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燕昌

相關人物:共 4 位。
共 4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匏尊聯(lián)句歲及壯,小方壺里桐花陰。
故人半入黃壤夜,對此翻驚白發(fā)心。
感君惜是巢公制,我錢與巢交以世。
先侍御狀公所為,年家子實深相契。
江園何處江天長,葫蘆誰種笆籬荒。
少時欲訪迷村路,今者來思在帝鄉(xiāng)。
明經(jīng)不獨匏尊惜,同里先賢諸墨跡。
俱收吾篋真文獻,奚取他家爛金石。
匏尊本雙一自留,我方不作酒器謳。
鼎鼎百年都鑄錯,那勝殘醉迥含愁。
題石鼓亭(甲辰) 清 · 錢載
四言詩
貢于國庠,張氏燕昌。
手拓石鼓,大成門旁。
持歸鹽官,考校??獭?div class="cavzwpz" id='poem_sentence_2_978067_comment'>
作亭覆之,書堂之側(cè)。
同郡錢載,為題其梁。
乾隆甲辰,冬月維陽。
詠黃石齋斷碑硯(戊戌) 清 · 蔣士銓
海鹽張君燕昌著《金石契》,載黃石齋斷碑硯拓本,與裘文達公所藏陽明先生驲丞署尾硯,同是東坡墨妙亭詩刻之遺。背面東北角刻隸書「斷碑」二字,東南角刻「道周」二字小印,中央凹寸許,圓如月,西刻細字銘曰:「身可污,心不辱。藏三年,化碧玉?!拐嫫聲男校弧竻窃絼偈隆?,曰「書來乞詩要」,曰「尾書溪藤」,曰「視昔過眼」,共十七字,多陽明硯五字。高三寸,廣四寸,此為上截。中尚隔四字,下截乃陽明硯也。今在桐鄉(xiāng)汪氏求是齋中云。
墨妙亭碑幾時斷,我及見聞存兩硯。
前有陽明后石齋,各剪寒云收一片。
陽明之硯歸裘公,我曾賦詩銘旌東。
及今又見石齋遺,四方平正凹其中。
十二字銘心不辱,已拚三年身化玉。
道周小印鈐西隅,久伴孤臣同竄逐。
背十七字坡公書,廣四寸高三寸馀。
較陽明硯多五字,后來寶者同瓊琚。
先生幼年居石室,自號石齋堅以栗。
平臺抗聲辨忠佞,不如鄭鄤言真失。
君臣本無際會緣,難以口舌爭賢奸。
豈若龍場驲中住,漓江永戍天公憐。
烏程宜興交射影,多謝吳甡蔣德璟。
國亡虛攤九千兵,碧血丹心愧公等。
嗚呼,文山石友玉帶生,疊山賣卜棲橋亭。
東華門外心如石,血灑殘碑哭孝陵。
奇哉許魏序,失得恰同之。
更補丹陵傳,曾充大滌祠。
低回元祐事,惻愴中興時。
朱十題名石,追镵亦未遲。
⑴ 刻《山谷詩注》者,以不見鄱陽許尹序為憾;刻《荊公詩注》者,不見此序。今予皆得之。
⑵ 序云:「石林嘗預大政,今以洞霄之祿里居?!拱粗熘駡摗抖聪鰧m提舉題名記》失載李壁名,以《宋史》本傳證之,當在嘉定時也。
山谷任天社,荊公李雁湖。
往時諧謔語,今竟補遺乎。
寶氣吾齋聚,精靈異代俱。
街東報錢七,未可衒書廚
⑴ 萚石前年題予所藏宋本《施注蘇詩》,云「借瓻還瓻子與吾,吾家敝簏不曾無。攜將山谷任天社,伴以荊公李雁湖」云云。萚石所抄任注及所購李注皆有闕者,今故調(diào)之。
洪家會稽石,不著伏苓芝。
東觀他年夢,熹平始勒時。
我尋司馬志,因辨華山碑。
拜感神靈意,煩君妙手為
⑴ 愚嘗以《后漢志》郭香證西岳碑為蔡中郎書。
秋庵主人去,疑我舊盟寒。
此事工夫細,非徒考訂難。
幾時真拓本,一笑對床看。
又聽吹黃葉,西風策短鞍芑堂時將出都。)。
旬月商波畫,經(jīng)營瘦與肥。
八分源樸拙,三體挍精微。
屈指長安客,如君嗜好稀。
橫街日來往,秋汗不勝揮。
忝竊蓬萊目,何年搆一廛。
研山齋不見,尉律學誰傳。
漆簡蘭臺字,凡將急就箋。
卬須求友意,津逮轉(zhuǎn)茫然。
詩感生芻束,苔如宿草豐。
欄回驚舊雨,簾卷怯東風。
金粟箋曾寄,龍泓墨尚融。
擘窠新乳字,每憶竹田翁(丁酉秋,張芑堂寄來丁龍泓手書贈耦堂尊甫竹田者,托予代遺耦堂,并屬予題句于后。)
共 40 首 第 1 頁 下一頁