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果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豫州人。宋初游京師。止瓦棺寺。誦法華十地等經(jīng)。登圊罷。有鬼至前曰。我前生此寺維那也。以過失。報墮?quán)踔小7◣熞哉b持盛德。能令苦趣解脫。愿濟(jì)拔。我有錢三千。埋柿樹下??扇∫宰鞴Φ沦M。果以其言告眾取之。造法華一部。設(shè)會以懺。后夢。鬼以生勝處來謝。然視其狀貌。則與前日殊不類。
高僧傳·卷第十二 誦經(jīng)
釋慧果。
豫州人。
少以蔬苦自業(yè)。
宋初游京師止瓦官寺。
誦法華十地。
嘗于圊廁見一鬼。
致敬于果云。
昔為眾僧作維那。
小不如法墮在啖糞鬼中。
法師德素高明。
又慈悲為意。
愿助以拔濟(jì)之方也。
又云。
昔有錢三千埋在柿樹根下。
愿取以為福。
即告眾掘取。
得三千。
為造法華一部并設(shè)會。
后夢見此鬼云。
已得改生大勝昔日。
以宋太始六年卒。
春秋七十有六。
名僧傳抄
豫州人。清規(guī)索履。爰自童??。奉親孝。事師敬。家貧衣食不給。元喜四年。負(fù)笈南游至京師。住瓦官禪房。簟食屢空。不啖魚肉。燒香禮懺尤勤諷誦。十地法華三乘方等靡不通覽。清聲秀譽。與僧據(jù)齊名。果嘗于清前。忽見一人。身著衣??。??板致敬。果問曰。汝是何人。答曰。昔為此寺沙門。今報為啖糞之鬼。果曰。昔何所名。今那著??。答曰。名不足道。臨出寺遇事還俗。果曰。為何罪過。而作此鬼。答曰。昔作直月。多請飯食。以醬酢乞人。法師道德。幽顯同敬。請作功德。令離此身。果曰。當(dāng)為禮誦。都有物不。答曰。昔有三千錢。埋東房前大柿樹下。去時不得取。愿取為功德也。言訖不見。果告眾掘得三千。為造法華經(jīng)一部。馀物設(shè)會。會后一月馀日。夢見此鬼。自云。當(dāng)?shù)酶9饰茨芊Q大差于此也。果仁愛遠(yuǎn)被。為世津梁。皆類此也。春秋七十六。泰始六年卒(云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31—568 【介紹】: 北周僧。本姓郭,太原晉陽人。少習(xí)儒業(yè),年十五出家。住仙城山善光寺講經(jīng),以習(xí)禪名。后至河北禮慧思等師,盡祛所滯,復(fù)返仙城弘揚所學(xué)。有《大乘義章》等。
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慧命俗姓郭,太原晉陽人,住河陽仙城山善光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 傳宗科
姓郭氏太原晉陽人。
晉徵士琦之裔也。
徙居湘州長沙郡。
天姿秀拔。
身有光影。
夙依珍阇黎為童子。
珍者位地人也。
然能入其室。
則必有以也。
年十五習(xí)誦法花經(jīng)。
踰兼旬即覆述。
無遺誤。
既薙落。
每以花嚴(yán)致修證。
行方等普賢等懺法。
后從恩光先路二禪師。
咨詢定業(yè)。
先是道士孟壽。
久棲仙城山。
一日睹其地有神祇。
嚴(yán)衛(wèi)盛甚。
登巖以望。
則又見梵侶群擁。
頃之命至。
壽趨禮謁。
因悉舍為善光寺。
供給殷縟。
學(xué)者駢集。
晚開維摩經(jīng)于州治。
而歸鄉(xiāng)里焉。
法音禪師者。
王氏子。
命同郡祁人也。
少但事果愿寺能禪師。
才數(shù)旬。
顧又遍歷江南河北。
以袪所滯。
至遇思邈二師而后已。
因留仙城者五稔。
一日??手行松林間。
笑曰。
此兩處誠可終焉。
聞?wù)吣弧?div id="6cc4g4q" class='inline' id='people_10148_2_42_comment'>
天和三年十二月五日。
命以疾終于善光寺。
十七日音亦終于果愿寺。
然皆精爽不昧。
面西念佛。
奇香異樂。
或聞有唱善哉聲。
命音俱年三十有八。
命尤善辭章。
著大品義章融心論還源鏡行路難詳玄賦等。
文行世。
而菩薩戒弟子。
濟(jì)北戴逵貽書請教。
命摛藻答之。
文多皆不錄。
沙門慧曉姓傅。
心學(xué)明暢。
其材殆亞于命。
游齊住靈巖寺數(shù)十年。
人初不以為異也。
間嘗以鄉(xiāng)里之戚。
謁山茬令。
令以他客辭不遽接。
曉作釋子賦以見意而去之。
名由是顯。
命遺言搆甓墳。
俾弟子信士鄭子文立碑。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七 習(xí)禪篇之二
釋慧命。姓郭。太原晉陽人。晉徵士郭琦之后也。以梁大通五年辛亥之歲。生于湘州長沙郡。天挺英姿秀拔群表。雖居綺年人多傾異。覺夢之際光觸其身。明悟條序深有殊致。時湘部名僧相謂曰。珍阇梨。位地難測。然入如來室者。即慧命矣。故自結(jié)發(fā)日新開裕。八歲能詩書。體貌凝遠(yuǎn)。識者知非常器。然而銳精聽習(xí)妙入深義。故使理超文外照出機(jī)前。智不驚愚貞無絕俗。道親物疏。州閭贊重。年十五誦法華經(jīng)。兩旬有半一部都了。尋事剃落學(xué)無常師。專行方等普賢等懺。討據(jù)華嚴(yán)以致明道。行自襄沔。聞恩光先路二大禪師千里來儀投心者眾。乃往從之。后游仙城山。即古松仙之本地也。先有道士孟壽者。幽棲積歲祈心返正必果所愿。舍所居館充建寺塔。及命未至山夕。壽忽恍焉如夢。大見神祇嚴(yán)衛(wèi)館側(cè)。至覺驚喜登巖悵望。遂睹梵旅盈林。乃命至也。趨而禮謁。即舍所住為善光寺焉。供事駢羅眾侶咸會。晚于州治講維摩經(jīng)。大乘駕御之津。入道乘玄之跡。禪智所指罔弗倒戈。既滿九旬便辭四部。衣缽隨從還返故林。有法音禪師者。同郡祁人。本姓王氏。不言知已。兩遂得朋。同就長沙果愿寺能禪師。修學(xué)心定。未結(jié)數(shù)旬法門開發(fā)咨質(zhì)遲疑。乃惟反啟。懼失正理通訪德人。故首自江南終于河北。遇思邈兩師方祛所滯。后俱還仙城。僅得五稔預(yù)知亡日。乃攜音手于松林相顧笑曰。即斯兩處便可終焉。侍者初聞未之悟也。不盈旬望同時遇疾。命以周天和三年十一月五日精爽不謬。正坐跏趺面西念佛。咸睹佛來合掌而卒。同眾有夢天人下地幢幡照日。又聞房宇唱善哉者。奇香異樂聞熏非一。音以其月十七日。亦坐本處。所現(xiàn)瑞相頗亦同倫。然命音兩賢。俱年三十有八矣。即于樹下?lián)k甓成墳。有弟子清信士鄭子文。立碑于寺。門人慧朗。祖?zhèn)髅鼧I(yè)不墜禪風(fēng)?;邪层娴烂麟S世。初命與慧思定業(yè)是同。贊激衡楚詞采高掞。命寔過之。深味禪心慧聲遐被。著大品義章融心論還原鏡行路難詳玄賦。通述佛理。識者咸誦文或隱逸未喻于時。有注解者。世宗為貴。自居山舍學(xué)徒騰聚名溢南北。有菩薩戒弟子濟(jì)北戴逵。學(xué)聲早被名高列國。乃貽書于命曰。竊以。渭清涇濁。共混朝宗之源。松長箭短。同秉堅貞之質(zhì)。幸預(yù)含靈五常理宜范圍三教。是以闕里儒童。闡禮經(jīng)于洙濟(jì)。苦縣迦葉。遷妙道于流沙。雖牢籠二儀。蓋限茲一世。豈如興法輪于鹿苑。蕩妄想于鷲山。半滿既陳權(quán)實斯顯。誠教有淺深人無內(nèi)外。禪師德聲遠(yuǎn)振。行高物表。攝受四依。因牧羊而成誦。負(fù)笈千里。歷龍宮而包括。故能內(nèi)貫九部。搜雪山之秘藏。外該七略。探壁水之典墳。支遁天臺之銘。竺真羅浮之記。曇賦七嶺汰詠三河。寶師妙析莊生。璩公著論表集。若吞云夢如指諸掌。加以妙持凈戒如護(hù)明珠。善執(zhí)律儀譬臨玄鏡。稟羅云之密行。種賓頭之福田。撫挹定水便登覺觀。高蔭禪支將逾喜舍。是以不遠(yuǎn)瀟湘。來儀沔陸。植杖龍泉乃為精舍?;剀囻R首即創(chuàng)伽藍(lán)。鑿嶺安龕。詎假聚砂成塔。因山構(gòu)苑。無勞布金買地。開士云會。袂似華陰。法侶朋沖。眾齊稷下。禪室晨興時芳杜若。支提暮啟暫入桃源。香山梵響將阮嘯而相發(fā)。日殿妙音。與孫琴而高韻。紫蓋貞松仍撝上辯。洪崖神井即鎣高心。故以才堪買山。德邁同輦。崇峰景行墻仞懸絕。弟子業(yè)風(fēng)鼓慮。欲海沈形。洎渚宮淪覆。將歷二紀(jì)。晝倦坐馳夜悲愕夢。未能忘懷彼我歸軫一乘。遣蕩胸衿朗開三達(dá)。既念鼠藤彌傷鳥系。昔在志學(xué)家傳賜書。五禮優(yōu)柔三玄饜飫。頗絕韋編構(gòu)述馀緒。爰登弱冠捃摭百家。及乎從仕留連文翰。雖未能探龍門而梯會稽。賦鷦鷯而詠鸚鵡。若求其一分亦髣髴古人。但深悟聚泡。情悲交臂。常欲蟬蛻俗解貪味真如。一日鄖城許修。隗館屈膝。情欣系襪遇同進(jìn)履。未盡開衿遽嗟飄忽。尋拂衣世網(wǎng)脫屣牽絲。滄浪濯纓漢陰抱甕。行餐九轉(zhuǎn)用遣幽憂。漸悟三空將登苦忍。仙梁觀玉不廢從師。深澗折桃無妨請益。所希彌天勝氣乍酬鑿齒。雁門高論時答嘉賓。冬暖如春愿珍清軌。室邇?nèi)隋趶涊F襟帶。馀辭淺簡。望無金玉幽林。沙門釋慧命。酬書濟(jì)北戴先生。夫一真常湛。徼妙于是同玄。萬圣乘機(jī)。違順以之殊跡。是以西關(guān)明道東野談仁。彫樸改工有無異軫。今若括此二門。原茲兩教。豈不歸宗三轉(zhuǎn)會入五乘。藉淺之深資權(quán)顯實。斯若池分四水始則殊名。??匕撕咏K無別味。檀越幼挺奇才。夙懷茂緒。華辭卓世雅致參玄。智涉五明學(xué)兼三教。益矣能忘。蹈顏生之逸軌。損之為道。慕李氏之玄蹤。雖復(fù)六經(jīng)該廣百家繁富。圣賢異準(zhǔn)儒墨分流?;蚴聲缍囊?。或言高而旨遠(yuǎn)。莫不納如瓶受說似河傾。明鏡匪疲洪鐘任扣。子建挹以奇文。長卿恧其高趣。故雖秦楚分墟周梁改俗。白眉青蓋。龜玉之價弗渝。棲鳳臥龍。魚水之交莫異。加以識鎣苦空志排塵俗。形雖廊廟器乃江湖。是以屬嘆牽絲興言世網(wǎng)。辭同應(yīng)陸調(diào)合張嚴(yán)。嗟失火之遽傳。憫清波之速逝。方應(yīng)濯足從道洗耳辭榮。九轉(zhuǎn)充虛四扇排疾。然后尋八正以味一真。解十纏而遣三患。斯之德也寧不至哉。貧道識鏡難清心塵易擁。定慚花水戒非草系。才侔撤燭學(xué)謝傳燈。內(nèi)有愧于德充。外無狎于人世。是以淹滯一丘寓形蓬柳。端居千仞托志筠松。測四序于風(fēng)霜。候二旬于眺魄。至乃夜聞山鳥仍代九成。晝視游魚聊追二子。蓽戶弊衿。既在原非病。朱門結(jié)駟。亦于我如云。所嘆藤鼠易侵樹猿難靜。勞想鷲頭倦思雞足。至于林凋秋葉曾無獨覺之明。谷響春鶯終切寡聞之嘆。忽承來問曲見光譽。幽氣若蘭清音如玉。誠復(fù)溢目致歡。而實撫膺多愧。雖識謝天池未辯北溟之說。而事同泥井慚聞東海之談。所冀伊人于焉好我黃石匪遙。結(jié)期明旦白駒可縶。用永今朝善敬清猷。時因素札言不洗意。報此何伸。時或以逵即晉代譙國戴逵。今考挍行事非也。晉書云。大元十二年徵隱士戴逵。不久尋卒。至梁大通三年。經(jīng)一百四十三載。命公方生。計不相見。又非濟(jì)北明矣。時又有沙門慧曉。厥姓傅氏。亦以禪績獻(xiàn)公。文才亞于慧命。北游齊壤居止靈巖。數(shù)十年間幽閑精業(yè)。眾初不異之也。及鄉(xiāng)民有任山薦令者。曉去鄉(xiāng)歲久思問親親。行至縣門使人通令。令正對客未許進(jìn)之。踟躕之間又催通引??酮q未散。令且更延。曉悟曰。非令之為進(jìn)退。乃吾之愛憎耳。豈鄉(xiāng)壤之可懷耶。命省事取紙援筆。而裁釋子賦。紙盡辭窮。告曰。若令問覓。可以此文示之。吾其去矣。于是潛遁。故賦云。咄哉失念。欻爾還覺。是也。及后追靈巖。窮討不見。出賦示僧。方知曉之才也。于是人藏一本。用祛鄙吝。曉后尋諸名岳。養(yǎng)素棲心。時復(fù)流目人世。而還晦形幽阜。卒不測其所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9—959 【介紹】: 五代時僧。俗姓宗。十歲于汴京相國寺出家,禮智明為師。習(xí)新章律典,獨趣深旨,時號律虎,請益者日眾。后晉高祖欽仰之,詔入內(nèi)道場,賜紫,署真法大師。時以為新章律宗主。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姓宗氏。其鄉(xiāng)里。則未之聞也。世守儒素。母趙亦齋潔。產(chǎn)楚之夕。光爛一室。鄰落驚訝。七歲偶入寺見佛像。輒作禮。歸問其父曰。夫以黃金色相。坐蓮華上。豈佛獨然。馀者亦能如此否。父曰。蠢動含靈皆可得佛。而況人哉。梵欣然愿出家。十歲即為相國寺明智弟子。體貌岐嶷。異群童。識者知其為法門偉器。既受具。究習(xí)新章。毗尼之奧。獨能深入。時輩莫之?dāng)?。因號律虎。王公大人。日造門請益。周天福間。詔入內(nèi)道場。賜紫伽梨。仍署號真法大師。充新章宗主。凡妃主之入道者。皆為授戒。顯德六年十月十一日。首北面西。無疾而終。壽七十一。夏五十。
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澄楚。
姓宗氏。
不知何許人也。
爰祖暨考。
偕賁丘園高蹈不仕。
母趙氏妊楚也。
忽畏膻臊之臭。
及乎誕生之夕。
光爛充室鄰落咸驚。
洎當(dāng)七歲親黨攜之入寺。
見佛像輒嗟嘆而作禮。
歸家問父曰。
唯佛獨爾馀者如何。
父曰。
蠢動皆佛何況人矣。
楚曰。
兒愿學(xué)佛聊報二親劬勞。
其父默而許旃。
至十歲于相國寺禮智明為師。
未幾有童子聚戲而招誘之。
楚曰汝何愚騃好嬉戲耶。
且雪山善財亦童子。
還如是否。
旁有聞?wù)咂嬷弧?div id="gyuiwee" class='inline' id='people_18100_2_23_comment'>
子異日成法門偉器必矣。
受具已來習(xí)新章律部。
獨能輒入毗奈耶窟穴。
然其擊難酬答露牙伸爪。
時號律虎焉。
王公大人請益者日且眾矣。
晉高祖聞而欽仰。
詔入內(nèi)道場賜紫袈裟。
尋署大師號真法焉。
自此皇宮妃主有慕法者求出家。
命楚落發(fā)度戒。
表里冰霜更無他物。
命為新章律宗主焉。
以顯德六年十月十一日無疾而終。
首北面西示佛涅槃相也。
俗齡七十一。
僧夏五十。
始末臨壇度僧尼八千馀人。
門人慧照等。
依西域法焚之。
得碎身分構(gòu)磚塔緘藏之。
左街首座悟皎作舍利塔記焉。
系曰。
楚師明律時號宗主者何。
通曰。
律有三宗。
礪素宣是歟。
宗各有主故云也。
觀夫是名也豈無稽古乎。
通曰。
宗主二字出阿含經(jīng)也。
論曰。
原夫人有人法禁戒威儀是也。
天有天法光潔靜慮是也。
我佛利見據(jù)于大千。
化境斯寬法門必眾。
舉其會要不過戒也。
定也慧也。
此三為路。
出其生死之鄉(xiāng)。
專一為門通其涅槃之域。
若乃資乎急用在乎毗尼。
毗尼防閑三業(yè)。
三業(yè)皆凈六塵自祛。
圣賢踐修何莫由斯道也。
故論云。
生死流轉(zhuǎn)者。
三縛縛心。
心難解脫。
當(dāng)知此唯善說法律能令解脫。
非由惡說。
因是而窺。
禁律乃度世之檢括也。
且夫菩薩戒凈則彰離垢之名。
辟支戒完則引無師之智。
聲聞戒足時俱解脫而可期。
內(nèi)眾戒堅招感人天之不墜。
由是觀之。
戒法之時大矣哉。
自所推能從言索理。
則毗尼也。
木叉也。
因則聲教律焉。
果則別解脫焉。
直以時論三世諸佛咸同制也。
橫從界說十方凈剎悉共行之。
所以優(yōu)波離過去七佛咸以戒律囑累之。
論云。
戒如捉賊。
善擒制也。
定如縛賊。
用機(jī)械也。
慧如殺賊。
清道路也。
以此成功立效。
克取究盡三菩提者。
決達(dá)清靜之域也。
戒律之功。
功無與比。
矧以此法在師而不在資。
唯聞佛制。
行內(nèi)而不通外。
無許俗傳。
故曰。
曲授秘方。
賜諸內(nèi)眾。
事有懸合物宜象求。
在乎家人嚴(yán)君設(shè)訓(xùn)。
家人嗃嗃同佛制教焉。
婦子嘻嘻同佛聽門矣。
一聽一制見其猛以濟(jì)寬。
一陰一陽見其開物成務(wù)。
夫如是知戒律是佛之家法明矣。
大則三聚感三身于果中。
小則形俱持盡形于因地。
受既如是。
隨則若何。
有威儀焉。
有細(xì)行焉。
為有順違乃生持犯。
由是繁廣因事制宜。
及佛泥丸集成律藏初唯水乳相合一家之業(yè)無殊。
后則參辰各墟。
五部之分不類。
夢氎之占徵矣。
宗輪之論作焉。
剡浮樹高分影猶歸于月窟。
阿耨池溢下流。
須到于孟津。
迨夫大教東傳梵書西至。
甘露本天人之食。
漢土爭嘗。
金烏還海上之飛東方舊識。
除經(jīng)已譯問律何傳。
起后漢靈帝建寧三年。
初翻義決律。
次有比丘諸禁律至。
即曹魏法時三藏游于許洛。
睹魏土僧無律范。
于嘉平中譯羯磨僧祇戒本。
此乃此方戒律之始也。
自爾薩婆多律先化關(guān)中。
五分僧祇風(fēng)行雨施。
迦葉遺部戒本獨來。
婆粗富羅聞名而已。
況乎僧祇部者。
法顯赍歸諸師判注云。
是根本大眾所傳。
非是百載五宗也。
今著傳家疑其未可何耶。
所覽僧祇現(xiàn)本止三十卷。
文因有數(shù)疑。
一本小而末大(謂諸部文多僧祇卷略)二中不含五部意。
三不應(yīng)大集懸記也。
或曰。
此略本傳此方。
猶法華華嚴(yán)等經(jīng)鉅萬億頌中略出一分也僧祇亦爾。
又說曇無德律譯有重單。
準(zhǔn)僧傳止覺明口誦也。
若據(jù)律序有支法領(lǐng)重譯之文焉。
如此古今相競且無指歸。
以義交徵其辭必息。
尋律文本即知異同。
如眾學(xué)戒初題云。
尸叉罽賴尼如破伊蘭葉。
言此是覺明本也。
如言式叉迦羅尼如破伊羅葉。
即是支法領(lǐng)本也。
又一本三十卷。
一本六十卷。
謂紙墨分開不定非也。
分三十為六十。
不其太相懸謬矣。
若斯二譯皂白已分。
復(fù)次元魏已前。
諸受戒者用四分羯磨納戒。
及乎行事即依諸律為隨何異乎執(zhí)左氏經(jīng)本專循公羊之傳文也。
至魏孝。
文世。
有法聰律匠。
于北臺山始手披口釋。
道覆律師隨聽抄記。
遂成義疏。
權(quán)輿既爾。
肯構(gòu)繁乎。
天輪而只候中星。
大鼎而唯提附耳。
鄴中法礪唐世懷素。
新舊兩名各擅其美。
礪乃成實有部受體雙陳。
素唯尋祖薩婆開宗獨步。
其有終南上士澄照大師。
肸蚃三生逡巡千里。
交接天人之際。
優(yōu)游果證之中。
知無不為。
繩愆糾謬。
以護(hù)持教法為己任者。
實一代之偉人焉。
是以天下言行事者。
以南山為司南矣。
丁乎大歷新舊疏家互相短長。
敕集三宗律師重加定奪。
時如凈為宗主判定二家。
當(dāng)建中中始言楷正。
號僉定疏是也。
至今東京三宗并盛。
至于秉法出沒不倫。
殊涂同歸。
師資尚異。
至若成公演化靈崿敷揚。
不離三輔之間。
俱僝百工之巧。
文綱道岸自北徂南。
發(fā)正輔篇從微至著。
道流吳會實賴伊人。
凈公作評家之師。
源尚致感通之瑞。
或抗表論沒官之物。
或成圖證結(jié)界之非。
或杰立一方。
或才雄七眾。
述鋒芒之義記。
出豕亥之疑文。
或??帖紛拿。
或整齊齟齬。
若匪乘時之哲。
便應(yīng)逸氣之英。
不令像運之中微降年唯永。
終使壽星之下照法命唯長。
道假人揚其在茲矣。
近以提河水味轉(zhuǎn)不如前。
座像塵埋仍觀更沒。
大小乘之交惡。
上中下之相凌。
活寄四邪行違七聚。
威儀既缺生善全虧。
謂律為不急之文。
放僧落自由之地。
馬令脫轡象闕施鉤。
不習(xí)律儀難調(diào)象馬。
遂令教法日見凌夷。
短則行果微亡。
折則年齡減少。
合夫洪范中兇短折也。
又曰。
慈父多敗。
子脫或翻惡歸善。
變犯成持。
或眾主之勸修。
或名師之訓(xùn)導(dǎo)。
假王臣之外護(hù)。
必法教之中興。
如是則同五福中之一壽五考終命歟。
又曰。
嚴(yán)家無格虜。
故云。
毗尼是正法之壽命焉此科所班乃是鍊金液轉(zhuǎn)還丹之手。
勸人服之。
使其近添其壽遠(yuǎn)則升仙。
故我世尊凡制一戒獲其十利功德。
意在令正法久住耳。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宗。誕生之夕。光爛充室。洎七歲。親黨攜之入寺。見佛像。輒嗟嘆作禮。歸家問父曰。唯佛獨爾。馀者如何。父曰蠢動皆佛。何況于人。楚曰。兒愿學(xué)佛。聊報二親劬勞。其父許之。至十歲。于相國寺禮智明為師有童子聚戲而招誘之。楚曰。汝何好嬉戲耶。雪山善財亦童子。還如是否。旁有聞?wù)咂嬷?。子異日成法門偉器必矣。受具已來。習(xí)新章律部。輒入毗柰耶窟穴。其擊難酬答。露牙伸爪。時號律虎。王公大人請益者日眾。晉高祖聞而欽仰。詔入內(nèi)道場。賜紫袈裟。號真法大師。自此皇宮妃主。有慕法者。從楚落發(fā)度戒。命為新章律宗主焉。以顯德六年十月十一日無疾而終。 楚師明律。時號宗主者何。律有三宗。礪素宣是。人有人法。禁戒威儀是也。天有天法。光潔靜慮是也。要不過戒也。定也慧也。此三為路。出其生死之鄉(xiāng)。專一為門。通其涅槃之域。若乃資乎急用。在乎毗尼。防閑三業(yè)。三業(yè)皆凈。六塵自祛。圣賢踐修。何莫由斯。自此而推。從言索理則毗尼也。木叉也。因則聲教律焉。果則別解脫焉。直以時論。三世諸佛。咸同制也。橫之界說。十方凈剎。悉共行之。所以優(yōu)波離過去七佛。咸以戒律囑累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7—1136 【介紹】: 宋僧。和州含山人。十五歲得度受具。后五年,謁長蘆信禪師,得其大略。又謁圓悟于夾山,言下得悟。初主彰教,尋遷住平江虎丘寺,大振臨濟(jì)之風(fēng)。
全宋詩
釋紹?。ㄒ弧鹌咂摺灰蝗椭莺剑ń駥侔不眨┤?。九歲出家,十五歲削發(fā),二十歲遇長蘆凈照禪師。復(fù)謁寶峰湛堂準(zhǔn)禪師、黃龍死心禪師。得法于圓悟克勤禪師。初住和州開圣禪院,后主彰教寺,遷住平江府虎丘寺。為南岳下十五世。高宗紹興六年卒,年六十。事見徐林撰塔銘(《續(xù)藏經(jīng)·虎丘紹隆禪師語錄》附),《嘉泰普燈錄》卷一四、《五燈會元》卷一九、《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二有傳。今錄詩三十二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三
禪師和之含山人也。
名紹隆。
機(jī)投佛果勤禪師。
出世開圣。
次遷彰教。
果還□移居虎丘。
時佛果門賢雖有妙喜輩。
尚庵居。
楚吳衲子惟趨虎丘。
故虎丘法筵之盛。
無異佛果之住蔣山也。
師凡見學(xué)流。
必以湛堂死心諸宗匠而龜鏡之。
蓋師初為大僧。
輒知有于長蘆信公。
言下因慕。
佛果老人造夾山。
而道繇寶峰。
見器于湛堂。
又過黃龍。
抗機(jī)于死心。
抵夾山。
適佛果移道林。
師從其行。
佛果問曰。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豎拳云見么。
對曰見。
曰頭上安頭。
師脫然契證。
佛果復(fù)召曰。
見個甚么。
師曰。
竹密不妨流水過。
佛果深肯之。
于是二十載。
侍從于果。
而隆睡虎之名。
飫驚叢社矣。
宣和間。
辭歸省親。
因住褒禪山。
靖康改元。
領(lǐng)開圣。
為建炎之?dāng)_。
退隱銅峰。
尚書李公光。
起師居彰教。
間有老宿。
聞而笑曰。
瞌睡虎今插翅矣。
紹興癸丑。
遷平江之虎丘。
虎丘為南國衣冠之藪。
懷香請益外。
掀禪床喝。
大眾之輩。
騰騰不絕。
僧問。
為國開堂一句作么生道。
師曰。
一愿皇帝萬壽。
二愿重臣千秋。
曰秖如生佛未興時一著。
落在甚么處。
師曰。
吾常于此切。
曰官不容針。
更借一問時如何。
師曰。
據(jù)虎頭收虎尾。
曰中間事作么生。
師曰。
草繩自縛漢。
曰毗婆尸佛早留心。
直至如今不得妙。
師曰。
幾行巖下路。
少見白頭人。
問九旬禁足意旨如何。
師曰。
理長即就。
曰秖如六根不具底人。
還禁得也無。
師曰。
穿過鼻孔。
曰學(xué)人小出大遇。
師曰。
降將不斬。
曰恁么則和尚放某甲逐便也。
師曰。
停囚長智。
問如何是大道真源。
師曰。
和泥合水。
曰便恁么去時如何。
師曰。
截斷草鞋跟。
問古人到者里因甚么不肯住。
師曰。
老僧也恁么。
曰忽然一刀兩段時如何。
師曰。
平地神仙。
問如何是截鐵之言。
師曰。
滿口含霜。
曰何必如此。
師曰。
阇黎又作么生。
曰痛領(lǐng)一問。
師曰。
也須吐卻。
諸方以師之機(jī)。
類于五祖。
其上堂曰。
凡有展托。
盡落今時。
不展不托。
墮坑落塹。
直饒風(fēng)吹不入。
水灑不著。
簡點將來。
自救不了。
豈不見道。
直似寒潭月影。
靜夜鐘聲。
隨扣擊以無虧。
觸波瀾而不散。
猶是生死岸頭事。
拈拄杖一劃云。
劃斷古人多年葛藤。
點頭石。
不覺拊掌大笑。
且道。
笑個甚么。
腦后見腮。
莫與往來。
又曰。
目前無法。
萬象森然。
意在目前。
突出難辨。
不是目前法。
觸處逢渠。
非耳目之所到。
不離見聞覺知。
雖然如是。
也須踏著它向上關(guān)棙子始得。
所以道。
羅籠不肯住。
呼喚不回頭。
佛祖不安排。
至今無處所。
如是則不勞斂念。
樓閣門開。
寸步不移。
百城俱到。
還委悉么。
路逢死蛇莫打殺。
無底籃子盛將歸。
諸方又以師語類于白云。
白云端和尚嘗立祖堂。
昭享先澤師追繹其事。
圖其像而安奉之。
故有語曰。
天子之廟九。
諸候之廟七。
況金輪世譜。
寧甘草草飲水。
遽昧其源。
于義安乎。
于是叢林咸遵行焉。
師前后據(jù)室。
嚴(yán)展化儀。
不以獅乳。
暴迸非器。
所以得法于師者。
氣宇如王。
丙辰五月。
佛果訃始至。
師乃白眾曰。
當(dāng)以第一座宗達(dá)。
承虎丘院事。
復(fù)索筆書最后法語。
儼然化去。
壽六十。
坐四十五夏。
塔于本山。
有門人應(yīng)庵華禪師。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紹隆,合山人也。年九歲辭親,投佛慧院,六年得度,受具足戒,精研律部五夏,而后游方。首訪長蘆信,得其大略而已。一日,見有僧傳圓悟勤語錄,隆讀之,歡曰:“想酢生液,雖未得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但恨未聆謦咳耳?!彼熘翆毞?,依湛堂。次見黃龍死心,然后參圓悟于夾山。一日,入室,圓悟問曰:“見見之時,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悟忽舉拳曰:“還見么?”隆曰:“見?!蔽蛟唬骸邦^上安頭?!甭÷?,脫然契證。悟曰:“見個什么?”隆對曰:“竹密不妨流水過?!蔽蚴卓现抡撇劁棥S猩畣栍趫A悟,曰:“隆藏主其柔易若此,烏能為哉?”悟笑曰:“瞌睡虎耳?!焙笠驁A悟回蜀,隆乃住邑之城西開圣。宋建炎間,結(jié)廬于桐峰之下,郡守李光延居彰教。次遷虎邱,道大顯著。嘗登座云:“此柱杖一劃,劃斷生法師多年葛藤,有人于此著眼,知前阿師住此山者都從一鼻孔出氣,庶不負(fù)點頭石,拊掌一笑也?!币蜃防[白云端立祖堂故事,乃曰:“為人之后,不能躬行遺訓(xùn),于義安乎?”遂圖像奉安,題贊其上。達(dá)摩贊曰:“闔國人難挽,西攜只履歸。只應(yīng)熊耳月,千古冷光輝?!卑僬少澰唬骸把咐缀鹌瞥翁对?,當(dāng)下曾經(jīng)三日聾。去郤膏肓必死疾,叢林從此有家風(fēng)?!遍_山明教大師贊曰:“春至百花觸處開,幽香旖旎襲人來。臨風(fēng)無限深深意,聲色堆中絕點埃?!鄙w白云以百丈海禪師創(chuàng)建禪規(guī)之功,宜配享達(dá)摩,可謂知本矣。隆既為贊,且發(fā)明其道,亦為知禮者歟。紹興六年丙辰示微恙,白眾曰:“當(dāng)以首座宗達(dá)承院事?!彼鞴P,大書伽陀曰:“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所以佛法,無有剩語?!奔吁枚牛炅?,夏四十五,塔于寺之西南隅。司農(nóng)少卿徐林銘曰:“于穆初祖,一花東土。讖至馬駒,益昭益著。派衍而蕃,實惟圓悟。圓悟得師,如馬之縶。大座虎丘,雷動云騖。臨濟(jì)中興,楊岐再住。只履忽西,聿嚴(yán)龕墓。有神在天,來訶來護(hù)。咨爾后昆,展轉(zhuǎn)流布?!焙笠话倨呤哪?,當(dāng)元至大二年歲在己酉,吳興趙孟頫重書,住山壽永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