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64 句因包含“舟楫,濟川”,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舟楫
第 21 句因包含“歌帝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帝力
第 30 句因包含“蒼生,望”,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蒼生望
第 34 句因包含“擁腫”,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擁腫
第 40 句因包含“稱象”,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稱象
刳木為舟賦(以濟川匠理求賢為韻) 唐 · 羅劭權(quán)
 出處: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王者濟眾為先。念舟航之未具長川
運斤之人。必能造物。
合抱之木。遂使攻堅。
既而削彼鱗皴。定茲繩墨
短長大小。任規(guī)模巧心。
高下重輕。稱波瀾巨力。
原夫造其舟而利其用。亦由求其理而安其國。
剞劂斯休。舳艫已流。
周穆黿鼉之駕。契高宗舟楫之求。
德合國風。暗動揚帆之勢。
歌帝力。爰成鼓枻之謳。
濟物不得無其舟。行化不得無其相。
運智既由乎明主。操舟亦因乎哲匠。
器無不具。實均大造之功。
道無不通。宛葉蒼生之望。
必也主意渺?。用汝猶疑。
不顧斧斤之妙。不求擁腫之資。
則思涉之人。恨無航而空嘆。
未濟之士。欲行水何期。
且刻之求劍者其意細微。用之稱象者誠非大計。
曷若濟巨川而是念。命良工而立制。
欲使蠻夷之類。慕化而有路斯來。
商賈之徒。通貨乘流遠逝。
利涉之道彌彰。拯溺之功潛契。
以此利物何物不利。
以此濟人。何人不濟
由是皇恩遠被。鴻化旁流。
潛通四海之路。皆因一葉之舟。
用之則行。豈隨波上下
有攸往。當與道而沉浮。
今我后契道臨人。端默求理。
思通大水。濟川之具雖多。
樂得長材刳木之心未已。
知從古之君。為舟于水。
葦杭河廣之內(nèi)。似芥葉坳堂之里
方之于今。未足喻其大而擬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