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春花  拼音:chūn huā
1.春天的花朵。南朝梁。柳惲〈江南曲〉:「故人何不返,春花復應晚。」
2.過年祭拜祖先神明時,插在發(fā)糕或米飯上的紙制花朵。
《國語辭典》:春花秋月  拼音:chūn huā qiū yuè
比喻美好的時光與景物。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埂缎咽篮阊?。卷一三??逼ぱ巫C二郎神》:「若是氏兒前程遠大,將來嫁得一個良人,一似尊神模樣,偕老百年,也不辜負了春花秋月,說甚么富貴榮華?!?/div>
《國語辭典》:中立  拼音:zhōng lì
1.居中站立。《大戴禮記。保傅》:「故成王中立而聽朝,則四圣維之?!埂端问贰>硪蝗?。樂志十三》:「圣子中立,臣工四環(huán)。」
2.處于對立的各方之間,不傾向任何一方?!秶Z。晉語二》:「吾秉君以殺太子,吾不忍;通復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文明小史》第三五回:「現(xiàn)在俄日打仗的事,我們守定中立,那里容得插手?」
3.獨立自主?!妒酚?。卷一二三。大宛列傳》:「單于死,昆莫乃率其眾遠徙,中立,不肯朝會匈奴?!?br />4.意志堅屹不搖。明。徐霖《繡襦記》第四一折:「爾李氏狎邪而白堅貞之志,波靡而勵中立之行。」
《國語辭典》:裴度  拼音:péi dù
人名。(西元765~839)字中立,唐代名臣,聞喜人。憲宗時為宰相,封晉國公,入知政事,正色立朝,言無不盡,神觀邁爽,操守堅正,卒謚文忠。
《國語辭典》:刻漏  拼音:kè lòu
古代的計時器。刻為刻度數(shù)的漏箭,漏為盛水的銅壺,用銅壺裝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壺中水從壺底漏出,逐漸減少,箭上刻度漸次顯露,據(jù)此測知時刻。
《國語辭典》:明樓(明樓)  拼音:míng lóu
望樓、碉樓、炮樓。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灤陽續(xù)錄二》:「常見有人使童子登三層明樓上,以手招之,翩然而下,一無所損。」
《漢語大詞典》:廟碑(廟碑)
宗廟、祠廟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廟碑上的記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唐 韓愈 《答魏博田仆射書》:“頃者,又蒙不以文字鄙薄,令譔廟碑?!?明 唐順之 《常州新建關(guān)侯祠記》:“ 趙公 請於朝,立廟於 嘉興 以祀矦,事具公所自為廟碑中?!?/div>
《國語辭典》:范寬(范寬)  拼音:fàn kuān
人名。字仲立、中立,一名中正,北宋華原(今陜西省耀縣)人。生卒年不詳。風儀峭古,不拘禮法、世故。因性情寬和,人稱「范寬」。好繪事,山水師李成、荊浩。落筆雄健凝練,對景造意,不取繁飾,自成一家。與關(guān)仝、李成,為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對后世影響很大。傳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雪景寒林圖〉,清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年)英法聯(lián)軍侵擾北京故宮時散落民間,現(xiàn)藏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
《國語辭典》:楊時(楊時)  拼音:yáng shí
人名。(西元1053~1135)字中立。宋朝將樂人。程顥、程頤的弟子,著書講學,時推程氏為正宗,晚隱龜山,世稱龜山先生。著有二程粹言、龜山集。
《國語辭典》:蕭統(tǒng)(蕭統(tǒng))  拼音:xiāo tǒng
人名。(西元501~531)字德施,聰睿好學,天監(jiān)中立為太子。東宮有書三萬卷,一時賢才并集,性至孝,年三十一卒。所輯文選六十卷,蒐集秦漢以來詩文,為總集之祖。謚號昭明,世稱為「昭明太子」。
《國語辭典》:中間派(中間派)  拼音:zhōng jiān pài
在兩種對立的意見或派別之間,搖擺不定或保持中立的人。如:「在這場政爭中,她被歸類為中間派?!?/div>
《漢語大詞典》:中立地帶(中立地帶)
也稱中立化地區(qū)。根據(jù)國際條約,在戰(zhàn)時不得對它采取軍事行動和禁止把它變?yōu)檐娛禄氐牡貐^(qū)。通常為國際運河和某一個國家的領土的一部分。
《漢語大詞典》:戰(zhàn)斗英雄(戰(zhàn)鬭英雄)
我國授予在對敵作戰(zhàn)中立下卓著功勛的優(yōu)秀人物的一種光榮稱號。 毛澤東 《三大運動的偉大勝利》:“出席和列席人員中包括了許多為人民所公認的戰(zhàn)斗英雄、勞動模范和模范工作者?!?魏巍 《祝賀》:“有一天,我騎著一匹黑馬到某地去,飼養(yǎng)員告訴我,這就是老戰(zhàn)斗英雄、團長 鄧仕均 同志生前騎的那匹黑馬?!?/div>
《國語辭典》:武裝中立(武裝中立)  拼音:wǔ zhuāng zhōng lì
中立國采取軍事防衛(wèi)措施,使它們所主張的中立權(quán)利不受任一交戰(zhàn)國的威脅。
《國語辭典》:中立法規(guī)(中立法規(guī))  拼音:zhōng lì fǎ guī
明定當某些國家發(fā)生戰(zhàn)爭時,宣告中立的國家所應盡的義務及應享的權(quán)利之法規(guī)。主要包含西元一八五六年發(fā)表的巴黎宣言、一九○七年訂定的海牙第五公約及第十三公約。其中對中立國最大的保障為各交戰(zhàn)國不得侵略中立國的領土、領海、領空,及不得以其為活動基地或進行戰(zhàn)斗。
《漢語大詞典》:對立面(對立面)
(1).哲學上指處于矛盾統(tǒng)一體中的相互依存、相互斗爭的兩個方面。 毛澤東 《關(guān)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一:“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tǒng)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和變化。” 艾思奇 《辯證唯物主義講課提綱》第八章:“其實一切矛盾著的對立面,在某種意義上說,它們相互間都可以說是處于根本對立的地位,而它們之間都是具有著一定條件下的同一性?!?br />(2).指社會生活中立場、觀點等互相對立的方面。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在長流夜郎前后》:“意外的是,他這時和十年前的詩友 高適 卻成為了對立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