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杏花天
(1).杏花開放時節(jié)。指春天。 唐 李商隱 《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詩:“粥香餳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綺筵?!?span id="qgcgee8" class="book">《全元散曲·水仙子過折桂令·行樂》曲:“來尋陌上花鈿,正是那玉樓人醉杏花天?!?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27060' target='_blank'>《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白雪遺音·南詞·義俠英雄:“繡衣郎走進閑觀看,千紅萬紫杏花天?!?br />(2).詞牌名。有三體,一為五十四字,二為五十五字,三為五十六字,均雙調,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韻。
(3).詞牌名。《念奴嬌》的別名。 清 陳廷敬 等《詞譜·念奴嬌》:“﹝念奴嬌﹞《翰墨全書》詞名《慶長春》,又名《杏花天》。”
《漢語大詞典》:三體(三體)
(1).指的風、雅、頌三體。“七月流火” 唐 孔穎達 疏:“諸詩未有一篇之內備有風、雅、頌,而此篇獨有三體者?!?br />(2).指 唐 詩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 宋 周弼 有三體唐詩六卷,即選此三體。
(3).指 唐 人賦詩唱和的三體。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三:“今人概言和韻,而不知 唐 詩賡和有三體,一曰依韻,一曰次韻,一曰用韻。”原注:“依韻,用在一韻,不用其字。次韻,和元韻,效其次第。此創(chuàng)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韻是也。又次韻亦曰步韻,曰踵韻。用韻,但用彼韻,不次先后?!?br />(4).漢字的三種字體。在真書流行前,稱古文、篆書、隸書為三體。后漢書·儒林傳序:“ 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jīng),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驗。”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 承禎 頗善篆、隸書, 玄宗 令以三體寫《老子經(jīng)》。”宋史·文苑傳三·句中正:“﹝ 句中正 ﹞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jīng)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br />(5).漢字的三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新唐書·柳公權傳:“ 宣宗 召至御座前,書紙三番,作真、行、草三體?!?br />(6).史學中稱編年、紀傳與紀事本末三種體裁。編年體始于春秋,紀傳體始于史記,后 宋 袁樞 創(chuàng)紀事本末體,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
《漢語大詞典》:兩同心(兩同心)
(1).詞牌名。此調有三體,仄韻創(chuàng)自 柳永 ,平韻創(chuàng)自 晏幾道 ,三聲葉韻創(chuàng)自 杜安世 。 清 毛先舒 《填詞名解》:“古樂府《蘇小歌》‘何處結同心’, 唐 教坊樂曲遂有《同心結》。然有兩調同此名,填詞采以名之曰《兩同心》。”
(2).曲牌名。北曲入高大石角隻曲,套曲入高大石角。
《漢語大詞典》:獻仙音(獻仙音)
詞牌名。原為法曲之一種。有九十二字、九十一字、八十七字三體。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或謂今燕部有《獻仙音》曲,乃其(《霓裳羽衣曲》)遺聲。然《霓裳》本謂之道調法曲。”參閱《詞譜》卷二二。
《漢語大詞典》:尉遲杯(尉遲杯)
詞牌名。雙調,有一○四字、一○五字、一○六字三體,又分仄韻、平韻兩體。仄韻首見 柳永 樂章集,平韻首見 晁補之 《琴趣外篇》。 明 楊慎 詞品·詞名多取詩句:“ 尉遲敬德 飲酒,必用大杯,故以名曲?!?/div>
《國語辭典》:三復斯言(三復斯言)  拼音:sàn fù sī yán
反覆再三體會這些話。宋。蘇軾〈答畢仲舉書〉:「處世得安穩(wěn)無病,粗衣飽飯,不造冤業(yè),乃為至足,三復斯言,感嘆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