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馮誕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01—549 【介紹】: 北齊代人。
慕容恪之后。
初從爾朱榮。
榮入洛,欲因百官出迎,盡誅之,紹宗諫之,不聽。
后以軍功封索盧縣侯。
累遷并州刺史。
爾朱兆以為長史。
兆敗,歸高歡。
東魏孝靜帝元象初,以軍功進爵為公。
侯景叛,紹宗以東南道行臺討之于渦陽,大捷。
又為南道行臺攻西魏王思政于穎川,死于斯役。
謚景惠。
全后魏文·卷五十四
紹宗字紹宗,前燕太宰恪之后,居于代。
孝明末從爾朱榮入洛,孝莊初封索盧縣子,尋進爵為侯,累遷并刺史,又為爾朱兆長史行臺,天平中行揚州刺史,尋行豫州,遷青州刺史,元象初進爵為公,除度支尚書,后為晉州刺史、西道大行臺,遷御史中尉,除徐州刺史,進尚書左仆射。
侯景反,為東南道行臺,加開府,轉(zhuǎn)封燕郡公,別封永樂縣子,武定六年,討西魏王思政于潁川,失利,投水死。
贈尚書令、太尉、青州刺史,謚曰景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2—555 【介紹】: 北齊宗室,字洪略。
高歡從弟。
歡起兵信都,除散騎常侍、鎮(zhèn)東將軍。
累積戰(zhàn)功,歷冀、晉二州刺史、西南道大都督,有綏邊之稱。
歡死,與慕容紹宗大破梁軍于彭城,俘梁將蕭淵明;敗侯景于渦陽。
又敗西魏王思政,克潁川。
高洋出撫晉陽,岳以本官兼尚書左仆射,入北齊,封清河郡王。
以累積軍功,威名諸王莫及,卒為文宣帝(高洋)所忌,被鴆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16—553 【介紹】: 北齊渤海蓨人,字子通。
北魏末,與兄高乾、高昂從葛榮起事,旋降魏。
北魏孝武帝太昌初,累遷尚食典御,加驃騎大將軍。
后從高歡起兵,隨歡攻戰(zhàn)。
東魏孝靜帝天平中,為濟州刺史,累遷冀州大中正。
武定五年,從高岳、慕容紹宗大破梁軍于寒山,俘梁將蕭淵明等,敗侯景于渦陽。
次年,又從攻西魏王思政于潁川,拔之。
以功加儀同三司。
北齊文宣帝天保初,封乘氏縣子。
徐玨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江山人。
五歲能暗誦《》、《》二經(jīng)。
其父舉明經(jīng),攜玨詣闕,召試思政殿。
后登童子科第,父亦策名,號所居坊為雅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潤州丹陽人,祖籍安陸,字用晦,一作仲晦。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太和六年進士。歷當涂、太平縣令,以病免。久之,起為潤州司馬。宣宗大中中拜監(jiān)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后抱病退居潤州丁卯橋村舍。自少苦學多病,喜愛林泉。工律詩,多登高懷古之作,為晚唐名家。有《丁卯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8?—858,—說791—858 字用晦,一字仲晦,排行七,郡望安陸(今屬湖北),籍貫洛陽(今屬河南)。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文宗大和六年(832)登進士第。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歷任當涂、太平縣令,虞部員外郎,監(jiān)察御史,潤州司馬,郢、睦二州刺史等職。事跡散見《郡齋讀書志》卷四中、《唐才子傳》卷七等。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shù)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后人于此毀譽懸殊。明胡應麟云:“俊爽若牧之,藻綺若庭筠,精深若義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錚錚者?!?《詩藪》外編卷四)其“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咸陽城東樓》)為歷代傳誦之名聯(lián)。清何焯評《灞東題司馬郊園》詩為“不減王右丞”(《唐賢三體詩句法》卷六)。而宋陳師道則云:“后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蓋詩壇時代風尚興替使然。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許集通行者有續(xù)古逸叢書本《許用晦文集》、四部叢刊本《丁卯集》。注本有清許培榮《丁卯集箋注》,今人羅時進《丁卯集箋證》。《全唐詩》編為11卷,多混入他人作品?!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詩4首,斷句2。
唐詩匯評
許渾(?-約858),字用晦,一云字仲晦,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武后時宰相許圉師六世孫。大和六年(832),登進士第。開成中,任當涂尉,攝當涂、太平二縣令。后佐嶺南幕,大中初,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三年,謝病東歸潤州丁卯橋別墅。起為潤州司馬,以虞部員外郎分司東都,官終睦、郢二州刺史。渾工詩,尤長律體,屬對精切,聲律諧婉,以整密稱。大中四年居丁卯橋時,曾自編詩為《丁卯集》。今有《丁卯集》二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十一卷,尚有部分詩作混入杜牧詩中,本集反失收。
全唐詩補逸
許渾字用晦,丹陽人,故相國圉師之后。登太和六年李圭榜進士第。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渾字用晦。丹陽人。故相圉師之后。太和六年進士第。當涂太平二縣令。以病免。起潤州司馬。大中三年為監(jiān)察御史。歷虞部員外郎睦郢二州刺史。

作品評論

詩人主客圖
瑰奇美麗主:武元衡……升堂四人:盧頻、陳羽、許渾、張蕭遠。
韋莊《題許渾詩卷》
江南才子許渾詩,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盡,惠休虛作碧云詞。
唐音癸簽
引孫光憲語:世言許渾詩不如不做,言其無才藻。鄙其無教化也。
陸游《跋許用晦<丁卯集>》
許用晦居于丹陽之丁卯橋,故其詩名《丁卯集》,在大中以后亦可為杰作。自是而后,唐之詩益衰矣,悲夫!
對床夜語
七言律詩極不易,唐人以詩名家者,集中十僅一二,且未見其可傳。蓋語長氣短者易流于卑,而事實意虛者又幾乎塞,用物時不為物所贅,寫情而不為情所牽,李、杜之后,尚學者許渾而已。
對床夜語
許渾絕句亦佳,但句法與律詩相似,是其所短耳。
后村詩話
其詩如天孫之織,巧匠之斫,尤善用古事以發(fā)新意。
后村詩話
杜牧、許渾同時,然各為體。牧于唐律中常寓少拗峭,渾則不然……律切麗密或過牧,而抑揚頓挫不及也。
瀛奎律髓
詩出于元、白之后,體格太卑,對偶太切。
瀛奎律髓
渾句聯(lián)多重用,其詩似才得一句便拿捉一句為聯(lián)者,所以無自然真味。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許用晦工為七言。
唐才子傳
渾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故其格調(diào)豪麗,猶強弩初張,牙淺弦急,俱無留意耳。至今慕者極多,家家自謂得驪龍之照夜也。
麓堂詩話
人但知律詩起結(jié)之難,而不知轉(zhuǎn)語之難,第五、第七句尤宜著力。如許渾詩,前聯(lián)是景,后聯(lián)又說,殊乏意致耳!
《唐詩品》
元和以后,專事聲偶,文藻疏薄而神氣委靡,無足取者。許渾之在當時,獨以精密俊麗見稱。今觀其集,旨趣物理,研窮意象,天然秀出,不可變動。如“湘潭云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如“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如“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為世傳誦,不但披沙見寶而已。后來時作,往往祖尚郢州,雖未登于圭璋之列,而煙云風鳥之思,形容揉弄殆已盡其華態(tài),亦何可少耶!
升庵詩話
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至今不廢。高柄編《唐詩品匯》,取至百馀首,甚矣,柄之無月也!柄不足言,而楊仲弘選《唐音》,自謂詳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渾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極多。忡弘之賞鑒,亦羊質(zhì)而虎皮乎?陳后山云:“近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彼棺孔R矣。孫光憲“許渾詩,李遠賦,不如不做?!碑敃r已有公論,惜乎伯謙輩之僧子此也!
少室山房筆叢
丁卯詩,淺陋誠有之,時俊語亦自不減,在晚唐較錚錚。
《詩源辨體》
晚唐諸子體格雖卑,然亦是一種精神所注。渾五七言律工巧襯貼,便是其精神所注也。
《詩源辨體》
許渾五七言律體格漸卑者,特以情淺而詞勝,工巧襯貼,而多見斧鑿痕耳。
王夫之《古詩評選》
取景從人取之,自然生動。許渾唯不如此,是以費盡巧心,終得惡詩之譽。
《近體秋陽》
許渾以才情贍邁,雄視晚朝,每拈一題,如泉浦云蒸,視張、鄭輩兒區(qū)區(qū)不屑,而不知一種不受煙火之氣,飄蕭遙越,雖行渾身,要不能得矣。
圍爐詩話
許渾詩有力量,而當時以為“不如不作”,無比興,說死句也。
載酒園詩話
許詩情好景好,持意少事少。愚意西昆過于征實,丁卯跡于空虛,俱是一病。若節(jié)取之,則秦綈趙毅,均可適體。必弘人帛之風,咸歸并黜,好尚雖端,亦有目膠離朱、指捩工倕之嘆。
《貞一齋詩說》
許丁卯格甚凝煉,氣未深厚。
一瓢詩話
許丁卯思正氣清,詩中君子,但苦聲調(diào)低啞有之,在當時韋端己、杜牧之皆有詩推許可證。
楊誠齋詆其淺陋,競似道聽途說,不曾親讀此公詩者。
《唐詩箋要》
丁卯集多選聲設(shè)色工作,如“風吹藥蔓迷樵役,水暗蘆花大約船”,“一樽酒盡青山暮,干里書回碧樹秋”,皆律度可仿,勝枯木濕鼓之音遠矣。
《唐賢小三昧集續(xù)集》
丁卯詩格律勻稱,工夫極細,而天分稍庸,較之玉溪、牧之,仙凡判矣。
陳文述《書許丁卯詩后》
余于三唐諸家,李、杜外,古詩嗜岑嘉州,近體嗜許丁卯,以神清骨秀也。丁卯佳句,色韻尤勝……五雀六燕,銖兩悉稱,金篇何嘗不渾成!學者于此種究心,必無浮滑粗豪之病。
《瀛奎律髓匯評》
紀昀:用晦五律勝七律,然終是意境淺狹,如老于世故人,言動衣冠毫無圭角,而有一種說不出可厭處……用晦之病在格意凡近,不盡在句法也。
《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
用晦詩豐潤有馀,清瘦不足,故格少降。然韻遠情長,工于近物,撰力不在朱慶馀下,或起結(jié)少遜耳。其宗水部,雖無明文,而淵源可尋?!刂鵀樯玫诙詾閷W古先路。
石洲詩話
許丁卯五律,在杜牧之下、溫岐之上,固知此事不盡關(guān)涂澤也。七律亦較溫清迥矣。
養(yǎng)一齋詩話
大抵渾之絕句、五律,綽有家法;若必推重其七律,則久將以熟套為詩,而無獨得之妙。
《唐七律雋》
渾七律工穩(wěn)流麗,但出之流便,故數(shù)見不鮮,若汰去熟調(diào),存其精英,不在李義山、溫飛卿、杜牧之諸人下,亦晚唐一大作手,未必如升庵所云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柳惲。新雋有馀,渾堅不足,頡頏中、盛,彌近晚街。五律清腴,特饒風韻?!皻堅铺A”、“疏雨中條”、“山開殿響”、“水卷簾寒”,俱一時之雋。
《詩學淵源》
(渾)思致清切典雅,有大歷風格。
釋法言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名僧
智葵文。
出屯慈惠寺。
契丹主復遣乙凜擊之。
蔡文興思政僧法言。
率兵九千。
迎擊于林原驛南。
斬三千馀級。
法言戰(zhàn)死(會綱)。

人物簡介

太虛亭集·太虛亭墓志文
公諱恒。
字貞父。
朔寧人。
徵仕郎洪造署丞諱忠。
生戶曹典書諱潤文。
潤文生成均司藝諱士柔。
即公之三世也。
以公勛。
追贈署丞為兵曹判書。
典書為議政府右贊成。
司藝為領(lǐng)議政并帶勛號。
司藝娵判宗簿寺事吳奕忠之女。
永樂己丑十二月壬辰生公。
公生而聰明智識。
絕世離倫。
學業(yè)日進。
華聞益播。
詞源逸發(fā)。
大為儕輩推服。
宣德甲寅。
世宗臨雍策士。
善公對策。
擢公為第一名。
特授宣務郎。
集賢殿副修撰。
知制教兼經(jīng)筵司經(jīng)。
參修思政殿訓義。
止齋權(quán)先生器公。
以姊女妻之。
每見公著述嘆曰。
吾東方文章氣習頹靡。
能發(fā)揚振起者必斯人也。
明年。
轉(zhuǎn)修撰兼春秋館記事官。
參撰高麗史。
戊午。
文宗在東宮。
學問大成。
世宗選一時名儒補宮官。
公首應選。
以副校理兼世子左司經(jīng)。
癸亥。
轉(zhuǎn)校理兼藝文應教。
世宗創(chuàng)制諺文。
開局禁中。
親簡名儒八員。
掌制訓民正音東國正韻等書。
今領(lǐng)相高靈申公暨公實稟睿旨。
多所贊定。
世宗深加眷注。
不數(shù)年。
擢拜直殿。
丁卯秋。
中覆試第五名。
超授奉正大夫。
守直提學兼世子輔德。
時文宗監(jiān)撫庶事。
書筵官掌機密。
公啟沃獻替靡不精當。
庚午。
文宗即位。
累遷至司諫院左司諫。
階通政。
辛未。
進集賢殿副提學。
公居侍從十有八年。
而凡講說詞命。
編摩著述。
悉皆主之。
一國翕然稱為大手。
壬申。
擢承政院同副承旨。
轉(zhuǎn)左副。
及文宗賓天。
國勢疑危。
公居近地。
周旋匪懈。
癸酉冬。
世祖炳幾靖難。
公適直宿禁內(nèi)。
協(xié)贊實多。
特升為都承旨。
尋賜輸忠衛(wèi)社協(xié)贊靖難功臣號。
甲戌。
拜嘉善大夫吏曹參判。
封寧城君。
乙亥。
遷司憲府大司憲。
時世祖攝政。
逆黨馀孽。
尚未盡除。
公條陳數(shù)十事。
皆蒙允可。
是年六月。
世祖即位。
賜佐翼功臣號。
秋丁內(nèi)艱。
丁丑服闋。
拜嘉靖戶曹參判。
尋移吏曹。
戊寅。
資憲仁順府尹。
歷工,刑兩曹判書。
時睿宗在東宮。
世祖教曰。
輔養(yǎng)儲君。
非老成不可。
命公為賓客。
是年冬。
丁外憂。
是時世祖方撰經(jīng)國大典。
明年。
世祖命起公復。
公三上書固辭。
御書批其尾曰。
事之重。
國所共稱。
卿之才。
予所獨知。
不合專為一身。
正宜廣利萬世。
公不得已赴召。
除知中樞院事兼藝文大提學。
世子左賓客。
成均大司成。
階加正憲。
世祖親制訓辭授睿宗。
又制兵將說教諸將。
皆命公注解。
公深究睿章。
推衍增益。
論斷詞旨曲暢方通。
而盡合先儒之說。
上甚嘉悅。
辛巳。
轉(zhuǎn)吏曹判書。
階加崇政。
尋移判中樞院事。
癸未。
拜議政府右贊成兼世子貳師。
遷左贊成。
世祖分命宿儒。
講論四書五經(jīng)。
考古證今。
參定句訣。
又召會文儒辨同異。
上親加睿裁。
公在左右。
每承顧問。
毫分縷析。
應對如響。
上聽之亹亹不厭。
目左右曰。
寧城真天才也。
丙戌。
階崇祿兼判兵曹事。
公辭曰。
兵官機務。
非臣迂腐所堪。
乞解其任。
言甚切至。
上不允。
尋加輔國崇祿大夫。
丁亥。
擢拜大匡輔國議政府右議政。
五月。
轉(zhuǎn)左議政。
九月。
升領(lǐng)議政。
屢以盛滿辭。
十二月。
還封寧城君。
戊子。
睿宗即位。
加領(lǐng)經(jīng)筵事。
明年己丑。
我主上殿下即位。
日御經(jīng)筵。
命公為領(lǐng)經(jīng)筵事。
以累朝儒宗。
甚重敬之。
庚寅。
改封府院君。
辛卯。
賜純城明亮經(jīng)濟弘化佐理功臣號。
冬十二月。
再入相。
兼領(lǐng)經(jīng)筵,監(jiān)春秋館事。
進世祖,睿宗兩朝實錄。
上嘉其功。
賜鞍馬。
癸巳夏大水。
公以陰陽失節(jié)。
責在三公。
上書辭職。
上不允。
甲午四月。
公有微疾。
時方恭惠王后初喪。
襄事甚嚴。
壬午。
公力疾命駕將出。
遇暴甚劇。
上連遣內(nèi)醫(yī)胗視。
百藥不效。
翌日卒。
享年六十六。
上震悼。
遣內(nèi)臣往吊。
又命內(nèi)官慰之。
禮官奠賻如例。
加賜米豆紙布若干。
官尤葬事。
是年某月。
葬于京畿某邑之某原。
公性謙恭簡靜。
端介無華。
立身行已。
常持正不撓。
平居雖隆冬盛暑。
終日整冠危坐。
略無惰容。
至于奉公。
憂國如家。
再入相府。
政務寬大。
不喜更張。
與人言。
常先示退損。
不自表襮。
又不立崖岸自異。
至如朝廷論議。
臨決大事。
確不可犯。
居家清白。
關(guān)節(jié)不行。
不邇聲色。
不事產(chǎn)業(yè)。
家務一委之夫人。
無毫發(fā)干慮。
待親戚以仁。
接下以恭。
遇事常加三思。
立朝四十年。
一不披彈劾。
自登第至臺輔。
未嘗一日寄外。
慨然以斯道為已任。
獎進后學。
為文章。
自出機杼。
大放以肆。
雄豪富贍。
如長江大河。
勢不能止。
尤工于駢儷。
凡朝廷事大表箋。
高文大冊。
皆出其手。
華人每稱我國表詞精妙皆公所著也。
圣上方倚任圖治。
天不憖遺。
可勝痛哉。
公娵達川府院君徐彌性之女。
封貞敬夫人。
生二男四女。
男長曰永潾。
中壬午司馬試。
丙戌某人榜登第。
今為刑曹參議。
次永灝。
禦侮將軍。
行司果。
女長適禦侮將軍行司猛鄭涵。
次適保功將軍行司猛文簡。
次適中訓大夫掌隸院司議李鈞。
次適宣教郎行社稷署參奉申銖。
參議先娵大護軍李孝林之女。
生一男。
曰秀英。
后娵觀察使樸健順之女。
生三男。
曰秀豪曰秀雄曰秀杰。
司果娶判書鄭孝常之女。
生一男。
鄭司猛生一男一女。
文司猛生二男一女。
司議生一女。
參奉生一男。
并幼。
將葬之月。
參議請余志墓石。
某于公。
偏承一顧之恩。
凡讎校文墨。
操秉史筆。
未嘗不與之偕。
況又同在太常叨奉末議。
優(yōu)蒙肯可。
相從近三十載。
雖謂之知已。
可也。
公捐館之前一夕。
謁公于第。
公談話自若。
噫。
晨夜之頃。
豈意便隔幽明。
公之豐功偉績。
有國乘在。
奚庸贅說。
略敘世系游宦之次。
子孫男女之數(shù)。
瘞于墓道。
兼抒悲懷云爾。
(私淑齋姜希孟。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