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道常

相關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師體(一一○八~一一七九),號或庵,俗姓羅,黃巖(今屬浙江)人。年十五師妙智院守威,弱冠為沙彌,初參此庵元于天臺護國,后為虎邱瞎堂慧遠禪師首座。歷住吳之報覺,潤之焦山。孝宗淳熙六年卒,年七十二。為南岳下十六世,護國此庵景元禪師法嗣。有《語錄》一卷傳世?!?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元》卷二○、《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有傳?!♂寧燇w詩,據《續(xù)古尊宿語錄》所收《或庵體禪師語》及他書所錄,編為一卷。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師體。
號或庵。
臺州羅氏子。
初參此庵元布衲。
于天臺護國。
因舉龐馬選佛頌。
至第三句。
此庵喝之。
師大悟。
遂匿跡深山中。
丞相錢象先。
慕其為人。
致以天封。
勉令出世。
師搖手曰。
我不解懸羊頭賣狗肉也。
即宵遁去。
乾道初。
瞎堂住國清。
因見師圓通像贊。
驚喜曰。
不謂此庵有此兒。
遍索之。
得之江心于稠人中。
請為第一座。
及瞎堂遷虎丘。
師訪焉。
平江道俗。
請住覺報。
覺報舊名老壽庵。
師曰。
先師囑我。
他日逢老壽止。
今若合符契。
遂欣然應命入院。
小參曰。
道常然而不渝。
事有弊而必變。
昔江西南岳諸祖。
各稽古為訓。
考其當否。
持以中道。
務合人心。
以悟為則。
所以素風泠然。
逮今未泯。
若約衲僧門下。
言前薦得。
屈我宗風。
句下分明。
沉埋佛祖。
然雖如是。
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
繇是。
緇素喜所未聞。
歸者如市。
淳熙六年。
移焦山。
將化示微恙。
手書附硯一只。
別郡守侍郎曾。
逮至中夜說偈。
畢脫去。
年七十二也。
曾公以偈悼之曰。
翩翩只履逐西風。
一物渾無布袋中。
留下陶泓將底用。
老夫無筆制虛空。
曾亦知言者矣。
師荷法以身為教。
不專于言。
曰。
叢林保于衲子。
衲子保于道德。
又曰。
得一身之榮。
不如得一世之名。
得一世之名。
不如得一賢衲子。
使后學有師。
叢林有主。
嗚呼。
天下之至私者。
無如此身。
遠得一步身。
近得一步道。
故師二保三得之說。
誠絕世名言。
愿終身誦之。
不敢忘也。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二
或庵禪師。名師體。臺州羅氏子也。師事此庵。兄事簡堂。簡堂既得契證。因密言于此庵曰。體公他日十倍于某。愿和尚憐之。此庵默然。自是護國諸役。皆遣體任之。體勇于謀道。雖百冗終歲。未見喜慍之色。忽徹旨于此庵一喝之下。乃投頌曰。商量極處見題目。途路窮邊入試場。拈起毫端風雨快。者回不作探花郎。此庵密書片紙而付體曰。老壽開花。隹火結子。體乃匿跡天臺。居無定所。崖穴之士。率得法利。丞相錢公象先。遂以天封招提。勉令應世。體宵遁去。錢公深為太息。乾道初。遠公瞎堂住國清。因見體題圓通像贊曰。不依本分。惱亂眾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長安風月貫今昔。那個男兒模壁行。驚喜曰。不謂此庵有此兒耶。遍索之。得于江心寺。固于稠人中。請充第一座。僧問體曰。一種沒弦琴。久居在曠野。不是不會彈。未遇知音者。知音既遇。未審如何品弄。體曰。鐘作鐘鳴。鼓作鼓響。叢林雜然稱善。瞎堂遷虎丘。體就省。道俗聞體高風。力以覺報蘭若延之。覺報舊名老壽庵。體忻然來就。以為此地符先師所讖。體初住老壽。衲子難搆。瞎堂嘗謂體曰。人之才器。自有大小。誠不可強。故楮小者不可懷大。綆短者不可汲深。鴟鵂夜撮虱。察秋毫。晝出瞋目。不見丘山。蓋分定也。于是體別展機宜。以歸來學。室中常摩捋苕帚柄。問學者曰。依稀苕帚柄。彷佛赤斑蛇。學者擬議。輒舞苕帚柄驅之。有老衲請其旨。體曰。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見爺。僧傳至虎丘瞎堂曰。者個山蠻杜拗子。放拍盲禪。治你那一隊野狐精。體聞說偈曰。山蠻杜拗得能憎。領眾匡徒似不曾。越格倒拈苕帚柄。拍盲禪治野狐僧。瞎堂知之大笑而已。晚移焦山。上堂舉臨濟四喝話。乃召眾曰。者個公案。天下老宿。拈掇甚多。第恐皆未盡善。焦山不免四棱著地。與諸人分明注解。如何是金剛王寶劍咄。如何是踞地獅子咄。如何是探竿影草咄。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咄。若也未會。拄杖子與焦山吐露看。卓一下曰。笑里有刀。又卓一下曰。毒蛇無眼。又卓一下曰。忍俊不禁。又卓一下曰。出門是路。更有一機舉話。長老也理會不得。又曰。道生一。無角鐵牛眠少室。一生二。祖父開田說大義。二生三。梁間紫燕語呢喃。三生萬物。男兒活計離窠窟。多處添少處減。大蟲怕吃生人膽。有若無。實若虛。爭掩驪龍明月珠。是則是。祇如焦山坐斷諸方舌頭一句。作么生道。肚無偏癖病。不怕冷油齏。拍禪床下座。又云水率以十智同真。浩浩商量。體曰。朝暮三四。豈良狙哉。乃大書于僧堂曰。陽春白雪非難和。藻鑒水壺豈足觀。一把柳絲收不得。和煙搭在玉闌干。有居士。愛問諸禪曰。夫婦相打。通兒子作證。且道證父即是證母即是。江湖對者。不滿其意。體寄以語曰。小出大遇。居士從此不問話。淳熙己亥八月示疾。召眾言別曰。先師結子之讖。今其時矣。眾涕哀不已。體揮其手。復彈指曰。鐵樹開花。雄雞生卵。七十二年。搖籃繩斷。遂趨寂。先一日。手書并硯寄別侍郎曾公。逮曾公奔至。以偈慟曰。翩翩只履逐西風。一物渾無布袋中。留下陶泓將底用。老夫無筆判虛空。 贊曰。千峰合岳。岳影自崇。萬籟靈秋。秋光自迥。蓋理之必然也。顧瞎堂索或庵于寂寞窮海之心。豈閒相識哉。然或庵一出。天下英靈霍然左袒。揆厥所繇。聱頭之禪峻矣。乃其后葉與瞎堂遠公齊鳴。豈非漢家子弟盡隆準乎。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二
釋師體,字或庵。姓羅氏,臺人也。賦性醇樸,不隨塵俗。初在天臺,丞相錢公象先請主天封,師體即宵遁去。宋乾道中,訪瞎堂遠于虎邱,吳人請主報覺,師體欣然從之。曰:“先師教我逢老壽止,今信矣?!鄙w報覺,舊名老壽庵也。既悟夙因,聿修凈德,芳聲速鬯,契結時賢。侍郎曾公相就問道,及曾公守潤請主焦山,飛錫戾止,緇侶翕然。淳熙六年己亥八月四日示微疾,手書并硯,一別曾公,逮中夜書偈辭眾,擲筆而寂,年七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