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趙東階 朝代:清末民國初

人物簡介

維基
趙東階(1853年—1931年),清朝文人,書法家。字躋堂,號金犢,河南汜水縣方頂村(現(xiàn)屬鄭州市上街區(qū))人。清朝通議大夫翰林院編修侍講。父親趙璧是清道光年間的舉人,曾任商水縣教諭6年,被升遷為知縣但未及赴任。趙東階7歲時父親病故,母親禹氏教導有方,趙東階刻苦讀書,20多歲考上了秀才,光緒十四年(1888年)考中舉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考中了進士二甲四十一名,選翰林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編纂國史。。光緒二十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外逃,當時趙東階史館值班,別人勸其逃亡,趙東階說“做史官就應該守在館,與史館共存亡”,沒有離去,八國聯(lián)軍撤出北京后才請假回家探親。宣統(tǒng)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滅亡,趙東階遂回原籍。民國元年(1912年)應邀到登封嵩陽書院和大金店王家講學,后歸隱五云山北麓核桃沖。與前清法部左丞魏聯(lián)奎等人結九老學社,為了方便汜水縣的人士到河南開封辦事,趙東階與魏聯(lián)奎等倡議募捐修建開封汜水會館,建房60多間,親自書寫碑文講述始末,1928年汜水縣重修縣志,共同推舉趙東階為總編,此時趙東階已經76歲高齡,經過1年的努力縣志修成,親自作序,而在縣志上卻沒有一條記錄自己的功勞和事跡。1931年,趙東階逝世,享年79歲。趙東階一生淡泊名利,對理學很有研究,對慎獨修善特別下功夫,楷書大家,當時滎、鞏、汜諸縣有許多書法及碑刻留傳。與當時的開封翰林院編修牛東藩,洛陽的翰林院編修檢校林東郊被稱為戊戌進士科河南省的“一案三東”,一生有文集三卷。纂有《汜水縣志》。
《國語辭典》:東階(東階)  拼音:dōng jiē
堂屋東側的臺階。古代一般主人與賓客間的禮節(jié),客人走西階,主人走東階?!抖Y記。曲禮上》:「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埂妒酚?。卷七七。魏公子列傳》:「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
《國語辭典》:阼階(阼階)  拼音:zuò jiē
東階,主人立此接待賓客?!秲x禮。士冠禮》:「主人玄端爵韠,立于阼階下。」
分類:東階
《漢語大詞典》:兩階(兩階)
(1).宮廷的東、西階梯。主人走東階,客人走西階。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孔 傳:“干,楯;羽,翳也。皆舞者所執(zhí)。修闡文教,舞文舞於賓主階間,抑武事?!?唐 王維 《兵部起請露布文》:“武功則我有七德,文教則舞于兩階?!?br />(2).猶言君臣。《舊唐書·憲宗紀下》:“今 淮西 一道,未達朝經,擅自繼襲,肆行寇掠。將士等迫於受制,非是本心。思去三面之羅,庶遵兩階之義?!?/div>
《漢語大詞典》:降等
(1).古代賓主相見,客人登東階而上以示謙抑,稱“降等”。禮記·曲禮上:“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就西階?!?孫希旦 集解:“愚謂客就主人之階,謂入門而右也。主人固辭,然后客復就西階,謂轉而向左也。主人與客之辭讓,皆在門內。”
(2).降低官階。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公降襲次第:“而考以譒譯、馬步射,其伎皆優(yōu)等,然后授以本職,否則遞相降等授爵?!眳⒁姟?降階 ”。
《國語辭典》:降階(降階)  拼音:jiàng jiē
走下臺階。《文選。班固。東都賦》:「主人之辭未終,西都賓矍然失空,逡巡降階。」《西游記》第二六回:「鎮(zhèn)元子正與唐僧師弟閑敘,聞報,即降階奉迎?!?/div>
《國語辭典》:降階(降階)  拼音:jiàng jiē
走下臺階?!段倪x。班固。東都賦》:「主人之辭未終,西都賓矍然失空,逡巡降階?!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告?zhèn)元子正與唐僧師弟閑敘,聞報,即降階奉迎。」
《漢語大詞典》:奧阼
(1).禮記·仲尼燕居:“目巧之室則奧阼。”奧,室之西南隅;阼,堂之東階。 陳澔 集說:“蓋室之有奧,所以為尊者處;堂之有阼,所以為主人之位也?!焙笠浴皧W阼”指屋宇之內。 清 方苞 《讀周官》:“運天下猶一身,視四海如奧阼,非圣人而能為此乎?”
(2).比喻道德學問等達到的精深境地。 宋 曾鞏 《冬望》詩:“旁搜遠探得戶牖,入見奧阼何雄魁。” 清 魏源 《〈詩比興箋〉序》:“古今詩境之奧阼,固有深微于可解不可解之際者乎!”
《漢語大詞典》:賓阼(賓阼)
堂前臺階,包括西階和東階。呂氏春秋·安死:“其設闕庭、為宮室、造賓阼也若都邑。” 高誘 注:“賓階,阼階也?!?陳奇猷 校釋:“賓階即西階,阼階即東階……西階既係客升之階,故謂之賓階也。 高 注係釋正文‘賓阼’,謂賓阼即賓階、阼階也。”
《漢語大詞典》:胙俎
(1).謂主人飲食之俎。胙,東階,主人之位。俎,古代祭祀宴饗時陳置牲口之具。胙,通“ 阼 ”。《周禮·天官·膳夫》:“凡王祭祀,賓客食,則徹王之胙俎?!?br />(2).古代祭祀時陳置祭肉之俎。金史·禮志一:“太祝持胙俎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