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湘潭

共 10 首
南冥曹先生倡道于東南。豪杰之士多出其門。公其一也。公諱汝信。字公實。姓成氏。其先昌寧人。遠祖松國,漢弼。仕高麗。位宰相。赫世贊紱。八世至長興庫副使祐。始居晉州。于公為高祖。校理諱安重。贈戶參諱日休。參奉贈右尹諱斗年。其三世也。俱以文學(xué)孝行稱。妣草溪卞氏。忠順衛(wèi)元宗女。以嘉靖丙午。生公于州之代如村。生而岐嶷。儀容秀整。參判公曰。此兒必大吾門。稍長力學(xué)。十四。通經(jīng)書外傳。程文各體。無不能。人稱神童。受業(yè)于南冥,龜巖二先生之門。二先生皆器重之。得聞敬義孝悌忠信之說。終身佩服。自治教人。必以此為本。嘗做業(yè)于斷俗寺。有僧休靜者撰三家龜鑒。以儒家置之末而刊行。又造佛像。稱四天王。形甚怪偉。公忿其書之不倫。命僧徒焚其板。毀佛像。南冥先生聞之曰。后生輩務(wù)為調(diào)適。未見其進就。夫子之取狂簡者此也。時公年二十三。是歲。丁外艱。哀毀過禮。廬墓三年。唯食麰屑粥。號哭不絕聲。服才闋。又丁內(nèi)艱。執(zhí)制一如前喪。鄉(xiāng)里感嘆。右尹公臨歿。語以不廢舉業(yè)。公克遵先志。至老不懈。前后發(fā)解二十四。己酉。始中生進兩試。因見世道昏亂。遂決長往之計。所居有江山之勝。嘗筑浮查亭。自號浮查野老。與同志為雞黍約。輪訪觴詠?;蛳炲斓巧??;虮庵鄯航?。以為樂焉。龍蛇亂后。風(fēng)俗偷薄。士不知學(xué)。公慨然。就所居里琴山。仿呂氏鄉(xiāng)約,退溪洞約而行之。立養(yǎng)蒙,志學(xué)二齋。聚鄉(xiāng)子弟教之。又復(fù)南冥所定婚喪之禮。于是而文風(fēng)丕振。禮教興行。公絕意外慕。優(yōu)游養(yǎng)閒四十馀年。以壽朝廷授通政資。崇禎壬申十一月朔。卒。壽八十七。易簀前日。有微感。翌朝。梳洗謁廟如平日。退坐正寢。集子孫各有教。命正席就寢而逝。人皆異之。明年正月。葬于紺巖山午向。從治命也。公風(fēng)儀秀偉。宇量深弘。平生無疾言遽色。門庭之內(nèi)。怒罵不行。而閫政自肅。篤于人倫。事父母殫其孝。事伯仲盡其敬。尤謹祭祀。七戒三齋。一遵禮則。滌器具饌。躬自為之。嘗戒諸子曰。祭以誠潔為主。不在豐薄。茍不誠潔。神必不享。日必冠帶。謁家廟。退書室。拱手危坐。終日看書。寂若無人。公之詩文。豪健有理致。筆法遒勁。尤邃于性理之義。而務(wù)自韜晦。未嘗夸衒于人。其所交游。盡一時之名勝。而金蘭之契。終始不渝。見其有非理遭患者。痛若在己。金義將德齡之被誣。崔守愚永慶之冤死。鄭桐溪蘊之得罪。皆抗章伸理。或得或不得。而其勇于為義如此。接人之際。圭角不露。而嚴于賢邪之分。仁弘之孫棱及李偉卿。邀公諸子同游。公曰。士不可與權(quán)門子弟游。且觀棱也。貌恭而心狠。非吉人也。諸子不敢往。后聞兇謀定于是日云。人服其明見。仁弘即公同門也。晉,陜地近而不為其所染污。則其清操氣節(jié)。益可見也。素有經(jīng)濟之志。嘗以稷契自比。觀古人明良相遇。必掩卷感嘆。雖處畎畝而傷時憂國之念。未嘗已也。公之高才邃學(xué)。出可以有為。而中值廢君亂政。及其日月重明而公又老矣。遂使幼學(xué)壯行之志。竟無所成。而殉身入地。豈不惜哉。公有遺集三卷。又撰晉陽志。后士林追慕。享子臨川祠。配密陽樸氏。萬戶士信女。先公六年卒。葬州東松谷。生五男二女。長■。進士。有子瀚永,澥永,洛永,濟永。次鏞。有子洙永,泗永,汶永。次鐄。有子淐永,灝永。次錞。有子源永,治永。進士。次鎤。有子沂永,沄永,滿永。婿李玧,崔渫。同知公耳孫東益,師濂。馳書屬鼎福請狀。又請碣文。鼎福既撰其狀。故不敢辭而謹序如右。銘曰。
于乎先生,圣世逸民。
早得賢師,耽樂道真。
學(xué)本乎心,敬義夾進。
行著于身,孝悌忠信。
化行鄉(xiāng)里,教洽青衿。
長材偉器,跡屈山林。
時耶命耶,民無祿耶。
刻銘詔后,紺岳之麓。
按:時上之九年乙巳六月朔。后學(xué)前任世子翊衛(wèi)司左翊贊漢山安鼎福撰。
松木瑟颯擁譙樓,寒食東風(fēng)淡似秋。
僧罷午齋尋寂寞,鶴隨徐步繞深幽。
初疑洞府無人到,誰會旌旄向此游。
聞道胡塵猶近塞,一杯那易浣邊愁。
瀘溪有二生,知我徐夫子。
饑寒不暇顧,苦欲學(xué)詩史。
夫子寄我書,八月章江涘。
答君何遲遲,月冷魚山水。
文章出有神,光怪豈不偉。
孰云草莽間,終老巖穴士。
河流尚未冰,思君對鮮鯉。
吾徒孰升沈,消息無寸紙。
著作與身等,窮愁不肯閑。
狂名醉似酒,詩骨高于山。
我豈知音者,君猶可語間。
晚年多手訂,常許豹窺斑。
二千年作精靈出,三萬卷書芒角撐。
老眼有光如月朗,辨才無礙任風(fēng)生。
自來門戶分同異,畢竟權(quán)衡見重輕。
料得沅湘新閱歷,又添山水入詩評。
題姜樟圃孝廉文集 清 · 劉繹
七言律詩
道光乙酉,張鶴舫先生因修省志寓會城,繹以同鄉(xiāng)后進得于函丈瞻仰金門前輩。時徐君東松、尚君翹客同在座,惟姜樟圃孝廉聞其名而未得見。今志局重開,幸晤令嗣子將茂才,獲讀先集,敬題一律并以感舊。
曾見劉張謦欬親,座中徐尚并超倫。
當(dāng)時南郡推名士,共道西溟見后身。
考獻忽然成往哲,遺經(jīng)深幸有傳人。
回思四十年前事,老輩凋零局又新。
取法須從最上頭,為山一簣豈能休。
松高蔭遠留余慶①,玉潤薪傳憶舊游②。
小草滋榮沾雨化,大材盤屈待巖搜。
相期勵志勤藨蓘,定見深耕自有秋。
自注:①“君外祖東松先生尊人嘗作松蔭圖?!?②“乃岳鐘福堂孝廉館于此。”
再題伊吾司馬碑 其四 (己未) 清 · 何紹基
七言絕句
荒唐鬼語托仙書,祖谷戎軍定子虛。
煥采溝邊三面字,待誰拓取睦堂馀。
東京侯氏頗寥闃,君房而后希有聞。
瑾也廁居邊酈列,猗乎今見斯碑文。
伊吾司馬始建設(shè),屯田塞下督耕耘。
縱非威名等傅介,亦當(dāng)愷悌如耿勛。
敦煌云中并河外,兩侯或本同榆枌。
一文一武顯晦異,碑詞史筆齊垂芬。
我生金石宿緣厚,廣蒐遺逸理放紛。
裴岑碣得舊打本,中有古馀祛蠹蕓。
侯君銘字更奇重,光氣上屬天山云。
薩公工書我習(xí)見,政暇尋帖意甚殷
初拓百本不到我,多付俗子供摧焚。
玉關(guān)飛越剩此紙,郵筒風(fēng)義見兩君(湘林、竹農(nóng)。)
獨怪探奇睹三面,何不獵古掩其群。
睦堂祖谷定何語,無緣起問故將軍。
香南居士偶獲此,借到齋閣香先薰。
桂花濃開酒碗重,翠墨乍展詩魂欣。
三行磊落廿馀字,朗若星斗天章分。
摩挲十日不忍釋,老掔鉤出多細筋。
公膺畺寄揚歷久,歸依香案絲綸勤。
聞道趨朝已有日,顧余戀別無可云。
回憶談碑幾凔熱,相與訂古忘宵昕。
濼社秋風(fēng)悵留滯,柧棱瑞靄瞻煙煴。
春明豈少文字樂,止愁膻附如蠅蚊。
幾時再窺題躞秘,會合聯(lián)句留書裙。
薩湘林《寄尹竹農(nóng)書》略云:「伊吾城北行沙漠百二十里為南山口,登天山赴鎮(zhèn)西府所必由。入口十里,道旁有石刻『煥采溝』三字,乾隆十五年田輔仁書也。道光十五年,許子直游天山歸,言石上有隸書不可辨。余遣吏往,拓得兩行。有曰『惟漢永和三年六月十五日』,(下系『付』字。)次行『馬』字下有『云中沙海侯字』。碑三面刻字,可辨者尚有『睦堂陶君』等字,想亦紀功之作。」又云:「問仙云『祖谷戎軍所立』。《沙壁壓命碑》,裴岑寫銘,以紀戰(zhàn)功于歸路道旁石上也。同時有三碑,一裴岑紀勛,二即此碣,三失于敦煌虜野云云。裴岑碣刻以瑪納斯碧玉,今置鎮(zhèn)西北門外關(guān)帝廟。道光十三年,余拓寄同好,士大夫方見裴碑真面目。此斷碑殘字,又拓百紙遍寄,先寄竹農(nóng)前輩。道光十五年閏六月廿八日?!挂褶r(nóng)跋云:「右伊吾司馬侯君題字,薩湘林得石于哈密,拓前三行以寄。其文曰:『惟漢永和□年六月十五日,伊□□馬云中沙南侯□字伯?!灰韵虏豢勺R。按:哈密為漢伊吾廬地,順帝永建六年復(fù)屯田,置伊吾司馬一人。首行『伊』字下闕者,自系『吾司』二字,侯君名似『猗』字,疑莫能定也。湘林又言,石上字甚多,惜塞外不工椎拓,無從知其立石之由矣。道光乙未長至日,竹農(nóng)識。」竹農(nóng)前輩家歷城,身后此軸落古董店,吳筱亭大令樹聲得之,以獻雨舲中丞,余借鉤之。
⑴ 見《范書·文苑傳》。瑾,敦煌人。
⑵ 余所得《裴岑碑》,乃張古馀先生舊藏,遠勝后來拓本。
⑶ 湘林先生昔守長沙,公馀惟作書、評帖而已。
⑷ 余復(fù)識出首行「五」字、三行「盛」字,首行末「司」字亦隱隱可辨。
愛松歌和夏午貽(壽田)(庚午) 清末至民國 · 王揖唐
海濱之勝數(shù)蓮峰,蓮峰之美松蔭濃。
億萬千株若氋氃,各喜月色能寫蹤。
陳園數(shù)株真虬龍,濤聲謖謖聞洪鐘。
一株屈曲文采豐,儼如折臂之三公。
一株夭矯意態(tài)雄,崢嶸武庫羅心胸。
一株奇丑傴僂躬,半如癨僧半老農(nóng)。
一株較遠甘疏慵,不肯隨人作足恭。
其馀小干皆兒童,附于長者如附庸。
嗟哉世變靡有終,群松得所何蔥蘢。
豈惟幸逃斤斧攻,一一堅卓不受封。
夏侯消夏宅其中,長歌贈我如清風(fēng)。
我來不用攜短筇,把臂契若云龍從。
一笑二人成二松,二松偃仰道不窮。
松廬稍隔西與東,東松西松將毋同。
夢時或得神足通,愿與昔昔游鴻濛。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