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秦晉(秦晉)  拼音:qín jìn
春秋時代,秦、晉二國世代多互為婚嫁。后遂以秦晉代指婚姻關系。唐。蔣防《霍小玉傳》:「妙選高門,以諧秦晉?!乖M鯇嵏Α段鲙?。第二本。第一折》:「倒陪家門,情愿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div>
《漢語大詞典》:暹耽
暹羅 和 耽羅 兩國的并稱。 清 趙翼 《靜觀》詩之七:“然而南海南,不知幾 暹 耽 ,以及北海北,不知幾 獯 羯 ?!卑?, 耽羅 一名 毛羅 ,古國名,在今 朝鮮 濟州島 ,見載于元史·外夷傳一·耽羅。
分類:暹羅兩國
《國語辭典》:吳越(吳越)  拼音:wú yuè
1.朝代名。(西元907~978)五代時十國之一,錢镠所建。在今浙江全省及江蘇省西南部、福建省東北部之地,至其孫俶納土歸宋。凡三世五主,八十四年。
2.春秋時吳國與越國的合稱。
《國語辭典》:和親(和親)  拼音:hé qīn
1.和睦親善?!抖Y記。樂記》:「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br />2.敵對雙方為求和平而聯(lián)婚交誼?!稘h書。卷五○。汲黯傳》:「與胡和親,毋起兵?!埂度龂萘x》第四四回:「昔單于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
《漢語大詞典》:平事
(1).平常之事。 漢 王充 論衡·商蟲:“蟲食他草,平事不怪,食五穀葉,乃謂之災。”
(2).兩國間友好相遇之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及 宋 向戌 將平 晉 楚 , 聲子 通使於 晉 ” 晉 杜預 注:“為國通平事?!?br />(3).指評議事情。 清 魏禧 《賣酒者傳》:“里中有數(shù)聚飲,平事不得決者,相對咨嗟?!?/div>
《國語辭典》:國信(國信)  拼音:guó xìn
國與國間用以徵信的文書及符節(jié)。唐。張籍 送金少卿副使歸新羅詩:「通海便應將國信,到家猶自著朝衣?!?/div>
《國語辭典》:甌脫(甌脫)  拼音:ōu tuō
立于邊界的土堡崗哨。《史記。卷一一○。匈奴傳》:「與匈奴間,中有棄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邊為甌脫?!固?。張守節(jié)。正義:「境上斥候之室為甌脫也?!挂沧鳌竻^(qū)脫」。
《漢語大詞典》:繼好(繼好)
繼續(xù)和好。多指兩國之間的關系。左傳·襄公元年:“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禮之大者也?!?span id="7nsqotp" class="book">《三國志·蜀志·馬良傳》:“ 良 即為草曰:‘寡君遣掾 馬良 通聘繼好。’” 唐 皇甫曾 《送湯中丞和蕃》詩:“繼好中司出,天心外國知?!?/div>
《漢語大詞典》:相事
(1).兩國間互相聘問。國語·楚語上:“春秋相事,以還軫於諸侯?!?韋昭 注:“言四時相聘問之事?!?br />(2).互相侍奉。荀子·王制:“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shù)也。”
(3).相與從事戰(zhàn)爭。
(4).共同辦事。 明 劉基 《紹興崇福寺記》:“其徒 善祚 、 仁偉 、 悅儔 ,皆併力相事?!?/div>
《漢語大詞典》:虞芮
周 初二國名。相傳兩國有人曾因爭地興訟,到 周 求 西伯 姬昌 平斷。《詩·大典·緜》:“ 虞 芮 質(zhì)厥成, 文王 蹶厥生。”史記·周本紀:“於是 虞 芮 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 周 。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 虞 芮 之人未見 西伯 ,皆慙,相謂曰:‘吾所爭, 周 人所恥,何往為,祗取辱耳?!爝€,俱讓而去?!焙笠蛞浴坝蒈恰敝改苤t讓息訟者。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但當先令而后誅,得情而勿喜,使 伯氏 無怨於失邑, 虞 芮 知恥而無訟耳?!?明 李東陽 《若虛詩來欲平馬訟五迭韻答若虛并柬文敬佩之》:“欲令 虞 芮 成禮讓,不遣 秦 越 相譏訶?!?/div>
《國語辭典》:離會(離會)  拼音:lí huì
1.兩國君主會議時,意見相左、各說各話?!豆攘簜?。定公十年》:「公至自頰谷,離會不致?!?br />2.分離會合。南朝梁。任昉〈答陸倕感知己賦〉:「邦壤雖殊,離會難測。」
《漢語大詞典》:離筵(離筵)
(1).餞別的宴席。 唐 杜甫 《奉送蘇州李二十五長史文之任》詩:“客間頭最白,惆悵此離筵。”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六:“離筵已散,再留戀應無計?!?劉國鈞 《餞春詞》:“離筵惆悵日西斜,客舍留青轉自嗟?!?br />(2). 唐 代新進士在 曲江 舉行的宴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宴名:“大相識……關醼(此最大宴,亦謂之離筵)?!眳⒁姟?離會 ”。
《國語辭典》:暹羅(暹羅)  拼音:xiān luó
泰國的舊名。位于東南亞中南半島中部。參見「泰王國」條。
《漢語大詞典》:交聘
兩國互相遣使通好往來。北齊書·陸卬傳:“自 梁 魏 通和,歲有交聘。”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二:“ 滉 亦三千人臨 金山 ,與 少游 相應,以樓船金帛,交聘於 江 中?!?span id="ey0ut5z" class="book">《新五代史·雜傳一·劉守光》:“有司迫 承勛 稱臣, 承勛 不屈,以列國交聘禮入見。” 郭沫若 《蒲劍集·中蘇文化之交流》:“我們?nèi)缒苓_到兩國的藝術團體經(jīng)常交聘的地步,豐富彼此的經(jīng)驗,增加彼此學習的機會,所表現(xiàn)在各方面的效果必然更加宏偉的。”
《國語辭典》:陘山(陘山)  拼音:xíng shān
山名。位于河南省新鄭縣西南,春秋時為楚、韓兩國間的要隘。也稱為「邢山」。
《國語辭典》:鴨綠江(鴨綠江)  拼音:yā lù jiāng
河川名。位于遼寧省東南邊。源出長白山南麓,西南流至安東市入黃海。長七百九十公里,為中韓界河。水色綠如鴨頭,故稱為「鴨綠江」。也作「鴨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