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臥甕
畢卓眠
甕間眠
臥甕人
防吏部
甕間臥
甕下眠
甕邊吏部
甕間畢卓
甕邊捉
抱臥
畢卓盜竊
畢卓臥甕
畢卓醉狂
扶畢卓
偷醅畢卓
甕下仙
卓眠甕
畢卓縛甕邊
縛拼畢卓
縛著甕鞭
橫甕眠
吏部多醉
吏部開甕
吏部甕下眠
甕間傾卮
相關人物畢卓
《晉中興書》卷七〈陳留阮錄〉~429~
畢卓字茂世,新蔡人。少希放達,為胡母輔之所知。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郎釀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取酒飲之。掌酒者不察,謂是盜執(zhí)而縛之,郎往視,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燕于甕側,致醉而去。卓常謂人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簡釋
吏部眠:詠嗜酒或醉態(tài)。唐杜甫《游子》:“厭就成都卜,休為吏部眠。”
例句
偷歸甕間臥,逢個楚狂來。
畢卓醉狂潘氏少,傾來擲去恰相宜。
本是墻東隱,今為甕下仙。
吏部逢今日,還應甕下眠。
且想春候暖,甕間傾一卮。
厭就成都卜,休為吏部眠。
旦逐劉伶去,宵隨畢卓眠。
倚爐便得睡,橫甕足堪眠。
臥甕鄙畢卓,落帽嗤孟嘉。
籬下先生時得醉,甕間吏部暫偷閑。
兀傲甕間臥,憔悴澤畔行。彼憂而此樂,道理甚分明。
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典故 跨長鯨
錦袍公
騎鯨捉月
從李白
騎鯨仙人
采石仙人
錦鯨仙去
鯨仙
騎鯨公子
錦袍歸水
李白鯨
鞭赤魚
采石宮袍
絳袍弄月
錦袍弄月
李生騎鯨
埋骨采石
騎鯨詩客
乘舟捉月
宮袍弄月
李白騎魚
披錦泛江
相關人物李白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文苑列傳下·李白〉~5053~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于剡中。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于朝,遣使召之,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于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馀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采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于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侯鯖錄》卷六
李白墳,在太平州采石鎮(zhèn)民家菜圃中,游人亦多留詩。然州之南有青山,乃有正墳。……世傳太白過采石,酒狂捉月。竊意當時槁殯于此。
《二老堂雜志》卷五〈記太平州牛渚磯〉
世傳太白因醉溺江,故有捉月臺。而梅圣俞詩云:「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不應暴落饑蛟涎,便當騎鯨上青天。」蓋信此而為之說也。
典故 握發(fā)
三哺
吐哺周公
一飯三吐
握周公發(fā)
哺應為吐
發(fā)握三
發(fā)一握
周公發(fā)
周公下士
相關人物周公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58~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span>
簡釋
周公吐哺:喻殷勤禮待賢士,或喻為政事而操心忙碌。三國魏曹操《短取行卜”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例句
上公頻握發(fā),才子共垂帷。
重士過三哺,輕財抵一銖。
賢哉三握發(fā),為有天下憂。
勿憚吐捉勤,可歌風雨調。
《景德傳燈錄》卷三十〈永嘉真覺禪師·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陰浮云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yè)。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比來塵境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決定說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徵。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里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凈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誰可測。鏡里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李太白年譜》
五代·王定?!掇浴罚骸咐畎字鴮m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span>
《容齋隨筆》卷三〈李太白〉~33~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陽冰試弦歌于當涂,公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褂掷钊A作太白墓志,亦云:「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與謂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