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宋時所奏樂府,多是漢時歌謠,其名有《放 歌行》、《艷歌行》之屬,又有單題某歌、某行,則歌行者,樂府之名也。魏文帝作《燕歌行》,以七字斷句,七言歌行之濫觴也。沿至于梁元帝,有《燕歌行 集》,其書不傳,今可見者,猶有三數(shù)篇。于時南北詩集,盧思道有《從軍行》,江總持有《雜曲文》,皆純七言,似唐人歌行之體矣。徐、庾諸賦,其體亦大略相 近。詩賦七言,自此盛也。迨及唐初,盧、駱、王、楊大篇詩賦,其文視陳、隋有加矣。迤于天寶,其體漸變。然王摩詰諸作,或通篇麗偶,猶古體也。李太白崛 起,奄古人而有之,根于《離騷》,雜以魏三祖樂府,近法鮑明遠,梁、陳流麗,亦時時間出,譎辭云構(gòu),奇文郁起,后世作者,無以加矣。歌行變格,自此定也。 子美獨構(gòu)新格,自制題目,元、白輩祖述之,后人遂為新例,陳、隋、初唐諸家,漸澌滅矣。今之歌行,凡有四例:詠古題,一也;自造新題,二也;賦一物、詠一 事,三也;用古題而別出新意,四也。太白、子美二家之外,后人蔑以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