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違啎 ”。
(1).違背;不順從。
《漢書·張敞傳》:“ 宣帝 徵 敞 為太中大夫,與 于定國(guó) 并平尚書事。以正違忤大將軍 霍光 ?!?span id="idkevt6" class="book">《
后漢書·霍谞傳》:“是時(shí)大將軍 梁冀 貴戚秉權(quán),自公卿以下莫敢違啎。” 唐
劉知幾 《史通·直書》:“寧順從以保吉,不違忤以受害也?!?span id="fe6jos5" class="book">《
紅樓夢(mèng)》第二十回:“因是圣人遺訓(xùn),不敢違忤?!?許地山
《危巢墜簡(jiǎn)·在費(fèi)總理底客廳里》:“老頭子是個(gè)明理知禮的人,他雖然不大愿意,卻也不敢違忤 魏先生 底意思。”
(2).指抵觸;不一致。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續(xù)資治通鑒》:“ 畢氏 此書,兼集眾力,自謂盡善,然體例書法,多有未當(dāng),前后違啎,亦間有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