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三昧地
【佛學大辭典】
(術語)Sama%dhi,與三摩地同。(參見:三昧)
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音sama%dhi,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譯言定,正受,調(diào)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心定于一處而不動,故曰定。正受所觀之法,故曰受。調(diào)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調(diào)直定。正心之行動,使合于法之依處,故曰正心行處。息止緣慮,凝結(jié)心念,故曰息慮凝心。智度論五曰:「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雇嗽唬骸敢磺卸U定,亦名定,亦名三昧?!雇唬骸钢T行和合,皆名為三昧?!雇唬骸敢磺卸U定攝心,皆名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世界來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則直?!怪褂^二曰:「通稱三昧者,調(diào)直定也?!勾笳撛疲骸干菩囊惶幾〔粍?,是名三昧?!勾蟪肆x章十三曰:「定者當體為名,心住一緣,離于散動,故名為定。言三昧者,是外國語,此名正定?!雇唬骸敢孕暮戏ǎx邪亂,故曰三昧?!雇旁唬骸感捏w寂靜,離于邪亂,故曰三昧?!雇唬骸付ㄕ邠?jù)行便息亂住緣,目之為定。就實而辨真心體寂,自性不動,故名為定?!剐路Q三摩地,譯為定或正受,等持等念。又曰現(xiàn)法樂住。定與正正受。其義同前。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諸佛諸菩薩入有情界平等護念彼等,故曰等念。是就利他業(yè)而釋之也。又現(xiàn)定中法樂,故曰現(xiàn)法樂住。正受之異名也。唯識論五曰:「于所觀境令心專注不散為性,智依為業(yè)?!固叫浫唬骸溉链嗽频瘸?,離沈浮,故定慧等,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狗ㄈA玄贊二曰:「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平等持心而至于境,即是定也,云三昧者訛也?!剐袅x三曰:「三昧,或言三摩提,或云三摩帝皆訛也。正言三摩地,此譯云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持謂持諸功德也。或云正定,謂住緣一境,離諸邪亂也?!蛊刑嵝牧x一曰:「梵云三摩地,唐云等念。入有情界,平等攝受而護念之者?!?br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
【俗語佛源】
三昧為梵語Samadhi之音譯,又名三摩地、三摩提,意為正思維指導下的定力。《大智度論》:「 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大乘義章》:「以體寂靜,離于邪亂,故曰三昧?!狗鸾陶J為修行能證得「三昧」,則能引發(fā)種種神通妙用。以后遂引申為妙處、極致、蘊奧、訣竅等?!稌怨适隆べ潎@類》:「得妙處,曰得三昧?!埂豆适鲁烧Z考·釋道鬼神》:「儒家曰精一,釋家曰三昧,道家曰貞一,總言奧義之無窮。」《宋史·李元儀傳》:「元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軾謂入刀筆三昧。」唐朝僧人懷素雅好草書,自言得草圣三昧??梢姟溉痢挂辉~運用已十分廣泛。 (常正)
三昧佛
【佛學大辭典】
(術語)華嚴經(jīng)所說十種佛之一也。
【佛學常見辭匯】
華嚴經(jīng)所說的十種佛之一。
【三藏法數(shù)】
梵語三昧,華言正定。謂佛常住大定,如如不動,了知一切,是名三昧佛。
三昧門
【佛學大辭典】
(術語)為種種三昧之差別。故曰門。菩薩所得之三昧為入于佛所具無量三昧之門戶。故曰門。見智度論二十八。
三昧魔
【佛學大辭典】
(異類)十魔之一。
【三藏法數(shù)】
梵語三昧,華言正定。謂著于所得禪定為魔也。蓋修禪之人,得一三昧,久味耽著,不求升進,障蔽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三昧魔。
三昧聲
【佛學大辭典】
(術語)伊等之十二摩多也。(參見:悉曇章)
三昧耶
【佛學大辭典】
(術語)Samaya,三昧耶之義甚多,時(一時佛在),會(大曾經(jīng)),宗(顯宗論),平等,誓愿,驚覺,除垢障也。秘藏記曰:「佛知眾生身中本來自性之理,與佛等無差別,而眾生不知己之本有本始兩覺與佛等,恒覆蔽于六塵煩惱而不能顯出,是故佛發(fā)悲愿,垂我拔濟眾生如我之誓愿。若有眾生歸依,則住于法界定自受法樂之如來驚覺,而不敢違越本愿。影向行者之所以,真言印契加持護念。譬如國王自造法令不敢違犯,使他行之。眾生蒙佛之加持力,突破六塵之游泥,出現(xiàn)自心之覺理,如賴春雷之響而蟄蟲出地。知與佛等無差別者,是平等之義也。使如我而無異者。是誓愿之義也,如來驚覺者,是驚覺之義也,眾生蒙佛之加持力而得益者,是除垢障之義也。如佛部,馀部亦同。如一佛,諸佛亦同。」
【佛學常見辭匯】
1。平等的意思。2。內(nèi)德外相平等的意思。3。本誓的意思。
三昧耶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與三昧耶形同。但從佛身謂為身。法報應之三身。密教如其次第謂為種子,三昧耶,尊形之三身。塔婆,寶,珠,蓮華,五鈷等為大日之三昧耶身。當于顯教之報身。依通門,則一切之事物,盡為大日之三昧耶身,依別門,則以塔婆為大日之三昧耶身,乃至以蓮華為彌陀之三昧耶身等,各有別個之標幟。雜談集九曰:「密教之意,佛有三身:種子,三昧耶,尊形也。如次第為法報應三身?!?/div>
三昧耶形
【佛學大辭典】
(術語)以佛菩薩內(nèi)證之本誓為標幟者。不動明王之刀劍,觀音菩薩之蓮華,及諸尊之印相等。是四種曼陀羅之一也。
三昧耶戒
【佛學大辭典】
(術語)授傳法灌頂以前所授之作法也。三昧耶有不違越之義,故于通戒,初上座,次驚覺鈴作法,歸命,運心懺悔,歸依,發(fā)心遮難,請師,羯磨及楊枝打,涂香,花鬘,燒香燈明,齒木,金剛線,金剛水是也。諸儀軌訣影一曰:「密教修行,先三摩耶戒,初門也。今修四度加行終,傳法灌頂之時,初受三摩耶戒者,末世也。何則?所謂三摩耶戒者,以三種之菩提心為戒也。住于根本三摩地之心,而非三平等則之心,則行法不成就故也?!?/div>
三昧耶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言三昧耶之法門也。密教之總稱。
三昧耶智
【佛學大辭典】
(術語)在密教為佛智之稱,此有總別二者:一、總名五佛之智,而解之則金剛智以平等之義而譯為平等性智。不空譯理趣經(jīng)之三昧耶智,金剛智譯理趣經(jīng)以為平等性智也。又不空取本誓之義,譯為誓智。謂此智如顯教不許自得自證,必就灌頂佛受之。是佛之本誓也。不空譯之理趣經(jīng)曰:「薄伽梵,成就特勝一切如來金剛加持三昧耶智,已得一切如來灌頂寶冠,為三界主。」金剛智之理趣經(jīng)曰:「薄伽梵,妙善成就如來金剛住持平等性智種種希有殊勝功德,已能善獲一切如來無上法王灌頂寶冠,過三界?!共豢罩砣め屔显唬骸溉烈钦呤囊?,亦曼荼羅也。勿令將來最上勝者不從師受,而專意自受者也。是故得知修最上乘必須師受三昧耶,然后可修行也?!苟e名于五智中之第三平等性智。金剛頂經(jīng)一序:「一切如來平等智三昧耶?!?/div>
三昧耶會
【佛學大辭典】
(術語)言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之第二會也。此會三十七尊,賢劫十六尊,外金剛部三十天,共有七十三尊。皆畫其三昧耶形。如大日為塔,寶生為五股杵,金剛歌為箜篌。杲寶抄曰:「三昧耶曼荼羅,言其體,則諸尊手所執(zhí)持之器杖印契也。世間國王立法令,印璽了,則萬人不違越之,王不自毀破之。今亦如是,諸尊之本誓,正顯于印文,而成五股刀蓮等,于手中持之,則天魔破旬不敢違越之。若眾生見彼三昧耶形,而信其本愿,如法修行,則若智者福隨所愿而必與之,誠秘密三昧也。」
三昧相應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密教使道理與事實適應也。深密鈔四曰:「三昧相應者,謂若本尊作慈悲之容,或身白色,應供白花,名三昧相應。若獻黃赤,名不相應,香等類之。」
三昧耶戒壇
【佛學大辭典】
(術語)行授三昧耶戒式之道場也。
三昧月輪相
【佛學大辭典】
(術語)月輪三昧之相也。月輪三昧即月輪觀也。佛菩薩之背光為此月輪觀成就之標幟也。(參見:月輪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