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句因包含“西方,教”,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西方教
唐故章敬寺百巖大師碑銘 中唐 · 權(quán)德輿
四言詩 出處:全唐文卷五百一
禪宗長老百巖大師之師。曰大寂禪師。傳佛語心法。始自達(dá)摩。至于惠能之化。行于南服。流于天下。大抵以五蘊(yùn)九識十八界皆空。猶鏡之明也。雖萬象畢呈。而光性無累。心之虛也。雖三際不住。而覺觀湛然。得于此者。即凡成圣。不然。一塵瞥起。六入膠固。循環(huán)回復(fù)于生死之中。風(fēng)濤火輪。迷忘不息。授受吻合。大師得之。一言宗通。深入無礙。師諱懷暉。姓謝氏。東晉流寓。今為泉州人。孩提秀發(fā)。博究書術(shù)。一旦慨然曰。我之祖先。今安在耶。四肢百體。視聽動用。孰使之然耶。漼然雨泣。改服緇褐。志在楞伽。行在曹溪。得圓明清凈之本。去妄想因緣之習(xí)。百八句義。照其身心。心離文字?;療o方所。于是抵清涼。下幽都。登徂徠。入太行。所至之邦。蒙被法味。止于太行百巖寺。門人因以百巖號焉。元和三年。有詔徵至京師。宴坐于章敬寺。每歲召入麟德殿講論。后以疾固辭。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恬然示滅。其年六十。其夏三十五。弟子智朗志操等。以明年正月。起塔于灞陵原。凡一鐙所傳。一雨所潤。入法界者。不可勝書。著法師資傳一編。自雞足山大伽葉而下。至六祖能秀。論次詳實(shí)。或問心要者。荅曰。心本清凈而無境者也。非遺境以會心。非去垢以取凈。神妙獨(dú)立。不與物俱。能悟斯者。不為習(xí)氣生死幻蘊(yùn)之所累也。故薦紳先生知道入理者多游焉。嘗試言之。以中庸之自誠而明。以盡萬物之性。以大易之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則方袍褒衣。其極致一也。向使師與孔圣同時。其顏生閔損之列歟。釋尊在代。其大慧綱明之倫歟。至若從師受具之次第。宰臣大官之尊信。誕生入滅之感異。今皆不書。德輿三十年前。嘗聞道于大寂。聿來京下。時款師言。頃因哀傷。似獲悟入。則知煩惱。不遠(yuǎn)菩提。雖聚散于此生。期會歸于彼岸。銘曰。
西方之教,南宗之妙。
與日并照,百巖得之。
為代導(dǎo)師,颎若琉璃。
結(jié)火燔性,愛流溺正。
癡冥奔命,即心是佛。
即色是空,師之通兮。
無來無去,無縛無解。
師之化兮,楬茲靈塔。
丹素周匝,示塵劫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