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八十一【生卒】:?—約285 【介紹】: 西晉廣陵人,字翁子。少有異才。事母至孝。母失明,不應(yīng)征辟,躬自奉養(yǎng)。仕吳,位中書侍郎。吳亡入晉,陸云薦諸刺史周浚,官至小中正。
彥字翁子,廣陵人。仕吳為中書侍郎。入晉為長沙相本邑小中正。太康中卒。有集五卷。
人物簡介
全三國文·卷七十四【介紹】: 三國吳末廣陵人。初仕吳為尚書。見陸云而奇之,薦為賢良。與紀(jì)瞻、顧榮、賀循、薛兼號為“五俊”。吳亡,入洛,張華見而嘆曰:“皆南金也。”入晉后不仕。原有集,已佚。今存賦四篇。
鴻,廣陵人。仕吳為尚書。入晉,徵不就。有集三卷。
人物簡介
全晉文【生卒】:?—312 【介紹】: 西晉吳郡吳人,字彥先。顧雍孫。弱冠仕吳。吳亡,與陸機(jī)、陸云同入洛,號為三俊。拜郎中,轉(zhuǎn)廷尉正。八王之亂中,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長沙王司馬又先后辟為僚屬,榮縱酒偽醉以自保。惠帝征為散騎常侍,以世亂不應(yīng)。廣陵相陳敏反,以榮為丹楊內(nèi)史。周玘潛與謀攻敏,敏敗還吳。懷帝永嘉元年,司馬睿鎮(zhèn)江東,以為軍司,加散騎常侍。凡所謀劃,皆與榮議。卒謚元。
榮字彥先,吳國吳人,吳丞相雍孫。仕吳為黃門侍郎太子輔義都尉。入晉拜郎中,歷尚書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趙王倫篡位,遷大將軍長史。倫敗,齊王囧召為大司馬主簿,轉(zhuǎn)中書侍郎,封嘉興伯,轉(zhuǎn)太子中庶子。長沙王乂召為驃騎長史,轉(zhuǎn)成都王穎丞相從事中郎,入兼侍中?;莸畚鬟w,避亂還吳。陳敏據(jù)江東,以為右將軍丹陽內(nèi)史;尋起兵攻敏,事平,復(fù)遷吳。懷帝徵侍中,不就。元帝為安東將軍,以為軍司馬,加散騎常侍。永嘉六年卒,表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元;及帝即晉王位,追封為公。有集五卷。
人物簡介
【生卒】:?—約312 【介紹】: 西晉范陽涿人,字子道,一作子通。盧欽侄。初辟公府掾。出為鄴令。有才干。成都王司馬穎倚為謀主,數(shù)決大計。封武強(qiáng)侯,表為中書監(jiān)。惠帝建武元年,督兵迎惠帝還洛陽。與陸機(jī)弟陸云有隙,機(jī)率軍進(jìn)洛陽,與張方遇,兵敗,為志所讒,機(jī)兄弟同時被司馬穎所殺。同年張方逼駕至長安,志隨侍。官至尚書。洛陽沒,北投劉琨,為劉粲所得,遇害。
人物簡介
全晉文【生卒】:261—303 【介紹】: 西晉吳郡吳縣人,字士衡。陸遜孫,陸抗子。少領(lǐng)父兵為牙門將。吳亡,退居勤學(xué),作《辯亡論》。晉武帝太康末,與弟陸云入洛,文才傾動一時。趙王司馬倫輔政,引為相國參軍,預(yù)誅賈謐。齊王司馬囧收付廷尉,賴成都王司馬穎救免,遂依之,為平原內(nèi)史。從討長沙王司馬乂,為后將軍、河北大都督,兵敗被讒,為穎所殺。詩重藻繪排偶,駢文亦佳。所作《文賦》,論述作文利弊。有《陸士衡集》。
機(jī)字士衡,吳郡吳人,大司馬抗第四子。孫皓時為牙門將。吳亡,十年不仕。武帝末,與弟云入洛,太傅楊駿辟為祭酒?;莸奂次?,遷太子洗馬著作郎,歷吳王晏郎中令,遷尚書中兵郎,轉(zhuǎn)殿中郎;尋為趙王倫相國參軍,封關(guān)中侯,進(jìn)中書郎。倫誅,坐徙邊,遇赦。成都王穎表為平原內(nèi)史,假后將軍河北大都督。河橋之?dāng)?,與弟云及從弟耽并誅,有《晉記》四卷,《洛陽記》一卷,《要覽》若干卷,集四十七卷。
人物簡介
【介紹】: 西晉人。與陸機(jī)、陸云同時。云與機(jī)書云:“君苗見兄文,輒欲燒其筆硯?!?div id="gzqgbtq" class='inline' id='people_7157_0_2_comment'>
人物簡介
【介紹】: 西晉潁川人,字鳴鶴。與陸云俱會張華坐。華以二人并有大才,戒勿作常語。云因曰:“云間陸士龍”。隱曰:“日下荀鳴鶴”。歷仕太子舍人,廷尉平。早卒。
人物簡介
【生卒】:748—834 【介紹】: 唐僧。鄭州新鄭人,俗姓王。代宗大歷十二年往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足戒。德宗貞元間住池陽南泉院,三十年間足不下山。文宗太和初陸公亙等迎請下山,北面申禮。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8—834 俗姓王,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人。肅宗至德二載(757)于密縣出家。代宗大歷十二年(777)于嵩山受戒。后嗣馬祖道一。自德宗貞元十一年(795)住池州南泉山,歷30年不下山。世稱南泉和尚。文宗大和初,宣歙觀察使陸亙請其下山,四方從學(xué)者數(shù)百人?!?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一、《祖堂集》卷一六、《景德傳燈錄》卷八有傳。后二書存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姓王氏。鄭州新鄭人。至德二年出家。依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祝發(fā)。大歷十二年。愿且壯矣。尋從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戒。律藏教部。靡弗究研。而卒定宗于大寂門下。一日為僧行粥次。馬大師問桶里是什么。愿云者老漢。合取口。作恁么語話。自馀同參之流無敢徵詰。貞元十一年。掛錫池陽之南泉山。蘘薜以衣。畬牧以食堙谷刊木。以辟所處。毳袍之侶。交進(jìn)互退。填擁庭宇。示眾云。道個如如。早是變了也。今時師僧。須向異類中行。歸宗云。雖行畜生行。不得畜生報。愿云。孟八郎。又恁么去也。有時云。文殊普賢昨夜三更。起佛見法見。每人與二十棒。趁出院。趙州云和尚棒。教誰吃。愿云。具道王老師。過在什么處。州禮拜而出。愿一日游莊莊主預(yù)備禮相待。愿問莊主曰。爭知老僧來排辨如此。主云昨夜土地見報愿云。王老師修行無力。被鬼神覷破。僧便問。和尚既是善知識。為什么卻被鬼神覷破。答云土地前。更下一分飯著。有時云。江西馬大師。說即心即佛。王老師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還有過么。趙州出禮拜。時有一僧隨問。州上座禮拜。意作么生。州云。汝卻問取和尚。僧問愿適來諗上座禮拜。意作么生。答云他卻領(lǐng)得老僧意。一日捧缽上堂。黃檗先居第一座不起。愿問曰。長老是什么年中行道。檗云。空王佛時。愿云猶是王老師兒孫在。下去。一日問黃檗云。黃金為墻塹。白銀為壁落。此是何人居處。檗云。是圣人居處。云更有一人。居何國土。檗叉手立云。道不得。何不問王老師。檗卻理愿前話而問。答云可惜許。又問黃檗定慧等學(xué)如何。檗云。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好。云莫是長老見處么。檗云不敢。云漿水價且置。草鞋錢教阿誰還。一日遇兩堂首座爭貓兒。愿提起貓兒。問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眾無對。即斬之。趙州自外歸。愿舉似前話。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愿曰汝適來若在。即救得貓兒。陸亙大夫問云。弟子從六合來。彼中還更有身否。答云分明記取。舉似作家。陸異日又謂曰。弟子亦薄會佛法。愿問。大夫十二時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愿云猶是階下漢。陸一日向愿道。肇法師甚奇怪。解道萬法同根。是非一體。愿指庭前牡丹花云。時入見此一株花。是夢相似。示眾云。王老師賣身。阿誰要買。一僧出云。某甲買。云不作貴。價不作賤價。汝作么生買。僧無對。后來臥龍代云。屬某甲了也。一日與歸宗麻谷約同。參禮南陽國師。及行。乃于路上。畫一圓相云。道得即去。歸宗坐圓相中。麻谷作女人拜。愿云恁么即不須去也。歸宗云。是何心行。愿乃相喚而回。大和初宣使陸公護(hù)軍劉公北面申禮。迎請下山。八年甲寅十月二十一日示疾。俄有白虹貫后峰。巨石自壓。聲聞數(shù)十里。虎繞林木晝號。識者憂之。十二月二十五日旦。忽戒門人曰。星翳燈幻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奄爾而逝。春秋八十七夏。臘五十八。弟子契元文暢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執(zhí)心喪禮。奔赴會葬者。相繼于路。哀號之聲震林谷。越明年乙卯。乃克奉全身于靈塔。膳部員外郎史館脩撰劉軻撰文勒碑。追頌德美。
釋普愿。俗姓王。鄭州新鄭人也。其宗嗣于江西大寂。大寂師南岳觀音讓。讓則曹溪之蒙子也。于愿為大父。其高曾可知也。則南泉之禪有自來矣。愿在孕母不喜葷血。至德二年跪請于父母乞出家。脫然有去羈鞅之色。乃投密縣大隈山大慧禪師受業(yè)??喙?jié)篤勵胼胝皸瘃。不敢為身主。其師異之。大歷十二年愿春秋三十矣。詣嵩山會善寺皓律師受具。習(xí)相部舊章究毗尼篇聚之學(xué)。后游講肆上楞伽頂入華嚴(yán)海會。抉中百門觀之關(guān)鑰。領(lǐng)玄機(jī)于疏論之外。當(dāng)其鋒者皆旗靡轍亂。大寂門下八百馀人。每參聽之后尋繹師說。是非紛錯。愿或自默而語。群論皆弭。曰夫人不言乃言爾耳。自后含景匿耀。似不能言者。人以其無法說或扣其關(guān)。亦堅(jiān)拒不泄。時有密賾其機(jī)者。微露頭角。乃知其非無法說時未至矣。貞元十一年拄錫池陽南泉山。堙谷刊木以構(gòu)禪宇蓑笠飯牛溷于牧童。斫山畬田種食以饒。足不下南泉三十年矣。夫洪鐘不為莛撞發(fā)聲。聲之者故有待矣。太和年初宣使陸公亙前池陽太守。皆知其抗跡塵外為四方法眼。與護(hù)軍彭城劉公。同迎請下山北面申禮。不經(jīng)再歲。毳衣之子奔走道途不下數(shù)百人。太和甲寅歲十月二十一日示疾。十二月二十三日。有白虹貫于禪室后峰。占之者得非南泉謝世乎。是日西峰巨石崩。聲數(shù)十里當(dāng)晝有乳虎繞禪林。而號。眾咸異之。二十五日東方明告門人曰星翳燈幻亦久矣。勿謂吾有去來也。言訖而謝。春秋八十七。僧臘五十八。契元文暢等凡九百人。皆布衣墨巾泣血于山門。赴喪會葬者相繼于路。哀號之聲震于崖谷。乙卯歲門人奉全身于靈塔。從其教也。膳部員外郎史館修撰。劉軻欽若前烈追德頌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