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燠

相關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鄱陽人,徙居江寧,字伯寧。江西十才子之一。洪武初任饒州長史、湖廣都事,官至刑部尚書,三年降為惠州經歷。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二
湞字伯寧,上元人。
明初為大理寺丞,累遷至刑部尚書。
曾燠江西詩徵》:周湞鄱陽人,與李宗頤、劉原善、辛敬,萬石、楊伯謙輩,稱江西十才子。
田按:宋景濂序劉子高詩云:「子高束書走豫章,與辛敬、萬石、周湞、楊士弘、鄭大同游,五人負能詩名,相與揚榷風雅。
」劉仲修序子高詩亦云:「豫章萬石、大梁辛敬、襄城楊士弘、秣陵周湞、鄭大同以歌詩自雄。
子高與之馳騁上下,名聲相埒。
」據此,五人中惟萬石為豫產,其馀皆僑寓于豫章者也。
列朝詩集》、《明詩綜》、《金陵瑣事》稱湞為江寧人。
明史》、《江西詩徵》稱湞為鄙陽人,一據其本籍,一據其流寓耳。
子高與湞交分不淺,寄詩云:「交友今誰在?
東游最憶君。
清尊澄夜月,彩筆動春云。
楚甸烽煙臺,秦淮樹色分。
相思愁日暮,花落正紛紛。
」又題《薛克恭金陵竹西堂歌》云:「上元周湞吾故人,別來五見桃花春。
昨朝卷中誦題句,使我感慨懷清真。
」滇集不傳,所可見者,《列朝詩集》數詩而已。

人物簡介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七
鎬字叔京,臨川人。
洪武初,徵為國子學正。
轉翰林院編修,領中都國子監(jiān)事。
(田按:叔京《植芳堂詩》,顧嗣立錄入《元詩選癸集》,而不詳其仕履。
余檢《蘇平仲集北麓處士李公墓志》云:「李鎬字叔京,臨川人。
篤學能文。
應詔至京師,擢國子學正,轉翰林編修,領中都國子監(jiān)事。
洪武戊辰入考會試,與伯衡同事。
」蓋叔京與平仲同考會試,因為其父北麓求志墓也。
《雙槐歲鈔》云:「洪武戊辰會試,以蘇伯衡、李叔荊為考試官。
」豈叔京亦以字行耶?
元詩選誤作元人,曾燠江西詩徵》亦沿其訛。
余為考正如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50—1402 【介紹】: 明江西分宜人,名湜,以字行。洪武十八年會試第一,授編修,進修撰。建文帝即位,命兼翰林學士,與齊泰同參國政,共謀削諸藩王。燕王朱棣起兵,京師城破,子澄被執(zhí)不屈,磔死,族人皆斬。
明詩紀事·乙簽·卷一
子澄名湜,以字行,更字伯淵。
洪武乙丑進士,授編修。
進修撰,伴讀東宮,累遷大常寺卿。
建文初,兼翰林院學士,與齊泰同參國政。
燕兵起,以誅齊、黃為名,謫外,謀起兵,被執(zhí)不屈死。
(黃佐《革除遺事》:子澄少從邑人歐陽貞受《》、周與學受《尚書》、清江梁寅受《春秋》,博學負俊聲。
嘗賦《寒江把釣圖》及《古梅》詩「人爭傳誦。
田按:子澄薦李景隆為將,景隆敗走,請誅以厲將士。
帝不聽。
未幾江淮諸將相繼潰敗,子澄拊膺痛哭曰:「誤薦景隆,萬死不足贖也。
」賦詩云:「尚方有劍憑誰借?
哭向蒼天幾墮冠。
」馀謂子澄首事發(fā)難,頗類晁家令,賴其后死事甚烈。
朱平涵云:「太常文章泯滅,單詞片語,流落人間,氣焰光華,固不必多。
」馀險曾賓谷江西詩徵》,錄詩甚夥。
《賞芍藥》一篇,尤清婉動人。)
維基
黃子澄(1350年—1402年),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江西分宜縣(今大岡山鄉(xiāng)大坑村)人。明初官員,官至翰林學士。黃子澄于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歷任編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職,伴讀東宮。明惠帝即位后,兼翰林學士之職,與齊泰共同建議削藩。結果引發(fā)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發(fā)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奪得帝位后,將黃子澄逮捕并處死。

人物簡介

滄海遺珠
字原亮,新城人。
明詩紀事·甲簽·卷二十四
昉字原亮,浙江新城人。
(田按:原亮杭之新城人,與徐大章友善。
大章為其父德驥作小傳,稱周氏其先汴人,四世祖從高宗南渡,僑居杭之新城,其后遂占籍焉。
曾燠《江西詩徵錄》作江西新城人,誤矣。
大章稱原亮端愨有至行,詩見《滄海遺珠》。
其因何事至滇,今不可考矣。)

人物簡介

維基
姚祖恩,字柳漪,號笏園,室名扶荔山房。
浙江錢塘人,清朝藏書家、文學批評家,大致活躍于乾嘉時期。
姚祖恩是浙江錢塘人,乾隆甲辰進士。
官廣東博羅知縣。
生平事跡不詳。
愛好藏書,也是文學批評家和出版商,為后世刊印了諸多文化典籍。
姚祖恩作為藏書家,有豐富的文史典籍可供閱讀研究,故而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著深厚的學養(yǎng)和涵養(yǎng),他曾評價《史記》說:“洸洋瑰麗,無奇不備,匯先秦以上百家六藝之菁英,羅漢興以來創(chuàng)制顯庸之大略,是學者不可不讀,卻又至不易讀者”。
他多年閱讀研究《史記》后,自己評點《史記》,自謂:“特采錄而詳閱之,務使開卷釋然,皆可成誦,間加論斷,必出心裁。
”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年)開始撰寫《史記菁華錄》并成書。
嘉慶末,姚祖恩又輯錄朱彝尊之《明詩綜》全部詩人小傳,成《靜志居詩話》二十四卷,好友曾燠為之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48—1816 【介紹】: 清漢軍正黃旗人,本姓張,字子頤,號菊溪。乾隆三十七年進士。嘉慶間累官兩廣總督。招降海盜張保仔部萬余人。旋調兩江總督,治河五年,略見成效。卒謚文敏。有《除邪紀略》、《守意龕集》。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五
百齡,字子頤,號菊溪,漢軍旗人。乾隆壬辰進士,官至兩江總督、協(xié)辦大學士,封三等男。謚文敏。有《守意龕集》。
維基
百齡(1748年—1816年—百齡),張姓,字子頤,號菊溪,內務府漢軍正黃旗人,籍河北承德。
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歷任湖廣、兩廣、兩江總督,授三等男爵。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舉人(時隸內務府正黃旗包衣戴保住佐領下),三十七年壬辰(1772)進士,四十二年授翰林院編修,充《四庫全書》提調。
曾任內務府鑲黃旗第二參領第五管領(據《欽定八旗通志》)。
乾隆四十二年(1777)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
乾隆朝,受掌院阿桂看重,督山西學政,改御史,歷奉天、順天府丞,后被罷官,閑職十余年。
嘉慶四年(1799),奉天府丞兼學政。
嘉慶五年,浙江按察使。
六年,貴州布政使,護理貴州巡撫。
嘉慶八年九月十四,由云南布政使升任廣西巡撫。
嘉慶九年十一月二十九(1804年12月30日),同廣東巡撫互調。
不久,擢湖廣總督,后被兩廣總督那彥成(大學士阿桂孫)疏劾,罷職,遷實錄館。
授福建汀漳龍道,擢湖南按察使,調江蘇,以病歸。
病痊,授鴻臚寺卿,歷山東按察使,擢山東巡撫(據《清史稿》)。
嘉慶十四年(即1809年2月20日-1811年2月16日),奉旨接替永保擔任兩廣總督,期間以武力和誘降結合的手段,瓦解了張保仔等海盜,授太子少保,賜雙眼花翎,予輕車都尉世職;十四年5月7日,巡視澳門;十四年,兩廣總督百齡奏折中附有《澳門圖說》;十四年6月2日,制定與頒布《華夷交易章程》。
嘉慶十六年,任刑部尚書(滿)、都察院左都御史(滿),兼都統(tǒng)。
嘉慶十六年至廿一年,任兩江總督。
在兩江總督任上,積極治理河道,十八年授協(xié)辦大學士。
嘉慶二十年,鎮(zhèn)壓秘密會首領方榮升,封三等男爵,兼署安徽巡撫。
嘉慶二十一年,卒于江寧,賜祭葬,謚文敏。
清史稿·列傳一百三十》卷343、《承德府志:人物》卷37有傳。
任《四庫全書》翰林院提調官。
有《守意龕詩鈔》6卷(嘉慶16年刻本);其孫兒玉年重輯,收二千余詩,成《守意龕詩集》28卷(道光二十六年(1846)讀書樂堂刻本),外孫毓泰校,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辛巳恩科進士松齡 (乾隆進士)(又嵩齡)作序。
曾游訪桃源縣桃花源,作石刻詩《過秦人洞石刻》(嵌入八角亭壁間)(載道光四年《桃源縣志》卷14)。
書寫黃鶴樓上的“三月楚治”匾。
為紀念百齡在兩廣總督任上平定海盜的功績,宮廷畫師袁瑛繪制了《平海還朝圖》手卷(1811),進士伊秉綬題簽,進士曾燠等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68—1821 【介紹】: 清江蘇太倉人,字湘涵,又字甘亭。
少有才名,久困無所遇。
嘗入江蘇布政使胡克家及兩淮轉運使曾燠幕。
道光元年舉孝廉方正,未赴卒。
工詩駢體文。
嘗偕顧廣圻校元本《通鑒》、《文選》。
有《小謨觴館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一○
彭兆蓀,字湘涵,號甘亭,鎮(zhèn)洋人。諸生。有《小謨觴館集》。
詞學圖錄
彭兆蓀(1769-1821) 字湘涵,又字甘亭,晚號懺摩居士。
鎮(zhèn)洋(今太倉)人。
有文名,中舉后屢試不第。
曾客江蘇布政使胡克家及兩淮轉運使曾燠幕。
少時隨父宦居邊塞,"故其詩有三河年少、扶風豪士之概"(郭麟《靈芬館詩話》)。
后落魄,詩中"遂多幽憂之旨"(同前)。
張維屏《聽松廬詩話》:"詩多沈郁之作"。
龔自珍《己亥雜詩》自注以與舒位并舉,稱其詩"清深淵雅"。
有《文選考異》、《小謨觴館全集》,《懺摩錄》。
詩詞文集另有道光間所刻孫元培等注本。

人物簡介

個人簡介
孫保圻(1875一1945),字希俠(一作俠庵),號審懿,晚號慨翁。
清末民國間無錫縣石塘灣(現屬于無錫市惠山區(qū))人。
同盟會會員,曾于宣統(tǒng)元年(1909)與秦毓鎏、吳廷枚、蔣曾燠共同集資創(chuàng)辦《錫金日報》,擔任主筆。
無錫光復后,成立軍政分府總理處,以后總理處改為軍政分府司令部,孫保圻先后擔任副總理和副司令。
后軍政分府撤銷,成立民政署,孫保圻即退出無錫地方政府。
晚歲固窮,淪陷寇中,不稍降志。
著有《慨翁詩錄》、《振奇閣雜錄》、《慨翁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