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宗彝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
朱貽泰,字后成,號少卿,寶山人。
光緒乙亥舉人。
有《秋濤閣吟草》。

人物簡介

全臺詩
謝道?。?852~1915),字頌臣,又作頌丞;因排行第四,人稱「謝四」。
原籍廣東大埔,乾隆年間曾祖來臺開墾,卜居于田心仔莊(今臺中縣豐原市),以務農(nóng)為業(yè)。
至其父謝樹棠習岐黃之術(shù),以醫(yī)藥活人。
謝氏為丘逢甲表兄,早年從苗栗文人謝錫朋受書,后入廣東寓臺文人吳子光門下,與筱云山莊呂汝修、呂汝玉兄弟交誼頗深。
光緒元年(1875)以第五名入府學;光緒十六年(1890)在自宅設(shè)「養(yǎng)閒軒」,傅錫祺、張麗俊于此時受業(yè)門下。
光緒二十年(1894)應大雅張家之請,授學于「學海軒」。
張書炳、張德林、張曉峰,皆為其弟子。
臺灣割讓之際,謝氏募集義勇軍,率「誠」字正中營駐扎頭前莊(今桃園縣蘆竹鄉(xiāng));后因義軍節(jié)節(jié)敗退,遂西渡避難。
明治二十九年(1896)始再度返臺,隱于醫(yī)。
曾與林癡仙、林資修、連雅堂等文士交游唱和,酒酣耳熱之馀,往往痛陳時事。
明治卅九年(1906)自營生壙于大甲溪右鍋底窩(俗稱「睦督科」);又于風景幽美處筑草堂,稱為「小東山」。
春秋佳日,招友朋,攜名妓,為文酒之會。
如是數(shù)年,竟抑郁以終。
謝氏著有《小東山詩存》,民國三十四年(1945)九月,由其子謝秋濤刊??;民國六十三年(1974)再由其孫謝文昌二度刊印,共收古今體詩一百一十首。
另收丘逢甲、林癡仙等唱和詩三十四首。
后又有友人題謝氏詠生壙之詩,集為《科山生壙詩集》,錄有當時名流洪棄生、連雅堂、蔡啟運、陳基六之詩作 。
茲以謝文昌刊印的《小東山詩存》為底本,參照鄭鵬云《師友風義錄》、王松《臺陽詩話》、連橫《臺灣詩乘》、陳漢光《臺灣詩錄》及王建竹《臺中詩乘》等編校。
全臺詩
謝道?。?852~1915),字頌臣,又作頌丞;因排行第四,因此友人稱之為「謝四」。
光緒年間秀才。
原籍廣東大埔,乾隆年間曾祖來臺開墾,卜居于田心仔莊(今臺中縣豐原市),以務農(nóng)為業(yè);至其父謝樹棠始習岐黃之術(shù),以醫(yī)藥活人。
謝氏為丘逢甲表兄,早年從苗栗謝錫朋受書,后入?yún)亲庸忾T下,與筱云山莊呂汝修、呂汝玉兄弟交誼頗深。
光緒元年(1875)以第五名入府學;光緒十六年(1890)應大雅張家之請授學于「學海軒」。
傅錫祺、張書柄、張德林皆為其弟子。
臺灣割讓之際,謝氏募集義勇軍,率「誠」字正中營駐扎頭前莊(今桃園縣蘆竹鄉(xiāng));后因義軍節(jié)節(jié)敗退,遂西渡避難。
明治二十九年(1896)始再度返臺。
隱于醫(yī),與林癡仙、林資修、連橫等人過往甚密。
酒酣耳熱之馀,往往痛陳時事。
晚年自營生壙于大甲溪右鍋底窩;又于風景幽美處筑草堂,稱為「小東山」。
春秋佳日,招友朋,攜名妓,為文酒之會。
如是數(shù)年,遂抑郁而終。
謝氏著有《小東山詩存》,民國三十四年(1945)九月,由其子謝秋濤刊??;民國六十三年(1974)再由其孫謝文昌二度刊印。
共收古今體詩一百一十首。
另收丘逢甲、林癡仙等唱和詩三十四首。
后來又有題謝氏詠生壙之詩,集為《科山生壙詩集》,當時名流洪棄生、連雅堂、蔡啟運、陳基六均有詩收錄其中〖參考王國璠《臺灣先賢著作提要》,新竹:新竹社教館,1958年?!?。
以下所收詩作,據(jù)謝文昌刊印的《小東山詩存》,及其后所附《科山生壙詩集》進行編校。
(施懿琳撰)

人物簡介

全臺詩
鄭家珍(1866~1928),字伯玙,號雪汀,清新竹縣人。
原籍福建南安。
幼入陳世昌私塾就讀,與同門張麟書等結(jié)為金蘭之交。
光緒二十年(1894)取中舉人。
乙未割臺,挈眷內(nèi)渡,歸籍南安。
設(shè)館教學,造就頗多優(yōu)秀人才。
鄭氏學問廣博,好讀近世譯本,于天文、地理、歷法、算術(shù)、星相、卜筮,無不窮探奧妙,尤以算術(shù)著名于當時。
光緒三十四年(1908)保送???,取錄福建算術(shù)第一名。
時有英國人士與其較量,家珍更勝一籌,因此名聲大噪。
簽分鹽運大使,任豐州學堂正教習兼勸學所長。
大正八年(1919)返臺,居新竹八載。
大正十二年(1923)在新竹聚集門下,組「耕心吟社」,作品結(jié)集為《耕心吟集》。
在閩時曾有《倚劍樓詩文存》,由泉州古華閣書局刊行,今未得見。
返回新竹后,又著有《雪蕉山館詩草》。
昭和三年(1928)病逝南安祖厝,年六十三。
逝后遺稿無存,越四載,門人曾秋濤、許炯軒收拾殘叢,擬付梓,惜未梓行。
民國七十二年,門人鄭?珠始出所藏稿,并得莊幼岳、周植夫、黃錠明之編訂,由門人林麗生斥資,委由中華民國傳統(tǒng)詩學會為之排印出版,名曰《雪蕉山館詩集》,多返臺后之作。
其后龍文出版社將其收入「臺灣先賢詩文集匯刊」,為現(xiàn)今最為通行版本。
〖參考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jù)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頁730至731。
〗今即據(jù)此為底本,并參照《臺灣日日新報》、《詩報》、曾笑云編《東寧擊缽吟前后集》、?口安喜編《東閣倡和集》等報刊詩集編校。
(江寶釵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