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元(半)言 園 源 喧 原 軒 翻 繁 元 垣 煩 猿 暄 冤 藩 轅 樊 幡 蕃 援 [引也]鶱 諼 萱 掀 璠 番 轓 燔 湲 諠 黿 蘩 反 [平反]鴛 鞬 沅 鹓 袁 宛 媛 蹯 膰 墦 籓 礬 爰 眢 怨 洹 暖 [柔貌]蚖 袢 蜿 嫄 晅 騵 ? 犍 ? 貆 甗 攑 薠 蠜 ? 煖 [同暄、煊,又人名馮煖]樠 ? 阮 [五原]? 拚 [與翻同]芫 羱 裷 笲 煊 鶢 ? 喛 槾 噃 ? [更多…]
寒寒 看 難 [艱難]安 歡 殘 寬 官 端 闌 盤(pán) 冠 [衣冠]干 丹 餐 瀾 乾 [乾燥]蘭 竿 觀 [觀看]壇 欄 鞍 漫 [水大貌]灘 翰 鸞 酸 團(tuán) 彈 巒 肝 湍 玕 桓 丸 嘆 蟠 完 單 珊 攢 韓 鑾 岏 殫 槃 刊 欒 棺 般 紈 漙 摶 檀 鄲 瞞 圞 瘢 跚 驩 簞 桿 刓 謾 繁 [馬腹帶]磐 鉆 姍 潘 攔 汗 [可汗]讙 剜 敦 攤 胖 鞶 柈 拚 襕 曼 [曼曼,長(zhǎng)也]頇 奸 磻 番 [番禺]巑 鼾 [鼻鼾]啴 汍 萑 羱 髖 慱 撣 [音檀。觸也。]鰻 狻 獾 讕 莞 鑚 倌 癉 拌 [舍棄]墁 [同?]判 [普官切,音潘,正作??]樠 弁 [樂(lè)也]鬗 灤 眢 饅 鞔 芄 癱 襌 峘 犴 邗 貆 矸 [丹矸]鏄 瓛 ? 嬗 鏝 洹 雈 媻 豌 顢 驙 耑 ? 搬 剸 豻 蹣 涫 悗 痑 縏 渜 剬 荁 籣 曫 槫 ? 絙 迀 幋 塼 ? [更多…]
刪山 間 [中間]還 關(guān) 顏 閒 閑 攀 斑 環(huán) 灣 班 艱 寰 頑 鬟 慳 蠻 刪 湲 潺 彎 殷 [赤黑色]潸 菅 頒 奸 患 鷴 扳 阛 孱 [窄也]镮 嫻 斕 鰥 瘝 般 鬘 鍰 綸 [綸巾]訕 跧 [伏也]蕳 圜 [繞也]澴 黫 豩 憪 擐 ? 虨 僝 豻 閂 鬝 嬛 ? 獌 眅 癇 轘 葌 ? 瞯 虤 藖 澖 矕 狠 糫 ? 攽 [更多…]
先年 天 然 煙 前 邊 仙 眠 船 泉 賢 傳 煙 田 憐 篇 川 錢(qián) 緣 連 弦 圓 妍 懸 筵 先 全 顛 禪 鮮 偏 遷 鞭 蓮 千 編 肩 綿 旋 堅(jiān) 巔 淵 娟 玄 箋 牽 宣 蟬 權(quán) 翩 捐 延 便 [安也]氈 穿 纏 聯(lián) 椽 鵑 煎 焉 拳 阡 鐫 專(zhuān) 廛 騫 旃 愆 燕 [地名]漣 虔 涎 躔 鈿 僊 詮 還 [與旋同]鳶 涓 膻 筌 燃 韉 芊 躚 鉛 蜒 蠲 痊 壖 闐 乾 [乾坤]研 [研究]邅 磚 沿 舷 湲 埏 甄 鋋 填 濺 [濺濺,水疾流貌]員 堧 駢 荃 湔 棉 攣 縣 舡 [俗船字]悁 韆 籩 銓 鹯 鳊 饘 褰 嫣 鳣 佺 翾 悛 搴 軿 遄 咽 瀍 平 [平平,辨治也]蜷 蔫 滇 畋 圈 蚿 戔 癲 卷 [曲也]篯 漩 圜 [與圓同]顴 儇 棬 胼 鬈 萹 潺 篿 璇 犍 顓 櫋 ? 惓 跧 蠙 璿 牷 箯 朘 弮 湮 鼘 ? 楩 蝝 塼 孱 綖 嬛 鍵 零 [先零,西羌也]蜎 挻 瘨 佃 睊 扇 揎 扁 [扁舟]秈 蹎 豜 蹁 ? 褼 單 [單于]諓 肰 ? 獧 菸 梴 歅 垠 祆 竣 鰱 攧 嬋 鋗 汧 嘕 瑄 瓀 媊 眩 櫞 蠉 濱 燀 煽 澶 仟 諞 撋 沺 譞 瞑 [與眠通,又弓名、菜名]潫 磌 拴 楄 枅 剸 駽 蟺 ? 胭 捲 幵 猭 輧 ? 扦 蝙 輇 窴 攓 懁 ? 縓 篅 狿 栴 岍 廯 純 [猶全也]脧 ? 絟 玹 鬋 駩 栓 儃 嗹 孿 甂 耑 骿 婘 ? 騝 噒 觠 痃 梿 鐉 脠 蜁 鱄 帴 攐 絭 烻 ? ? 媔 莚 勌 碝 姩 ? 豣 ? 峑 [更多…]
|
漢語(yǔ)字典 多音字辨析: 綸繁體或異體字:綸綸 真韻,平聲 (lún):音倫?!墩f(shuō)文》青絲綬也?!逗鬂h·輿服志》百石青紺綸,一采宛轉(zhuǎn)繆織,長(zhǎng)丈二尺。 綸 刪韻,平聲 (guān):音鰥。青絲綬。《北堂書(shū)鈔》晉紀(jì)云: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白綸巾與卓,卓不取。又謝萬(wàn)著白綸巾。 拼音:guān 韻部:刪 綸 〈名〉
拼音:lún 韻部:真 綸 〈名〉
康熙字典綸
説文解字綸 清代 段玉裁《說(shuō)文解字注》 糾靑絲綬也。各本無(wú)糾字。今依西都賦李注、急就篇顏?zhàn)⒀a(bǔ)。糾、三合繩也。糾靑絲成綬、是爲(wèi)綸。郭璞賦云。靑綸競(jìng)糾。正用此語(yǔ)。緇衣注曰。綸、今有秩、嗇夫所佩也。釋艸。綸似綸。郭曰。今有秩、嗇夫所帶糾靑絲綸。法言。五?之綸。李軌云。綸、糾靑絲綬也。今本法言改糾爲(wèi)如。不可通矣。攷輿服志。乘輿黃赤綬。諸侯王赤綬。諸國(guó)貴人相國(guó)皆綠綟綬。公侯將軍紫綬。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靑綬。千石、六百石黑綬。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黃綬。百石靑紺綸。一采宛轉(zhuǎn)繆織。長(zhǎng)丈二尺。按繆卽糾字。自黃綬以上、綬之廣皆尺六寸。皆計(jì)其首。首多者系細(xì)。首少者系粗。皆必經(jīng)緯織成。至百石而不計(jì)其首。合靑絲繩辮織之。有經(jīng)無(wú)緯。謂之宛轉(zhuǎn)繩。若今人用絲繩如箸粗爲(wèi)帶者也。緇衣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小雅曰。之子于釣。言綸之繩。召南曰。其釣維何。維絲伊緍。傳云。緍、綸也。綸之繩猶言糾之繩矣。後人用以代經(jīng)論字。遂使其義不傳。從糸。侖聲。古還切。古音在十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