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十八【生卒】:266—324 【介紹】: 東晉瑯邪臨沂人,字處仲。王導從兄。晉武帝婿。官揚州刺史。瑯邪王司馬睿(元帝)初鎮(zhèn)江東,威名未著,敦與導同心扶助。鎮(zhèn)壓杜韜起事,拜鎮(zhèn)東大將軍。東晉立,遷大將軍、荊州牧,手握重兵。元帝欲抑制王氏勢力,敦遂于永昌元年舉兵反。攻入建康,殺刁協(xié)、周顗、戴淵等,自為丞相,還屯武昌,遙制朝政。明帝太寧二年,王導等乘敦病重,率軍討之。敦命王含、錢鳳等再進兵建康,旋病死,軍散。
敦字處仲,祥弟覽之孫,尚武帝女襄城公主,拜駙馬都尉,除太子舍人?;莸蹠r,歷給事黃門郎、散騎常侍、左衛(wèi)將軍、大鴻臚、侍中。出為廣武將軍、青州刺史。懷帝時徵為中書監(jiān),拜揚州刺史。元帝召為安東軍咨祭酒,復拜揚州刺史,加廣武將軍,進左將軍,又進鎮(zhèn)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封漢安侯。建武初遷征南大將軍,加荊州牧。永昌初,與劉隗不睦,舉兵入石頭,拜丞相江州牧,進爵武昌郡公,還屯武昌,自加督寧益二州。明帝時移鎮(zhèn)姑孰,自為揚州牧。病卒,戮尸懸首南桁。有集十卷。(案:《祖納傳》,平北將軍王敦辟為從事。《華陽國志》、《大同志》又有王敦,皆非處仲,蓋同時同姓名有三。)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八十二【介紹】: 東晉會稽馀姚人,字叔寧,本名茂。虞喜弟。少孤,好學有文章。初為縣功曹。為諸葛恢、庾亮所薦,召為丞相行參軍,兼記室。從平王含,累遷散騎常侍,封平康縣侯。好經(jīng)史,抄竊王隱所著書,成《晉書》四十余卷,已佚。
預字叔寧,喜弟,本名茂,避明穆皇后母諱改。初為縣功曹,被斥。太守庾琛命為主簿,紀瞻代琛,復為主簿。轉功曹史,察孝廉,不行。元帝為丞相,召行參軍兼記室,及踐位除著作佐郎。大興中瑯邪國常侍,遷秘書丞著作郎。咸和中從平王含賜爵西鄉(xiāng)侯。假歸,太守王舒請為咨議參軍蘇峻平,進封平康縣侯,遷散騎侍郎,除散騎常侍、致仕。有《晉書》四十四卷,《會稽典錄》二十四卷,《諸虞傳》十二卷,集十卷。
人物簡介
全晉文【生卒】:284—345》 【介紹】: 東晉瑯邪陽都人,字道明。諸葛誕孫。弱冠知名。初守即丘長。避地江左,名亞王導、庾亮。司馬睿以為主簿。討周馥有功。東晉初,遷會稽太守,政績?yōu)橹T郡最。明帝時,討王含有功,封建安伯。官終金紫光祿大夫。成帝死,受顧命。
恢字道明,瑯邪陽都人,魏司空誕孫?;莸蹠r試守即丘長,轉臨沂令,避亂江左,元帝為安東將軍,以為主簿,再遷江寧令。懷帝時,以討周馥功封博陵亭侯,歷鎮(zhèn)東參軍。憫帝時元帝承制,調為會稽太守,太興中拜中書令,出為丹陽尹,免。明帝時拜侍中,加奉車都尉,封建安伯,尋拜后將軍、會稽內(nèi)史,徵為侍中,遷左民尚書,武陵王師,吏部尚書,累遷尚書右仆射,加散騎常侍、銀青光祿大夫,領選本州大中正、尚書令。成帝即位,加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卒贈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謚曰敬。有集五卷。
人物簡介
【介紹】: 東晉譙國铚人。初為元帝丞相舍人。南中郎將王含請為參軍。遣助祖逖降樊雅,遷譙國內(nèi)史。成帝咸和二年,祖約、蘇峻反,宣諫不聽,遂投溫嶠。陶侃討郭默,默求救于宣,宣偽許之,而遣子迎侃,侃上宣為武昌太守,遷監(jiān)沔中軍事、南中郎將。又從侃攻石勒,拔襄陽,侃使鎮(zhèn)之。招懷初附,勸課農(nóng)桑,簡刑罰,十余年間甚有稱績。咸和九年,陶侃死,庾亮為荊州刺史,將謀北伐,宣為都督沔北前鋒征討軍事,鎮(zhèn)襄陽。庾翼代亮,宣為都督司梁雍三州四郡軍事,梁州刺史,封竟陵縣男。坐軍敗貶南郡太守,憤卒。
人物簡介
全晉文·卷八十二【介紹】: 東晉會稽馀姚人,字思奧。虞翻孫。州辟從事、主簿。齊王司馬囧請為祭酒。率師參與鎮(zhèn)壓張昌、陳敏、杜韜,遷宗正卿。王含、沈充攻逼京師,潭起兵赴難。事平,出守吳興。蘇峻反,率眾討之,封武昌縣侯,累官至吳國內(nèi)史,修滬瀆壘以防???。成帝咸康二年為衛(wèi)將軍,后拜右光祿大夫、侍中。卒于位,年七十九。善投壺。有《投壺經(jīng)》、《投壺變》等,已佚。
潭(一作譚),字思奧,聳弟五兄忠之子。州辟從事主簿,舉秀才,大司馬齊王囧請為祭酒,除祁鄉(xiāng)令,徙醴陵令,以功賜爵都亭侯,領廬陵太守,轉南康太守,進爵東鄉(xiāng)侯,并領安成太守。元帝為丞相,召補軍咨祭酒,轉瑯邪國中尉。及為晉王,除屯騎校尉。踐阼后,徙右衛(wèi)將軍遷宗正卿,以疾歸。明帝時拜冠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徵拜尚書,尋補右衛(wèi)將軍加散騎常侍。成帝時出為吳興太守加輔國將軍,進爵零陵縣侯,轉鎮(zhèn)軍將軍吳國內(nèi)史,進爵武昌縣侯。咸康中進衛(wèi)將軍,以母憂去職。服闋,拜侍中右光祿大夫。卒年七十九,贈左光祿大夫,謚曰孝烈。有《大小博法》一卷,《投壺經(jīng)》四卷,《投壺變》一卷。
人物簡介
【生卒】:約690—約756 【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字少伯。玄宗開元十五年擢進士第,補秘書省校書郎。后又以博學宏詞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貶嶺南,北歸,遷江寧丞。晚年又貶龍標尉。故世又稱王江寧、王龍標。以世亂還鄉(xiāng),道出濠州(一作亳州),為刺史閭曉丘所殺。工詩,擅長七絕,以邊塞詩《出塞》、《從軍行》等知名。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以曾官江寧(今江蘇南京)丞、龍標(今湖南洪江西南)尉,后人因稱“王江寧”、“王龍標”。玄宗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登博學宏詞科,遷汜水尉。越數(shù)年,以事謫嶺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寧丞。史傳稱后以“不護細行”,又貶龍標尉。安史亂起,昌齡避亂江淮一帶,觸忤濠州刺史閭丘曉,為曉所殺。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昌齡為開元、天寶間杰出詩人。所作多邊塞軍旅、宮怨閨情及送別之什,清剛俊爽,深厚婉麗。時人殷璠以為“元嘉以還,四百年內(nèi),曹、劉、陸、謝,風骨頓盡,今昌齡克嗣厥跡”,稱其詩“驚耳駭目”,乃“中興高作”。(原出《河岳英靈集》卷中,茲據(jù)《唐詩紀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傳》卷二本傳云是“時稱‘詩家夫子王江寧’”。昌齡特擅七絕,明王世貞以為可“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藝苑卮言》卷四)。詩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齡詩注》。另有《詩格》傳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4首又4句。唐詩匯評
王昌齡(694?-756?),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舉博學宏辭科,授汜水尉。獲罪謫嶺南,二十七年遇赦北還。二十八年冬,為江寧尉。天寶中,貶龍標尉。安史亂起,北歸,為濠州刺史閭皇曉所殺。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昌齡工詩,時稱“詩家天子”;尤長七絕,與李白共稱“聯(lián)璧”。有《王昌齡集》五卷,已佚。又著《詩格》二卷,《詩中密旨》一卷,今傳本多疑非原著。有《王昌齡集》二卷和《王昌齡詩集》三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齡詩注》。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昌齡(698—約756) 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授校書郎,改汜水縣尉,再遷江寧縣丞,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西)縣尉,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赴江夏(今武昌)游玩時曾作惜別詩《送人歸江夏》,因情造景,借黃鶴樓抒情,表現(xiàn)了友人間的無限眷戀和依依惜別之情。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昌齡字少伯。江寧人。第進士。補秘書省校書郎。又登博學宏詞科。再遷泛水尉。貶龍標尉。以世亂還鄉(xiāng)里。為刺史閭邱曉所殺。
作品評論
元嘉以還,四百年內(nèi),曹、劉、陸、謝、風骨頓盡。頃有太原王昌齡,魯國儲光羲頗從厥跡,且兩賢氣同體別,而王稍聲峻。新唐書本傳
昌齡工詩,緒密而思清,時謂王江寧云。唐才子傳
昌齡工詩,縝密而思清,時稱“詩家天子王江寧”,蓋嘗為江寧令。與文士王之渙、辛漸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唐詩品》
少伯天才流麗,音唱疏越。七言小詩兒與太白比肩,當時樂府采錄無出具右。王言古作與儲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蕩不持,卒取閭丘之禍,輕華之致,不并圭璋,豈亦定見耶!朱警《王昌齡詩集跋》
少伯詩為中興名家,與儲光羲相埒,而少伯稍聲峻,多遠調。至如“飛雨祠工來,靄然關中暮”、“東峰始含景、了了見松雪”,興象融化,有遺音矣。《藝苑卮言》
七言絕句,王江寧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藝圃擷馀
絕句之源,出于樂府,貴有風人之致,其聲可歌,其趣在有意無意之間,使人莫可捉著。盛唐惟青蓮、龍標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詩藪
江寧《長信詞》、《西宮曲》、《青樓曲》、《閨怨》、《從軍行》,皆優(yōu)柔婉麗,意味無窮,風骨內(nèi)含,精芒外隱,如清廟朱統(tǒng),一唱三嘆。詩藪
摩詰五言絕,窮幽極玄;少伯七言絕,超凡入圣,俱神品也。詩藪
杜陵、太白七言律絕,獨步詞場;然杜陵律多險拗,太白絕間率露,大家故宜有此。若神韻于云,絕無煙火,深衷隱厚,妙協(xié)《蕭韶》,李頎、王昌齡故是千秋絕調。詩藪
李(白)詞氣飛揚,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殺直;王句格舒緩,不若李之自然,然連城之璧,不以追琢減稱。李作故極自然,王亦和婉中渾成,盡謝爐陲之跡;王作故極自在。李亦飄翔中閑雅,絕無叫噪之風,故難優(yōu)劣,然李詞或太露,王語或過流,亦不得護其短也。詩鏡總論
王龍標七言絕句,自是唐人騷語,深情苦恨,襞積重重,使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惜后人不善讀耳。詩鏡總論
書有利澀,詩有難易,難之奇,有曲澗層巒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齡絕句,難中之難;李青蓮歌行,易中之易。難而苦為長吉,易而脫為樂天,則無取焉??傊肆Σ慌c,天致自成,難易兩言,難可相忘耳。詩鏡總論
專尋好意,不理聲格,此中晚唐絕句所以病也,詩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尋,興情即是。王昌齡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齡得之椎煉,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齡之意象深矣。唐詩歸
鐘云: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細讀儲光羲及王昌齡詩,深厚處益見陶詩淵源脈絡。善學陶者寧從二公入,若從五、孟入。《全唐風雅》
鐘云:龍標七言絕妙在全不說出,讀未畢,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見矣,然終亦說不出。 黃紹夫云:唐七言絕句當以王龍標為第一,以其比興深遠,得風人溫柔敦厚之體,不但詞語高古而已。姜齋詩話
七言絕句,唯王江寧能無疵颣,儲光羲,崔國輔其次者,至若“秦時明月漢時關”,句非不煉,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詩起句,施之小詩,未免有頭重之病。若“水盡南天不見云”、“水和三日蕩輕舟”、“囊無一物獻尊親”、“玉帳分弓射虜營”,皆所謂滯累,以有襯字故也。其免于滯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則又疲茶無生氣,似欲匆匆結煞。《詩辯坻》
龍標七言古,氣勢太峻而才幅狹,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圍爐詩話
吳敬夫云:龍標七絕名手,五古筆法高妙,往往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論”,“獨立君始悟”、“海靜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襲,故愚者入其鬼窟中。豈若“久之風榛寂,遠聞樵聲至”、“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頓挫雄渾也? 王昌齡五古,或幽秀,或豪邁,或慘側,或曠達,或剛正,或飄逸,不可物色。圍爐詩話
王龍標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也,起承轉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后人無不宗之。原詩
《歷代詩法》七言絕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齡,李俊爽,王含蓄,兩人辭、調、意俱不同,各有至處。
龍標五古,勝情曠致,刊落凡俗。龍標七絕,如高翼矯風,半空落響,危峰墮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調,一見一新,非惟獨秀當時,抑已擅場千古。《唐詩別裁集》
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謂之唐人《騷》語可。石洲詩話
龍標精深可敵李東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間徐迪功尚與李、何鼎峙,則有唐開、寶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誰與歸?《挹翠樓詩話》
有識者皆當戒心讀王龍標“大漠風塵”、“白馬金鞍”、“馳道楊花”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諷,使深心人于言外領會,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絕所以獨冠三唐。《唐七律雋》
襄陽、龍標、供奉,雖不以七律名家,然視右丞、嘉州,少陵者公,別有一種神氣,有精采而無滯色,此盛唐之所以為盛也。《峴傭說詩》
孟浩然、王昌齡、常建五言清逸,風格均與摩詰相近,而篇幅較窘。學問為之,才力為之也。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鮑明遠,縮作短篇,自成幽峭。七絕擅名,亦由關塞之詞,江山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