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膽包身體(膽包身體)
形容膽子極大,做事不知畏懼。《水滸傳》第六九回:“你這廝膽包身體,怎敢獨自個來做細作!”參見“ 膽大於身 ”。
《漢語大詞典》:膽大于身(膽大於身)
猶言膽大如斗。謂無所忌憚。語出《舊唐書·李昭德傳》載 丘愔 劾奏 李昭德 語:“臣觀其膽,乃大於身,鼻息所衝,上拂云漢?!?/div>
分類:無所忌憚
《國語辭典》:膽大包天(膽大包天)  拼音:dǎn dà bāo tiān
膽量非常大,能把天包下。形容不顧一切,任意橫行。如:「那個小偷竟敢在警察局前面作案,真是膽大包天。」
《漢語大詞典》: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規(guī)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宋 張君房 《〈云笈七籤〉序》:“刻舟求劍,體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寧遠?!眳⒁姟?待兔 ”。
《漢語大詞典》:待兔
比喻墨守成規(guī)而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典出韓非子·五蠹 宋 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 唐 歐陽詹 《送王式東游序》:“予懷待兔之固,猶伺北闕寢書之報; 公范 見變豹之理,將東游諸侯之國?!?宋 范仲淹 《臨川羨魚賦》:“亦猶射雉之子,即亡矢以胡為?待兔之人,非設(shè)罝而奚可?”
《漢語大詞典》:出何經(jīng)典(出何經(jīng)典)
謂不知所說出自何書,有無根據(jù)。后漢書·孔融傳:“ 融 與 操 書,稱 武王 伐 紂 以 妲己 賜 周公 , 操 不悟其嘲己,問:‘出何經(jīng)典?’”
《國語辭典》:存亡未卜  拼音:cún wáng wèi bǔ
生死尚不知曉?!队魇烂餮?。卷一七。單符郎全州佳偶》:「況宗族遠離,夫家存亡未卜,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今遭大難,流落他方,存亡未卜?!?/div>
《漢語大詞典》:契船求劍(契船求劍)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變通。語本呂氏春秋·察今:“ 楚 人有涉 江 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后漢書·張衡傳:“世易俗異,事執(zhí)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劒,守株而伺兔也。”后多作“刻舟求劍”。
《漢語大詞典》:前途渺茫
不知將來采取什么行動。例如:感到自己前途渺茫?!獩]有工作,眼前也沒有指望。
《漢語大詞典》:前所未知
新經(jīng)歷或重新經(jīng)歷;以前不知或未經(jīng)驗過。例如:又發(fā)現(xiàn)了許多前所未知的林肯的書信。
《漢語大詞典》:輕薄無禮(輕薄無禮)
謂輕佻浮薄,不知禮儀。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合譖》:“那 溫庭筠 這等輕薄無禮,小人也為著一事,丞相爺差去見他,到被他呵叱了一場?!?/div>
《國語辭典》:泥古不化  拼音:nì gǔ bù huà
拘泥于古代的制度或說法,而不知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加以變通。如:「讀書要變通,不能泥古不化?!骨濉J瘽懂嬚Z錄。變化章。第三》:「嘗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識拘之也,識拘于似則不廣,故君子惟借古以開今也?!?/div>
《漢語大詞典》:泥古拘方
拘守成規(guī)、舊說而不知變通。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構(gòu)》:“恐以一定之陳言,誤泥古拘方之作者。”
《國語辭典》:皮臉(皮臉)  拼音:pí liǎn
1.形容人臉皮厚,不知恥。如:「他這樣糾纏人家,簡直是皮臉到極點?!?br />2.頑皮。如:「小明,你不要這樣皮臉。」
《國語辭典》:手足無措(手足無措)  拼音:shǒu zú wú cuò
手腳無處安放。語本《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剐稳菖e止慌亂,沒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蛾悤>砹?。后主本紀》:「自畫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無措。」《三國演義》第六七回:「孫權(quán)縱馬上橋,橋南已折丈馀,并無一片板。孫權(quán)驚得手足無措?!挂沧鳌改胧肿恪埂ⅰ甘帜_無措」、「手足失措」。
《國語辭典》: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相傳一農(nóng)夫見兔觸樹而死,為他所得,遂不事農(nóng)作,守在樹旁,等待兔子撞樹,終一無所獲。典出《韓非子。五蠹》。后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漢。王充《論衡。宣漢》:「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yīng),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姑鳌V鞕?quán)《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進若緣木求魚?!挂沧鳌甘刂晁磐谩?。
《國語辭典》:守株伺兔  拼音:shǒu zhū sì tù
比喻拘泥守成,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參見「守株待兔」條?!逗鬂h書。卷五九。張衡傳》:「世易俗異,事埶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劍,守株而伺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