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子惠
慈愛;施以仁惠。書·太甲中:“先王子惠困窮,民服厥命,罔有不悅?!?span id="wj9fe0p" class="book">《新唐書·劉蕡傳》:“陛下有子惠之心,百姓無繇而信。”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於皇上帝,子惠我民?!?span id="9ypfvr4" class="book">《清史稿·圣祖紀二》:“從前逋欠,一概豁除,用稱朕子惠元元至意?!?/div>
《漢語大詞典》:慈旨
(1).仁惠的詔旨。魏書·崔光傳:“檢訪四方,務加休息,爰發(fā)慈旨,撫賑貧瘼?!?span id="jsaqpjz" class="book">《新唐書·劉洎傳》:“陛下降慈旨,假柔顏,虛心聽納,猶恐羣臣惴縮不敢進?!?br />(2).慈母的教誨。 唐 元稹 《誨侄等書》:“憶得初讀書時,感慈旨一言之嘆,遂志于學。”
《漢語大詞典》:威愛(威愛)
威嚴而仁惠。新五代史·雜傳·王師范:“ 師范 頗好儒學,聚書至萬卷,為政有威愛。” 宋 王安石 《韓持國從富并州辟》詩:“ 并州 天下望,撫士威愛愜,千金棄不惜,賓客常滿閤?!?/div>
分類:威嚴仁惠
《漢語大詞典》:清惠
清廉仁惠。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渠:“文字剝?nèi)?,不可悉識,其略曰:‘惟茲 陳國 ,故曰 淮陽郡 ’云云。清惠著聞,為百姓畏愛?!?span id="4hsipyx" class="book">《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 顧東橋 ﹞遂遭讒誣,逮至京師,以公官清惠,獄久不成?!?/div>
分類:清廉仁惠
《漢語大詞典》:和惠
溫和仁惠。漢書·匡衡傳:“寬柔和惠,則眾相愛?!?唐 元稹 《授牛元翼成德軍節(jié)度使制》:“慈仁和惠,愛養(yǎng)士伍。”《三國演義》第一○六回:“ 元 愷 輔 舜 , 周公 佐 周 ,皆以和惠謙恭,自求多福?!?郭沫若 《紀念高爾基》詩:“我在他那普被的不息的和惠的光輝中,又感覺著了 高爾基 的永遠不滅的容貌。”
分類:溫和仁惠
《漢語大詞典》:愛惠(愛惠)
慈愛仁惠。韓非子·奸劫弒臣:“嚴刑重罰以禁之,使民以罪誅,而不以愛惠免?!?南朝 陳 徐陵 《陳武帝下州郡璽書》:“愛惠以撫孤貧,威刑以御彊猾。”
分類:慈愛仁惠
《漢語大詞典》:簡惠(簡惠)
謂施政寬大仁惠。 南朝 宋武帝 《江陵平加領(lǐng)南蠻校尉下書》:“每永懷民瘼,宵分忘寢,誠宜蠲除苛政,弘茲簡惠?!?span id="sv9hxks" class="book">《南史·羊欣傳》:“在郡四年,簡惠著稱?!?span id="vpgnm5g" class="book">《北史·魏玄傳》:“遷 熊州 刺史,政存簡惠,百姓悅之?!?/div>
《漢語大詞典》:平惠
平正仁惠。資治通鑒·魏元帝景元四年:“ 司馬懿 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苦,民心歸之亦已久矣?!?/div>
分類:平正仁惠
《漢語大詞典》:惇惠
敦厚仁惠。國語·晉語七:“ 欒伯 請公族大夫,公曰:‘ 荀家 惇惠, 荀會 文敏, 黶 也果敢, 無忌 鎮(zhèn)靜,使茲四人為之?!?/div>
分類:敦厚仁惠
《漢語大詞典》:祝禽
史記·殷本紀:“ 湯 出,見野張網(wǎng)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wǎng)?!?湯 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wǎng)?!T侯聞之,曰:‘ 湯 德至矣,及禽獸?!焙笠蛞浴白G荨庇鞯弁跞驶?。梁書·王僧孺?zhèn)?/a>》:“幸圣主留善貸之德,紆好生之施,解網(wǎng)祝禽,下車泣罪。” 唐 駱賓王 《又破設(shè)蒙儉露布》:“祝禽踈網(wǎng),徒闕三面之恩;毒虺挻祅,逾肆九頭之暴?!?明 劉基 《春秋明經(jīng)·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鄭罕達帥師取宋師于嵒》:“ 宋 人之志在於盡割其眾,而異於解網(wǎng)祝禽者矣。”
分類:帝王仁惠
《漢語大詞典》:三佞
三個奸佞的人。指 北齊 鄒孝裕 、 陸仁惠 、 盧元亮 。北齊書·外戚傳·胡長仁:“左丞 鄒孝裕 、郎中 陸仁惠 、 盧元亮 厚相結(jié)託。 長仁 每上省, 孝裕 必方駕而來。省務既繁,簿案堆積,令史欲諮都座,日有百數(shù)。 孝裕 屏人私話,朝退亦相隨, 仁惠 、 元亮 又伺間而往,停斷公事,時人號為三佞?!?/div>
分類:奸佞仁惠
《漢語大詞典》:祝哽祝噎
古代帝王接養(yǎng)三老、五更,以示仁惠。當進餐時,使人在前后祝禱他們不要哽噎。后漢書·明帝紀:“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車輭輪,供綏執(zhí)授,侯王設(shè)醬,公卿饌珍,朕親袒割,執(zhí)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 李賢 注:“老人食多哽咽,故置人於前后,祝之,令其不哽噎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