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英
上聲 影 冷 景 醒 嶺 頂 井 省 鼎 頃 領(lǐng) 艇 警 梗 柄 整 等 令 耿 騁 餅 穎 猛 屏 頸 綆 諷 阱 炳 潁 逞 癭 秉 捧 挺 郢 請 稟 艋 鯁 哽 酊 眚 蠓 儆 町 怲 丙 鞞 拯 梃 滃 蜢 懵 謦 菶 蓊 鋌 璟 琫 憬 覂 塕 唪 艼 剄 脡 侹 珽 邴 酩 嵿 埂 颋 鉼 裎 蛃 渻 梬 奵 娗 袊 暡 埲 涏 庼 矃 悜 苪 佲 睲 暻 摬 奣 峺 淎 [更多…] 去聲 橫 [蠻橫]夢 靜 興 [興趣]定 徑 病 命 境 鏡 勝 [勝敗]性 鳳 凈 盛 政 圣 映 幸 贈 正 慶 競 甕 姓 應(yīng) [答應(yīng)]磬 敬 令 磴 竟 勁 孟 乘 [車乘]杏 靖 迸 俸 甑 剩 罄 縫 [隙也]鄭 脛 稱 [相稱]佞 硬 荇 證 饤 更 涬 諍 凊 訂 葑 媵 獍 并 鄧 濘 瞪 證 靚 甯 鐙 [鞍鐙]梃 秤 奉 凳 另 鋌 碇 靘 箐 經(jīng) [紡織,把纖維擰成紗]悻 赗 親 [親疏]晟 錠 嶝 癥 釘 [以釘釘物也]綮 摒 蘦 齆 掙 隥 蕹 蹭 寧 婞 锃 婧 墱 碰 泵 痙 睖 竫 俓 塴 鴊 睲 牚 膡 [更多…] |
漢語字典潁繁體或異體字:潁 拼音:yǐng 韻部:梗 潁 〈名〉
康熙字典潁 説文解字潁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潁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各本作乾山。韻會引作耿山。晉書音義引作陽城少室陽乾山。則兼用水經(jīng)。漢志改說文也。爾雅音義引字林作陽城乾山。與今說文合。潁川以水名郡。字當(dāng)從水。而漢碑郡名多從禾。葢漢時相習(xí)如此寫。如女陽、女陰、舞陽、舞陰以水名縣。而不作汝潕字也??譂h志、說文古本郡名亦當(dāng)從禾耳。潁川郡陽城、二志同。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縣東南四十里有陽城廢縣。前志陽城下曰。陽乾山、潁水所出。東至下蔡入淮。過郡三。行千五百里。荊州浸。過郡三者、潁川淮陽沛郡也。水經(jīng)曰。潁水、出潁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東南至愼縣東南入於淮。水道提綱曰。今潁水源出登封縣北嵩山西南之少室山。東南經(jīng)密縣、禹州。分爲(wèi)二派。一經(jīng)新鄭縣至臨潁縣。一經(jīng)襄城縣。至臨潁縣。二支復(fù)合。經(jīng)商水縣。合汝水。又合滎陽水。至陳州府南。分爲(wèi)二派。一爲(wèi)濄河。一爲(wèi)沙河。濄河至江南太和縣與沙河合。又經(jīng)潁上縣與淮水合。曰潁口。皆東南流也。水經(jīng)曰。至愼縣入淮。愼縣故城在今潁上縣。從水。頃聲。余頃切。十一部。豫州浸。職方氏曰。荊州其浸潁、湛。豫州其浸波、溠。許潁下湛下皆曰豫州浸。而溠下曰荊州浸。此非筆誤。葢案地形互易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