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0詞典 1分類詞匯 89
《漢語大詞典》:爭重
爭奪帝位、王權(quán)。重,重器。荀子·致士:“自古及今,未有二隆爭重而能長久者?!?span id="fowf6p0" class="book">《史記·樂毅列傳》:“﹝ 齊湣王 ﹞與 秦昭王 爭重為帝,已而復(fù)歸之。”
《漢語大詞典》:角爭
角逐爭奪。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世外閑身,名心都盡,逢場作戲,勝敗何關(guān)。若當(dāng)局者角爭得失,尚慎旃哉!”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故兩者相較,與其受壓於一統(tǒng)專制之君,勝受戰(zhàn)禍於多國角爭之慘也。”
《漢語大詞典》:燒棧(燒棧)
燒毀棧道。 秦 亡后, 劉邦 和 項羽 爭奪封建統(tǒng)治權(quán)。 劉邦 為 漢王 時,軍事力量較弱。在向 項羽 請得 漢中 地,由 巴蜀 進(jìn)駐 漢中 時,采用 張良 計策,故意把沿途所經(jīng)過的棧道全部燒毀,表示不復(fù)返回,無意與 項羽 爭戰(zhàn),以此麻痹 項羽 。見史記·留侯世家。后代詩文常提到這個用兵策略。 五代 李瀚 《蒙求》:“ 黥布 開 關(guān) , 張良 燒棧?!?宋 陸游 《遠(yuǎn)游二十韻》:“會有 蜀漢 役,奇險日窺覘。筑壇訪遺址,燒棧想烈焰?!?/div>
《漢語大詞典》:爭標(biāo)(爭標(biāo))
爭奪優(yōu)勝。標(biāo),錦標(biāo)。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幸臨水殿觀爭標(biāo)錫宴:“又見旗招之,則兩行舟鳴皷并進(jìn),捷音得標(biāo),則山呼拜舞。并虎頭船之類,各三次爭標(biāo)而止?!比纾?中 日 女排的爭標(biāo)機(jī)會最大。
《漢語大詞典》:爭途
亦作“爭涂”。 搶占道路。亦喻爭奪地位。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聘蘭筋以陟六萬者,不爭途乎蹇驢之群?!?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於是 聃 周 當(dāng)路,與 尼父 爭涂矣?!?/div>
《國語辭典》:爭鹿(爭鹿)  拼音:zhēng lù
比喻爭奪政權(quán)。參見「逐鹿」條。
《國語辭典》:攙奪(攙奪)  拼音:chān duó
搶占、爭奪。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二折:「做夜市的炒鬧,爭地鋪的攙奪。」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坐馬的將官道蹅開,來看的將巷口攙奪?!?/div>
分類:搶占爭奪
《漢語大詞典》:分鹿
(1).列子·周穆王謂: 鄭 人有薪于野者,斃奔鹿而藏諸隍中,覆以蕉葉。俄而忘其藏處,遂以為夢。而沿途誦其事。傍人有聞?wù)撸蚱溲远≈?。薪者是夜真夢藏鹿之處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夢往索,及涉訟。士師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將真作夢,將夢作真,錯亂顛倒。 宋 黃庭堅 《和劉景文》詩:“分鹿誰覺夢,亡羊路南北。”
(2).猶逐鹿。謂國家政權(quán)瓦解之時,群雄乘機(jī)起而爭奪天下。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題蒲澗寺》詞:“歷歷 漢 初 秦 季事,山下瓜猶未熟。過眼見、羣雄分鹿?!眳⒁姟?逐鹿 ”。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語本《史記。卷九二?;搓幒顐鳌罚骸盖厥渎?,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孤篂楂C取的對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爭奪政權(quán)。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爭鹿」。
《漢語大詞典》:軍爭(軍爭)
謂兩軍爭奪制勝條件。孫子·軍爭:“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div>
《國語辭典》:霸術(shù)(霸術(shù))  拼音:bà shù
爭奪個人利益的謀略與手段。如:「他只是一個善于運(yùn)用霸術(shù),以滿足政治欲望的政客罷了?!?/div>
《漢語大詞典》:掎鹿
(1).拉著鹿。 三國 魏 曹植 《鞞舞歌·孟冬篇》:“噬不盡緤,牽麋掎鹿?!?br />(2).猶逐鹿。喻群雄爭奪天下。 南朝 梁 何遜 《行經(jīng)孫氏陵》詩:“逐兔爭先捷,掎鹿競因機(jī)。”史記·陳涉世家 唐 司馬貞 述贊:“天下匈匈,海內(nèi)乏主,掎鹿?fàn)幗荩盀蹼继?。?/div>
《漢語大詞典》:貪爭(貪爭)
貪求爭奪。呂氏春秋·不屈:“今 施 ( 惠施 ),布衣也,可以有萬乘之國而辭之,此其止貪爭之心愈甚也?!?漢 劉向 新序·節(jié)士上:“貪爭之端,自此始矣。”
分類:貪求爭奪
《漢語大詞典》:讓田(讓田)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初, 楚 之邊邑 胛梁 之女與 吳 邊邑處女蠶,爭界上之桑。二家相攻, 吳國 不勝,遂更相伐,滅 吳 之邊邑。 吳 怒,故伐 楚 ,取二邑而去。”后以“讓田”謂因爭奪田界而責(zé)讓。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 楚 城鄰境,實有讓田; 吳 人對營,無妨贈藥?!?倪璠 注:“言 楚 城鄰境,雖實有責(zé)讓之言乎,然 吳 人對營不妨有贈饋之事也?!?/div>
《國語辭典》:內(nèi)戰(zhàn)(內(nèi)戰(zhàn))  拼音:nèi zhàn
1.國內(nèi)的戰(zhàn)爭。指一個國家內(nèi)的不同勢力或團(tuán)體為了實現(xiàn)其政治主張或爭取權(quán)力,所進(jìn)行的武力沖突。如:「一個國家如果陷入長期內(nèi)戰(zhàn),往往會造成經(jīng)濟(jì)崩潰,民不聊生。」
2.內(nèi)心的掙扎。唐。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外熏性易染,內(nèi)戰(zhàn)心難衄?!?/div>
《漢語大詞典》:爭守
爭奪和防備。韓非子·亡徵:“見大利而不趨,聞禍端而不備,淺薄於爭守之事,而務(wù)以仁義自飾者,可亡也?!?/div>
分類:爭奪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