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晉文【生卒】:?—303 【介紹】: 西晉巴西宕渠人,巴氐族,字玄休。惠帝元康中隨饑民流入蜀中。永康中聚眾依益州刺史趙廞,起兵反晉。永寧元年,又攻滅廞。聚眾二萬余,敗益州刺史羅尚,占廣漢,圍成都。太安元年,自稱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大將軍、大都督。次年,取成都少城,年號建初。后為羅尚偷襲,兵敗被殺。子李雄稱帝,建立成國,追尊景皇帝,廟號始祖。
特字玄休,其先本巴西宕渠賓人。曹公定漢中,徙之略陽。元康中隨流人入蜀,后以討趙歆功拜宣威將軍,封長樂鄉(xiāng)侯,為辛冉所寢。自稱使持節(jié)大都督鎮(zhèn)北大將軍,以太安元年自稱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諸軍事、大將軍、大都督。改元建初,其明年羅尚擊斬之,傳首洛陽。李雄僭稱王,追謚曰景王,及僭號,謚曰景皇帝,廟號始祖。
人物簡介
【生卒】:248—303 【介紹】: 西晉巴西宕渠人,巴氐族,字玄通。李特弟。好學便弓馬,兄庠為趙廞所殺,乃從李特攻廞,以功拜奮威將軍。西晉惠帝永寧元年,與特起兵于綿竹,攻成都,與益州刺史羅尚相拒。特死,與侄李雄等收遺眾還赤祖,自稱益州牧。再擊羅尚,圍成都,病死。追謚秦文王。
人物簡介
【生卒】:?—315 【介紹】: 西晉蜀郡成都人,字景文。初以才學著稱。州舉秀才,仕醴陵令。懷帝永嘉五年,荊湘流民起事,推韜為首領,稱梁、益二州牧、湘州刺史。攻破郡縣,屢敗官軍。旋降于征南將軍山簡,簡以為廣漢太守。山簡死,復起兵,南破零陵,東進武昌。憫帝建興三年復降,加巴東監(jiān)軍。晉將仍攻之不已,憤而再起。為陶侃所敗,道死。一說不知所終。全晉文
韜,字景文,蜀郡成都人。初為別駕,永寧中,剌史羅尚舉秀才,以謀不用,致板而歸。后為醴陵令,流民共推為主,自稱梁、益二州牧,平難將軍、湘州刺史。元帝使王敦、陶侃等討降之,詔加巴東監(jiān)軍。復叛,為陶侃所破,逃遁不知所在。
人物簡介
【介紹】: 十六國時成國人,字武龍。西晉惠帝元康八年,避地入蜀,從成國主李特征戰(zhàn),以勇烈聞,特遂子之。特弟李驤引為帳下督護,數有戰(zhàn)功。太安二年,李雄都于郫城,晉將羅尚遣隗伯攻郫城,驤迎戰(zhàn)不利,被傷落馬,士眾皆散,賴安救得免。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七十【介紹】: 西晉犍為武陽人,字雋石。李密子。有文才。刺史羅尚辟為別駕。尚為李雄所攻,遣詣劉弘求救,因留為參軍。弘立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興為文,甚有辭理。后為弘遣還。
興一名安,字雋碩,密少子。永興中為太傅掾。
人物簡介
齊玉(?——一一二七),號覺慧,霅川(今浙江湖州)人,俗姓莫。早年入佛門,屢參明師,住苕溪寶藏寺,每歲終大興凈業(yè)之社。遷橫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宣和六年,移主馀杭天竺寺。建炎元年卒,謚曰妙辨。著有《普賢行法經疏》等。見《補續(xù)高僧傳》卷二,《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四二。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齊玉者。霅川人。尚書莫公支子也。早親釋學。日記數千言。屢參明師。一日赴僧次遜辭之?;騿柶涔?。答曰。誠不欲五千之利。而喪一日之功。居苕溪寶藏。每于歲終。大興凈業(yè)之社。遷橫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眾曰。我輩未念佛時。心隨塵境。作諸不善。犯一吉羅。尚受九百千歲地獄之苦。況犯篇聚重罪乎。今若念佛。則可一念能滅八十一劫生死之罪。況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當度脫以報重恩。今若破戒墜陷。則父母豈不失望。大眾聞之。無不傾誠懺悔。舉身自撲。至損額失聲者。嘗中夜。頂像行道。偶一僧失規(guī)。責之曰。汝無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雖不肖。罵為畜生。有玷三寶。自是三年。對佛悔過。歲大旱。井竭。師運密禱。夢水出西坡。旦掘之。清流涌出。因名夢泉。二師同。建炎元年遷化。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二
釋齊玉,號覺慧。姓莫氏,霅川人。家世顯宦,獨棄俗榮。蚤親釋學,日記數千言。始參祥符神智,后依慧辨。一日赴僧次,有施予者,辭遜之,或問故答,曰:“誠不欲以五千之利,而喪一日之功。”慈辨得通相三關之旨,秘不授人。齊玉屢叩之不已,乃于密室跪爐以授。初出居苕溪寶藏,每于歲終,大興凈社,遷橫山立丈六像,率眾薰修,中夜告眾曰:“我輩未念佛,時心隨塵境,作諸不善,犯一吉羅尚受九百千歲地獄之苦,況犯篇聚重罪乎? 今若念佛,則可一念能減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況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當度脫,以報重恩。今若破戒墜陷,父母有知,豈不失望?”大眾聞之無不傾誠懺悔,舉身自撲至損額失聲者。宣和六年,遷居上竺,先是慈辨之去,繼之者或不振,學徒謀曰:“得玉公乃興。”郡守翁彥國聞之,乃具禮以迎,講道敷化,不異慈辨。嘗中夜頂像行道,一僧失規(guī)責之,曰:“汝無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雖不肖,詆為畜生,有玷三寶。”自是三年,對佛悔過。建炎元年秋,謂弟子修慧密印曰:“吾床前夕寶塔現。”慧曰:“流通《法華》之瑞證也。”玉曰:“所愿見阿彌陀佛耳。”即集眾念佛。頃之,舉首加敬曰:“佛已來接也。”端坐合掌而化,葬于山西草堂之側,謚“妙辨”,塔曰“慧寂”。所著《普賢行法經疏》及自釋《祖源記》、《無量經疏雜諸記》、《安般守尊法門》、《尊勝懺法》諸集。
人物簡介
羅尚愛(1486年—?年),字以德,四川重慶府巴縣人,民籍,治《易經》,年三十六歲中式正德十六年辛巳科第三甲第七十九名進士。八月初三日生,行十,曾祖羅仲成;祖羅文通;父羅善;前母尚氏;景氏。慈侍下,妻王氏,繼妻蘇氏;兄尚儒;尚質,弟尚敏;尚義。由國子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三百十一名。
人物簡介
名明志,字漁叔,以字行。湖南湘潭人,從鄉(xiāng)賢趙凈園(啟霖)先生學詩文。李漁叔的一生,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生活在湘潭的少年時期至三十歲,可稱之為早期;中期為其軍旅生涯,即從軍后參加抗日戰(zhàn)爭至勝利后;晚期為一九四九年卜居臺北后。1932年任湖南省政府參議,1949年以后歷任臺灣省政府秘書、行政院秘書、總統(tǒng)府秘書,后任教于臺灣師范大學。著有《墨子今注今譯》、《墨辯新注》、《墨子選注》等書,并有《花延年室詩》《三臺詩傳》存世。李漁叔先生嘉惠學子匪淺,裁成甚眾,許多著名古典詩研究者如黃永武、張夢機、羅尚皆出其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