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本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圓照,住處州慈云院,稱修慧圓照禪師。
乃青原下十一世,云居舜禪師法嗣。
五燈會(huì)元》卷一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宗本(一○二○~一一○○),俗姓管,字無詰(《咸淳臨安志》卷七○),常州無錫(今屬江蘇)人。
為天衣懷禪師法嗣,青原下十一世。
年十九,師事蘇州承天永安道升禪師。
又十年,剃發(fā)受具。
又三年,游方至池州,謁景德義懷禪師。
英宗治平初,居杭州承天、興教二寺。
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歸蘇州福臻院。
未幾,召對(duì),命住相國寺慧林院。
哲宗即位,加號(hào)圓照禪師
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老請(qǐng)歸。
晚居蘇州靈巖寺。
元符二年(一○九九)十二月甲子卒,年八十。
禪林僧寶傳》卷一四、《五燈會(huì)元》卷一六有傳。
今錄詩二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四
圓照禪師
諱宗本。
出于管氏。
常州無錫人也。
性質(zhì)直。
少緣飾。
貌豐碩。
言無枝葉。
年十九。
師事蘇州承天永安道升。
方道價(jià)重。
叢林歸之者如云。
弊衣垢面。
操井臼。
典炊?。
以供給之。
夜則入室參道。
升曰。
頭陀荷眾良苦。
亦疲勞乎。
對(duì)曰。
若舍一法。
不名滿足菩提。
實(shí)欲此生身證。
其敢言勞。
升陰奇之。
又十年。
剃發(fā)受具。
服勤三年。
乃辭升。
游方遍參。
初至池州景德。
謁義懷禪師。
言下契悟。
眾未有知者。
嘗為侍者。
而喜寢。
鼻息齁齁。
聞?wù)邊捴?div id="in9ihgu" class='inline' id='people_33662_1_38_comment'>
言于懷。
懷笑曰。
此子吾家精進(jìn)幢也。
汝輩他日。
當(dāng)依賴之。
無多談。
眾乃驚。
及懷公徙住越之天衣。
常之薦福。
皆從之。
治平初。
懷公退居吳江之圣壽院。
部使者李公復(fù)圭。
過懷公。
夜語曰。
瑞光法席虛。
愿得有道衲子主之。
懷指曰。
無踰此道人者耳。
既至瑞光。
集眾擊鼓。
鼓輒墮。
圓轉(zhuǎn)震響。
眾驚卻。
有僧出呼曰。
此和尚法雷。
震地之祥也。
俄失僧所在。
自是法席日盛。
眾至五百人。
杭州太守陳公襄。
以承天興教。
二剎堅(jiān)請(qǐng)。
欲往而蘇人留之益甚。
又以凈慈懇請(qǐng)之曰。
借師三年。
為此邦植福。
不敢久占。
嘖嘖曰。
誰不欲作福。
蘇人識(shí)其意。
聽赴之。
學(xué)者又倍于瑞光。
既而蘇人。
以萬壽龍華二剎。
請(qǐng)擇居之。
迎者千馀人。
曰。
始借吾師三年。
今九載矣。
義當(dāng)見還。
欲奪以歸。
杭州守使。
縣尉持卒徒護(hù)之。
乃不敢奪。
元豐五年。
以道場付其門人善本。
而居于瑞峰庵。
蘇人聞之謀奪之。
懼力不勝。
欲發(fā)而未敢也。
時(shí)會(huì)待制曾公孝序。
適在蘇。
蓋嘗問道于。
而得其至要。
因謁之庵中。
具舟江津。
既辭去。
送之登舟。
語笑中載而歸。
以慰蘇人之思。
于是歸本于穹窿山福臻院。
時(shí)年六十三矣。
未幾 神宗皇帝。
辟相國寺六十有四院為八。
禪二律六。
以中貴人梁從政。
董其事。
驛召主慧林。
既至。
遣使問勞三日 詔演法于寺之門。
萬眾拜瞻。
法會(huì)殊勝。
以為彌勒從天而降人間也。
翌日召對(duì) 延和殿。
有司使習(xí)儀而后引。
既對(duì)山呼罷。
登殿賜坐。
即就坐盤足跏趺。
侍衛(wèi)驚相顧。
自若也。
賜茶至。
舉盞長吸。
又蕩撼之 上問受業(yè)何寺。
對(duì)曰承天永安 上喜其真喻。
以方興禪宗。
宜善開導(dǎo)之旨。
既退 上目送之。
謂左右曰。
真?;凵?。
及上元日 車駕幸相國寺。
止禪眾無出迎。
師奉承 睿獎(jiǎng)。
闡揚(yáng)佛事。
都邑四方。
人以大信 神宗登遐。
入福寧殿說法。
左右以嘗為 先帝所禮敬。
見之嗚咽。
不自勝 哲宗加號(hào)禪師。
皇叔荊王親赍敕授之。
元祐元年。
以老求歸 朝廷從其請(qǐng) 敕任便云游。
所至不得抑令住持。
因欣然升座。
辭眾曰。
是無家客。
那堪任便游。
順風(fēng)加櫓棹。
船子下楊州。
既出都城。
王公貴人。
送者車騎相屬。
誨之曰。
歲月不可把玩。
老病不與人期。
唯勤修勿怠。
是真相為。
聞?wù)吣涣魈椤?div id="bg5jaiz" class='inline' id='people_33662_1_167_comment'>
其真慈善導(dǎo)。
感人如此。
非特然也。
其住瑞光。
民有屠牛者。
牛逸赴。
跪若自訴。
遂買而畜之。
其住凈慈。
歲大旱。
湖井皆竭。
寺之西隅。
有甘泉自涌。
得金鰻魚。
因浚為井。
投魚其間。
寺眾千馀人。
汲以不竭。
民張氏有女子死。
夢(mèng)其母曰。
我以罪為蛇。
既覺得蛇于棺下。
持以詣。
乃為說法。
復(fù)置故處。
俄有黑蟬。
翔棺上。
而蛇失所在。
母祝曰。
若我女。
當(dāng)入籠中。
當(dāng)持汝再詣凈慈。
如其祝。
復(fù)為說法。
是夕夢(mèng)女曰。
二報(bào)已解脫矣。
其顯化異類。
又如此。
平居恂恂。
未嘗以辯博為事。
至其說法。
則雖盛名隆勢(shì)。
無所少假。
高麗僧統(tǒng)義天。
以王子奉國命。
使于我朝。
名。
請(qǐng)以弟子禮。
見問其所得。
以華嚴(yán)經(jīng)對(duì)。
師曰。
華嚴(yán)經(jīng)三身佛。
報(bào)身說耶。
化身說耶。
法身說耶。
義天曰。
法身說。
曰法身遍周沙界。
當(dāng)時(shí)聽眾。
何處蹲立。
義天茫然自失。
欽服益加。
太子少保李公端愿。
世以佛學(xué)自名。
問曰。
十方同聚會(huì)。
個(gè)個(gè)學(xué)無為。
既曰無為。
作么生學(xué)。
李公不能答。
雪竇道法。
大盛。
老居靈巖。
閉門頹然。
而四方從者相望。
于道不釋也。
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
將入滅沐浴而臥。
門弟子環(huán)擁請(qǐng)?jiān)弧?div id="96eiqyn" class='inline' id='people_33662_1_246_comment'>
和尚道遍天下(或一云。
名滿天下)。
今日不可無偈。
幸強(qiáng)起安座。
熟視曰。
癡子。
我尋常尚懶作偈。
今日特地圖個(gè)什么。
尋常要臥便臥。
不可今日特地坐也。
素筆大書五字曰。
后事付守榮。
擲筆憨臥。
若熟睡。
然撼之已去矣。
門弟子塔師全身于靈巖山。
閱世八十。
坐五十二夏。
贊曰。
富鄭公居洛中。
見颙華嚴(yán)。
誦本之語。
作偈寄之曰(或一云。
富鄭公弼。
得心要于颙華嚴(yán)。
有偈寄曰)。
因見颙師悟入深。
寅緣傳得老師心。
東南謾說江山遠(yuǎn)。
目對(duì)靈光與妙音。
王顯謨漢之。
初見登座。
以目四顧。
乃證本心。
余聞馬鳴云。
如來在世。
眾生色心殊勝。
圓音一演。
隨類得解。
今去佛之世二千馀年。
而能使王公貴人。
聞風(fēng)而悟。
瞻顏而證。
則常隨而親炙之者。
可知矣。
故江西八十馀人。
則倍之。
近代授法之盛。
無能加者。
非愿宏法道。
行契佛心。
何以臻此哉(一本云。
自瞻顏而證之下。
但云。
則其大愿真慈之力。
無愧紹隆之職者也)。
神僧傳·卷第九
釋圓照。諱宗本。出于管氏。常州無錫人也。性質(zhì)直少緣飾貌豐碩言無枝葉。年十九師事蘇州承天永安道升禪師。其住瑞光。民有屠牛者。牛逸赴本跪若自訴。遂買而畜之。其住凈慈。歲大旱湖井皆竭。寺之西隅有甘泉自涌。得金鰻魚因浚為井投魚其間。寺眾千馀人汲以不竭。民張氏有女子死。夢(mèng)其母曰。我以罪為蛇。既覺得蛇于棺下。持以詣本。乃為說法。復(fù)置故處。俄有黑蟬翔棺上。而蛇失所在。母祝曰。若我女當(dāng)入籠中。當(dāng)持汝再詣凈慈。如其祝。本復(fù)為說法。是夕夢(mèng)女曰。二報(bào)已解脫矣。其顯化異數(shù)如此。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將入滅。沐浴而臥。門弟子環(huán)擁請(qǐng)?jiān)?。和尚道遍天下。今日不可無偈。幸強(qiáng)起安坐。索筆大書五字曰。后事付守榮。擲筆憨臥若熟睡然。撼之已去矣。門弟子塔師全身于靈巖寺。閱世八十。坐五十二夏。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宗本。常州管氏子。性質(zhì)少緣飾。貌豐碩。言無枝葉。年十九。師事蘇州承天永安道升禪師。弊衣垢面。操井臼典炊?。以供大眾。夜則入室參。道升勞之。對(duì)曰。若舍一法。不名滿足菩提。實(shí)欲此生身證。其敢言勞。升陰奇之。又十年剃發(fā)受具。服勤三年。乃辭升游方。初至池州。謁懷禪師。言下契悟。眾未有知者。嘗為侍者。喜寢。鼻息齁齁。聞?wù)邊捴?。言于懷。懷笑曰。此子吾家精進(jìn)幢也。汝輩。他日當(dāng)依賴之。無多談。眾乃驚。及懷公徙住越之天衣。常之薦福。皆從之。治平初。懷公退居吳江之壽圣。部使者李公復(fù)圭。過懷公。夜語曰。瑞光法席虛。愿得有道衲子主之。懷指本曰。無踰此道人耳。既至瑞光。眾大集至五百人。杭州太守陳公襄。以凈慈懇請(qǐng)之曰。借師三年。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學(xué)者倍于瑞光。既而蘇人。以萬壽龍華二剎。請(qǐng)擇居之。迎者千馀人。曰始借我?guī)熑?。今九載矣。欲奪以歸。杭守使縣尉。持卒徒護(hù)之。不得奪。元豐五年。以道場付其門人善本。而居瑞峰庵。蘇人聞之。謀奪之益急。懼力不勝。未敢發(fā)也。時(shí)待制曾公孝序。適在蘇。蓋嘗問道于師者。因謁之庵中。具舟江津。既辭去。師送之登舟。語笑中載而歸。以慰蘇人之思。于是。歸師穹窿山福臻院。時(shí)年六十三矣。未幾。神宗皇帝。辟相國寺六十四院。為八禪二律。驛召師主慧林。既至。召對(duì)延和殿。山呼罷。登殿賜坐。即就坐。盤足跏趺。侍衛(wèi)驚相顧。師自若也。上問受業(yè)何寺。對(duì)曰。承天永安。茶至。舉盞長吸。又蕩撼之。上喜其真。喻曰。禪宗方興。宜善開導(dǎo)。既退。上目送之。謂左右曰。真福慧僧也。及上元日。車駕幸相國止師。眾無出迎。師奉承睿獎(jiǎng)。闡揚(yáng)佛事。都邑四方人以大信。神宗登遐。召師入福寧殿說法。左右以師為先帝所禮敬。見之嗚咽不勝。元祐元年。以老求歸。朝廷從其請(qǐng)。敕任便云游。所至不得抑令住持。因欣然升座。辭眾曰。本是無家客。那堪任便游。順風(fēng)加櫓棹。船子下?lián)P州。既出都城。王公貴人送者。車騎相屬。師誨之曰。歲月不可把玩。老病不與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為。聞?wù)吣桓刑?。晚居靈巖。其嗣法傳道者。不可勝紀(jì)。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將入滅。沐浴而臥。門弟子環(huán)擁請(qǐng)?jiān)弧:蜕械辣樘煜?。今日不可無偈。幸強(qiáng)起安坐。師熟視曰。癡子。我尋常尚懶作偈。今日特地圖個(gè)甚么。尋常要臥便臥。不可今日特地坐也。遂酣臥若熟睡。撼之已去矣。弟子塔全身于靈巖山。閱世八十。夏五十有二。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一
釋宗本,字無哲。
姓?氏,無錫人。
既受度,參天衣懷禪師,念佛有省,后居杭州凈慈寺。
歲大旱,湖井皆竭,寺西隅忽涌甘泉,得金鰻魚,浚為井,寺僧千馀賴以汲飲。
張氏有女死,母夢(mèng)女為蛇。
既覺,得蛇棺下,持詣本為說法。
俄有黑蟬翔棺上,而蛇失所在。
母祝曰:“若吾女者,可入籠中,當(dāng)再持詣凈慈。
”如其祝,本復(fù)為說法。
是夕,女復(fù)見夢(mèng)曰:“二報(bào)已解脫矣。
”其母因問:“生死輪回是信有之,何以得免?
”女曰:“六道四生如井上轆轤,無一人可免,唯修出世法,當(dāng)?shù)妹摱?div id="kyyofww" class='inline' id='people_33662_4_11_comment'>
盍問凈慈法主乎?
”其顯化類如此。
本嘗奉詔入東京慧林寺,賜號(hào)“圓照禪師”。
生平密修凈業(yè)。
雷峰才法師神游凈土,見一殿殊麗,問之,旁一人曰:“以待凈慈本禪師耳。
”又資福曦公,至慧林禮足施金而去。
人詰其故,曰:“吾定中見金蓮華,有神人言以俟慧林本公。
其他蓮華無數(shù),云以待受度者。
或有萎者,云是退墮人也。
”晚居姑蘇靈巖寺。
元符間,將示寂,沐浴而臥。
弟子環(huán)擁請(qǐng)偈,本曰:“我向無偈,今復(fù)何為?
尋常猶臥,今日何須坐?
”遂吉祥而瞑,若熟睡然。
釋凈端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0或1032—1103 【介紹】: 宋僧。歸安人,俗姓丘,字明表,號(hào)安閑和尚。通經(jīng)史,善詩書。肄業(yè)吳山解空講院,參龍華齊岳禪師,得悟,因翻身作狻猊狀,世稱端獅子。后住湖州西余山,佯狂不羈,而辯才猛銳,名動(dòng)四遠(yuǎn),章惇等皆與之游。有《吳山集》。
全宋詩
釋凈端(一○三二~一一○三),俗姓邱,字表明,歸安(今浙江吳興)人。肄業(yè)吳山解空講院,頓契心法,乃從仁岳法師受公《楞嚴(yán)》要旨。參寶覺齊岳禪師得悟。見弄獅子者,叢林號(hào)為端師子,自號(hào)安閑和尚?;兆诔鐚幎牾米昶呤?。有《吳山集》,已佚。事見《禪林僧寶傳》卷一九、《羅湖野錄》卷一、清光緒《歸安縣志》卷四三、《吳興詩存》卷一四。今錄詩四十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凈端(一○三二——一一○三),字明表,俗姓丘,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肄業(yè)吳山解空講院,參龍華齊岳禪師得悟。叢林號(hào)稱端師子,自號(hào)安閒和尚。崇寧二年卒,年七十二。著有《吳山集》。見《禪林僧寶傳》卷一九。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九
端師子者。
吳興人也。
始見弄師子者。
發(fā)明心要。
則以?帛像其皮。
時(shí)時(shí)著之。
因以為號(hào)。
住西余山。
嗣姑蘇翠峰月禪師。
西余去湖州密邇。
每雪朝著?衣入城。
小兒爭嘩逐之。
從人乞錢。
得即以散饑寒者。
錢穆父赴官浙東。
見之約明日飯。
端黎明獨(dú)往。
避雨入道旁人家。
幼婦出迎。
俄其夫至詬逐。
竟為邏卒所收。
穆父吏速客。
見之問故。
曰。
煩寄聲錢公。
本來赴齋中。
涂奸情事發(fā)。
請(qǐng)自飯。
穆父聞之驚。
且笑顧客曰。
此僧胸中無一點(diǎn)疑事。
又嘗見持死雞疾行者。
挽衣問何之。
曰雞為貍害。
法不可食。
將棄水中。
端苦求之。
道路聚觀諷。
曰。
當(dāng)?shù)觅誓丝膳c。
端跪作祭文曰。
維靈生有鷹鴉之厄。
死有湯鑊之災(zāi)。
生時(shí)要汝報(bào)曉。
死后無人收埋。
奉為轉(zhuǎn)化檀施。
施肚為汝作棺材(一本云。
阇梨無可布施。
施肚為汝作棺材)。
言卒攜雞去。
以施饑者。
能誦法華經(jīng)。
湖人爭延之。
必得錢五百乃開秩。
目誦數(shù)句。
即持錢地坐去。
缺薄者易之而去。
好歌漁父詞。
月夕必歌之達(dá)旦。
有狂僧號(hào)回頭和尚。
以左道鼓動(dòng)流俗。
士大夫亦安其妄。
方對(duì)丹陽守呂公肉食。
端竟至指曰。
正當(dāng)與么時(shí)。
如何是佛。
回頭不能遽對(duì)。
端捶其頭。
推倒乃行。
又有妖人號(hào)不托。
掘秀州城外地。
有佛像。
建塔其上。
傾城信敬。
端見揕住曰。
如何是佛。
不托擬議。
端趯之而去。
章丞相子厚請(qǐng)升座。
使俞秀老撰疏。
敘其事。
曰。
推倒回頭。
趯翻不托。
七軸之蓮經(jīng)未誦。
一聲之漁父先聞。
端聽僧官宣至。
此以手耶揄曰止。
乃坐引聲吟曰。
本是瀟湘一釣客。
自東自西自南北。
大眾雜然稱善。
端顧笑曰。
我觀法王法。
法王法如是。
下座。
子厚留飯。
端瞋說偈曰。
章惇章惇。
請(qǐng)我看墳。
我卻吃素。
汝卻吃葷。
子厚為大笑。
時(shí)呂太尉吉甫。
亦留丹陽。
三人者日過從。
吉甫誦禪定功德。
諸般若中第一。
曰惠卿修之十年。
子厚獨(dú)稱。
鍛可忘憂。
稽康得仙。
竟作劍解。
端說偈曰。
章公好學(xué)仙。
呂公好坐禪徐六喻擔(dān)板。
各自見一邊聞?wù)邆饕詾樾吩v初。
圓照禪師自京師慧林。
退歸姑蘇見端于甘露曰汝非端師子乎曰是圓照戲之曰。
村里師子耳端應(yīng)聲曰。
村里師子村里弄眉毛與眼一齊動(dòng)開卻口。
肚里直徿?不愛人取奉直饒弄到帝王宮也是一場乾打鬨圓照粹美。
不悟其譏也端客無錫。
欲歸湖且行江上問。
有湖秀便舡乎篙師曰。
我行常潤舡也端欣然曰。
亦可。
乃附船尾。
高郵秦觀少游聞其高道。
請(qǐng)升座于廣慧端以手自指曰天上無雙月。
人間只一僧一堂風(fēng)冷淡。
千古意分明少游首肯之端高自稱譽(yù)。
吐語奇怪。
逸人也病牙久不愈謂眾曰。
明日遷化去。
眾以為戲語。
請(qǐng)說偈。
端索筆大書曰。
端師子。
太慵懶。
未死牙齒先壞爛。
二時(shí)伴眾赴堂。
粥飯都趕不辦。
如今得死是便宜。
長眠百事皆不管。
第一不著看官。
第二不著吃粥飯。
五更遂化。
閱世七十二。
東吳祠之。
以為散圣。
贊曰。
予竄海外三年而還。
叢林頓衰。
耆年物故無馀。
所至雛道人成阡陌。
皆飽食游談。
無根而已。
喟然長想。
如政黃牛端師子輩。
皆三十年前。
少叢林者。
然高風(fēng)逸韻。
且爾。
況其傳法度生者乎。
因載兩士平生大槩。
使后之俊流。
得以覽觀焉。
釋大通 朝代:1109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大通,號(hào)善本,俗姓董,潁州(今安徽阜陽市)人。及長,博極群書而無仕宦之意。與弟善思往京師地藏院,選經(jīng)得度,習(xí)毗尼。東游至姑蘇,禮圓照于瑞光。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渡淮,留太守巖。久之,出住雙林,遷凈慈,尋徙法云寺。為青原下十二世,慧林本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五燈會(huì)元》卷一六有傳。今錄偈二首。
禪林僧寶傳·卷第二十九
禪師名善本。
生董氏。
漢仲舒之后也。
其先家太康仲舒村。
大父琪。
父溫。
皆官于穎。
遂為穎人。
初母無子。
禱于佛像前。
誓曰。
得子必以事佛。
即蔬食。
俄娠。
及生本骨相秀異。
方晬而孤。
母育于叔祖玠之家。
既長博學(xué)。
操履清修。
母亡哀毀過禮。
無仕宦意。
辟谷學(xué)道。
隱于筆工。
然氣剛不屈。
沈默白眼公卿。
嘉祐八年。
與弟善思。
俱至京師。
藉名顯圣地藏院。
試所習(xí)為大僧。
其師圓成律師惠揖者。
謂人曰。
本它日當(dāng)有海內(nèi)名。
乃生我法中乎。
圓成使聽習(xí)毗尼。
隨喜雜華。
夜夢(mèng)見童子。
如世所??善財(cái)。
合掌導(dǎo)而南。
既覺曰。
諸佛菩薩。
加被我矣。
其欲我南詢諸友乎。
時(shí)圓照禪師
道振吳中。
徑造姑蘇。
謁于瑞光。
圓照坐定。
特顧之。
默契宗旨。
服勤五年。
盡得其要。
其整頓提撕之綱。
研練差別之智。
縱橫舒卷。
度越前規(guī)。
一時(shí)輩流。
無出其右。
圓照倚之。
以大其家。
以季父事圓通秀公。
秀住廬山棲賢。
出入臥內(nèi)。
如寂子之于東寺。
元豐七年春。
絕九江游淮山。
遍禮祖塔。
眷浮山巖叢之勝。
有終焉志。
遂居太守巖。
久之出世。
住婺州雙林六年。
浙東道俗追崇。
至謂傅大士復(fù)生。
移住錢塘凈慈。
繼圓照之后。
食堂日千馀口。
仰給于檀施。
而供養(yǎng)莊嚴(yán)之盛。
游者疑在諸天(或云西天)。
時(shí)號(hào)大小 神考(或作哲宗)聞其名。
有詔住上都法云寺。
賜號(hào)大通禪師。
又繼圓通之后。
本玉立孤峻。
儼臨清(或云千眾)眾。
如萬山環(huán)天柱。
讓其高寒。
然精粗與眾共。
未嘗以言徇物。
以色假人。
王公貴人。
施舍日填門。
廈屋萬礎(chǔ)。
涂金鏤碧。
如地涌寶坊。
住八年。
請(qǐng)于 朝。
愿歸老于西湖之上。
詔可。
遂東還。
庵龍山崇德。
杜門卻掃。
與世相忘。
又十年。
天下愿見。
而不可得。
獨(dú)與法子思睿俱。
睿與余善。
為予言其平生。
曰。
臨眾三十年。
未嘗笑。
及閑居時(shí)。
抵掌笑語。
問其故。
曰不莊敬。
何以率眾。
吾昔為叢林。
故強(qiáng)行之。
非性實(shí)然也。
所至見盡佛菩薩行立之像。
不敢坐伊蒲塞饌。
以魚胾。
名者不食。
其真誠敬事。
防心離過。
類如此。
大觀三年十二月甲子。
屈三指謂左右曰。
止有三日已而。
果歿。
有異禽翔鳴于庭而去。
塔全身于上方。
閱世七十有五(或三)。
坐四十有五夏。
贊曰。
出云門之后。
望雪竇為四世嫡孫。
平居作止。
直視不瞬。
及其升堂演唱。
則左右顧。
如象王回旋。
學(xué)者多自此悟入。
方其將終之夕。
越僧夢(mèng)歸兜率天。
味其為人。
居處服玩。
行己利物。
日新其德。
不置之諸天。
尚何之哉。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善本。族董氏。漢仲舒之后也。其先家大康仲舒村。大父琪。父溫。皆官于穎。遂為穎人。母無子。禱白衣大士。誓曰。得子必以事佛。即蔬食俄娠。及生骨相秀異。方晬而孤。母育于叔祖玠之家。既長博學(xué)。操履清修。母亡哀毀過禮。無仕宦意。氣剛不屈。沉嘿白眼公卿。嘉祐八年。至京師地藏院。試通經(jīng)得度。習(xí)毗尼。隨喜雜華。夜夢(mèng)見童子。如世所畫善財(cái)。合掌導(dǎo)而南。既覺曰。諸佛菩薩。加被我矣。其欲我南詢乎。時(shí)圓照道振吳中。造焉。照一見知為法器。特顧之。服勤五年。盡得其要。其整頓提撕之綱。研練差別之智??v橫卷舒。度越前規(guī)。一時(shí)流輩。無出其右。圓照倚之。以大其家。元豐七年。遍游居浮山太守巖。出世住婺州雙林。移錢塘凈慈。繼圓照后。法席冠江浙。時(shí)號(hào)大小本云。上聞其名。有詔住上都法云寺。賜號(hào)大通禪師。師玉立孤峻。未嘗以言徇物。以色假人。王公貴人。施舍填門。而精粗與眾共。住八年。請(qǐng)于朝。愿歸老西湖。詔可。遂東還。庵龍山崇德。杜門卻掃。與世相忘。天下愿見不可得。師臨眾三十年。未嘗笑。及閑居時(shí)。抵掌笑語。問其故。曰。不莊敬何以率眾。吾昔為叢林。故強(qiáng)行之。非性實(shí)然也。所至見佛菩薩行立之像。不敢坐。伊蒲塞饌。以魚胾名者不食。其真誠敬事。防心離過。類如此。大觀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謂左右曰。止有三日。已而果歿。有異禽。翔鳴于庭而去。塔全身于上方。閱世七十五。坐四十五夏。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一
(釋宗本)弟子善本,姓董氏,開封人。母禱佛而生,及長,試《華嚴(yán)經(jīng)》得度,師事圓照,時(shí)稱大本、小本。詔住上都法云寺,賜號(hào)“大通”。后歸杭州象塢寺,杜門卻掃,專修凈業(yè)。有僧定中見方丈彌陀佛,示金色身。大觀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告門人曰:“止有三日耳?!奔捌邗米?,西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