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毛岳生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簡介

維基
徐經(jīng)(1788年—1856年),原名徐榮,后更名徐述虔,再改名徐經(jīng),字桓生,號拜庚,上海嘉定人。
徐經(jīng)自幼究心漢學(xué),詩文俱有法度,與錢師康、毛岳生、葛其仁、陳瑑、莊爾保、黃穆之合稱“嘉定七生”,名聞遐邇。
嘉慶二十三年(1818),順天鄉(xiāng)試中式。
次年,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散館,授編修,充國史館纂修。
道光十四年(1834),奉命到南書房,賜筆札,令賦詩,得道光帝賞識,賞給庫紗若干。
此后,歷任左春坊左贊善、山東濟東泰武臨道道員,又曾署理山東運河道道員、山東按察使、鹽運使,一生功業(yè)主要在治河。
道光十九年(1839),署理運河道道員,隨大學(xué)士王鼎督辦中牟河工,建議復(fù)洸、泗二水故道。
洸水本由濟寧城北向西南流,至?xí)蛉脒\河;泗水本由濟寧城東向南流,至觀瀾橋入運河。
明代,流寇進逼濟寧城,西北二門無險可守,遂筑壩于東門外楊家口,攔洸泗二水,使水流全部匯集在城之西北,以作為拒敵之屏障。
然而,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并未及時拆除水壩,使洸、泗二水回歸故道,甚至遷延至道光時代,造成運河河道時常堵塞,周邊民田也時常被淹沒。
朝廷采納了徐經(jīng)的建議,百年積弊一掃而清,漕運暢通,民田亦免遭水患。
中牟的工程完成后,擢升為濟東泰武臨道道員。
轄區(qū)內(nèi)有趙公河,淤塞嚴(yán)重,常發(fā)水災(zāi),徐經(jīng)奉命疏浚,淘挖河道中積聚的泥沙,芟除河道中叢生的蘆葦,從此水流暢行無阻,由徒駭河一路向大海奔去。
為防后患,徐經(jīng)與同仁共同訂立了善后章程,約定五年一浚,兩岸百姓獲利良多。
任濟東泰武臨道道員六年,期間代理按察使、鹽運使,政績考核被列為卓異,最后因辦理鹽務(wù)不合上司之意,罷官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