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326,分22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事情
知見
愚忠
探幽
三道
嫌疑
四達(dá)
玄妙
寡昧
下學(xué)
至微
昏旦
方物
會意
通理
《國語辭典》:事情  拼音:shì qíng
1.事物的實(shí)際情形。《戰(zhàn)國策。秦策二》:「道遠(yuǎn),臣不得復(fù)過矣,請謁事情。」《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趙廣漢》:「尤善為鉤距,以得事情?!?br />2.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xiàn)象或活動?!度龂萘x》第一一○回:「自此,中外大小事情,皆歸于昭?!埂都t樓夢》第二六回:「誰知接接連連許多事情,就把你忘了。」
3.處事的道理及人情事故。《晉書。卷四四。列傳。鄭袤》:「其人好謀而不達(dá)事情,自昔建勛幽州,志望無限?!谷龂?。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div>
《漢語大詞典》:知見(知見)
(1).見識;見解。漢書·文帝紀(jì):“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明 李贄 《史綱評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實(shí) 明快之言,如不聞也,然豈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見者俱如是矣。”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往所理想,在知見情操,兩皆調(diào)整,若主智一派,則在聰明睿智,能移客觀之大世界于主觀之中者?!?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節(jié):“從這多數(shù)的征伐事項中,可以抽繹出下列的幾項知見?!?br />(2).看見,知道。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九:“時都統(tǒng) 馮湛 帳前適有一人在傍知見?!?span id="hobr7ch" class="book">《廿載繁華夢》第二回:“海關(guān)里有兩個冊房……一個是造真冊的,一個是造假冊的。真冊的自然是海關(guān)大臣和庫書知見;假冊的就拿來虛報皇上?!?陳殘云 《山谷風(fēng)煙》第三六章:“大嫂, 劉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過什么,你也知見?!?br />(3).佛教語。知為意識,見為眼識,意謂識別事理、判斷疑難。 宋 秦觀 《法云寺長老疏文》:“無前后來去之際,有解脫知見之因?!?清 龔自珍 《重輯〈六妙門〉序》:“不停心,則雖有無上知見,為煩惱風(fēng)動搖慧燈,若存若滅……制心一處,何事不辦,如開佛知見矣?!?/div>
《國語辭典》:愚忠  拼音:yú zhōng
1.愚憨剛直的忠心,多為臣子盡忠的謙詞?!稘h書。卷五九。張湯傳》:「上問湯,湯曰:『此愚儒無知?!坏疑皆唬骸撼脊逃拗遥粲反蠓驕?,乃詐忠?!弧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shù);死之將至,愿盡愚忠?!?br />2.不明事理的忠心?!稘h書。卷四八。賈誼傳》:「臣聞圣主言問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畢其愚忠?!?/div>
《漢語大詞典》:探幽
(1).探索深奧的事理。《后漢書·陳寵傳》:“陛下探幽析微,允執(zhí)其中,革百載之失,建永年之功?!?晉 潘尼 《釋奠頌》:“探幽窮賾,溫故知新?!?br />(2).探尋幽境。 五代 齊己 《送僧游龍門香山寺》詩:“君到 香山寺 ,探幽莫損神?!?清 喬萊 《湘口》詩:“探幽更向 愚溪 去,野性偏宜鷗鷺羣?!?/div>
《漢語大詞典》:三道
(1).指人子事親的三種孝道,即生養(yǎng)、死葬和祭祀。禮記·祭統(tǒng):“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yǎng),沒則喪,喪畢則祭?!?br />(2).三路。北史·齊武成帝紀(jì):“ 周 將 楊忠 ……等二十餘萬人,自 恒州 分為三道,殺掠吏人。”
(3).指國體、人事、直言。漢書·晁錯傳:“選賢良明於國家之大體,通於人事之終始及能直諫者,各有人數(shù),將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當(dāng)此三道?!?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三道:國體、人事、直言也?!?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懋陳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br />(4).三道試題。新唐書·選舉志上:“答時務(wù)策三道。”
(5).指古代軍事理論上的正道,奇道,伏道。 宋 蘇洵 《權(quán)書·攻守》:“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div>
《國語辭典》:嫌疑  拼音:xián yí
1.被懷疑與某事相牽連?!度龂萘x》第九○回:「蠻人累有廢殺之罪,自有嫌疑,留外人終不相信?!埂都t樓夢》第九回:「賈珍亦風(fēng)聞得些口聲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br />2.猜忌、懷疑?!都t樓夢》第二七回:「此刻自己也跟了進(jìn)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罷了,倒是回來的妙?!?/div>
《國語辭典》:四達(dá)(四達(dá))  拼音:sì dá
1.通達(dá)四方的道路?!稜栄?。釋宮》:「一達(dá)謂之道路,二達(dá)謂之歧旁,三達(dá)謂之劇旁,四達(dá)謂之逵?!?br />2.通達(dá)四方,風(fēng)行天下?!抖Y記。樂記》:「周道四達(dá),禮樂交通?!?br />3.通曉事理。三國魏。嵇康 答向子期難養(yǎng)生論:「若比之于內(nèi)視反聽,愛氣嗇精,明白四達(dá),而無執(zhí)無為?!?/div>
《國語辭典》:玄妙  拼音:xuán miào
幽深微妙的境界。唐。孟浩然 游精思題觀主山房詩:「漸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四:「隱娘輩其機(jī)玄妙,鬼神莫窺?!?/div>
《漢語大詞典》:寡昧
(1).謂知識淺陋,不明事理。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平等寺:“臣既寡昧,識無光遠(yuǎn),景命雖降,不敢仰承,乞收成旨,以允愚衷?!?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宣和遺事》后集:“蓋以寡昧之資,藉盈成之業(yè),言路壅蔽,導(dǎo)諛日聞,恩倖持權(quán),貪饕得志?!?章炳麟 編《天討·軍政府〈討滿洲檄〉》:“其有壯士,寡昧不學(xué),宜以此善道之,使知宗教殊途,初無邪正,黃白異種,互為商旅,茍無大害于我軍事者,一切當(dāng)兼包并容?!?br />(2).指寡昧的人。 宋 陳師道 《擬御試武舉策》:“不自圣賢詢於寡昧,延見田里之士,究觀文武之宜。” 明 高啟 《臥東館簡諸友生》詩:“良儔秉高誼,寡昧豈見忘!”
《國語辭典》:下學(xué)(下學(xué))  拼音:xià xué
1.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xué)習(xí)?!稇?zhàn)國策。齊策四》:「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xué),是故成其道德而揚(yáng)功名于后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
2.從身邊附近的事物開始學(xué)習(xí)?!墩撜Z。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
3.上課時間結(jié)束,離開學(xué)校。宋。陸游 東吳女兒曲:「阿弟貪書下學(xué)遲,獨(dú)揀詩章教鸚鵡?!乖?。無名氏《神奴兒》第一折:「這早晚怎生不見孩兒下學(xué)來。」
《漢語大詞典》:至微
(1).指極微細(xì)的物類;極微妙的事理。《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領(lǐng)也?!?span id="pos1tax" class="book">《史記·龜策列傳》:“故推歸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明 方孝孺 《送太學(xué)趙孝先從軍》詩序:“昭昭生於太陰,隆隆隱於至微?!?br />(2).極卑微。 晉 李密 《陳情事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div>
《漢語大詞典》:昏旦
(1).黃昏和清晨。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詩:“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夫自天觀象,昏旦之刻未分;治歷明時,盈縮之度無準(zhǔn)?!?李善 注引《五經(jīng)要義》:“日入后,漏三刻為昏;日出前,漏三刻為明?!?唐 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深林迷昏旦,棧道凌空虛?!?br />(2).從黃昏到天明的時光。亦泛指時光。 唐 李紳 《南梁行》:“芻狗無由學(xué)圣賢,空持感激終昏旦?!?明 湯式 《一枝花·送車文卿》套曲:“安樂窩隨緣度昏旦,伴幾個知交撒頑,尋一會漁樵調(diào)侃?!?br />(3).謂晨昏短促。形容時間短暫。 唐 杜甫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詩:“痛彼道邊人,形骸改昏旦。” 清 顧炎武 《意有未盡再賦四章》之一:“因思千古同昏旦,幾席羹墻尚宛然?!?br />(4).猶混蛋。詈詞。不明事理的人。 沙汀 《代理縣長》:“本來地方就很苦寒--你們看這個昏旦!”
《國語辭典》:方物  拼音:fāng wù
1.土產(chǎn),各地所產(chǎn)的物品?!稌?jīng)。旅獒》:「無有遠(yuǎn)邇,畢獻(xiàn)方物?!埂稘h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昔武王克商,通道百蠻,使各以方物來貢?!?br />2.識別、描述?!逗鬂h書。卷五九。張衡列傳》:「人神雜擾,不可方物?!埂睹魇?。卷二○九。馮恩列傳》:「若鋐,則如鬼如蜮,不可方物?!?/div>
《國語辭典》:會意(會意)  拼音:huì yì
1.六書之一。指合成兩個以上的字表示一個意義的造字法。如日月為明、人言為信。漢。許慎 說文解字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挂卜Q為「象意」。
2.領(lǐng)悟、了解。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薛仁貴征遼事略》:「張士貴目視劉君昴教出,君昴會意,立于帳下?!?br />3.中意、合意?!杜f唐書。卷一九二。隱逸傳。田游巖傳》:「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會意,輒留連不能去?!?/div>
《國語辭典》:六書(六書)  拼音:liù shū
1.為中國文字的六種創(chuàng)造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稱為「六體」。
2.王莽時的六種字體。即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書、鳥蟲書。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也稱為「六體」。
《國語辭典》:通理  拼音:tōng lǐ
通達(dá)情理?!兑捉?jīng)。坤卦。文言曰》:「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埂度龂萘x》第五四回:「孔明變色曰:『子敬好不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