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句因包含“扶?!?,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扶桑
第 26 句因包含“神功”,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神功
第 31 句因包含“寒蟬”,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寒蟬
第 51 句因包含“巫咸”,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巫咸
日本國棲芳寺遇真記并賦 明 · 申叔舟
 出處:保閑齋集卷第一
癸亥之春。受命日本通信使書狀官。艱難跋涉。閱數月得達于京都。館于東山慶云庵。方畢傳使命。而日已在翼。日本國殿下。以所館幽僻令觀于都城諸寺。乃于孟秋上浣六日。游相國寺。越三日。又游于西山天龍寺。遂歷棲芳寺而息焉。寺之中。引溪流林表。匯之為池。周回可三百馀步。池之西。有琉璃之閣。自閣北行。有橋通于西來堂。橋之西。皆植芙蕖時方盛開。清風微至。幽香馥馥擁鼻。橋東南則無之。若橋為之限隔也。西來之后軒。號曰潭北。溪流之所經而入于潭之處也。以奇巖怪石。駢列激之。清冷可愛。試欲窮其源。則樹木篁竹。蓊蘙蔽密。不可得而入也。但聞鏗然鏘然。遠而益清且幽也。湘南亭。居池之心。而近乎南邊。亭之南。缺其堤以泄池水而流其惡。有小島羅峙于亭之左右。而其數四。皆植松樹。剪其枝葉。令不得縱。而若老枯者然。四面嘉花異卉擁之。其枝干亦皆繩引而木支之。盤結交柯。郁不可窺。僧言方春和時。群花齊發(fā)。宿莽競秀。蒼然赪然。若錦焉若繡焉。不可得而狀也。余聞之惘然。恨其不遭也。池形縈回稍長。遂作橋橫絕其腰。以便往來于池之東南者。因橋有小閣。扁曰邀月之橋。登之。恍如騎長鯨浮溟渤也。有野鴨雙翼。方游泳自樂于橋之東。見人驚起。掠檐楹而西也。顧眄之間。萬象旋繞。悉涵于池之中。水族大者小者。群者孤者。潛而昭者。往而復者。躍出水者。隱在藻者。鱉而暴于沙石者。能而伏于微泥者。千狀萬態(tài)。舉不逃于目擊。又有小艇二艘。系在琉璃閣下。可以輕棹往來也。凡州渚島嶼回曲直達。若天作地設。而不出山人營巧度之妙矣。于是投冠捐佩披襟散步。清可以滌煩。幽可以靜慮。怡愉散浪。擬挾飛仙游蓬瀛之上。而忽忘身在羈旅之中也。俄爾斜陽西隱。仆夫在門。驪駒在道。遂揖長老于釣寂之庵。上馬而歸。茫然如有所失。既還而坐于云庵南軒。月出東山。竹影扶疏萬籟俱寂。思欲再往。由琉璃之閣。歷西來之堂。登于邀月之橋。以觀其空明無礙也。而不可得。則其清凈高妙之致。往來于懷。寢不能寐。時夜將半。神倦思睡。方欹枕間。忽有老翁。須眉皓白。骨格不凡。戴霞冠。飄云裾。揖我而言曰。西山之棲芳寺。我國勝地。今子之游。亦有所樂于此而有所得乎。余應之曰。余之來也。水行千里。所歷洲渚島嶼之奇。與夫京都諸寺池塘之妙。固亦奇矣妙矣。而悉不能彷佛于棲芳。則誠如翁之所言。一國勝地也。其游之樂而幽閑之趣有得于懷者。可知矣。昔唐之柳宗元。敘馬退山之游曰。西山爽氣。在我襟袖。智者。宜先料我今日之事也。翁欣然改容曰。善乎子之言也。其知道者乎。其有樂于是乎。其有得于是乎。古者滕王之閣。得仲宣之序而稱美后世。仲宣以是垂名千載。子盍詩而敘之。俾傳為西山美談乎。余亟辭謝不免。即書四韻長句云。西山橫絕嵯峨。寺在山中碧蘿。軒外香蓮倚蓋竹間清澗鳴珂。暈勻鏡面雙鱗躍。影亂潭心鳥過。聘眄無端懷袍惡。誰將一曲凌波。書訖而傳于翁。翁披閱稱美。朗詠而起。余以其倉卒不暇飾辭。直追而問之曰。愿聞姓名。翁方顧而笑。若有所屬。忽有大聲西南而起。若天之拆。魂驚夢覺。精神恍然久之乃定。推枕而坐。覃思?繹。則向之所夢。的的可記。竊自計曰。奇哉。翁其真仙之流乎。蘇子赤壁有道人之夢。謝公西堂得春草之句。余雖無蘇,謝之才。然因蘇謝之夢。踵蘇謝之作。豈非幸耶。翁之勸余詩。其借王公半帆之風乎。余不可以不賦。乃于夢之明日。歷記其事而仍為之賦。賦訖而以示庵之僧明遠明遠奇之。請以傳之為西山故事遂書以付之云。賦曰。
歲既次于癸亥兮,當日行之在奎。
欽承命以東出兮,馳驲騎之棲棲
知己于漢之濱兮,趁旅館晨雞
地既盡而海闊兮,望前途之茫茫
張云帆余孤逝兮,東指日與扶桑。
艱難歲月兮,始得達于國之都。
使事之畢傳兮,遂游覽乎禪區(qū)。
西山弭節(jié)兮,登琉璃高閣。
危欄披襟兮,襲灝氣寥廓。
清塘回匝兮,山光掩其錯落。
風披披兮微拂,輕浪起兮溶溶。
偉奇鱗異羽之游泳其中兮,羌不可以狀容。
島嶼巧妙兮,奪造化神功
嘉卉盤郁兮,擁山靄霏霏。
池西散步兮,弄芰荷秋衣。
山鳥喧兮寒蟬吟,謇忘歸夷猶。
白日忽其西匿兮,雖信美而不可以小留。
驅余馬兮言旋,倚幽軒以不眠。
茫然神游兮,對山月孤懸
夜分假寐兮,夢忽遇夫真仙
徵余詩以記跡兮,囑余言丁寧。
得余詩以朗吟兮,聲清暢以盈聽。
言未訖而忽覺兮,風泠泠其吹幄。
探仙意之所在兮,覃余思其莫度。
染翰以臨觚兮,集顛末備寫。
巫咸去其既遠兮,留以待夫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