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三通  拼音:sān tōng
《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的合稱。又與續(xù)三通、清三通合稱為「九通」。
分類:三通
《國語辭典》:擂鼓三通  拼音:léi gǔ sān tōng
古代戰(zhàn)場上,兩軍對壘,列陣交鋒,常擊鼓三次,以激勵士氣,助長威風?!度龂萘x》第七二回:「操出馬立于門旗下,兩行布列龍鳳旌旗,擂鼓三通,喚玄德答話?!?/div>
《國語辭典》:大三通  拼音:dà sān tōng
指兩岸間直接通商、通航、通郵。
《漢語大詞典》:三疊(三疊)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復再三,稱三迭。 宋 蘇軾 《仇池筆記·陽關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長官以事至 密 ,自云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br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詞:“是夜宿於驛,夢 李白 相見於山間。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聞杜鵑,作《竹枝詞》三疊,世傳之不子細,憶集中無有,三誦而使之傳焉?!?br />(3).猶三通,三遍。 宋 梅堯臣 《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詩:“書之空自知,城上鼓三疊?!?br />(4).猶三折。指 廬山 三迭泉 。 宋 戴復古 《廬山》詩:“九疊屏風三疊水,更無詩句可形容?!?元 李洞 廬山記:“四圍巒障欲合,泉若瓊簾,從空懸布,為三疊而下?!?/div>
《漢語大詞典》:十通
《通典》等十部書的總稱。其中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稱“三通”; 清 乾隆 時加入官修的《續(xù)通典》《清通典》、《續(xù)通志》、《清通志》續(xù)文獻通考、《清文獻通考》六部書,合稱“九通”;1935年,商務印書館再加入 劉錦藻 《清續(xù)文獻通考》,總稱“十通”。
分類:十部三通
《漢語大詞典》:三迭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復再三,稱三疊。
2.三首。
3.猶三通,三遍。
4.猶三折。指廬山三疊泉。
《國語辭典》:九通  拼音:jiǔ tōng
《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續(xù)通典》、《清通典》、《續(xù)通志》、《清通志》、《續(xù)文獻通考》、《清文獻通考》等九部政書的合稱。
分類:舊稱三通
三通
【佛學大辭典】
(名數)(參見:通教三通)
【佛學大辭典】
(術語)通教之通有三種之別:一因果俱通,三乘同依于體空無生之理(是因通),而斷惑證理(是果通)是三乘共學之義。通教之當分也。二因通果非通,是就三乘中之菩薩而分別之,通教之菩薩,有利鈍之二種。鈍根之菩薩,屬于前之第一種,因果俱通也,若利根之菩薩者,七地以前,三乘皆斷證,故云因通。七地已后,或為別教所接(此云別接通),或為圓教所接(此云圓接通),各依中道之理而修證,即別圓之人,故謂之果非通。是但就利根之菩薩而立通前通后之義也。此通前通后之義與前三乘通學之義正為通教之教意也。三通別通圓,此為藉通開導。藉通開導者,本為別圓之機,而由一類之人,聞通教當體即空之說而修證,遂為別圓之人,故謂之藉通開導。謂為通教之所說開導而為別圓也。是為本來別圓之機,故與第二被接之人異。故非正為通教之機類,但就聞通教上立此一類。見四念處二。
三通力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三明也。(參見:三達)
【佛學常見辭匯】
(參見:三明條或三達)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一、報得通力〕,謂三界諸天,皆有五種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雖則勝劣不同,俱能變現(xiàn)無礙,此之神通,乃由果報自然感得,是名報得通力。(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五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也。)
〔二、修得通力〕,謂聲聞、緣覺、菩薩等,由修戒定慧,功行成就之時,發(fā)得六種神通,變現(xiàn)自在,隱顯莫測。此之神通,由修而得,是名修得通力。(六通者,于前五通加漏盡一通也。)
〔三、變化通力〕,謂佛、菩薩以神通力,則能種種變現(xiàn),乃至現(xiàn)諸身相,或勝或劣;現(xiàn)諸國土,或凈或穢等,是名變化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