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異類,天含至和。
嘉率獸之屢舞,見大《韶》之可歌。
綏之斯來,化雄心于攫搏;
偪而不懼,蹈馀韻以婆娑。
稽古有虞,命夔典樂。
奮德輝之溥大,鼓頌聲以優(yōu)渥。
蠢爾群動,居然后覺。
爾乃拊樂石之鎗鎗,感毛群之濯濯。
德音是蹈,非狼子之野心;
應節(jié)孔馴,異羝羊之羸角。
始其笙鏞序矣,金石陳之,律動風應,音生氣隨,蟠乎天地之大,滿乎坑谷之卑。
將萬物之共逐,矧眾類之無知。
宜乎擾我之原囿,樂我之塤篪。
騶仁麟厚之儔,或群或友;
虎躍熊經之態(tài),乍合乍離。
樂瞽協(xié)恭,獸臣動色。
謂夫氣同者易以化達,類異者難乎情得。
何微畜以來擾,實圣功之偕極。
連軒麇至,孰謂不知其音;
騰躍龍驤,何煩請對以臆?
則知樂之至也,不在乎鏗鏘迭作,在乎和鳴;
獸之來也,不以其羈縻終豢,在乎厚生。
我將陳盛德于八變,彼乃弭雄姿于九成。
深爪作鱗,似趨鳴簫之曲;
跋胡疐尾,如投拊石之聲。
向若五弦之曲未諧,兩階之干非備。
專撞鐘伐鼓之侈,務張瑟鳴球之器。
流乎逸樂,昧諸性類。
則毅然豨勇,或走險以深潛;
矍爾鹿超,雖頓纓而莫致。
圣人是以去樂之偽,存樂之真,音諧于德,聲托于仁。
故能化髬髵于不狘,應蹈厲而來馴。
性不我違,等淵魚之并躍;
和非外感,參儀鳳以同振。
不如是,則安得標甚盛于典墳,貫太和于舒慘,齊首瞪目之胥洎,詭狀殊形之同感?
儒有賦古之諷,今愿升聞于帝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