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32,分109頁顯示  上一頁  76  77  78  79  80  82  83  84  8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韓德生
韓侂冑
侯方域
胡林翼
胡母敬
胡樸安
赫斯特
黑格爾
洪自誠
黑澤明
大仲馬
戴表元
戴高樂
德布西
德蕾莎
《國語辭典》:韓德生(韓德生)  拼音:hán dé shēng
Henderson,Arthur
人名。(西元1863~1935)英國政治家。曾任下院議員、內(nèi)政部長及外交部長等職。因致力于國際聯(lián)盟,全力投入裁減軍備工作,而于一九三四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國語辭典》:韓侂冑(韓侂冑)  拼音:hán tuō zhòu
人名。(西元1151~1207)字節(jié)夫,宋安陽人,韓琦的曾孫。寧宗時專權十馀年,官至平章軍國事。專橫恣肆,斥理學為偽學,使朱熹等人均獲罪。后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終兵敗被斬首。
《國語辭典》:侯方域  拼音:hóu fāng yù
人名。(西元1618~1654)字朝宗,號雪苑。明末清初河南商邱人。生性豪邁,濟人之急雖千金不吝。明亡不仕,初縱情聲色,后發(fā)憤為古詩文,文法韓、歐,詩學杜甫,與魏禧、汪琬齊名。著有《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
《國語辭典》:胡林翼  拼音:hú lín yì
人名。(西元1812~1861)字貺生,號潤芝。清湖南益陽人。善治軍,官至湖北巡撫。在太平軍勢盛時,曾創(chuàng)釐金以充裕財用,政績卓著,卒謚文忠。著有《讀史兵略》。
分類:人名公元
《國語辭典》:胡母敬  拼音:hú mǔ jìng
人名。生卒年不詳。曾任秦朝太史公。作〈博學篇〉七章,文字多采〈史籀篇〉,然結構略異,稱為「秦篆」,即后人所稱的小篆。
《國語辭典》:胡樸安(胡樸安)  拼音:hú pú ān
人名。(西元1878~1947)原名韞玉,字仲民,安徽涇縣人。早年入同盟會,曾任《南社》、《國粹學報》、《上海民立報》、《民國日報》編輯,抗戰(zhàn)時期的正論社社長及勝利后的上海通志館館長。精通文字學,著有《文字學研究法》、《中國文字學史》、《中國訓詁學史》、《樸學齋詩文集》等。
《國語辭典》:赫斯特  拼音:hè sī tè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人名。(William R.Hearst,西元1863~1951),是美國早期的報業(yè)大王,曾創(chuàng)辦《紐約新聞報》、《美國人日報》,目前「赫斯特報團」仍為美國重要報團之一。
分類:人名
《國語辭典》:黑格爾(黑格爾)  拼音:hēi gé ěr
Hegel,Georg Wilhelm Friedrich
人名。(西元1770~1831)德國大哲學家,繼康德、謝林之說而樹立絕對唯心論,在方法論上,斥形式邏輯而應用辯證法,著作宏富,最重要者有《邏輯科學》、《歷史哲學》、《藝術哲學》諸書。
《國語辭典》:洪自誠(洪自誠)  拼音:hóng zì chéng
人名。明朝人,生卒年不詳。師承宋儒性理之學,而深有得于釋、老二氏之精髓。為人坦蕩恬淡,能放懷于名利之外,而以敦品勵德、篤學自適為志。著有《菜根譚》一書。
《國語辭典》:黑澤明(黑澤明)  拼音:hēi zé míng
人名。(西元1910~)日本電影導演巨匠。初習繪畫,西元一九三六年踏入影界,作品極富創(chuàng)意,享譽國際,其風格廣為西方導演與電影界所模仿學習。代表作有《羅生門》、《七武士》、《生之欲》、《德蘇烏扎拉》、《亂》等,其作品曾多次獲選為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
《國語辭典》:大仲馬(大仲馬)  拼音:dà zhòng mǎ
Alexandre Pere Dumas
人名。(西元1802~1870)法國小說家、劇作家。為別于和他同名的兒子,世稱為「大仲馬」。初以戲劇聞名,后雇大批助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著作達一千馀種,以《三劍客》、《基度山恩仇記》最著,為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品。
《國語辭典》:戴表元  拼音:dài biǎo yuán
人名。(西元1244~1310)字帥初,一字曾伯,元奉化人。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武宗至大三年,享年六十七。咸淳中登進士乙科,官臨安教授。入元,以薦為信州教授。博學而肆,為文深清雅潔,著有《剡源集》三十卷。
《國語辭典》:戴高樂(戴高樂)  拼音:dài gāo lè
Charles De Gaulle
人名。(西元1890~1970)法國軍人,作家和政治家,為右派領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法國被德軍占據(jù),戴高樂在英組織流亡政府。戰(zhàn)后歸國主政,于西元一九六九年下野。嗣任第五共和法國第一任總統(tǒng)。
《國語辭典》:德布西  拼音:dé bù xī
Debussy, Claude
人名。(西元1862~1918)法國音樂家。他在音樂中,揉合教會調(diào)式、東方的五聲音階、全音音階,以及富有色彩性的管弦樂法,確立了印象主義派的音樂。其作品以歌劇《派利亞斯與梅麗珊德》、交響詩〈牧神的午后〉、〈?!?、〈夜曲〉三首、管弦樂組曲〈春〉及鋼琴曲《前奏曲兩冊》、〈月光〉等最著名。也譯作「德步西」。
《國語辭典》:德蕾莎  拼音:dé lěi shā
Teresa
人名。(Teresa,西元1910~1997)阿爾巴尼亞裔的修女。西元一九一○年八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阿爾巴尼亞的司科別(skopie),名為雅妮。龔哈。波雅舒(Agnes GonxhaBojaxhiu)十八歲時加入愛爾蘭修會──羅瑞托修女會──,于一九三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發(fā)愿成為羅瑞托修女時,依據(jù)里修的圣德蕾莎──耶穌的小花──之名選擇了「德蕾莎」這個名字,而后創(chuàng)辦仁愛傳教修女會,實際從事濟世工作。德蕾莎修女一生慈悲為懷,有「貧民窟圣人」美譽之稱,曾于一九七八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于一九九七年九月六日于加爾各答的修會總部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壽八十七歲。也譯作「泰瑞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