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0,分5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詞
考《竹枝詞》,劉禹錫謂為巴歈,音協(xié)黃鐘羽,末如吳聲,故吳人多效之。自楊廉夫創(chuàng)為《西湖竹枝》,和者百二十人。其后瞿宗吉、沈啟南輩皆為之。徐野君編《續(xù)集》,又得四百馀首,所以紀(jì)風(fēng)土、狀人情者蓋詳。顧其間樽俎粉黛之習(xí),多未能洗。眾音繁會,往往流為綺語纖詞,幾與《子夜》《讀曲》相類,而古意寢失矣。先大父奉政公,宦游斯地,寄興湖山,解組后,輒津津舉其勝以示璨,竊聞而慕之。迨今庚寅春,始偕任子鋤云、徐子石亭,泛舟湖上,流覽之馀,于風(fēng)土人情,得其大概。而唐宋以來古跡遺聞,尤不能無動于中,不覺伸紙直書,以紀(jì)一時游興。就中或似詩,或不似詩;或可以詩,或可以無詩,聊與樵唱漁歌同鳴天籟。若昔人所傳靡曼之音,則未敢效顰也。黃九煙先生詩云:“競向西湖詠《竹枝》,廉夫可是殢情癡。我來恥和儂郎句,要唱江東鐵板詞?!贝鹊梦倚囊卜颉?/div>
圣因寺對大湖開,古佛無言坐講臺。
金碧重重春水映,萬年帝德仰崔嵬⑴。
⑴ 圣因寺,本圣祖仁皇帝行宮,雍正年間改為寺,賜今名。有萬歲樓、澄觀堂、光碧亭、云岫閣、淳泉諸勝。
麥要晴干蠶怕寒,暖風(fēng)吹送鳥關(guān)關(guān)。
湖中三日催花雨,天竺觀音又下山⑴。
⑴ 天竺觀音,杭郡雨旸司命,凡有祈禱大吏迎法像入城,暫駐海會寺。事畢,鼓吹送還,此風(fēng)宋時已然。
梵宇莊嚴(yán)占翠微,千家粒食養(yǎng)緇衣。
晚來湖上孤帆影,認(rèn)得僧船打飯歸⑴。
⑴ 西湖梵宇最多,名山食指,咸仰給于城中盞飯。靈隱打飯僧?dāng)?shù)十人,當(dāng)夕陽西墜,獨張帆順流而歸,其馀湖船,則惟資篙櫓云。
不栽洛下牡丹芽,不種揚(yáng)州芍藥花。
千頃膏腴一犁雨,春來遍地是桑麻⑴。
⑴ 湖上園亭樹,桂、梅、桃、柳居多,松、竹則本山所產(chǎn),不待種也。舟入越境,河干兩岸麥壟、桑林,亙延數(shù)百里,令人作桃源之想。
蠶娘辛苦在三春,膏沐何曾一日親。
戶戶門黏紅帖子,東西竟斷往來人⑴。
⑴ 越中婦女,飼蠶為業(yè),人家門首黏紅紙?zhí)?,書“蠶月免進(jìn)”,雖親友亦不得過問。故青丘有“東家西家罷來往”及“頭發(fā)不梳一月忙”之句。
三春三竺說燒香,香市真成熱鬧場。
水月無心觀自在,應(yīng)開慧眼笑人忙⑴。
⑴ 三天竺在北高峰下,三寺相去里許,皆極宏麗。大士寶相,各有化身,不相襲也。由下竺而進(jìn),夾道溪流有聲,所在多山橋、野店。方春時,鄉(xiāng)民扶老攜幼,焚香頂禮,香車寶馬,絡(luò)繹于道。更有自遠(yuǎn)方負(fù)擔(dān)而至者,總名曰“香客”。
馬塍紅紫競春纖,摘滿筠籃露尚沾。
十里畫樓臨水次,賣花聲里卷珠簾⑴。
⑴ 東、西馬塍在錢塘門外,土細(xì)宜花。當(dāng)春時,園丁采名葩叫鬻。曉鏡開奩,朱樓搴箔,千紅萬紫,都向玉人頭上嬌矣。
國色天香聚此鄉(xiāng),牡丹不是百花王。
昨朝我拜花神廟,八月多添一瓣香⑴。
⑴ 湖鄉(xiāng)蓉、桂極盛,桂有大數(shù)圍者。放生池芙蓉尤多,惜余游當(dāng)春日,未得于花時把酒也。李宮保祀十二月花神于湖山神廟,衣飾各以其月之花別之。
五夜花燈滿市門,展期人頌越王恩。
苦教冠巷諸年少,不愛收魂愛放魂⑴。
⑴ 宋時張燈,元夕前后三夜。錢王納土獻(xiàn)錢,展期至十八。壽安坊舊名冠巷,至眾安橋為燈市,少年游冶,翩翩征逐,謂之“放魂”;至落燈后,各務(wù)其業(yè),謂之“收魂”。
瑪瑙寺依瑪瑙山,經(jīng)房闃寂晝常關(guān)。
若果山中多瑪瑙,寺門焉得有苔斑⑴?
⑴ 山舊出瑪瑙石,故名。山下有瑪瑙寺,旁列經(jīng)市,曰“經(jīng)房”,地辟人稀,游屐不常至也。
焚馀詩是步虛聲,情字分開記小名。
我輩鐘情空即色,桃花影里喚卿卿⑴。
⑴ 小青實無其人,《焚馀詩》亦不知出何人手,蓋與《會真記》略同。然《離騷》二十五,多屬寓言,其一種哀感頑艷,不妨認(rèn)假成真也?!跋﹃栆黄一ㄓ?,知是亭亭倩女魂”,即所傳小青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