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1典故 1詞典 50
典故
青藜杖
 
然藜
  
青藜照
 
太乙藜
 
青藜火
 
吹藜
 
太乙燃藜
 
植青藜
 
照藜
 
汗簡(jiǎn)讎天祿
 
青藜獨(dú)照
 
然藜太乙
 
燃天祿字
 
太乙吹藜火
 
太乙青藜光
 
天祿杖
 
藜頭燼
  
太乙真人夜伴


《太平廣記》卷二百九十一神一·劉向~239~
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黑衣,植青藜之杖,扣閣而進(jìn),見向暗中獨(dú)坐誦書。老人乃吹杖端,赫然火出,因以照向,具說開辟以前。向因受《五行洪范》之文,辭說繁廣,向乃裂裳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向請(qǐng)問姓名。云:「我太一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xué)者。下而教焉?!鼓顺鰬阎兄耠?,有天文地圖之書,「余略授子焉?!瓜蜃屿?,從向授其術(shù),向亦不悟此人也。
《三輔黃圖》卷六〈閣〉
天祿閣,藏典籍之所?!稘h宮殿疏》云:「天祿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叩閣而進(jìn)。見向暗中獨(dú)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向,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詞說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qǐng)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xué)者,下而觀焉。乃出懷中竹牒,有天文地圖之書,曰:馀略授子焉。至子歆,從授其術(shù),向亦不悟此人焉。

簡(jiǎn)釋

青藜杖:詠勤學(xué)。宋陸游《村居》:“青藜杖出氛埃外,白版扉開水竹邊?!?/p>

《國(guó)語辭典》:煨燼(煨燼)  拼音:wēi jìn
灰燼?!段倪x。左思。魏都賦》:「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變?yōu)殪袪a?!顾?。陸游 桃源憶故人。中原當(dāng)日三川震詞:「中原當(dāng)日三川震,關(guān)輔回頭煨燼?!?/div>
《國(guó)語辭典》:灰燼(灰燼)  拼音:huī jìn
物體燃燒后所剩下的粉屑?!段倪x。曹囧。六代論》:「宗廟焚為灰燼,宮室變?yōu)檩杷?。?/div>
《漢語大詞典》:香燼(香燼)
焚香的余燼。 唐 李頎 《送綦毋三寺中賦得紗燈》:“禪室吐香燼,輕紗籠翠煙?!?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上元日道室焚修》:“端簡(jiǎn)不知清景暮,靈蕪香燼落金壇。”
分類:焚香余燼
《漢語大詞典》:燈燼(燈燼)
燈心燃燒后剩下的炭灰。 宋 蘇軾 《歲晚相與饋問歸寄子由·守歲》詩:“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 高啟 《郊墅雜賦》詩之十一:“污書燈燼落,驚枕櫓聲過。”
《漢語大詞典》:燭燼(燭燼)
(1).燭燃后的余燼;燭淚。北史·呂思禮傳:“﹝ 思禮 ﹞晝理政事,夜即讀書,令蒼頭執(zhí)燭,燭燼夜有數(shù)升?!?宋 秦觀 《宿參寥房》詩:“鉤箔簷花動(dòng),抄書燭燼零?!?明 高啟 《婁江寓舍喜王七隅見過卻送還郭》詩:“遠(yuǎn)愁忽與鐘聲至,殘醉微兼燭燼銷。”
(2).燭化為燼。 吳梅 《莫更二首和小洲》:“燭燼香消共一舟,綺窗如墨恕春愁?!?/div>
分類:余燼燭淚
《漢語大詞典》:遺燼(遺燼)
(1).指燃燒后剩下的灰燼。 唐 元稹 《茅舍》詩:“遺燼一星然,連延禍相嫁?!?宋 蘇轍 《高齋》詩:“樓殿 六朝 遺燼后,江山百里舊城中?!?br />(2).比喻殘存之人。 晉 常璩 《華陽國(guó)志·后賢志》:“誠(chéng)自審量,邊荒遺燼,犬馬老甚,非左右機(jī)納之器?!?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恩倖傳·徐爰》:“今皇運(yùn)洪休,靈威遐懾,蠢爾遺燼,懼在誅剪?!?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魏書·中山王英傳》:“便當(dāng)乘威藉響,長(zhǎng)驅(qū) 吳 會(huì) ,翦拉遺燼,截彼東南也。”
(3).猶遺骸。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左忠貞公死后事:“﹝ 張爾歧 ﹞則謂先生盡節(jié)后,兩僕奉其遺燼而南?!眳⒁姟?遺骸 ”。
《國(guó)語辭典》:遺?。ㄟz骸)  拼音:yí hái
死者的骸骨。《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劉安住氣倒在地多時(shí),漸漸蘇醒轉(zhuǎn)來,對(duì)著父母的遺骸,放聲大哭。」
《漢語大詞典》:煙燼(煙燼)
亦作“煙燼”。
(1).煙和灰燼。列子·黃帝:“有一人從石壁中出,隨煙燼上下,眾謂鬼物?!?晉 葛洪 抱樸子·清鑒:“ 伯喈 識(shí)絶音之器於煙燼之餘; 平子 剔逸響之竹於未用之前。” 唐 劉知幾 《史通·自敘》:“儻使 平子 不出, 公紀(jì) 不生,將恐此書與糞土同捐,煙燼俱滅?!?br />(2).燒成煙燼。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東序煙燼於委灰,生民燋淪於淵火?!?br />(3).指火焚之后的殘余物。 北周 庾信 《賀新樂表》:“經(jīng)綸圖籍,校讐煙燼?!?/div>
《漢語大詞典》:燼滅(燼滅)
(1).指燈火熄滅。 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 吳 、 蔡 、 齊 、 秦 之聲,魚龍爵馬之玩,皆薰歇燼滅,光沉響絶?!?br />(2).燒毀;滅絕。 唐 李翱 《陵廟日朔祭議》:“蓋遭 秦 火,《禮經(jīng)》燼滅,編殘簡(jiǎn)缺, 漢 乃求之先儒?!?薛子正 《華北敵后艱苦奮戰(zhàn)的一年》:“敵寇對(duì)我 晉 東南抗 日 根據(jù)地進(jìn)行了瘋狂的‘燼滅掃蕩’?!?/div>
《國(guó)語辭典》:蘭燼(蘭燼)  拼音:lán jìn
古人煎蘭草為油來點(diǎn)燈,所以爆出的燈花也稱為「蘭燼」。唐。李賀惱公〉詩:「蠟淚垂蘭燼,秋蕪掃綺櫳?!固?。皇甫松 夢(mèng)江南。蘭燼落詞:「蘭燼落,屏上暗紅蕉?!?/div>
分類:燭之匯解
《漢語大詞典》:劫燼(劫燼)
劫灰。佛教謂壞劫之末有水、風(fēng)、火大三災(zāi),劫燼即劫災(zāi)后的馀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設(shè) 重云 之講,開 士林 之學(xué),談劫燼之灰飛,辨常星之夜落?!?唐太宗 《冬日臨昆明池》詩:“石鯨分玉溜,劫燼隱平沙。” 唐 李紳 《題法華寺》詩:“色塵知有數(shù),劫燼豈無年?!?/div>
《駢字類編》:紅燼(紅燼)
唐 鄭谷 背照翠簾新灑別,不挑紅燼正含愁。
唐 齊己 紅燼自凝清夜朵,赤心長(zhǎng)謝碧紗籠。
唐 韋莊 定西番 其一 挑盡金燈紅燼,人灼灼,漏遲遲,未眠時(shí)。
《漢語大詞典》:金燼(金燼)
指燈燭的灰燼。 唐 徐堅(jiān) 《孤燭嘆》:“玉盤紅淚滴,金燼彩光圓?!?前蜀 韋莊 《謁金門》詞:“春漏促,金燼暗挑殘燭。” 宋 蘇軾 《次韻答劉景文左藏》:“夜?fàn)T催詩金燼落,秋芳?jí)好甭度A滋?!?/div>
分類:燈燭灰燼
《駢字類編》:一燼(一燼)
元 周霆震 擬復(fù)愁十二首 其一 一燼城門火,馀灰已復(fù)寒。
《國(guó)語辭典》:馀燼(餘燼)  拼音:yú jìn
1.燃燒后的殘灰。如:「烤完肉后,請(qǐng)熄滅馀燼,以免引起火災(zāi)?!?br />2.比喻戰(zhàn)敗后殘剩的兵力?!蹲髠?。成公二年》:「請(qǐng)收合馀燼,背城借一。」《文選。潘岳。西征賦》:「秦虎狼之彊國(guó),趙侵弱之馀燼。」
《漢語大詞典》:藜光
燭光。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寄竹溪》詞:“道荒蕪羞對(duì),宮中蓮燭,昏花難映,閣上藜光?!?元 尹廷高 《寄劉千里》詩:“一道藜光照座寒,東風(fēng)吹入五云班?!?清 唐孫華 《送吳振西北游》詩:“三條樺燭藜光助,千佛名經(jīng)蘂榜看?!眳⒁姟?藜火 ”。
分類:燭光
《漢語大詞典》:藜火
晉 王嘉 拾遺記·后漢載: 漢 劉向 校書 天祿閣 ,夜默誦,有老父杖藜以進(jìn),吹杖端,燭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輿圖之牒以授焉, 向 請(qǐng)問姓名。云“太乙之精”。后因以“藜火”為夜讀或勤奮學(xué)習(xí)之典。 明 李東陽 《劉太宰入閣后省墓》詩:“ 天祿閣 中藜火動(dòng), 相州 堂上錦衣歸。” 清 姚鼐 《自嘲》詩:“雖讎《七略》無藜火,未證《三轓》愧苾蒭?!?/div>
《漢語大詞典》:青藜
(1).指藜杖。 唐 劉言史 《山中喜崔補(bǔ)闕見尋》詩:“鹿袖青藜鼠耳巾,潛夫豈解拜朝臣?!?宋 王安石 《晝寢》詩:“井徑從蕪漫,青藜亦倦抉?!?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觀潮夜歸示》詩之三:“ 阿宣 也鎖書堂去,獨(dú)曳青藜詠玉簪?!?br />(2).三輔黃圖·閣:“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叩閣而進(jìn)。見 向 暗中獨(dú)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衷~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qǐng)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xué)者,下而觀焉?!焙笠蛞浴扒噢肌敝敢棺x照明的燈燭。 宋 王安石 《上元戲呈貢父》詩:“不知太一游何處,定把青藜獨(dú)照公?!?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金蓮燭,祥光普照,喜得紅云飛繞,依稀似對(duì)青藜耀。” 清 陳鵬年 《冬日感懷》詩:“直廬夜檢青藜照,講幄朝呈《白虎通》?!?br />(3).借指苦讀之事。 明 孫仁孺東郭記·則得妻:“衣冠俊雅,為姻親青藜拋下?!?清 陳維嵩 《滿江紅·悵悵詞》詞:“問何為潦倒、青藜筆硯。老大怕逢裘馬輩,顛狂合入煙花院?!?br />(4).借指讀書人。 明 夏完淳 《軍宴》詩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從 細(xì)柳 識(shí)軍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