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5詞典 1分類詞匯 74
《漢語大詞典》:論交(論交)
(1).爭論與交談。 唐 李頎 《行路難》詩:“秋風(fēng)落葉閉重門,昨日論交竟誰是?!?br />(2).結(jié)交;交朋友。 唐 高適 《送前衛(wèi)縣李寀少府》詩:“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宋 陳師道 《贈魯直》詩:“相逢不用蚤,論交宜晚歲。” 清 龔自珍 《哭鄭八丈》詩:“論交三世久,問字兩兒趨?!?張昭漢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游長江歌以紀(jì)事》:“古人論交恩義重,徙倚琴臺有餘痛?!?/div>
《漢語大詞典》:兩行(兩行)
(1). 莊子 謂不執(zhí)著于是非的爭論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為“兩行”。莊子·齊物論:“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
(2).兩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詩·周南關(guān)雎詁訓(xùn)傳 唐 陸德明 題注:“故訓(xùn)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義,所以兩行?!?br />(3).兩者一起施行、實行。新唐書·呂諲傳:“始在 河西 ,悉知諸將能否,及為尹,奏取材者數(shù)十人總牙兵,故威惠兩行?!?/div>
《國語辭典》:計較(計較)  拼音:jì jiào
1.計算、比較。如:「斤斤計較」。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治家》:「計較錙銖,責(zé)多還少?!?br />2.較量、爭論?!度龂萘x》第七一回:「我與你都一般為主公出力,何必計較?」《金瓶梅》第七回:「你老人家忒多心,那里這等計較!」
3.計劃、商量。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你說的是。你請將眾人來計較?!埂段饔斡洝返谌嘶兀骸笌煾?,有一樁事兒,和你計較計較?!?br />4.禮節(jié)、禁忌。《西游記》第一三回:「你們出家人,偏有許多計較,吃飯便也念誦念誦。」
《漢語大詞典》:折角
(1). 漢元帝 時,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以貴幸善辯,諸儒莫敢與抗論。人有薦 朱云 者, 云 入,昂首論難,駁得 充宗 無言以對。諸儒為之語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事見漢書·朱云傳。后以“折角”喻指雄辯。 宋 周邦彥 《汴都賦》:“雖有注河之辯,折角之口,終日危坐,抵掌而譚,猶不能既其萬一?!?清 黃景仁 《送容甫歸里》詩:“此日眾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br />(2).指在爭論中被人駁倒。舊五代史·周書·馮道傳:“復(fù)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進(jìn)《賀平中山王都表》云:‘復(fù) 真定 之逆城?!?道 讓 琪 曰:‘昨來收復(fù) 定州 ,非 真定 也?!?琪 昧於地理,頓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維新夢·外交》:“看諸卿聞命即行,絶無繫戀,似此皇華之選,必?zé)o折角之虞。”
(3).謂折迭其邊角。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升庵集》:“余嘗愛 趙子昂 《書跋》云:‘聚書藏書,良非易事。善觀書者……勿捲腦,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碧刂刚鄣^巾之角。 清 沈育 《郭有道墓》詩:“士林爭折角,仙侶羨同舟?!眳⒁姟?折角巾 ”。
《漢語大詞典》:折角巾
即林宗巾。 東漢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時。一日道遇雨,頭巾沾濕,一角折迭。時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稱“林宗巾”。見《后漢書·郭太傳》。 宋 張耒 《贈趙景平》詩之一:“定知 魯國 衣冠異,盡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書·武帝紀(jì)下:“初服常冠,以皂紗為之,加簪而不施纓導(dǎo),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滸傳》第九八回:“忽見一秀士,頭戴折角巾,引一個緑袍少年將軍來,教 瓊英 飛石子打擊?!币嗍∽鳌?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詩:“荒徑遙開叢菊淚,折巾欹落短毛霜。”
分類:名重一時
《國語辭典》:爭訟(爭訟)  拼音:zhēng sòng
因爭執(zhí)而相互控告?!稘h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衣食足而知榮辱,廉讓生而爭訟息。」《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小人爭訟,只要爭小人的妻,不曾要別人的妻?!挂沧鳌刚娫A」。
《國語辭典》:交鋒(交鋒)  拼音:jiāo fēng
刀鋒相接。指打仗、作戰(zhàn)?!度龂萘x》第二回:「交鋒之際,張寶作法,風(fēng)雷大作?!埂段饔斡洝返谖逦寤兀骸附讳h三五個回合,不知是甚兵器?!挂沧鳌附槐?。
《國語辭典》:辨論(辨論)  拼音:biàn lùn
針對同一問題,不同意見者當(dāng)面以言辭相互論爭。《老殘游記》第一一回:「卻說申子平正與黃龍子辨論,忽聽背后有人喊道:『申先生,你錯了。』」
《國語辭典》:抗論(抗論)  拼音:kàng lùn
1.直言而不阿諛?!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下則抗論當(dāng)世,消弭時災(zāi)?!?br />2.以言論相對抗?!稌x書。卷八二。孫盛傳》:「于時殷浩擅名一時,與抗論者,惟盛而已?!?/div>
《國語辭典》:抗議(抗議)  拼音:kàng yì
1.對他方的意見或措施作反對的表示?!逗鬂h書。卷六四。盧植傳》:「群僚無敢言,植獨(dú)抗議不同?!?br />2.持論正直?!逗鬂h書。卷四三。何敞傳。論曰》:「樂、何之徒抗議柱下,故能挾幼主之?dāng)?,剿奸回之偪?!?/div>
《國語辭典》:交爭(交爭)  拼音:jiāo zhēng
1.相互爭論。《韓非子。八說》:「交爭逆令,謂之剛材?!埂妒酚洝>砹?。仲尼弟子列傳。端木賜》:「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卻,下與大臣交爭也。」
2.相互爭戰(zhàn)?!妒酚洝>砥摺?。張儀列傳》:「凡天下彊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國交爭,其勢不兩立。」
3.以直言互相諫諍?!秴问洗呵?。不茍論。貴當(dāng)》:「主有失,皆交爭證諫。」《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韓非》:「得曠日彌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交爭而不罪?!?br />4.爭執(zhí)、紛爭。《資治通鑒。卷一一九。宋紀(jì)一。武帝永初三年》:「姚興死,諸子交爭,故裕乘舋伐之。」
5.交集。漢。張衡〈東京賦〉:「客既醉于大道,飽于文義,勸德畏戒,喜懼交爭,罔然若酲,朝罷夕倦?!?/div>
《國語辭典》:黨論(黨論)  拼音:dǎng lùn
1.正直的言論。也作「讜論」。
2.一黨的言論。宋。陸游跋兼山先生易說〉:「君彥明獨(dú)謂,立之自黨論起,即與程先生絕?!?/div>
《國語辭典》:辯論(辯論)  拼音:biàn lùn
辯駁議論,爭論是非?!妒酚?。卷一一二。平津侯傳》:「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辯論有馀,習(xí)文法吏事,而又緣飾以儒術(shù),上大說之?!埂独蠚堄斡洝返诎嘶兀骸笘|造便將看老殘身上著的仍是棉衣,故贈以狐裘,并彼此辯論的話述了一遍?!?/div>
《國語辭典》:論理(論理)  拼音:lùn lǐ
1.論說道理,邏輯學(xué)上指依合理的原理或法則辯證正誤的方法?!妒酚?。卷八七。李斯傳》:「諫說論理之臣聞于側(cè),則流漫之志詘矣。」
2.照道理說。《紅樓夢》第二九回:「論理,我比不得別人,應(yīng)該里頭伺候?!埂度辶滞馐贰返诰呕兀骸刚摾?,我弟兄既仰慕他,就該先到他家相見訂交?!?/div>
《漢語大詞典》:疑議(疑議)
有疑問而難以決定的爭論。后漢書·張純傳:“ 建武 初,舊章多闕,每有疑議,輒以訪 純 ,自郊廟婚冠喪紀(jì)禮儀,多所正定。”三國志·蜀志·許慈傳:“值庶事草創(chuàng),動多疑議?!?宋 葉適 《陳漫翁祭器述》:“有急政疑議,密贊顯辯,赴之若饑渴?!?/div>
《國語辭典》:理論(理論)  拼音:lǐ lùn
1.由實踐中歸納或由觀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說理或論點(diǎn)。
2.論事物之理,對實際或?qū)嵺`而言?!侗笔?。卷四四。列傳。崔亮》:「光韶博學(xué)強(qiáng)辯,尤好理論?!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0907' target='_blank'>鄭谷 〈故少師從翁隱巖別墅亂后榛蕪感舊愴懷遂有追紀(jì)〉詩:「理論知清越,生徒得李頻?!?br />3.據(jù)理爭論,講理?!缎咽篮阊?。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準(zhǔn)備。不如竟到官司,與他理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回:「心中不覺暗暗動怒;只不便同他理論。」
4.理會、注意。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五三出:「如今盧府著忙,不暇理論到此事?!埂队⒘覀鳌返谌换兀骸改侵茴嵢杖找苍趲ぶ虚e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論?!?br />5.道理、理由。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你既是個女子,怎生不守閨門之訓(xùn),這繡鞋兒卻揣在郭華懷中,有何理論,從實招來?!?/div>
《漢語大詞典》:爭辨
爭論辯駁。 宋 葉適 《徐德操墓志銘》:“在 邵武 ,危與守爭辨,數(shù)軋其不義,幾得罪?!?span id="fqxjien" class="book">《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 趙昇 也不爭辨?!?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棘闈志異》:“僕大驚,爭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