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凈梵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大明高僧傳·卷第二 解義篇第二之二
釋本無。
號我庵。
臺州黃巖人。
幼從方山寶禪師于瑞巖薙發(fā)進具戒。
次依寂照禪師于中天竺命司箋翰。
寂照每深加錐劄亦有省處。
后有舅氏。
本習(xí)天臺教。
挽之更衣。
見湛堂澄于演福精研教部。
寂照惜其去遂作偈寄之云。
從教入禪今古有。
從禪入教古今無。
一心三觀門雖別。
水滿千江月自孤。
師后出世既為澄公法嗣。
仍爇一香以報寂照。
蓋不以跡異二其心也。
寂照將入滅時師方主延慶。
照乃遺書囑其力弘大蘇少林二宗。
馀無他說。
師因奠寂照乃拈香云。
妙喜五傳最光焰。
寂照一代甘露門。
等閒觸著肝膽裂。
冰雪忽作陽春溫。
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氣息今猶存。
天風(fēng)北來歲云暮。
掣電討甚空中痕。
師后晚年遷杭之上天竺最久。
一日無疾端坐而蛻于白云堂。
謚曰佛護宣覺憲慈匡道大師。
補續(xù)高僧傳·解義篇
本無。字我庵。臺之黃巖人。從凈慈方山落發(fā)。依寂照于中天竺。掌綱維。有舅氏老教庠也。挽使更宗。師欣然。就見澄公于演福。力研教部。曰。茍弘道利生。在彼猶在此。庸何傷寂照。惜其去。作偈寄之云。從教入禪今古有。從禪入教古今無。一心三觀門雖別。水滿千江月自孤。出世為澄公嗣。仍爇一香報寂炤。不以跡異而二其心。寂炤示寂。時師在四明延慶。遺書囑其力弘大蘇宗趣。無他言也。師接書。為設(shè)祭拈香云。妙喜五傳最光??。寂炤一代甘露門。等閑觸著肝腦裂。冰霜忽作陽春溫。我思打失鼻孔日?;己螝庀⒔癃q存。天風(fēng)北來歲云暮。掣電討甚空中痕。繼住集慶寺。無住上天竺剎竿相望。皆自澄公。一燈分炤云。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本無,號我庵,黃嚴(yán)人。
幼從方山寶禪師于瑞巖薙發(fā),進具戒。
次依寂照禪師于中天竺,命司箋翰。
寂照每深加錐剳,亦有省處。
后有舅氏本習(xí)天臺教,挽之更衣,見湛堂澄于演福,精研教部。
寂照惜其去,遂作偈寄之,云:“從教入禪今古有,從禪入教古今無。
一心三觀門雖別,水滿千江月自孤。
”本無后出世,既嗣澄法,仍爇香以報寂照,盡不以跡異二其心也。
寂照將入滅時,本無方主延慶,照乃遺書囑其力宏大蘇、少林二宗,馀無他說。
因奠寂照,乃拈香云:“妙喜五傳最光燄,寂照一代甘露門。
等閒觸著肝膽裂,冰雪忽作陽春溫。
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氣息今猶存。
天風(fēng)北來歲云暮,掣電討甚空中痕。
”晚歲遷上天竺,一日無疾,端坐而蛻于白云堂,謚曰“佛護宣覺憲慈匡道大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66—1456 【介紹】: 明僧。太原人,俗姓吳,字獨芳。幼孤,事母孝,母沒后出家,戒行卓越。永樂中詔選注大明三藏法數(shù),校大藏經(jīng)典,既成,辭還歸山卒。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洪蓮。
字獨芳。
山西太原吳氏子。
賦性嚴(yán)敏。
孩提時已若成人。
出家饒益寺。
二十具戒。
見休云。
蒙印可。
授以信衣。
入天龍洞結(jié)足。
刺十指血書。
寫五大部經(jīng)。
又于名仙洞。
立曼怛啰座。
設(shè)??口食。
賑濟幽類者三年。
晉王聞之。
延致問道。
奉衣饌。
請住鴻祐寺。
自是聲德遐播。
永樂中。
奉旨。
箋注大明三藏法數(shù)。
較勘藏經(jīng)。
又命入香殿。
與進法主。
問答楞嚴(yán)大旨。
又命于海印寺。
較寫三藏。
前后從事。
皆得圣心。
繼承仁宣二廟恩眷。
除僧錄司右講經(jīng)。
正統(tǒng)七年。
轉(zhuǎn)左講經(jīng)。
以年老。
上謝事之請。
遂免師朝參。
職事如故。
至景泰七年七月四日。
端坐書偈而逝。
上聞悲悼。
命禮官致祭。
凈梵翊教禪師。
壽九十一。
僧臘七十一。
茶毗得舍利百顆。
敕歸西山萬佛寺。
造塔安厝。
師資貌魁特。
襟度豁如。
議論磊落。
一出于正。
解行兼全。
以身任道。
故得列圣。
禮遇殷至。
景泰四年。
日本僧入貢。
其僧。
本國大禪伯也。
少所與可。
獨服膺于師。
偕來者。
各有所問。
言人人殊。
師應(yīng)答如流。
皆得所請。
嘆未曾有而退。
其辯才服人。
又如此。
聊述應(yīng)跡粗槩。
以備傳。
其潛德密行。
與證悟所及。
可想見于語言之外也。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護法篇第五之三
釋寬壽,字玉光,洪同人也。
少從廣濟洗元參究,會明季寇亂,京國殘破,乃潛跡南下,隱遁名山,翛然自遠(yuǎn)。
清順治五年,河朔敉平,民慶更始。
步禮五臺,回翔都邑。
時恒明方閎法會,欲以慈悲福果,化誘諸藩,勝其殘殺。
欽壽道矩,迎入方丈。
杜門卻軌,與人坐對,終日無一言。
夜則焚香秉燭,兀首匑匑,危坐達旦。
寮侶見之,罔測高深。
及夫履席說戒,辨言侃侃條理清晰。
一歲三期,昕夕無倦。
主斯講席十有三載,出其門者數(shù)千人。
世祖龍興,肇有諸夏,萬機之馀,雅慕禪悅。
十三年冬,幸臨廣濟。
住持德光入報曰:“皇上駕至。
”奈何壽方瞑然入定,聞德光語,啟視曰:“親近老僧耶,何不入?
”德光曰:“疾趣迎,駕且至矣。
”可奈何壽不欲出,眾皆遑遽,而龍輦已駐山門,侍衛(wèi)傳呼甚急。
壽猶不行,眾強扶之下殿,望見鑾儀,眾僧皆蛇行匐伏,壽獨屹立。
世祖見之,勃然作色。
壽緘默屏息,容貌舒泰,邈若無睹。
頃之,天顏微霽,始如正殿。
德光指導(dǎo)隨侍,壽瞠之以目,已而趨歸方丈。
及回鑾將發(fā),世祖指謂德光曰:“老宿崛強如此!
”德光惶恐謝罪。
車駕還宮,終日不懌,復(fù)遣侍衛(wèi)至寺問曰:“不接駕出何經(jīng)典?
”壽抗聲曰:“出《梵綱經(jīng)菩薩戒》中。
”因檢經(jīng)與侍衛(wèi),曰:“可呈皇帝鑒。
”侍衛(wèi)馳去,寺眾惶然,相顧失色,而壽徜佯自若。
世祖展經(jīng),嘆賞久之,越日召入椒園。
壽不欲往,眾勸之曰:“師獨不保障此山乎?
”乃步入 西華門,至萬善殿,眾善知識皆在,壽乃南向趺坐。
俄而傳呼駕至,眾皆驚起,趨階長跪。
壽獨默坐,略不為動。
世祖前席曰:“和尚好否?
”則對曰:“好。
”無他語。
賜食畢,即曳杖出。
世祖指示眾僧曰:“為佛護法,不當(dāng)如是邪?
”由是重之,赍予有差。
王公卿士聞風(fēng)向慕,禮謁不絕。
十六年冬,傳旨閎法,賜衣缽者七百五十人。
十八年,世祖崩,壽率眾哭。
臨歸而太息曰:“大行升遐,我亦無意人世矣。
”以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示寂,荼毗得舍利六十馀粒。
壽八十,僧臘五十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