺而明五十六位。已上諸位分別凡圣則大日經(jīng)之十位,初三位為凡位,后七位為賢圣。智度論之十位,初二位為凡位,后八位為賢圣位。勝天王金光明經(jīng)之十位十一位,皆為圣位。唯識論之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為賢位,十地,妙覺為圣位。是天臺之別教,華嚴終教之乘位也。若從二宗圓教之乘位,則皆是圣位也。智度論之四十二位,亦準此可知。華嚴等之五十二位,初十信為凡位,不入賢圣位。住行向之三位,在別教終教為賢位,在圓教為圣位。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別教終教是圣位。又于圓教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準此可知。要之賢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義燈曰:「仁王、華嚴、瓔珞、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等皆說四十二位賢圣,不言五十二位?!勾酥蟹ㄏ嘧谟盟氖晃?,華嚴之始教用五十二位,其終圓二教用四十二位,天臺之別圓二教,用五十二位。今依臺宗而示之則五十二位,分為七科。又分為凡圣之二,凡與圣又各分為二。天臺四教儀曰:「華嚴明十住十行十回向為賢,十地為圣,妙覺為佛(即四十一位),瓔珞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明十地佛果,勝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諸經(jīng)增減不同者。界外菩薩隨機利益,豈得定說。然位次周足莫過瓔珞,故今依彼略明菩薩歷位斷證之相?!?br />
【佛學常見辭匯】
菩薩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經(jīng)過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發(fā)心住內(nèi),分開另立的,若將其縮入發(fā)心住內(nèi),則只有四十二位。(參見:大乘)
五十四位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五十二位)
五十二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明菩薩乘之階位,諸經(jīng)論所說,種種不同。如大日經(jīng)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經(jīng)明十地之十位,勝天王般若經(jīng)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論明三乘合說之十位,金光明經(jīng)明十地妙覺之十一位,唯識論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覺之四十一位,智度論加入等覺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門是也),仁王般若經(jīng)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覺之五十一位,華嚴經(jīng),菩薩瓔珞經(jīng)等加入等覺明五十二位。日本弘法之秘藏記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入十回向終之煖頂忍世第一四善根而明五十四位。首楞嚴經(jīng)加入等覺妙覺而明五十六位。已上諸位分別凡圣則大日經(jīng)之十位,初三位為凡位,后七位為賢圣。智度論之十位,初二位為凡位,后八位為賢圣位。勝天王金光明經(jīng)之十位十一位,皆為圣位。唯識論之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為賢位,十地,妙覺為圣位。是天臺之別教,華嚴終教之乘位也。若從二宗圓教之乘位,則皆是圣位也。智度論之四十二位,亦準此可知。華嚴等之五十二位,初十信為凡位,不入賢圣位。住行向之三位,在別教終教為賢位,在圓教為圣位。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別教終教是圣位。又于圓教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準此可知。要之賢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義燈曰:「仁王、華嚴、瓔珞、優(yōu)婆塞戒經(jīng)等皆說四十二位賢圣,不言五十二位?!勾酥蟹ㄏ嘧谟盟氖晃?,華嚴之始教用五十二位,其終圓二教用四十二位,天臺之別圓二教,用五十二位。今依臺宗而示之則五十二位,分為七科。又分為凡圣之二,凡與圣又各分為二。天臺四教儀曰:「華嚴明十住十行十回向為賢,十地為圣,妙覺為佛(即四十一位),瓔珞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明十地佛果,勝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諸經(jīng)增減不同者。界外菩薩隨機利益,豈得定說。然位次周足莫過瓔珞,故今依彼略明菩薩歷位斷證之相?!?br />
【佛學常見辭匯】
菩薩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經(jīng)過五十二個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發(fā)心住內(nèi),分開另立的,若將其縮入發(fā)心住內(nèi),則只有四十二位。(參見:大乘)
五位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有種種之五位。
【佛學常見辭匯】
1。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應(yīng)行法、無為法。2。唯識宗所立之修行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究竟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