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57 句因包含“左思”,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左思
第 44 句因包含“文成”,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文成
第 87 句因包含“雙劍”,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雙劍
第 90 句因包含“金城”,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城
第 95、96 句因包含“金牛,五丁”,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金牛
第 165 句因包含“風馬”,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風馬
第 167 句因包含“北陸”,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北陸
第 198 句因包含“唇齒”,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唇齒
第 206 句因包含“萬乘”,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萬乘
第 257 句因包含“禹,跡”,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禹跡
第 272 句因包含“章甫”,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章甫
第 274 句因包含“文舉”,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文舉
第 280 句因包含“遺愛”,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遺愛
第 283 句因包含“楓宸”,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楓宸
第 307 句因包含“鄭衛(wèi)”,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鄭衛(wèi)
第 307 句因包含“中州”,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中州
第 315 句因包含“天狼”,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天狼
第 321 句因包含“王褒”,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王褒
第 323 句因包含“張綱”,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張綱
第 325 句因包含“相如”,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相如
第 331 句因包含“西子”,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西子
第 332 句因包含“鄭璞”,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鄭璞
第 343 句因包含“龜蒙”,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龜蒙
第 343 句因包含“孔,孟”,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孔孟
第 344 句因包含“唐虞”,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唐虞
蜀都賦 宋 · 王騰
 出處:全宋文卷三三九九、《全蜀藝文志》卷一、《成都文類》卷一、《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五八二、《歷代賦匯》卷三二、嘉慶《成都縣志》卷四、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卷九、《宋代蜀文輯存》卷九八
人物習性,有忠有邪,有智有愚,出于才行,而不由土產
自趙諗狂圖,好事者類指以疵蜀人,蜀之衣冠含笑強顏無與之者,余嘗切齒焉。
及讀左思賦,見其薄蜀陋吳諂魏,以諛晉之君臣,茍售一時聲價,而滅天下忠義
晉之公卿一口稱譽風俗頹矣。
士無特操,以陷西朝五胡,卒貽萬世之愧。
夫魏者,漢之賊也。
原思之詞,似欲尊正統(tǒng)而黜偏方,然不正氣淪溺,乃知蜀之橫枉抑,其所由來久矣
故作《辨蜀都賦》,以申蜀人之憤氣
商略土風,采摭人物不該治亂興衰之變、邪正是非之理者,不在鋪布之限。
非若前輩之辭主于類聚山川毛羽動植,以煥文彩美觀,悅讀誦利口而已。
辯疑先生核理儲思,欲折《蜀都》,未繹其辭。
客有東方者,過而問之曰:「昔者太沖十稔之意,搜三都之奇,文成示人,張華見推,士安序焉,盛傳于時,豈其猶有未盡,而夫子欲糾其所違」?
先生曰:「嘻!
子未之知也。
吾蜀立極之初,域民之始,井邑山川之秀,人物風俗之美,是則左思備言之矣。
然而列人材,詳明士類,第言文藻之華掞,不及蜀人之忠義,遂與吳俗,例加抑忌,非特其實美,且沮之以橫議
川靈為之扼腕,岳鎮(zhèn)為之憤氣。
以此為有遺恨,故申言所以。
品物流形九土分敷,惟有蜀為極險之區(qū)。
羊腸繞其垠鍔,鳥道架于至虛,行者卻履以視棧,乘者投繩而鉤車
太白之所賦,蓋未髣其錙銖。
天限地隔故山峭而川迂。
宜若中夏否閉,而不通車書。
朝宗之水,浩浩而南傾;
內附之山,峨峨東蹙
口呀雙劍,若邠岐虎陷之吻;
尾拽西南,乃咸雍金城之麓。
以其有所附屬不能自立,故命名者號之曰蜀。
自西而東,昔本無途,金牛詐言,五丁是除。
吾人由之既艱,且虞一夫舉足,十夫儲,食黃白骨立,臥冰裂膚
蜀士遠于進取,蜀民疲轉輸
天閽之已邈,望秦隴長吁。
然且聯綱之運應聲,穿領之牛系路,陟長坂以猶及,繞大江而不誤,指日而物不緩期,按籍而民無逋戶
邊餉以需,上供有裕,悉陸海之攸產,飽神囷之所聚。
五季之阨,王樸獻謀,謀先取蜀,以阜兵糇,糇足兵強,乃征方州。
時乏遠御,樸言不酬。
及我太祖,算如樸策,蜀定國富,次平諸國。
于是時,興王有力
向者孟氏,撫嫗矜憐惠愛其人,捐租五年。
及我王師,宣威三川,卒無一夫東向控弦,蓋傾心正統(tǒng),視私恩缺然。
是使偽命牽羊,偏方銜璧,顧旌纛涕泗,仆逵衢而思積。
感恩之意則誠,孝順之心自直,豈若他邦之惷悍,怒螳臂于車轍。
由古而來,可得而聞。
李雄、劉辟、李連、公孫因仍是難,割據坤靈,盜蜀而王,踵起而霸,類匪蜀人
三國之際,異方鼎峙,若南若北,輔吳崇魏,惟我蜀人,不私非類。
雖輔璋戴備以自國,猶謂吾君之子,而卒臣劉氏。
晉宋而下南北風馬,南郁屈游魂,北陸梁而聘駕,惟此西土,爰歸南化。
蕭紀不令,溯岷江而僭正。
梁人召寇以救亂,魏氏懷奸托信。
彼實包藏,此惟附順。
逆施不惠宜都,內潰爰從于遲迥。
瞻顧北風,蓋欽恭于王命。
不惟蜀人不盜蜀都,歷代以來亂離間起,在內在外,為奸為宄,董卓、桓氏,元載、朱泚,龐勛、劉辟樊崇、韓遂,懷兇煽悖,言不詳記。
試考譜諜,按其閭里,茍揮羿浞之戈,悉匪岷嶓之士。
在唐中弱,齊蔡幽并諧結諸鄰,唇齒相因,叛主之師,逐帥之黥,陸梁百年,不為王臣,是亦何嘗聯吾蜀民?
帝室內訌,孽牙匪夷,震動萬乘,再狩于西。
與其帥,開關迎之。
天王蒞止,百官六師,國用告乏,眾艱于饑,與其吏民縑粟輸之,比其還歸,恬不知危。
茲蓋處平率下以奉京邑之靈,遭變自完待中原之睦。
欲攜之則難判,欲一之則易服。
豈特文有馀而武不足耶,其天資正順敦篤
近者趙諗,圖結巴渠,包藏歷年,困于無徒。
爰及吳儔,妖謀是趨,白發(fā),遄服其誅。
由是言之,蜀何負于君王歟?
思徒見其鄰于西夷,遠于上國,誚丘壑之險,鄙方隅之僻,但分中外之質麗,不決正邪之名實何所據耶?
成周之盛,四海同風,冠帶所加,古無比隆,淮徐聯齊魯之軫而有夷,伊洛豐鎬之都而有戎。
春秋之尊夏,視吳楚猶貊蟲,大周宗伯不數,抑又矧于閩中?
雖今俊乂所出,在昔語言不通
是則與我均為遠服,安得妄論其異同?
然而自羌觀之,華陽黑水別封畛于堯籍,岷山導江歷經營于禹跡。
秦氏割符李冰擁節(jié),五政七賦,被自古昔。
四載所至,南止荊揚之域,荊揚之民,島夷卉服,矧又過此以往耶!
百粵之取,始自漢武,郡國雖判,衣冠未楚,所謂粵人無用章甫。
常袞化之,士乃文舉。
然則淺深之時,較久近之序,焉可與蜀同日而語?
王莽元舅霍山蒙勛。
遺愛帝婿,林甫皇孫。
許、李聯階于黻座,封、裴接棟于楓宸。
既同心于肺腑,亦托體親鄰。
螟蟊毒噬,為虺蝮君親
是則勢疏者未必孽惡,地近未必誠純,我雖遠于國而忠則邇也。
高下既別,一凸一凹。
太行成皋,三門二崤,或壯帝王形勢,或資奸盜炰炰,或王路之攸梗,或伏兵之所交。
正用之則亦在德枳,邪憑之則遂為寇巢。
吾人之心如砥,吾人之行如蟻。
結膻美于一心,捐崎嶇萬里。
申韓生于中土不免僻學;
鄭衛(wèi)作于中州,不免為僻樂。
九野同列于地,何獨梁益之墟?
四隅無私于天,曷嘗西南之角?
況乎江行地脈,鮮決埽而敗岸;
星值天狼,弭工奸而觸惡。
肖此正氣,挺吾先覺
節(jié)以遇立,文非茍作。
王褒明君臣之合,何武福威之削;
張綱扼腕跋扈揚子甘心寂寞;
相如不數子昂見卻。
誦述阿諛,恐吾徒之貽怍。
才高則悉靡面靦,氣直回邪膽落。
彼徒嫉于西子,殊不慚鄭璞
不意兒曹懵其志行之僻,反以居處僻我也。
且圃植蕙菜育,畦疏禾而莠生,梟倫鳳族,蜒肖龍蟠,君子小人,常溷其間
何邦而無佞,亦何地而無賢?
龜蒙之攸宅,冀北唐虞之所營,宜丘門不雜,何蹠黨之橫行?
鯀為父而禹子,蔡為弟而旦兄,導挺節(jié)而敦逆,奕推忠而杞奸。
彼為同屬以行異,況指一方而概言!
吾請與子姑置遠近之殊,而摭正邪之辨。
晉取之魏,魏取之漢,功非定亂,位實圖篡。
思誠晉人,言諛而辯,辭抑蜀以黜吳,志借魏而佞晉。
魏為高廟寇賊,蜀實中山宗姓。
不然,何故亂世奸雄,而沮先王枝屬乎!
況蜀以得賢而王,失賢而亡;
魏以己篡而張,以人篡而戕。
彼賦魏事,徒言刑罰清平,何不言文若之殞命也?
徒言忠良聚會何不三馬食槽也」?
未及已,客奮而起:「獲聞高義欽服厥旨」。
草澤空言,不能廷辯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