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仙豸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山東濟寧人,字直卿。嘉靖三十四年舉人。授聞喜知縣。清苦自矢,不畏豪強。后謝病辭官里居,周濟本族,賑濟貧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會稽人,字伯良,又字伯驥,自號方諸生、秦樓外史。曾從徐渭游。工詞曲。曾校訂《西廂記》、《琵琶記》。有傳奇《題紅記》,又有雜劇《男王后》等。另有《曲律》。
詞學圖錄
王驥德(1540-1623) 字伯良、伯駿,號方諸生,又號玉陽仙史,亦稱秦樓外史,會稽人。王守仁侄。戲劇家,家藏元劇數百種。自幼嗜歌樂,精研詞曲。與呂天成、顧大典、史盤、葉憲祖、湯顯祖友善。師事同鄉(xiāng)徐渭,又出入孫月峰、孫如法、沈璟之門。所作自成一家,沈璟極稱贊其曲學造詣之深,每作一劇,往來商榷不絕。所作《曲律》四卷,專論曲法,與呂天成的《曲品》,稱"論曲雙璧。"又著《南詞正韻》若干卷。散曲有《方諸館樂府》二卷。戲曲有傳奇《義陵記》及《題紅記》。雜劇《男后記》、《離魂記》、《救友記》、《雙甄記》及《扭魂記》。又校注《西廂記》、《琵琶記》二種。制《南詞過曲》33章及《聲韻分合之圖》一種,并《曲諧》傳于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44—1611 【介紹】: 明浙江海寧人,字廣野,號玉陽仙史,又號禺陽、高漫卿、隅園、任誕軒等。萬歷二年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工詩、樂府,著作甚富。有傳奇《靈寶刀》和雜劇《昭君出塞》,及《檀弓輯注》、《方言類聚》、《黃門集》、《廣修辭指南》、《杜律注評》、《隅園集》。
維基
陳與郊(1544年—1610年),原姓高,字廣野,號禺陽、玉陽仙史,浙江杭州府海寧縣(今海寧市)鹽官人,戲曲作家。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一名。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會試第四名,殿試三甲第七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初授河間府推官,調順德府。萬歷十年(1582年)六月由順德府推官選授吏科給事中,十三年六月復除原官,十五年二月升戶科右,數日又升工科左,十六年十月升吏科都,十八年正月升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受光祿寺少卿王汝訓等人的彈劾,二十年以考選過濫被免。丁母憂,居于家鄉(xiāng)隅園,閉門著述。卒年六十七。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其子陳祖皋因牽涉命案而入獄,隨后的五年里陳與郊為救子而四處求人,直到臨死前仍為救子奔波。
尹東白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尹東白,號仙舟,湖廣德安府應城縣人。萬歷七年(1579年)己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授行人司行人,擢吏科給事中。
王廷策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山陰人,布衣,性懶散而好游。萬歷初召入畫院,不愿授官,賜號哈仙。其畫得力于吳鎮(zhèn)、黃公望,書仿趙孟頫,時稱雅士。
仙克謹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寧國府人,字仲恒。善讀書,尤殫心經術。萬歷三十五年進士,授隆平知縣。時苦旱,捐俸給民,穿井七百二十,民立石識之,稱仙井。累擢都御史,巡撫山西,提督雁門、偏頭、寧武三關。引疾歸,家居十余年。有《籌勝必覽》、《中邊圖制》。
維基
仙克謹(1562年—1642年),字仲恒,號偓如,南直隸寧國縣仙霞鄉(xiāng)仙家村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幼時有僧奇之曰:此兒異日必開府。長穎慧,善讀書,尤殫心經術。萬歷二十二年甲午舉于鄉(xiāng),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成進士。授北直隸隆平縣(今河北省隆堯縣)知縣,縣苦旱,捐俸給民,穿井七百有二十,民立石識之曰:仙井。邑無城,又力城之。調福建建安縣(今建甌縣)知縣,抵建安,會水患,多漂溺,筑堤建橋,民困以濟。萬歷四十年壬子(1612年)分校閩闈,善品鑒,大學士楊景辰、大宗伯張維機皆出其門。尋擢部曹,升兵部職方司郎中,轉山西兵備副使,駐陽和。邊事孔棘,克謹親登陴指揮,防禦無遺力,敵為之奪氣,自是五載不敢犯境,天子以為能。天啟七年五月,升山西參政仙克謹為本省按察使仍管陽和兵備事。崇禎初(1628年),擢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提督雁門偏頭寧武三關,條防邊策,洞悉機宜,語具三晉奏議中。嗣引疾乞歸,上以忠勤慰留,至再屢疏,方許歸。筑室溪上,閉戶罷竿牘,置義田,立義學,十數年卒。著有《籌勝必覽》、《聲溪藥言》等書。

人物簡介

維基
李仙品(16世紀—1628年),字云鄉(xiāng),陜西西安府高陵縣郭下里人。李仙品是萬歷十九年(1591年)的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成進士,獲授長治知縣,革除日送樣版絲綢的舊例;升為揚州江防后減免布商稅金,又緝拿江畔的盜賊。不久他轉為承天知府,其時發(fā)生楚宗劫杠案,楚藩宗室朱蘊珍、朱蘊鍧打死湖廣巡撫趙可懷,他上疏請求用刑正法,朝廷委派他監(jiān)斬,人民為之稱快,擢為湖廣沔陽道副使時因母親去世回鄉(xiāng)。服闕后李仙品補任四川川北遵義道副使,適逢有流寇攻打重慶府和成都府,他奉命監(jiān)軍,并身先士卒,追擊敵軍到納溪,搗破其在永寧的巢穴,斬殺賊首奢崇明,蜀地因此平安。此后他擢任偏沅巡撫,討伐安邦彥獲勝,因病還家時路經承天,當地居民都沿江哭泣。崇禎元年(1628年)去世,五年(1632年)時得賜祭葬,追贈兵部右侍郎。

人物簡介

維基
馮登瀛(16世紀—17世紀),字玉清,號上仙,浙江嘉興府秀水縣人。馮登瀛是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的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成進士,四十四年(1616年)獲授溧陽知縣,后改任東昌教授,入朝擔任國子監(jiān)助教,歷任刑部福建司主事,陜西司員外郎、郎中,天啟五年(1625年)官至肇慶知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平湖人,字汾仲,一字丹葵。天啟五年進士,授當涂知縣。累遷至南京湖廣道御史。有《青蒲草》。
槜李詩系·卷十九
紹儀字丹葵,球之孫。生時有東方歲星之兆。天啟乙丑登進士,授當涂令。以簡治繁,時稱仙吏。嘗出見酒肆一人,修然古貌,遍身絲縷如牛毛,紅類丹砂,知其異,與語,蓋靖難時人,玄書秘箓,扣之無不應,遂傾心事之,頗得其學。擢留都御史,巡視屯田。上條議十二則,格不行。乞歸,一意為修煉術,著書自娛。有史諾康濟譜、青蒲草玄、三續(xù)養(yǎng)生論諸刻。暮年頗歷艱危,踽踽如窮士。年八十四卒。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汾仲,平湖人。天啟乙丑進士,除知當涂縣擢南湖廣道御史有青蒲草
維基
郭紹儀(16世紀—17世紀),字汾仲,號丹葵,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郭紹儀自小學習煉丹,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舉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天啟五年(1625年)成進士,廷對當日遇上魏忠賢的嬖人賣珠兒,對他說:「去見魏忠賢,你可當狀元?!顾χ茀s:「我本是清貧,登第已經足夠?!故诋斖恐h,以簡治政,被稱為仙吏。天啟七年(1627年)時主持南直隸鄉(xiāng)試,選拔多名人才,其后升任南京監(jiān)察御史;上書指出錦衣衛(wèi)騷動幾乎惹禍,又上呈屯田條議十二則,因勛戚佔據土地未能實行。不久辭官回鄉(xiāng),專心煉丹。南京失陷后,曾和馬嘉植起兵恢復。卒年八十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人。任鴻臚寺丞。泰昌元年,光宗即位后患疾,病甚。司禮監(jiān)秉筆兼御藥房太監(jiān)崔文升進瀉藥,病轉劇??勺七M紅丸,自稱仙方。光宗服兩丸后身死。被遣戍。魏忠賢專政時翻案,免戍還。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六五四
黃鶴仙,字友松,一字煉庵。番禺人,福建籍。明思宗崇禎十三年(一六四〇)進士。歷官云南道御史。有《東園草堂稿》。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九、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硭木拧?/blockquote>
維基
黃鶴仙,字友松,號煉庵,廣東廣州府番禺縣籍,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明末清初官員。晉江人,萬歷年間隨祖入籍廣東番禺。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兵部觀政,十五年授江西豐城縣知縣,后升禮部主事,又升禮部主客清吏司員外郎,改授云南道御史。國亡,自稱柱下遺史,著有《東園草堂稿》。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瓊芳(1603年9月24日—1640年代),字蕊仙,別號斗山,南直隸應天府句容縣坊郭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二十一日生。以《易經》就試科舉,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鄉(xiāng)試第六十四名,榜名弘道。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會試第一名,殿試第三甲第一名。授大理寺觀政,本年授中書舍人。
文士昂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文士昂(1585年—1648年),字抑之,號臺仙,湖廣長沙府攸縣人。天啟元年辛酉科舉人,二年(1622年)聯捷壬戌科進士。刑部觀政,三年授四川華陽縣知縣,四年本省同考,崇禎元年(1628年)考選,三年授工科給事中,養(yǎng)病。四年復除原職,巡視工程,五年管理皇城四門,又巡視廠庫,六年巡視太倉,八年升四川按察司副使,十二年升參政、分守上川東道,十三年考察,降云南右參議、臨沅道。弘光時授云南按察使,旋轉左布政使。南京失陷后,又去江西吉安聯絡萬元吉、楊廷麟、湖廣何騰蛟、堵胤錫等人抗清,順治三年(1646年)湖南失守,攜全家隱跡涼江。順治五年被清朝攸縣知縣于穎然逮捕,解送長沙,又押送武昌,八月二十七日在武昌就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86—1644 【介紹】: 明浙江慈溪人,字爾賡,號留仙。崇禎元年進士。授工部主事,與弟馮元飆俱以論中官有直聲,時稱二馮。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天津,頗得帝寵。以老乞休,代者未至而京城陷,乃由海道逃歸。
維基
馮元飏(1586年—1644年),字爾賡,又字元沖、元仲,號留仙,浙江寧波府慈溪縣(今慈城)人,進士出身。崇禎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不久上疏告歸還鄉(xiāng)。但很快就起任為禮部主事,進員外郎,遷蘇松兵備參議。后遷福建提學副使。當朝大臣同族之子弟在鄉(xiāng)里橫行,馮元飏將其繩之于法,得罪廷臣,因而謫山東鹽運司判官。崇禎十一年(1638年)遼東告急,山東守備緊急,因而攝濟寧兵備事。崇禎十四年(1641年)遷天津兵備副使。同年十月,擢右僉都御史、任天津巡撫,兼督遼餉。崇禎十五年(1642年)因軍功蔭一子為錦衣衛(wèi)。當時其弟馮元飆已任兵部尚書,掌朝廷中樞。馮元飏以年老上疏辭職告歸,但崇禎帝多有挽留,待之甚厚。與弟馮元飆并稱“二馮”。不久京師城陷,馮元飏從海路撤退,回到家鄉(xiāng)。崇禎十七年(1644年)九月秋,卒。

人物簡介

維基
孫徵蘭(1586年—1653年),字九畹,號懶云(一作圣懶),又號睡足、睡仙,河南衛(wèi)輝府淇縣人。自幼志遠才高,倜儻不羈,言語動作,每不屑于凡庸伍。家訓文學,遂大進焉。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以春秋中河南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崇禎三年考選,擢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管銀庫、十庫,巡視東城,四年管城工,巡視光祿寺,卓有聲譽,都人以驄馬御史稱之。尋升四川布政司右參議,分守上川南道,多方略,軍民感之。八年京察,十三年降山西布政司都事,十四年升光祿寺珍饈監(jiān)事。后告病家居,當事累薦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