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習(xí)經(jīng)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安定烏氏人,字修芝。
西魏末入太學(xué)習(xí)經(jīng)史,以秘書郎起家。
北周時以平北齊功累封華陽郡公,拜柱國。
入隋為岐州刺史,有惠政,奏課為天下第一。
轉(zhuǎn)相州刺史,發(fā)奸隱,治豪猾,立鄉(xiāng)學(xué)教育民人,風(fēng)俗大改。
卒于官。
謚襄。

人物簡介

維基
周汝鈞(1858年—1906年),本名常儉,字約存,別字節(jié)生,號省齋。
廣東番禺縣慕德里司南崗鄉(xiāng)(今廣州市白云區(qū)江高鎮(zhèn)南崗村)人。
周汝鈞自幼穎悟,過目成誦。
光緒八年(1882)中舉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成進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xué)習(xí),授官刑部主事。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在北京參與成立維新派重要政治團體強學(xué)書局。
次年,強學(xué)書局被清廷查禁。
周汝鈞又與張蔭棠、陳昭常、何藻翔、曾習(xí)經(jīng)、顏延佑、張元濟、夏偕復(fù)組織健社。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開辦西學(xué)堂,教授數(shù)學(xué)和英文,次年改名通藝學(xué)堂。
戊戌變法失敗后學(xué)堂解散,校產(chǎn)交給籌辦中的京師大學(xué)堂。
周汝鈞回到廣東,歷任數(shù)所書院掌教、學(xué)海堂學(xué)長,留心西學(xué)。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獲聘南海、番禺、順德旅美舊金山三邑會館董事主席。
二十八年(1902年),由駐美公使伍廷芳派充舊金山領(lǐng)事署隨員,隨即擔(dān)任駐舊金山總領(lǐng)事。
任期結(jié)束,由駐美公使梁誠奏請賞加四品銜。
回京后,在清吏司行走,兼管刑部司務(wù)廳督催所事,歷任順天癸巳恩科鄉(xiāng)試武闈收掌官,昭陵工程監(jiān)修、定陵工程監(jiān)督,東陵紅墻工程勘估監(jiān)督等職。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卒。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潘飛聲(1858-1934) 字劍士,號蘭史。番禺(今廣州)人。清貢生。早年隨洪鈞出使德國,入柏林大學(xué)講授中國語言文學(xué)。歸國,保舉知縣,改授國子監(jiān)典籍,薦舉經(jīng)濟特科,皆不就。寓居香港,為報刊撰稿。入民國,寓居滬上。詩文詞并工,為南社社員,與高旭、俞鍔、傅專并稱"南社四劍"。其詩清響可聽,雄秀并具。詞極婀娜之致。有《說劍堂集》、《在山泉詩話》。詞在集中,名《海山詞》、《花語詞》、《珠江低唱長相思詞》。
全臺詩
潘飛聲(?~?),字蘭史,廣東番禺人〖參考林鶴年《福雅堂詩鈔》題詞;又王松《友竹行窩遺稿》附《哀挽錄》,注明潘氏里籍為「上?!?,姑存疑。〗。生平不詳。(楊永智撰)
人物簡介
1858-1934,字蘭史,廣州市番禺人。
號劍士、心蘭、老蘭,別署老劍、劍道人、說劍詞人、羅浮道士、獨立山人,齋名剪淞閣、室名水晶庵、崇蘭精舍、禪定室等,祖籍福建省人,先祖于清乾隆年間遷居廣東經(jīng)商,遂落籍于廣東省番禺縣(今廣州市番禺區(qū))。
香港《華字日報》、《實報》主筆,南社成員。
長于詩詞書畫,善行書,蒼秀遒勁,善畫折枝花卉。
詩筆雄麗,時有奇氣,廣東美術(shù)史上關(guān)健人物,與羅癭公、曾剛甫、黃晦聞、黃公度、胡展堂并稱為“近代嶺南六大家”。
中國近代著名詩人、書畫家。
海山詞·序
歲在戊子,蒙方傍星軺,涉歐海。役形竿牘,息影衙齋。閒抽青琴,同調(diào)斯?。仰視白日,異域可悲。歌敕勒以蒼涼,唱河干而僾悒。孤歡易墜,一稔有奇。則有潘君蘭史者,瑩鑒月皎,才鋒雷鳴。吞篆妙齡,噪名宙合,氈裘絕域,雁贄遠(yuǎn)遺。乃浮博望之槎,高設(shè)馬融之帳。碧瞳黃發(fā),羌北面以從風(fēng);白狄紅番,沐東溟之化雨??途忧逑?,與我周旋。家世河陽,種桃滿縣;行歌海國,擲果盈車。授簡援毫,排寒送暑。堂名說劍,催詩刻燭之雄;室號相思,補屋牽羅之趣。語多雋逸,目無淺營。近復(fù)出海山詞一集見示,蘤辭焰發(fā),琚談色飛。玉田之疏,夢窗之密,柳永長亭之雨,髯蘇大江之浪。包羅胸襟,奔赴腕底。間或惆悵明珰,流連翠被,指樓頭之盼盼,索紙上之真真。搴杜芳洲,紉蘭空谷,寤寐所接,髣髴其人。因而妙語珠穿,紈情綺合。美人香草,一例寓言;佛子秋波,三生禪悟。翳不乖乎宗旨,實連犿以無傷。使君不凡,吾黨心折。時則青女晨妒,素妃夜愁。南窗偶開,北風(fēng)如刺。擁衾不寐,閣筆欲焚。萬感無聊,一杯獨酌。縱覽宏制,不期塊壘之消;附綴芻言,請待國門之??。光緒十四年冬十有二月,寧鄉(xiāng)陶森甲矩林序于德意志拍爾陵使署之西樓。 予使太西,始識蘭史于百林。年少翩翩,盛名鼎鼎。攜鏤玉雕瓊之筆,作棧山航海之游。草草光陰,流連三載;花花世界,邂逅群仙。匯其詩詞,分為兩集。獨開生面,妙寫麗情。蓋古來才人未有遠(yuǎn)游此地者,才人來百林自蘭史始。讀者艷其才,并艷其遇矣。上海姚文棟。 大詞哀感頑艷,凄入心脾。所恨者厚塵務(wù)坌涌,不能以師事之。奈何。賜題畫芙蓉一闋,尤洽鄙懷,意外之意,日來悶甚。正擬把酒朗誦數(shù)過,藉遣天涯幽緒耳。兀魯特部落承厚。 海西萬里外,不聞此調(diào)如廣陵散矣。今讀此編,激越清泠,純乎天響,如鼓成連琴于山海間。令我移情久也。戊子冬月張德彝拜識于柏林行館。 此卷詞清曠瑰麗,以冰雪之筆,寫海山之景。瓊島瑤臺,隱現(xiàn)紙上,令人目迷五色。古來詞家所未有也。日本井上哲拜讀拜服。 題詞 滿洲桂林竹君 草窗風(fēng)調(diào)夢窗詞。情是三生杜牧之。如此華年如此筆,卻來海外畫蛾眉。 新聲傳寫遍蠻箋。鏤玉鐫瓊字字妍。記唱壽樓春一曲,萬花低首拜詞仙。 虞美人 滿洲承厚敦伯 庾郎才調(diào)江郎筆。來繼金荃集。新聲傳誦到歐西。處處冰弦檀板唱君詞。 多情小杜傷春慣。又感秋無限。漫夸薄倖遍揚州。千載天涯一樣說風(fēng)流。 又 離情每被柔情擾。夢影愁多少。三生綺債幾時休。流水落花風(fēng)雨一天愁。 琵琶誰訴飄零客。舊曲翻新拍。相逢海國久知君??稍S盧仝從此拜韓門。 日本金井雄飛卿 此鄉(xiāng)未合老溫柔。細(xì)按紅牙教莫愁。卻笑腰纏無十萬,年年騎鶴上揚州。 尊前休唱雨淋鈴。舊曲天涯只怕聽。為問珠江今夜月,水天閒話付樵青。 不卷重簾夜聽潮。綠天風(fēng)雨太無聊。寒燈水閣瀟瀟夕,只有琴娘伴寂寥。 歌舞歐西眼易青。冶游休說似浮萍。洋琴試按衷情曲,簾外蠻花解笑聽。 風(fēng)流家世是潘郎。幾度金針繡錦鴦。遮莫上人嗔破戒,海山新曲又催妝。 扶桑有客識才名。同是江湖載酒行。剩得閒情一枝筆,也題黃絹拜先生。 日本井上哲君迪 黃河詞調(diào)世爭傳。玉貌風(fēng)塵尚少年。愛向海山題艷曲,細(xì)腰人拜杜樊川。 蠻娘能唱浪淘沙。合寫羈愁付琵琶。一樣傷春感零落,為君重訴二橋花(日本新橋柳橋花月為東京之冠。)。
花語詞·序
蘭史大兄三世詞宗,一家韻事。宮商繩武,研祖硯以雕瓊;律呂承歡,讀父書而戛玉。命小紅以低唱,我欲吹簫;浮大白而高歌,卿當(dāng)按拍。況復(fù)六家之后,顧曲寥寥;五嶺以南,知音落落。沈只陀之金縷,刬襪未前;陳虞苑之銅琶,橫刀而去。君則河滿一聲,陽關(guān)三疊。數(shù)樓臺于南國,不少鐘情;問松柏于西陵,偏多寄慨。何止盈盈秋水,破粉成痕;淡淡春山,結(jié)眉表色也哉。于時花塢香濃,珠江月皎。船船綺席,綠熊則坐子樽前;處處晶窗,金鳳則掛臣冠上。鴛鴦沙實冶游之地,楊柳岸有酒醒之時??蔁o小令追歡,新聲填恨,播諸樂府,度以名倡者乎。爰制金荃,更拋紅豆。拍遍王郎摺疊之扇,薰?jié)M盧家蘇合之香。一卷烏絲,應(yīng)付當(dāng)筵部伎;兩行紅粉,如調(diào)上苑春鶯。仆向工愁,不禁命酒;君猶摘艷,或妒搓酥。豈曰銷魂,直令神往已。光緒癸未中和節(jié),西園種菜叟蕭??常。
珠江低唱·序
蘭史夙承家學(xué),后來詩人罕見倫比。又擅倚聲,癖愛拙詞。屬書冊上,摘錄數(shù)首,即希伯正。光緒己卯九月陳良玉。 嘗與蘭甫、朗山論吾粵詞家,自吳石華后繼者絕鮮。蘭史年少好學(xué),以精妙之思,運英雋之才,發(fā)為倚聲,綺艷中時露奇矯之氣,屢為蘭甫、朗山所賞。嶺表詞壇洵堪獨秀矣。余少喜填詞,老而荒廢。今睹是編,不無自愧,益當(dāng)自勉也。光緒乙酉十月尺岡歸樵陳璞書于息園。 蘭史大兄足下,前月由都抵家,奉惠書垂念,拳拳心感,曷既久不晤,馳系維勞。昨在星堂處讀近作詩詞,深嘆其工,詞尤屬必傳之作。茲謹(jǐn)呈詩箋,求賜題秋琴圖、桐院讀畫圖詩。如命書繳雪鴻圖,忘置行篋,當(dāng)與櫻花圖詩同書再呈也。十載交游,相知最深,況吾兄英年俊才,尤所欽佩,安能無言。容搜索呈諸大教耳。漢陽嘉洗、蘭亭硯,皆稀世之寶,欲作一詩,附之以傳,特恐才力薄弱,不能稱此好題目也。敬頌吟安,欲言不盡。愚弟黃紹昌頓首。
長相思詞·題辭
蝶戀花 滿洲承厚伯純 孤館紅芳空問影。天上人間,此恨何時醒?;ㄕZ蘭衾愁記省。離鄉(xiāng)為覓忘憂境。 到底江湖風(fēng)雪冷。冷入琴弦,怨軫休重整。讀罷君詞心自警。天涯共是多愁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918 【介紹】: 清廣東番禺人,字星海。光緒六年進士,授編修。為張之洞倚重,聘主廣雅書院、鐘山書院講席。之洞推行新政,言學(xué)事惟鼎芬是任。累官署布政使。以劾袁世凱去官。卒后,清室謚文忠。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三
梁鼎芬,字星海,號節(jié)庵,番禺人。光緒庚辰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湖北按察使。謚文忠。有《節(jié)庵遺詩》。
全臺詩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號節(jié)庵,廣東番禺(今廣州市)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任編修,于清法戰(zhàn)爭時彈劾李鴻章受黜,二十七歲罷歸還鄉(xiāng)。歷任惠州豐湖書院山長、肇慶端溪書院院長、廣雅書院首任院長,梁氏掌教各書院時,頗注重書院藏書。辛亥革命后,由陳寶琛引薦,擔(dān)任溥儀師傅,1919年病逝北京,溥儀賜謚文忠。為近代書法家,詩集《節(jié)庵先生遺詩》,收于嚴(yán)一萍編《嶺南近代四家詩》,1982年藝文印書館影印出版。〖主要參考文史哲編輯部《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臺北市:文史哲,1982年;中國評論新聞網(wǎng)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blockquote>
詞學(xué)圖錄
梁鼎芬(1859-1920) 字星海,號節(jié)庵。番禺(今廣州)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授編修。中法戰(zhàn)爭時劾李鴻章誤國,降五級調(diào)用。兩廣總督張之洞延主廣雅書院講席。之洞移督兩江,繼聘為鐘山書院山長。署武昌知府,擢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引疾歸。有《節(jié)庵先生遺詩》。詞集名《欸紅樓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梁鼎芬(1859~1919) 晚清學(xué)者、藏書家。字星海,又字伯烈,號節(jié)庵等。廣東番禺人。光緒六年(1880)進士,授編修。歷官武昌知府、湖北安襄鄖荊道、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曾因彈劾李鴻章,名震朝野。曾任兩湖書院監(jiān)督、湖北全省學(xué)務(wù)處總提調(diào),后任溥儀的老師,卒謚“文忠”。擅長詩詞,被稱為“近代嶺南四家”之一,有《節(jié)庵先生遺詩》等。梁鼎芬居鄂十七年,對湖北教育事業(yè)貢獻(xiàn)良多,蛇山山頂原有抱膝亭,系民國初年湖北學(xué)界為紀(jì)念梁鼎芬而建。曾于光緒二十年(1894)與楊守敬同游黃鶴樓,作詩有“此樓興廢難為主”之嘆。
節(jié)庵先生遺詩·舊序
梁子鼎芬選刊所得詩為二卷,曰:「姑以相娛也。
」始梁子官編修時,發(fā)憤彈大臣,黜罷,年二十七耳,吾心壯之。
后相見長沙,形貌論議稱其所聞,而頗欲梁子歛抑意氣,以究觀大道之原,去所偏蔽而偕之大適。
已而梁子棄鄉(xiāng)里,獨居焦山佛寺三四年,所學(xué)果益異。
客江夏稍久,又得觀其所為詩歌,幾六七百篇,其勤如是。
私怪梁子方博綜萬物,考攬古今之大業(yè),顧亦習(xí)華文,耽吟弄,效詞流墨客之為邪?
且夫天之生夫人也,蘊其志焉,又植其才焉,志盛則多感,才盛則多營,多感多營而必蘄有以自達(dá),古之人皆然。
當(dāng)是時,天下之變蓋已紛然雜出矣,學(xué)術(shù)之升降,政法之隆污,君子小人之消長,人心風(fēng)俗之否泰,夷狄寇盜之旁伺而竊發(fā),梁子日積其所感所營,未能忘于心,幽憂徘徊,無可陳說告語者。
而優(yōu)閒之歲月,虛寥澹漠之人境,狎亙古于旦暮,覿萬象于一榻,上求下索,交縈互引,所以發(fā)情思,蕩魂夢,益與為無窮。
梁子之不能已于詩,儻以是與?
儻以是與?
雖然,梁子之詩既工矣,憤悱之情,噍殺之音,亦頗時時呈露而不復(fù)自遏。
吾不敢謂梁子已能平其心,一比于純德,要梁子志極于天壤,誼關(guān)于國故,掬肝瀝血,抗言永嘆,不屑茍私其躬,用一己之得失進退為忻慍,此則梁子昭昭之孤心,即以極諸天下后世而猶許者也。
梁子嘗堅余皓首偕隱之約,余窳薄朽散,不堪效尺寸之用,世無智愚,得睨而知之。
梁子刻意厲行,且勤求當(dāng)世之利病,宜非余比。
然今日之建賢選能,立事就功,風(fēng)尚固殊焉。
士信不可棄,復(fù)不稍貶所持,曲折以就其繩格,即愈厭斥之不暇。
日邁月征,徙倚天地,吾恐梁子之詩將益工,且多行交譏,梁子不幸終類于余也。
梁子于詩喜宋王、蘇氏,亦喜歐陽氏,遂及于杜、韓云。
光緒十九年八月義寧陳三立。
刻集非公意也。
癸丑春間,公有三良之志,而不得遂,事前手書遺言:「我生孤苦,學(xué)無成就,一切皆不刻,今年燒了許多,有燒不盡者,見了再燒,勿留一字在世上。
我心凄涼,文字不能傳出也。
」公子劬以示紹宋。
及己未夏,公病痹,一日紹宋詣問,乘間叩公所著何不付刊。
公曰:「吾不長于文,文必不刻。
詩詞雖意有所托,惟燒去已不少,今所鈔存僅百馀首,他日不可知,今則不能示汝耳。
」紹宋因知公非不愿刻集,特不欲傳其文。
疇昔遺言,蓋有激而發(fā)也。
顧公歾后,檢其鈔存之稿不可得,乃與陳君慶佑公輔謀以小啟遍徵公詩,啟甫脫稿,公輔下世,事遂寢。
由紹宋獨力蒐輯,先得龍氏《知服齋叢書》樣本二百五十二首,繼復(fù)百出鈔集,積一年,得七百四十馀首,惟所錄互有異同,又多由公往所書扇錄出,詩題各異,詮次校讎凡八閱月。
念公生平于詩頗自矜慎,今凡涉疑似,及尋常酬荅之作,未敢輒錄,復(fù)由閩縣陳太傅師審訂一過,曾剛甫、黃晦聞、胡子賢三君一再商校。
其龍本則公所及見,定為首二卷,紹宋所輯者為后四卷,都凡存詩八百六十二首,體公之志,尚嫌過多,而同人謂難割愛,且紀(jì)實云。
至其次第,龍本一仍其舊,紹宋所編僅就聞知略為詮次,公輔既??,知公作詩年月者較鮮,必欲編年,則展轉(zhuǎn)相詢,殺青無日,及今不圖,人事萬變,豈可知也?
編既成,盧君慎之亟欲為公刻集,徵稿于紹宋,因畀以付刻而謹(jǐn)識崖略于右。
癸亥四月,龍游余紹宋識。
節(jié)庵先生遺詩·跋
右《節(jié)庵先生遺詩》六卷,吾師梁文忠公稿也。光緒中葉,公主講兩湖書院,弼時以諸生執(zhí)業(yè)門下,尋有選派游學(xué)之舉,被命而東。既卒業(yè),服官京外,與公遂疏闊。己未十二月,公卒于京師,弼謀刊公遺詩,稿多散佚,蒐集良難。公戚余君越園檢公遺篋,得舊刻詩稿二卷,復(fù)四方徵集,又得四卷,手輯校讎,貽弼付梓。計自公卒后始徵集,訖三年而茲刻乃成。癸亥三月,受業(yè)沔陽盧弼謹(jǐn)跋。
節(jié)庵先生遺詩續(xù)編·序
梁節(jié)庵丈遺詩,為余越園輯刊者,凡八百馀首,以丈詩無定稿,故不免遺漏,次序亦有淆亂。然幸得此本以流傳,固猶勝于散佚隱晦也。然丈之著作,實不止此。十馀年來,綽屢欲從事輯補,以人事萬變,卒無所成,僅輯印丈《款紅樓詞》一卷,其他片段都不成編。病廢以還,慮此愿終乖,乃謀之丈之子思孝,取所存詩稿及在楊子遠(yuǎn)與綽所者,匯加訂勘,始意綜余氏輯本及新輯本,加以抉擇編次,期合丈旨,且供讀者知人論世之資。以物價庸值日夕飛騰,朋儕散處四方,艱于商榷,時與力之所限,又恐稍縱即逝,后此益無把握,不得已,姑就新輯所得,稍去其不經(jīng)意者詮序之,得詩三百首,付之剞劂。其全功俟之他人或異日,其全稿之編印,亦俟之他人與異日。衰年末劫,所得為者,僅此而已。嗚呼!世變之烈,將百十倍于前,求如丈之冥行孤往,呻吟舒嘯,以寫其抑郁,且恐不可得,而徘徊景光,寄情于云霞山海,復(fù)幾無其地,則丈之所受,固猶是昔人想象所及而有可以自慰者歟?窮居病榻,寤寐若相應(yīng)和,念少日追從之景,遂成隔世,斯又俯仰百罹,而不徒為死生契闊之感者矣。印竟,因記顛末于首。遐庵葉恭綽謹(jǐn)序。
節(jié)庵先生遺詩續(xù)編·識
寒家與丈累代摯交。丈光緒庚辰入都,即寓先祖南雪公宅,繼乃遷棲鳳樓,即丈詩所稱「獨憶葉園三友事,詩成如虎酒如龍」者也。(又見丈《題上元夜飲圖》詩注。)余輯丈詩卷二有《碧螺春盦夜宴》詩。碧螺春盦,本生先考叔達(dá)公書齋名。丈與先伯伯蘧公、先考仲鸞公、本生先考叔達(dá)公皆至契,《款紅樓詞》中屢有倡和。時丈尊稱南雪公為三伯,函札皆然,不稱字與號也。光緒之季,綽教授武昌,謁丈于武昌府廨。旋以書來云:「違別廿年,相見悲喜。聞太夫人葬日,文從即歸,為之愴惻?!顾昧钪v學(xué)于兩湖師范及西路小學(xué),撫愛甚至。會歲暮,綽題門曰:「永嘉學(xué)派,荊楚歲時。」丈大賞之,逢人為之延譽,且以事功相勖。乃蹉跎卅載,迄無所成,視息偷生,重慚期許矣。葉恭綽謹(jǐn)識
節(jié)庵先生遺詩補輯
節(jié)庵先生詩集,世傳三本。清光緒間龍鳳鑣知服齋刻《節(jié)庵集》五卷,少見,今通行者盧弼刻《節(jié)庵先生遺詩》六卷,葉恭綽刻《續(xù)編》一卷。近年余欲合三本,增輯遺詩,依年編次,重為校定。寫錄粗就,茲先以補輯一百二十馀首為盧、葉二本未收者付印。吾知先生未刻詩尚不止此,倘海內(nèi)人士藏有先生手跡,或別有錄存,乞賜抄示,俾成定本,曷勝厚幸。壬辰端午節(jié),番禺汪宗衍謹(jǐn)記。
節(jié)庵先生詩集·跋
梁節(jié)庵丈生平吟詠甚富,惜無手定詩稿。清光緒丁酉間,龍丈伯鸞刻《知服齋叢書》,有《節(jié)盦集》五卷,旋抽出不復(fù)印行,故流傳頗少。今通行者為余君越園、盧君慎之輯刻遺詩六卷,葉君遐庵輯印續(xù)篇一卷。余君序云:卷一、卷二悉依龍氏《知服齋叢書》樣本。今校龍刻亦多互異。如卷一第一首,盧本為《龍丈壽祺宴集家園賦呈》,龍刻為《書堂》。卷一《寄康祖詒》,卷二《贈康長素布衣》,龍刻皆刪之,殆怵于黨禍歟?而龍刻多于盧、葉兩本之詩,凡十首,似兩君皆未獲見龍刻五卷本也。顧盧、葉兩本往住羼入沈寐叟、王可莊二人之作。盧本卷六《答寐叟用晞發(fā)集夜坐簡韶卿》三首,其第一首為沈氏原作,(第三首題為《雨夜呈寐叟仍前韻》,盧本誤并前題。)葉本《贈可莊》一絕,乃王氏題畫扇以贈丈者,見丈手寫詩扇及王蘇州遺書中。其他編次亦多舛誤,疏于??保x者多不之審。而丈詩尚不祗此。往予見丈詩稿于友人齋頭,皆系散篇,每詩一葉,有紀(jì)香聰評語者,迄未裝釘,故龍刻亦淆亂無次也。比歲予客澳岸,寓寮無事,不揣谫陋,欲合盧、葉二本重為編次,增輯佚詩,寫成定本,俾知人論世者有所參考。爰博采丈手寫詩扇,遇有年分異文,輒記于簡端。并取龍氏刻本、丈子思孝、楊師果庵、廖師伯魯、許君鶴儔、葉君遐庵、楊君子遠(yuǎn)抄本,參以近人詩文詞集、日記詩話,鉤稽考證,按年編次,管窺所及,并加按語以識之。綜龍、盧、葉三本及予新輯者,存詩一千三百七十馀首,詮次為六卷。至丈詩屢有竄易,與行世刻本不同者,則皆以其晚年手跡為據(jù),而列其異文為校記附后焉。昔余君編詩時,距丈捐館僅數(shù)載,猶感知其作詩年月者鮮,艱于商摧。今又三十年,同時輩流日漸零落,猶幸遺稿日出,得以推尋,然莫為之前,予亦曷能成此也?丈服官鄂渚而外,南北住還,蹤跡靡定,其中編次,雖經(jīng)極意考索,仍恐不能無誤,則俟后有為丈編詩譜者訂正之。若夫丈之犖犖大節(jié),具在《清史》本傳,雖不籍詩以傳,而其詩亦自足千秋,世有定評,無俟未學(xué)揄揚也。憶乙酉之歲,余返抵里門,時伯師亦自樵山歸,相約共輯丈佚詩,各出所獲互示。嗣余病疽,療于海濱,猶時時以佚詩寄示相慰。今此編告成,實賴其啟發(fā)端緒,而伯師已一瞑不視矣。悲夫!番禺汪宗衍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69—1909 【介紹】: 清廣東豐順人,字叔雅,號惺庵。以文學(xué)著稱都下。嘗赴日本求學(xué)。欲為《清經(jīng)籍志》、《寰宇訪學(xué)錄》,皆未成而卒。有《丁征君遺集》。
人物簡介
丁惠康(1868—1909),字叔雅,號惺庵。
廣東豐順人。
丁日昌第三子。
少與里人曾習(xí)經(jīng)齊名。
復(fù)與陳三立、譚嗣同、吳保初并稱“清末四公子”,陳石遺謂其“能詩善書精鑒別,聲名藉甚,當(dāng)世士夫,無不知有丁叔雅。
在同時三公子中,當(dāng)兄事伯嚴(yán),弟畜彥復(fù)。
”(《石遺室詩話》)叔雅“二十許乃游京師,所交皆一時賢俊,相與講求新學(xué)。
己亥歲暮,客滬。
廢立之議起,滬瀆司電經(jīng)蓮山太守名元善,浙江上虞人,抗疏諫諍,君實左右其事,廁名其列。
遂見惡于當(dāng)路,君翛然物外,暢然自適。
癸卯,岑西林督粵,延君入幕,主持興學(xué)事,赴日本考查學(xué)校。
已歸,明年以持論不合,辭去。
君雖粵人,不樂粵中風(fēng)土,自是恒羈旅都門滬瀆。
志不肯事權(quán)貴,與時俯仰,竟以貧病,于宣統(tǒng)元年四月晦日卒于都門客邸,年四十有二。
”(狄葆賢《平等閣詩話》)既歿,曾剛甫為董其喪。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羅惇曧(1872-1924) 字孝遹,號掞東、癭庵、癭公。
廣東順德人。
光緒二十九年副貢。
后客北京,官郵傳部郎中。
工詩,與梁鼎芬、曾習(xí)經(jīng)、黃節(jié)合稱"近代嶺南四家"。
程硯秋師。
有《癭公詞》。
癭庵詩集·黃節(jié)序
甲子元日,癭庵過余曰:吾度歲之資,今日只馀一金耳。
以易銅幣百數(shù)十枚實囊中,猶不負(fù)聽歌錢也。
語未改臘,癭庵遽于是秋八月逝世。
既五年,敷庵檢其遺詩將梓,就余請序。
余始得讀癭庵《癸亥除夕》詩。
其詩有云「自諱囊空念婦勞」,其言何溫厚如是耶?
《王風(fēng)》閔周三詩,「君子陽陽」曰無所用其心也,「有兔爰爰」曰君子不樂其生也。
癭庵之為人,若無所用其心者,然亦時有憂生之嗟。
顧其所遘艱難,獨不使夫婦之道見于衰薄,則「中谷有蓷」之詩,癭庵之所傷也,讀其詩可知已。
人倫之廢亂極矣,壞于天下,始于家室。
當(dāng)斯之時,一士之行,往往能申其義,三百詩人若《谷風(fēng)》《北門》是也。
嗚呼!
癭庵其知之矣。
癭庵馳情鞠部,世有疑而議之者,余嘗舉以相規(guī),則答余書云:「吾欲以無聊疏脫自暴于時,故借一涂以自托,使世共訕笑之,則無暇批評其馀,非真有所癡戀也。
」嗚呼!
余今序癭庵詩,敢不揭癭庵立身之義,并其所懷以告后之讀癭庵詩者,使知癭庵畜義甚富,過乎其詩?
至于閔天下之無詩,則余以之悲癭庵者,或癭庵其能知之?
余旅京師,與癭庵居最近,過從日數(shù),論詩遂踰十年。
其為詩,蚤歲學(xué)玉溪子,繼乃由香山以入劍南,故其造境沖夷,則在中歲以后。
今集所存,少作蓋無幾也。
癭庵病中遺屬,以詩付曾剛甫選定,今茲之刻,則剛甫垂歿時所定者,蓋僅存二百馀首。
然余知癭庵為詩至多,惟其志不求傳。
其《答客問》詩有云「作書覓句吾不廢,聊遣興耳安用傳」,則其馀散佚之詩,或為剛甫所刊落者,必不為癭庵所惜,雖不存可也。
嗚乎!
癭庵與世可深,而不求深于世,學(xué)書可深,而不求深于書,為詩可深,而不求深于詩。
至其馳情鞠部,宜若深矣,然自謂非有所癡戀,則亦未嘗求深。
其絕筆詩尚致嘆于嗔癡損道。
夫惟其不求深,故萬緣之空,(絕筆詩語。
)猶得在未死之日,否則其懷蚤亂矣。
亂則無所不至而義失,義失則詩雖存,存其字句聲律耳,詩云乎哉?
抑癭庵游不擇人,言不迕物,讀其詩者,隨處而可見,蓋其度大也。
然使癭庵而不窮,則其志沒矣。
然雖窮而無癭庵之義之懷,則其志亦沒矣,詩云乎哉?
戊辰正月十二日中夜,黃節(jié)序。
癭庵詩集·葉恭綽序
余與任公、幼偉、熹白既刊癭公遺詩,依其遺志,用曾剛甫所選本,附以病中諸作,又錄曾選外之可存者為一卷,曰《癭庵集外詩》。
歲戊辰五月告成,因為之序曰: 癭公遺言,以詩人表其墓,有旨哉!
有旨哉!
詩之境界,一超乎人外,舉凡高山大川、幽林邃谷,飛霜疾雹,和風(fēng)甘雨,以迄奇花丑石,文禽游魚,半死之桐,不中繩墨之櫟,嬙施蒙娸之美惡,仙佛魅怪之邪正,黎丘趾離之變幻無極,人世得喪、欣戚、喜怒、愛惡、舍執(zhí)之得其正不得其正,皆入乎詩,出乎詩。
詩者,人之第二心靈,寫其所別造之一境,而因而寄焉者也。
故有詩,而人之精神不必定寄于此血肉之軀殼。
癭公之死,余方客海上,聞而深慟,閱數(shù)載而哀未澹。
既而思所以永君之精神者,乃與諸友謀刊其詩。
余維君之生,未必自意遂終為詩人,而境之所范,卒有以成就之,使得自達(dá)于其域,此在君固無所謂幸不幸,而掇拾所著,使君之精神不至于澌滅,則固后死之責(zé)也。
君詩凡三變,光緒庚、辛前,導(dǎo)源溫、李,于晚唐為近。
逮入北京,與當(dāng)代賢俊游,切磋洗伐,意蘊深迥,復(fù)浸淫于宋之梅、蘇、王、陳間。
鼎革以還,寄情放曠,意中亦若有不自得者,所為詩乃轉(zhuǎn)造淡遠(yuǎn),具有蕭然之致。
此其襟抱未知于古人何如,要之,其胸中必別有所想象之一境,一寓之于詩,其詩亦遂因之益進,蓋可斷言也。
君生平論詩最推曾剛甫,其手稿曾經(jīng)剛甫選定,故今仍不改。
余昔者喪其所愛,癭公為詩述離合因緣甚悉,所謂「舊夢吾思四印齋」者,其詩今不載集中。
顧念西山之麓,幻住之園,風(fēng)清月白中,若有聞詩人之吟嘯者,其亦恍惚四印齋頭問字時光景否耶?
是則天地間無時不有瘦公之詩在,亦不限于此區(qū)區(qū)短冊也。
是為序。
共和十七年夏,番禺葉恭綽。
(錄入:薪齋)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黃節(jié)(1873-1935) 原名晦聞,字玉昆,號純熙。
甘竹右灘人。
清末在上海與章太炎、馬敘倫等創(chuàng)立國學(xué)保存會,刊印《風(fēng)雨樓叢書》,創(chuàng)辦《國粹學(xué)報》。
民國后入南社,長居北京,任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清華大學(xué)研究院導(dǎo)師。
一度出任廣東教育廳廳長。
以詩名世,與梁鼎芬、羅癭公、曾習(xí)經(jīng)合稱嶺南近代四家。
作品兼見唐詩文采與宋詩骨格,人稱"唐面宋骨"。
對先秦、漢魏六朝詩文頗多精當(dāng)見解。
有《詩旨纂辭》、《變雅》、《漢魏樂府風(fēng)箋》、《魏文帝魏武帝詩注》、《曹子建詩注》、《阮步兵詩注》、《鮑參軍詩注集說》、《謝康樂詩注》、《謝宣城詩注》、《顧亭林詩說》、《蒹葭樓集》等。
人物簡介
黃節(jié)(1873—1935),名晦聞,字玉昆,號純熙,又號節(jié)。廣東順德人。近代著名詩人、學(xué)者。所著有《黃史》、《周秦諸子學(xué)》、《詩旨變雅》、《詩旨篹辭》、《詩學(xué)》、《詩律》、《蒹葭樓詩》、《漢魏樂府詩箋》、《謝康樂詩注》、《阮步兵詠懷詩注》、《中國文學(xué)史》、《粵東學(xué)術(shù)源流史》等。1905年,在上海和鄧實(秋牧)、劉師培(申叔)、諸宗元(貞將)創(chuàng)辦“國學(xué)保存會”,又辦《國粹學(xué)報》,闡發(fā)吾國固有學(xué)術(shù)之傳統(tǒng),其云:“夫國學(xué)者,明吾國界以定吾學(xué)界者也。痛吾國之不國,痛吾學(xué)之不學(xué)。凡欲舉東西諸國之學(xué),以為客觀,而吾為主觀,以研究之,期光復(fù)吾巴克之族,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學(xué)而已?!逼湓娕c人相稱,以節(jié)氣著于一代,為世人之所共景仰。詩格澹而奇,趣新而妙,郁勃悱惻,清壯幽俊,一洗萬古凡馬空。七律比類后山,五古效法漢魏,皆轍跡莫尋,自成孤詣。莊生稱藐姑射之神人,肌膚若凝雪,綽約若處子,庶可及之。
蒹葭樓詩·序
余交晦聞十年矣。
君工詩,每有所作,必就余觀之。
余嘗擬其體,思與之角,而卒不能勝。
然君顧獨許余知詩。
戊辰春寫成一厚冊,命為《蒹葭樓集》。
過滬抵余曰:生平之志與業(yè),略具于此。
子其為我序之。
余曰:君詩之必傳,固不待序。
雖然,吾與君戴而游者今何世耶?
天綱淪,人紀(jì)絕,神州數(shù)千年立國精神不毀之異族,竟摧拉燔坑于服古誦數(shù)之徒,儚儚洄洄十七年。
昊天僤怨于上,黔首惵惵于下。
纖纖仄望,比屋可誅。
求一民勞板蕩之音,如古之人遭苛虐,相呻吟者而不可得。
生斯時也,而有詩,莊生所謂逃空虛者,聞跫音而喜也。
又安可以無言!
金之亡也,驅(qū)縉紳如群羊、木佛編鐘、括宮排市,而元遺山之詩作。
明之亡也,白骨如麻,赤地千里。
至奴仆呼家主以兄弟,擅索文書,結(jié)寨焚殺。
而屈翁山顧亭林諸君子之詩作。
嗚呼!
今乃得君而三矣。
君粵產(chǎn),粵故多詩人。
梁文忠以下,曾剛甫、潘弱海、羅掞東諸子,皆與余交。
其所為詩,余又皆取而遍嗜之矣。
如啖荔支,如副新橙。
最后讀君詩,味兼酸辣,乃知檸檬樹果。
信乎!
君詩之工耶?
君既以詩鳴海內(nèi),居京師十年,窮且餓,當(dāng)項城稱帝時,名士趨之若坑谷焉;而君獨翛然南歸。
又有說之出者,亦堅臥不一應(yīng)。
曩嘗評君,內(nèi)蘊耿介,外造雋澹。
今去之?dāng)?shù)年,覆誦君詩,猶前日也。
此集古今體詩,約三百馀篇,異日君所就或不只此。
然即三百馀篇固亦足以傳君,而余獨悲。
亮節(jié)慷慨如君乃僅僅以詩傳耶?
則又不能不使人罪夫世已。
許村樵人張爾田序。
(電子版錄入:顧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