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詩
共41,分3頁顯示 2 3 下一頁釋道樞(?~一一七六),號懶庵,俗姓徐,吳興四安(今浙江長興西南泗安)人。初住何山,次移華藏。孝宗隆興初,詔居臨安靈隱寺。后退居明教永安蘭若。淳熙三年卒。為南岳下十六世,道場慧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四十一首。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道樞號懶庵。吳興四安徐氏子也。嘗參道場慧禪師得授心印。道業(yè)日隆。初主何山移華藏。隆興初詔遷靈隱。宋孝宗召入內(nèi)殿賜坐。問曰。禪道之要可得聞乎。對曰。此事在陛下堂堂日用應機處。本無知見起滅之分圣凡迷悟之別。第護正念則與道相應。亡情卻物則業(yè)不能系。盡去沈掉二病。自忘問答之意。矧今見在般若光明中。何事不成見也。上為之首肯。后以老乞退居明教之永安。逍遙自適。嘗題偈于壁曰。雪里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年來可是無佳趣。莫把家風舉似人。淳熙丙申八月示微疾書偈而逝。塔于永安。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吳興四安徐氏子也。嘗參道場慧禪師。得授心印。道業(yè)日隆。初主何山移華藏。隆興初。詔遷靈隱。宋孝宗召入內(nèi)殿賜坐。問曰。禪道之要??傻寐労?。對曰。此事在陛下堂堂日用應機處。本無知見起滅之分。圣凡迷悟之別。第護正念。則與道相應。亡情卻物。則業(yè)不能系。盡去沉掉二病。自忘問答之意。矧今見在般若光明中。何事不成見也。上為之首肯。后以老乞退居明教之永安。逍遙自適。嘗題偈于壁曰。雪里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年來可是無佳趣。莫把家風舉似人。淳熙丙申八月示微疾。書偈而逝。塔于永安。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道樞,字懶庵,吳興徐氏子也。嘗參道場慧禪師,得授心印,道業(yè)日隆。初主何山,移華藏。隆興初,詔遷靈隱。宋孝宗召入內(nèi)殿,賜坐,問曰:“禪道之要,可得聞乎?”對曰:“此事在陛下堂堂日用應機處,本無知見起滅之分,圣凡迷悟之則,第護正念,則與道相應,亡情郤物,則業(yè)不能系,盡去沈掉二病,自忘問答之意,矧今見在般若光明中,何事不成見也?!鄙蠟橹卓稀:笠岳掀蛲?,居明教之永安,逍遙自適,嘗題偈于壁曰:“雪里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年來可是無佳趣,莫把家風舉似人?!贝疚醣臧嗽?,示微疾,書偈而逝,塔于永安。
偈頌
口念木瓜醫(yī)腳氣,紙畫鐘馗驅(qū)鬼祟。
一生若解和羅槌,日日吃酒日日醉。
鏡凹照人瘦,鏡凸照人肥。
不如打破鏡,還我舊面皮(以上同上書卷六)。
日應群機必有方,未知何處覓南陽。
自從失卻猢孫后,橋上多時不作場(同上書卷八)。
李下不得整冠,瓜田豈可納履。
行藏自要分明,免見傍人說你。
垂垂楊柳暗溪頭,不問東西卻自由。
幾度醉眠牛背上,數(shù)聲橫笛一輪秋。
犀牛扇子有來由,幾度拈來幾度休。
荷葉亂傾珠的皪,一番雨過碧溪頭(以上同上書卷一一)。
同行自古不相肯,峰頂老人何足論。
山凹落盡桃花片,流水依前繞竹門。
筠管釀來應已熟,不辭醉里帽攲斜。
酴醾浪有幽香在,是酒元來不是花(以上同上書卷一二)。
昨夜月初明,柴門猶未閉。
貓兒捉老鼠,引得狗兒吠。
鐘鼓聲聲已喚齋,堂前作舞老公家。
雖然一缽充饑困,不覺牙生滿口沙。
二老機關誰共委,幞頭捋下發(fā)髼松。
山深不記來時路,彷佛猿啼碧澗中(以上同上書卷一三)。
口子喃喃略不休,把卻笊籬做火游。
有個女兒不肯嫁,他年定作老丫頭。
一番雨過一番晴,蠶眼已開桑眼青。
鵓鳩樹頭啼不已,百舌黃鸝相共鳴(以上同上書卷一四)。
晷運推移事若何,絲來線去定譊訛。
織成蜀錦千般巧,不出當時一只梭。
莫怪相逢無信息,誰能長作置書郵。
直饒說盡千般事,那個心中得到頭(以上同上書卷一五)。
有禪無師真可笑,大唐國里何處討。
可憐多少路行人,噇卻酒糟隨路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