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釋剛惠
相關人物:
共 8 位
。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酬李侍御萼題看心道場賦以眉毛腸心牙等五字
(晝得牙字)
唐 ·
皎然
五言律詩
我法從誰悟,
心師
是貫花。
三塵觀種子,一雨發(fā)萌芽。
定起
輪燈
缺,宵分印月斜。
了空如藏史,始肯會禪家
(《
辯正
論》亦有九流,一曰禪家者流)
。
唐大興善寺故大宏教大辯正三藏和尚影堂碣銘
中唐 ·
權德輿
四言詩
三藏者何。于心為戒定慧。于學為經(jīng)律論。惟西域二大士。以正智法器為天人師。大宏教和尚本號金剛智。南印度人。出家于那蘭陁寺。道成于迦毗羅衛(wèi)國。事龍智阿堵梨。通總持灌頂之法。入師子國。登楞伽山。航海涉險。聿來中土。開元中。隨鑾輅于兩都。大智大慧。皆摳衣請益。春秋七十三。夏臘五十?;瘻缬诼寰F鹚邶堥T。傳法于大
辯正和尚
。和尚法號不空。師子國人。母氏方娠。夢佛光照頂。弱冠受具。通三密法。嘗赍國信。往詣他方。諷真言而海風恬息。結秘印而狂象調(diào)伏。若歲大旱。實作霖雨。內(nèi)出方袍之錫。猶命服焉。至德初。宣皇受命于靈朔。譯不動尊經(jīng)以獻。凡所以順天心而導善氣者。又何可勝言。自開元末至大歷中。三朝尊奉。以密行救世。代宗授以特進鴻臚卿。賜號大廣智三藏。既以眾生病為病。于臥內(nèi)加開府儀同三司。封蕭國公。大歷九年夏六月既望。示滅于興善寺。追命司空。不視朝三日。尊名曰大辯正。遣中謁者吊祠。報年減先師三歲。而休夏同數(shù)。初武皇帝崇大師以次公命卿也。先師有儀同之贈。宏教之謚。大師之弟子曰沙門含光曇貞覺超惠應于鄰潛真惠覺等。或為肅宗灌頂阿堵梨清涼山功德使?;驗閮?nèi)道場三教大德?;驗樯?。皆偉然龍象。為法棟梁。而惠應惠覺。傳授秘藏。永懷世道。乃于仁祠法堂。嚴事華飾。儀同在西。蕭國在東。睟容德宇。瞻仰如在。應公又推本其教曰。昔毗盧遮那如來入不空王三昧。說瑜珈最上乘義。授于普賢。以平等性智而造妙覺。一印含萬法。五部周四方。金剛之堅利。蓮花之清靜。悟入之速。可思議哉。普賢授龍猛。龍猛授龍智。凡千百載。而先大師授于大師。纂服六葉之教。紹明三摩之法。攝護成就。斯為妙門。大凡翻經(jīng)七十七部一百卷。命書憫冊。表章荅禮。傳譯之差次。弟子之號名。環(huán)周素壁。聳視生敬。凈名會中。亦參世典。宏明集內(nèi)。無匪佛乘。初先大師之滅也。呂工部向杜衛(wèi)公鴻漸為之記。大師之云亡也。嚴京兆郢沙門飛錫為之碑。感緣行化。皆以詳熟。今應公以二大師遺影之在此堂也。不可以不識。應公入大師之室。德輿入應公之藩。以茲因緣。俾揭文字。銘曰。
法身遍照,六葉傳妙。
惟二大師,三朝演教。
天竺西極,瑜珈度門。
蓮開法界,月破重昏。
儼然象設,復獲親覲。
如聞軟語,如結秘印。
一室之中,寂然感通。
道行無窮,法子之功。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
其一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為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
辯正
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北宋 ·
蘇頌
七言律詩
防人不善自為謀,對吏方知口起羞。
本為追胥寬逮系,何期僚屬致增尤
⑴
。
溺灰竟欲焚安國,書牘誰將念絳侯。
惟有丹誠貫金石,風波飄蕩任沈浮。
⑴ 自注:初,有司欲追太湖縣藥行人以證買藥,予以為非切要,道遠不追。及被坐,獄官歸罪于予。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
其二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為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
辯正
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北宋 ·
蘇頌
七言律詩
搆虛為實盡枝辭,直道公心自不欺。
眾口鑠金雖可畏,三人成虎我猶疑
⑴
。
忠邪所賴圓穹鑒,通塞須憑大衍推。
況是圣神方燭理,深冤終有辨明時
(自注:予方自誣,忽蒙辨正。)
。
⑴ 自注:軍巡官吏指予平日語言中甚有鄙俚之談,予亦自疑何至云爾,皆為承之。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
其三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為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
辯正
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北宋 ·
蘇頌
七言律詩
吏議推窮舊話言,畏途迢遞冒風瀾。
兩詞罷對文移絕,一室常眠枕席寒。
郁郁久居人共嘆,皇皇求義我知難。
誰將羑里匡陳事,便作閒堂紫極看。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
其四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為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
辯正
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北宋 ·
蘇頌
七言律詩
平日論心友與親,白頭臨事斗如新。
裸衣難喻疑金客,束缊應無乞火人。
三省行藏知有命,十年流落困無津。
物情世態(tài)經(jīng)諳練,不假虛詞問大鈞
⑴
。
⑴ 自注:御史推治平日語言有涉予親友者,移文訊之,輒不承。又有指為在禁妄引他人見治者,而法不當坐。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
其五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為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
辯正
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北宋 ·
蘇頌
七言律詩
飛語初騰觸細文,廷中交構更紛紜。
綱條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
御史皆稱素長者
⑴
,府徒半識故將軍
⑵
。
卻憐比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聞
⑶
。
⑴ 自注:初御史見訊干求之實,云知公素長者,同列有屬,料不能免。予曰無之,不能自誣。
⑵ 自注:院吏洎府史有府中舊輩,多致恭。
⑶ 自注:時蘇子瞻自湖守追赴臺劾,嘗為歌詩,有“非所宜言,頗聞鐫詰”之語。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
其六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為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
辯正
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北宋 ·
蘇頌
七言律詩
縱出由來古有誅,徇私無實荷寬紓。
已知公冶本非罪,免似鄒陽更上書。
刀筆任從文俗議,風霜方識憲臺居。
自慚衰拙將何用,學術無堪政事疏。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
其七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為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
辯正
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北宋 ·
蘇頌
七言律詩
名絓臺章冒典刑,圣仁
⑴
無濫許原情。
尹京雖愧四方則,廷尉亦非天下平。
三已自知無慍色,一廛歸去愿為氓。
君恩天地何由報,九死鴻毛比尚輕。
⑴ 丁本、道光本、鈔本作辰
元豐己未三院東閣作
其八
元豐戊午夏予尹京治陳氏獄言者以為推劾不盡詔移大理而理官推跡陳氏姻黨干求府政縱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歲予自濠梁赴臺訊鞫卒不涉干求之跡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狀雖蒙
辯正
聽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詩十篇記一時事非欲傳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輩使知仕宦之艱耳
北宋 ·
蘇頌
七言律詩
推治無期任猛寬,苛留累月尚盤桓。
風霜幾日經(jīng)摧挫,案牘逾旬未省觀。
失勢我如魚在網(wǎng),操權吏甚虎而冠。
南班小吏猶知禮,朝夕時來一問安
⑴
。
⑴ 自注:院中小吏頓姓者,朝夕來就閤中問安否。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