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君玉。家貧力學(xué),讀書至夜間,與其徒吸水噀面,醒則又讀。弘治十二年進士。任南大理評事,歷寺正,多所平反。出為興化知府,升本司右參政致仕。歸二十年而卒。刻意攻詩,力去陳言,雖一草一木,必遠出象外乃已。有《白齋集》。
甬上耆舊詩·卷七
先生字君玉。少負(fù)異才。年十二即能賦詩。常手古人詩一卷,其父見之投諸雪淖中。先生徐徐取出暴日下,夜讀之。家貧,為諸生時,出游吳楚間授經(jīng),以所上束脩歸養(yǎng)親,能備甘脆。每讀書至夜分稍倦,則與其徒取水交噀面,使神氣復(fù)立,乃更讀。其勵志若此。年及艾,始中進士。授南大理評事、歷寺正副。前后所治獄凡二萬七千馀人,論駁務(wù)得其平。有三人以造偽章論死,無所置辨。先生視其章,乃以篾布四邊,中畫字。遂判曰:篾作與私鑄不同,減死一等。司獄官落職,貧甚,將鬻其女歸。先生以月俸為治行得免。在南都九年,吏部再薦為督學(xué)使,不報。出知福建興化府,為政尚簡易,務(wù)正風(fēng)俗,與諸生說經(jīng),喜以儒術(shù)飾治,有古良二千石風(fēng)??ぶ辛忠娝叵壬?,海內(nèi)宿望,日與先生以文義往來,每共登臨,輒題名山壁,人稱為文章太守,奏治行第一。然先生性嗜林壑,數(shù)乞骸骨歸老,辭義確苦,乃進本省左參政致仕。先生操行廉白,家無遺財。人號曰白齋先生。里居十六年。惟以撰述為事。于詩律益工,彌造高妙。日怡神于林泉云鳥間。嘗自贊曰:辭讓太早。似乎失利。木石無虞。何謂不智。末年遺教曰:抱病懷殘喘,寄身屬杪秋。愛山一輿,樂水一舟。未死微軀,巳卜荒丘。永謝之日,不煩飾脩。生也既順,死復(fù)何求。卒年八十有一。子嘉慶,亦奇士,為詩殊有父風(fēng)。余常讀先生集,其自述曰:予生平好學(xué)詩,志慕古人,然多從實地生變化,不敢為望空語。今所梓行,僅十之三四耳。自顛發(fā)黑,且蒼且白,四方知音相遭如皮陸,固不可得晚遇見素林先生相知為獨深,嘗曰:夢魂相接多在雪蒼雨碧之下,谷答風(fēng)響相和應(yīng),亦微哉!續(xù)藁出耄言,覺尤有味,未知獲入梓否?文字亦有可取,回首顧之,度不能舉矣。人以為實錄。又論詩曰:自高、楊、張、徐諸人學(xué)唐,盡有好者。后李西涯、謝方石、張亨父及沈石田律詩甚多,生意循唐人繩墨,自能杰然。今盛世必有妙手,不能盡知,行且求之。先生官南大理,在弘、正之間,時北地信陽名巳極盛,先生仍盛推西涯,而置李、何于不論之列,且云必更求妙手。此其立意卓犖不回,能自異于流俗,隱然可見。今所傳白齋集,即梓行之十三四者也。竹里館集,則其耄言也,合一千馀首,余為選三百二十八首序之。序曰:余少從家乘讀諸先輩贈先楝塘先生詩,惟喜張白齋先生琦一絕句。復(fù)從戴氏書肆見白齋集四本,詩極可喜。時方習(xí)制舉業(yè),未即購以歸。且意謂先輩詩文如此類必多,異時當(dāng)?shù)米x之。未幾,余學(xué)為詩,求向所見白齋集,巳絕不可得。偶見王鳳洲詩,評于張琦下曰:如夜蛙鳴露,不離泥中。架上舊有李騰鵬詩統(tǒng)所選白齋詩,亦注曰王鳳洲云云,并欲唾之。及讀諸先輩選里中詩,俱甚推重先生,其論良是。然南江所錄凡二十八首,東沙所錄二十二首,與余向所喜頗不類。后之論詩者,有稱先生嘔心刻腎,務(wù)去陳言,品目甚當(dāng),而所錄又只二首,使就諸家所選,即鳳洲所言,尚非甚過。意中不平久之。至前歲始從釋悟留所得所謂白齋集四本,如身客萬里外,遇故鄉(xiāng)良友,驚喜交集。釋于石又示其竹里館詩二本,贈先人絕句亦在其中,而后先生之詩盡出矣。余適在患?xì)庵?,且喘且讀,手錄三百馀首。竊謂先生詩發(fā)源忠孝,俱本于性情之正,無愧風(fēng)雅。至其為興為比,吐咀山川,驅(qū)使云鳥草木,與一時詞人絕不同。間嘗于諸體,盡相題目。樂府最為高手,惜不多作。古詩歌行別有蒼然之色??煞缴疥幮煳拈L,而徐稍不及。若五七言律詩則妙矣。至于五七言絕句則神矣。今先生自編其詩,先絕句,次律詩,次樂府古詩,即一詮次間,甲乙巳定,此可謂寸心自知者。且先生歷官大理時,北地信陽方樹赤幟,一時靡然風(fēng)偃。而先生高唱單行,不阡不陌,是誠不可無一者也。余因念先生生平為詩,惟晚遇林見素先生一人耳。身歿以后,久應(yīng)論定。然其不知我者,既橫相訾詬,其知我者亦使與眾人為伍,略無高下,其蔽反甚于毀之。今先生二集遺板俱壞,遍詢里中所藏,僅存三四冊,事固有不可知。儻更數(shù)十年,此三四冊亦復(fù)散去,將使世間第一種文字,遂化為脈望,蕩為飄風(fēng)野火,忽焉盡滅,天下寧有是理耶?此后起者所以不得辭其責(zé)也。余既錄成,日為里中諸君誦之,必盡一卷方已。適梨洲黃先生過訪草堂,急取共讀,相與狂呼大叫,聲聲相接。余更起浮白一斗,謂黃先生曰:請于數(shù)百年中取一詞家,足當(dāng)我白齋者,鄴嗣愿盡此斗。先生亦笑謂余言不狂。次日,黃先生歸舟中,語萬生允誠曰:白齋詩誠不易得,但袁中郎以士大夫身負(fù)海內(nèi)之望,表章一山陰布衣,世始知有徐渭。今杲堂乃以東海老布衣,思表章士大夫,不益難耶?余聞其語,為悵然久之,夫余既杜門漸老,不與海內(nèi)詞人一通名紙,況悠悠千載,亦誰為知我者?乃獨此愛異賞奇,若不容口,遂頓忘其身之老且廢也。雖然,余不足傳,而倘以傳白齋之詩,遂得并傳,是終以士大夫身后之力,引一布衣也。余固藉白齋先生矣。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君玉,鄞縣人。弘治己未進士,除南大理評事歷官福建布政司左參政有白齋竹里館二集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四
琦字君玉,鄞人。弘治己未進士,除南大理評事。歷寺副、寺正,出為興化知府,進參政致仕。有《白齋》、《竹里館》二集。 (《見素集》:白齋詩疏宕孤絕,如峻峰激流,景出象外。雖雜備眾體,而收功實由山谷。寧川一派,今流明川矣。 《藝苑卮言》:張君玉詩如夜蛙鳴露,自極聲致,然不脫淤泥中。 《甬上耆舊集》:先生詩吐咀山川,驅(qū)使云鳥草木,與一時詞人絕不同。 《田按:白齋詩如飲苦酒、食諫果,森森自有正味在。李、何盛行時,不可無此一體。)
共328,分17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五言律詩
平生付公論,履道有神明。
世感朝云滅,心歸春草生。
走沙迎故吏,啼樹候殘鶯。
試問馀年事,湖山無盡情。

白璧名方重,黃金用未舒。
欲將南去舸,收載北游書。
碧草莎雞候,青山豆莢初。
家僮得來信,長彗帚煙墟。

別酒不成酣,停杯放劇談。
雖依星斗近,終念水云堪。
野漲通朝扈,春山結(jié)早蠶。
故鄉(xiāng)無限興,非是戀江南。

謾說歸來好,蘧然一系匏。
我離天漸遠,秋與寺爭高。
澗底云長懶,人間夢亦勞。
畫圖飛不入,餔啜近蠐嘈。

出門 明 · 張琦(君玉)
五言律詩
何處問西東,乾坤亦醉中。
浦云晴帶濕,秋樹暖生蟲。
案上行饑鼠,墻頭飲絳虹。
期期不出口,斗酒對鄰翁。

自述 明 · 張琦(君玉)
五言律詩
歲月有今數(shù),乾坤多此身。
惡懷時避客,夢語夜驚人。
淺道難還古,陳粳不繼新。
誰憐伏莽下,白首病詞臣。

山客春長醉,日高呼乃醒。
抱沙溪鳥白,飼葉野蠶青。
小雨瘢晴石,閒云幕晝亭。
黜聰今久矣,誰且詰忘形。

寄徐東隱 明 · 張琦(君玉)
五言律詩
我性耽迂僻,公今亦憚煩。
地偏如隔壤,溪曲愈深村。
桑扈春前枕,蜣螂雨后門。
更求人境外,山水謝公墩。

芒履去無痕,何人割曉昏。
只疑吾夢寐,別在一乾坤。
五石深缸酒,千峰獨板門。
退藏猶未密,花發(fā)暗香村。

劉向今身老,疏公志未迂。
甲科三戍后,勞伐兩朝馀。
海物懷鮮錯,川流送小車。
對門彭澤宰,高興近何如。

人世去千載,泉臺歸幾重。
青山埋病骨,落月夢衰容。
屋老來新燕,田蕪剩晚菘。
誰將寄涕淚,風(fēng)雨水西鐘。

竹瘦立詩骨,苔圓獻酒錢。
水光搖地上,天影到書前。
老景無千歲,殘題又十年。
稚兒如解意,伴我筍根眠。

寄李誠之 明 · 張琦(君玉)
五言律詩
淮南君尚臥,吾亦到江東。
細(xì)札閒中寫,新詩別后工。
晚懷江竹雨,秋發(fā)渚蓮風(fēng)。
莫負(fù)黃雞月,山床一醉同。

冰崖 明 · 張琦(君玉)
五言律詩
對面高崖立,盤回石幾層。
近天多得雪,帶雨或成冰。
夜皎疑游鹿,溪明雜亂藤。
時將山腳水,淅米飯鄰僧。

山居即事 明 · 張琦(君玉)
五言律詩
高齋獨眠起,云午坐來虛。
林近憎啼鳥,溪清見伏魚。
果登留客喜,箕踞揖人疏。
多少耽山癖,年來覺漸除。

石亭 明 · 張琦(君玉)
五言律詩
我愛崆峒下,幽亭傍石宜。
晝檐溪影動,秋榻蘚花移。
聽竹留僧久,看山得句遲。
悄然天境里,未有世人知。

石峰 明 · 張琦(君玉)
五言律詩
莫道愛廉隅,天然骨立殊。
不云秋共老,得月夜非孤。
此腳曾登不,當(dāng)頭頗礙無。
百年吾隱幾,為汝有詩逋。

豈不護枝葉,深培在此根。
皇天應(yīng)有意,人竹兩多孫。
饞腹空千畝,清陰蓋一門。
興來不暇問,腳眼到君園。

黃翁壽日 明 · 張琦(君玉)
五言律詩
竹祖垂垂老,而翁或共庚。
夜書燈下眼,春杖陌頭聲。
綺里初歸漢,龐公未入城。
糯田三百?,為酒樂長生。

自述 明 · 張琦(君玉)
五言律詩
腳少扶持力,東山未及登。
野眠孤似鶩,衰鬢短于僧。
盎盡愁空室,星闌算故朋。
日抄書百紙,眊眼不宜燈。


共328,分17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