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共35,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
四言詩
天寶丁亥中。元子以文辭待制闕下。著皇謨三篇。二風詩十篇。將欲求干司匭氏以裨天監(jiān)。會有司奏待制者悉去之。于是歸于州里。后三歲。以多病習靜于商馀山。病間。遂題括存之。此亦古之賤士不忘盡臣之分耳。其義有論訂之。至仁篇之序: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為至仁之詩二章四韻十二句。
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
德施蘊蘊,蘊蘊如何。
不全不缺,莫知所貺。
猗皇至圣兮,至儉至明。
化流瀛瀛,瀛瀛如何。
不虢不赩(一作{赤包}),莫知其極。

古有慈帝,能保靜順以涵萬物,故為《至慈》之詩二章四韻十四句
至化之深兮,猗猗娭娭(嬉同)。
如煦如吹,如負如持。
而不知其慈,故莫周莫止,靜和而止。
至化之極兮,瀛瀛溶溶。
如涵(一本無如涵二字)如封,如隨如從。
而不知其功,故莫由莫己,順時而理。

古有勞王,能執(zhí)勞儉以大功業(yè),故為《至勞》之詩三章六韻二十四句
至哉勤績,不盈不延。
誰能頌之,我請頌焉。
于戲勞王,勤亦何極。
濟爾九土,山川溝洫。
至哉儉德,不豐不敷。
誰能頌之,我請頌夫。
于戲勞王,儉亦何深。
戒爾萬代,奢侈荒淫。
至哉茂功,不升不圯。
誰能頌之,我請頌矣。
于戲勞王,功亦何大。
去爾兆庶,洪湮災害。

古有正王,能正慎恭和以安上下,故為《至正》之詩一章四韻八句
為君之道,何以為明。
功不濫賞,罪不濫刑。
讜言則聽,諂言不聽。
王至是然,可為明焉。

古有理王,能守清一以致無刑,故為《至理》之詩一章三韻十二句
理何為兮,系修文德。
加之清一,莫不順則。
意彼刑法,設以化人。
致使無之,而化益純。
所謂代刑,以道去殺。
嗚呼嗚呼,人不斯察。

古有荒王,忘戒慎道,以逸豫失國,故為《至荒》之詩一章三韻十二句
國有世謨,仁信勤歟。
王實惛荒,終亡此乎。
焉有力恣諂惑,而不亡其國。
嗚呼亡王,忍為此心。
敢正亡王,永為世箴。

古有亂王,肆極兇虐,亂亡乃已,故為《至亂》之詩二章二韻十二句
嘻乎王家,曾有兇王。
中世失國,豈非驕荒。
復復之難,令則可忘。
嘻乎亂王,王心何思。
暴淫虐惑,無思不為。
生人冤怨,言何極之。

古有虐王,昏毒狂忍,無惡不及,故為《至虐》之詩二章四韻十八句
夫為君上兮,慈順明恕。
可以化人,忍行昏恣。
獨樂其身,一徇所欲。
萬方悲哀,于斯而喜,當云何哉?
夫為君上兮,兢慎儉約。
可以保身,忍行荒惑。
虐暴于人,前世失國。
如王者多,于斯不寤,當如之何?

古有惑王,用奸臣以虐外,寵妖女以亂內,內外用亂,至于崩亡,故為《至惑》之詩二章六韻二十句
賢圣為上兮,必儉約戒身。
鑒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為。
上下隔塞,人神怨奰(音備)
敖惡無厭,不畏顛墜。
圣賢為上兮,必用賢正。
黜奸佞之臣,所以長久也。
如何反是,以為亂矣。
寵邪信惑,近佞好諛。
廢嫡立庶,忍為禍謨。

古有傷王,以崩蕩之馀,無惡不為也。亂亡之由,固在累積。故為《至傷》之詩一章
夫何傷兮,傷王乎。
欲何為乎,將蠹枯矣。
無人救乎,蠹枯及矣。
不可救乎,嗟傷王。
自為人君,變?yōu)槿伺?div class="hnttvnv" id='poem_sentence_4_6142_comment'>
為人君者,忘戒(一本有此字)乎。

大唐中興頌(761年8月) 唐 · 元結
四言詩
天寶十四載。安祿山陷洛陽。明年。陷長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靈武。明年。皇帝移軍鳳翔。其年復兩京。上皇還京師。于戲。前代帝王有盛德大業(yè)者。必見于歌頌。若今歌頌大業(yè)??讨鹗7抢嫌谖膶W。其誰宜為。頌曰。
噫嘻前朝。
孽臣奸驕。
為昏為妖。
邊將騁兵。
毒亂國經。
偫生失寧。
大駕南巡。
百僚竄身。
奉賊稱臣。
天將昌唐。
繄曉我皇。
匹馬北方。
獨立一呼。
千麾萬旟。
戎卒前驅。
我?guī)熎鋿|。
儲皇撫戎。
蕩攘偫兇。
復服指期。
曾不踰時。
有國無之。
事有至難。
宗廟再安。
二圣重歡。
地辟天開。
蠲除祅災。
瑞慶大來。
兇徒逆儔。
涵濡天休。
死生堪羞。
功勞位尊。
忠烈名存。
澤流子孫。
盛德之興。
山高日升。
萬福是膺。
能令大君。
聲容沄沄。
不在斯文。
湘江東西。
中直浯溪。
石崖天齊。
可磨可鐫。
刊此頌焉。
何千萬年。

縣令箴(764年) 唐 · 元結
四言詩
古今所貴,有土之官。
當其選授,何嘗不難。
為其動靜,是人禍福。
為其噓噏,作人寒燠。
煩則人怨,猛則人懼。
勿以賞罰,因其喜怒。
太寬則慢,豈能行令。
太簡則疏,難與為政。
既明且斷,直焉無情。
清而且惠,果然必行。
或曰關由上官,事不自我。
辭讓而去,有何不可。
誰欲字人,贈君此箴。
豈獨書紳,可以銘心。

自箴(752年) 唐 · 元結
四言詩
時士教元子顯身之道曰,于時不爭。
無以顯榮,與世不佞。
終身自病,君欲求權。
須曲須圓,君欲求位。
須奸須媚,不能此為。
窮賤勿辭,元子對曰。
不能此為,乃吾之心。
反君之言,作我自箴。
與時仁讓,人不汝上。
處世清介,人不汝害。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
汝若全行,必方必正。
終身如此,可謂君子。

冰泉銘 唐 · 元結
四言詩
蒼梧郡城東二三里。有泉焉。出在郭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蒼梧之人得救渴。泉與火山相對。故命之曰冰泉。以變舊俗。銘曰。
火山無火,冰泉無冰。
惟彼泉源,甘寒可徵。
鑄金磨石,篆刻此銘。
置之泉上,彰厥后生。

五如石銘(767年) 唐 · 元結
四言詩
涍泉之陽。得怪石焉。左右前后。及登石顛。均有如似。故命之曰五如石。石皆有竇。竇中涌泉。泉詭異于七泉。故命為七勝泉。石有雙目。一目命為洞井。井與泉通。一目命為洞樽。樽可?酒。石尾有穴。有如礱者。又如瀧者。泉可渟澄。匝石而流。入礱中。出而為瀧。于戲。彼能異于此。安可不稱顯之。銘曰。
五如之石,何以為名。
請悉狀之,誰為我聽。
左如旋龍,低首回顧。
右如驚鴻,張翅不去。
前如飲虎,飲而蹲焉。
后如怒龜,出洞登山。
若坐于顛,石則如船。
乘彼靈槎,在漢之間。
洞井如鑿,淵然泉涌。
澄瀾涵石,波起如動。
不旌尤異,焉用為文。
刻銘石上,于千萬春。

丹崖翁宅銘(767年) 唐 · 元結
四言詩
零陵瀧下三十里。得丹崖翁宅。有唐節(jié)督者。曾為瀧水令。去官家于崖下。自稱丹崖翁。丹崖湘中水石之異者。翁湘中得道之逸者。愛其水石。為之作銘。銘曰。
瀧水未盡,瀧山猶峻。
忽見淵洄,丹崖千仞。
磳磳丹崖,其下誰家。
門前斷船,籬上釣車。
不知幾峰,為其四墉。
竹幽石磴,飛泉戶中。
怪石臨淵,??石巔。
何得石巔,翁獨醉眠。
吾欲與翁,東西茅宇。
飲啄終老,翁亦悅許。
世俗常事,阻人心情。
徘徊崖下,遂刻此銘。

陽華巖銘(766年) 唐 · 元結
四言詩
道州江華縣東南六七里。有回山。南面峻秀。下有大巖。巖當陽端。故以陽華命之。吾游處山林。幾三十年。所見泉石。如陽華殊異而可家者未也。故作銘稱之??h大夫瞿令問。藝兼篆籀。俾依石經??讨畮r下。銘曰。
九疑萬峰,不如陽華。
陽華嶄巉,其下可家。
洞開為巖,巖當陽端。
巖高氣清,洞深泉寒。
陽華旋回,岑巔如辟。
溝塍松竹,輝映水石。
尤宜逸民,亦宜退士。
吾欲投節(jié),窮老于此。
懼人譏我,以官矯時。
名節(jié)彰顯,丑如此為。
于戲陽華,將去思來。
前步卻望,踟躕徘徊。

浯溪銘(767年) 唐 · 元結
四言詩
浯溪在湘水之南。北匯于湘。愛其勝異。遂家溪畔。溪世無名稱者也。為自愛之。故命浯溪。銘曰。
湘水一曲,淵洄傍山。
山開石門,溪流潺潺。
山開如何,巉巉雙石。
臨淵斷崖,夾溪絕壁。
水實殊怪,石又尤異。
吾欲求退,將老茲地。
溪古地荒,蕪沒已久。
命曰浯溪,旌吾獨有。
人誰知之,銘在溪口。

庼銘 唐 · 元結
四言詩
浯溪之口。有異石焉。高六十馀丈。周回四十馀步。西面在江口。東望峿臺。北臨大淵。南枕浯溪。庼當乎石上。異木夾戶。疏竹傍檐。瀛洲言無。由此可信。若在庼上。目所厭者。遠山清川。耳所厭者。水聲松吹。霜朝厭者寒日。方暑厭者清風。于戲。厭不厭也。厭猶愛也。命曰庼。旌獨有也。銘曰。
功名之伍,貴得茅土。
林野之客,所耽水石。
年將五十,始有庼。
愜心自適,與世忘情。
庼傍石上,篆刻此銘。

峿臺銘(767年) 唐 · 元結
四言詩
浯溪東北二十馀丈。得怪石焉。周行三百馀步。從未申至丑寅。厓壁斗絕。左屬回鮮。前有磴道。高八九十尺。下當洄潭。其勢碅磳。半出水底。蒼然泛泛。若在波上。石巔勝異之處。悉為亭堂。小峰歁竇。宜間松竹。掩映軒戶。畢皆幽奇。于戲。古人有蓄憤悶與病于時俗者。力不能筑高臺以瞻眺。則必山巔海畔。伸頸歌吟。以自暢達。今取茲石。將為峿臺。蓋非愁怨。乃所好也。銘曰。
湘淵清深,峿臺峭??。
登臨長望,無遠不盡。
誰厭朝市,羈牽局促。
借君此臺,一縱心目。
陽厓礱琢,如瑾如珉。
作銘刻之,彰示后人。


共35,分2頁顯示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