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句因包含“尚父”,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尚父
第 14 句因包含“二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二難
第 14 句因包含“五?!保瑩?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五危
第 23 句因包含“遮道,留”,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遮道
第 25 句因包含“轅駒”,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轅駒
第 14 句因包含“二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二難
第 14 句因包含“五?!保瑩?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五危
第 23 句因包含“遮道,留”,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遮道
第 25 句因包含“轅駒”,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轅駒
附岐二主(李茂貞本姓宋,名文通,以功賜姓名。唐僖宗丁未領武定節(jié)度使,昭宗辛酉封岐王。后梁丁卯稱唐天祐年號,開府置官。后唐莊宗甲申稱藩,進爵為秦王,在位二十四年。子從曮,為鳳翔節(jié)度兼中書令。明宗時入朝,徙宣武潞王。甲午,民遮道請復鎮(zhèn)鳳翔。后晉丁酉兵亂,誅之。合二主,自辛酉至丁酉,凡三十七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東韻
篡唐逆惡,千載首誅汴朱,而稍恕岐李,豈非以其前有扈蹕之勤,中有修宮之悔,后有存號之名乎?然而奪天子之禍,本于劫天子。劫君之罪,首難者四閹宦,逞毒者三賊臣也。四閹宦者何?田令孜、楊復恭、劉季述、韓全誨也。三賊臣者何?王行瑜、韓建、李茂貞也。始而播、越、梁、益,百官流離。既而戈起闕庭,幽辱東內(nèi)。顛沛岐鳳,終入雒陽,而篡逆之事成矣。是則奪天子之賊為淵叢,劫天子之賊為鹯獺也。古今之傾人國者,必劫君以遷。一遷而散,再遷而叛,三遷而亡,勢之必然,亡足怪也。然而四閹行瑜,次第授首。黨惡之建,財土胥亡,而茂貞以秦王考終。厥子從曮猶得遮道之請,卒鎮(zhèn)鳳翔,遵何德歟?論者以為漢唐之亡,禍變相□。四閹之逼脅,甚于十侍。全忠之惡逆,逾于孟德。茂貞□□橫,或少次于董卓者。蓋卓廢弒弘農(nóng),而貞西□□□?!跷?span id="l7cjbwr" class='bold'>全忠,猶有所制也。然卓用天下名士,而□□□□相。皆負時譽,又卓所不為矣。非張讓,卓無由興晉陽之甲;卓不廢弒,操無由集倡義之師。故克用謂韓建天下癡物,為賊臣弱君;予謂茂貞亦貪懦闇人,為賊臣驅(qū)君而已?!?span id="kczfm4j" class='bold'>五代史》次蜀《世家》而處岐于《雜傳》,豈獨以稱藩于晉,局促西夷哉?
扈蹕都頭宋文通,賜姓安知異典隆。
三賊臣魁過瑜建,奪天子罪次全忠。
衰殘行法法安在,壯盛加恩恩屢窮。
辭章不遜何須責,皋驛陳兵實首戎。
杜尉銜冤紓主難,李韋濺血使朝空(茂貞陳兵臨皋驛,迫殺杜讓能,又殺韋昭度、李溪于都亭驛。)。
城頭尚父恭何甚,天下癡人惡共蒙。
一勞永逸時亟失,二難五危從此終。
河東旆反仍翔鳳,汴梁鼓震散飛鴻。
天祐虛名雖襲故,蜀吳會檄果誰同。
新唐改步優(yōu)耆舊,季父藩臣大國崇。
岐邠稍復耕耘政,隴蜀微銷苦戰(zhàn)埄。
遮道馀民留嗣子,軍府仍傍故王宮。
局促轅駒奚足數(shù),當年何德可流風。
五代世家羞并紀,且從雜傳附時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